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1: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转向器 地说 可变 结构 制造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所示的转向器线角比固定,车辆无法根据不同车速进行转向盘圈数调节,低速行驶转向时转向盘转角大、操作频繁;高速行驶时转向盘轻微转角即可引起车辆转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包括壳体、可变结构输入轴、轴承、行星齿轮支架、行星齿轮、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转向器输入轴;所述行星齿轮支架包括支架环和设置在所述支架环上的多个连接柱,所述多个连接柱沿着平行于可变结构输入轴和转向器输入轴轴向的方向均匀设置;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可变结构输入轴的外周壁上,而所述可变结构输入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所述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电机定子内,并且所述电机转子和所述电机定子同轴设置,所述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电机转子内,而所述行星齿轮的两端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的连接柱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支架的支架环与所述电机转子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5.其中,所述电机转子和所述电机定子同轴设置。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提高了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及低速时的轻便性,提升了操控品质。
附图说明
8.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器结构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13.实施例1
14.如图2

3所示,本实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包括壳体11、可变结构输入轴12、
轴承 13、行星齿轮支架14、行星齿轮15、电机转子16、电机定子17和转向器输入轴18。所述行星齿轮支架14包括支架环和设置在所述支架环上的多个连接柱,所述多个连接柱沿着平行于可变结构输入轴12和转向器输入轴18轴向的方向均匀设置。所述轴承13安装在所述可变结构输入轴12的外周壁上,而所述可变结构输入轴12安装在所述壳体11内并且通过所述轴承 13与所述壳体11的内壁密封并且支撑在所述壳体11的内壁上。所述电机转子16设置在所述电机定子17内,并且所述电机转子16和所述电机定子17同轴设置,所述行星齿轮15设置在所述电机转子16内,而所述行星齿轮15的两端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14的连接柱连接,而所述行星齿轮支架14的支架环与所述电机转子16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定子17与所述壳体11固定连接。
15.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10与转向器20的装配示意图,其中将所述转向器输入轴与所述转向器20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可变结构输入轴12和转向器输入轴 18通过与行星齿轮15啮合传递驾驶员操纵力。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转子16与可变结构输入轴12同向运转,行星齿轮15与可变结构输入轴12的旋转角度相叠加,转向器输入轴18的旋转角度便大于可变结构输入轴12。电机转子16与可变结构输入轴12反向运转,行星齿轮 15与可变结构输入轴12的旋转角度相抵消,转向器输入轴18的旋转角度便小于可变结构输入轴12。本实施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提高了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及低速时的轻便性,对车辆操控要求较高时可加装此装置,提升操控品质,该实施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可应用于齿轮齿条转向的系统。
16.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可变结构输入轴、轴承、行星齿轮支架、行星齿轮、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转向器输入轴;所述行星齿轮支架包括支架环和设置在所述支架环上的多个连接柱,所述多个连接柱沿着平行于可变结构输入轴和转向器输入轴轴向的方向均匀设置;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可变结构输入轴的外周壁上,而所述可变结构输入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且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所述电机转子设置在所述电机定子内,并且所述电机转子和所述电机定子同轴设置,所述行星齿轮设置在所述电机转子内,而所述行星齿轮的两端与所述行星齿轮支架的连接柱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支架的支架环与所述电机转子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转子和所述电机定子同轴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属于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包括壳体、可变结构输入轴、轴承、行星齿轮、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转向器输入轴;行星齿轮支架包括支架环和多个连接柱,电机转子设置在电机定子内,行星齿轮设置在电机转子内,而行星齿轮的两端与连接柱连接,而支架环与电机转子的端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转向器线角比可变结构提高了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及低速时的轻便性,提升了操控品质,适用于齿轮齿条转向的系统。适用于齿轮齿条转向的系统。适用于齿轮齿条转向的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董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4
技术公布日:2021/9/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