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有轨电车道口障碍物检测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与流程

2021-05-25 14: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障碍物 道口 预警 轨道交通 预警系统
一种有轨电车道口障碍物检测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有轨电车道口障碍物检测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有轨电车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亦称路面电车,简称电车,属轻铁的一种,列车一般不超过五节,但由于在街道行驶,故而占用的是道路空间。电车以电力驱动,车辆不会排放废气,因而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有轨电车也逐渐在各大城市中兴起。而在有轨电车的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道口的轨道被行人或车辆阻碍,进而导致电车发生车祸或者电车在正常行驶时突然急刹,不利于保证乘客的安全,也不利于有轨电车的持续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轨电车道口障碍物检测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能够有效的对道口的轨道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在道口的轨道上有障碍物时及时的向相应的轨道电车进行反应,以使得相应的轨道电车可以提前进行降速,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电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有轨电车因障碍物而进行急啥的情况发生,极大的提高了有轨电车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有轨电车道口障碍物检测预警系统,包括调度控制器,与调度控制器相连接的电车定位系统,与电车定位系统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的若干辆有轨电车,与调度控制器相连接的道口预警系统,以及与道口预警系统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的若干个道口检测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有轨电车上设置有定位模块,该定位模块与电车定位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道口检测系统由用于供车辆通行的车行道路,设置在车行道路中间的两组用于供有轨电车通行的轨道,设置在车行道路和轨道之间以及设置在两组轨道之间的隔离台,被轨道经过且未设置隔离台的道口,设置在道口路面上的道口安全警示区,以及设置在道口周边且能够覆盖道口安全警示区的至少两个摄像头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摄像头与道口预警系统相连接,且摄像头所捕捉的画面均被发送至道口预警系统中。

作为优选,所述道口上的轨道为直轨,在道口安全警示区的前端的隔离台和后端的隔离台上至少分别设置有一个摄像头。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道口上的轨道为弯轨,在轨道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至少设置一个摄像头。

一种有轨电车道口障碍物检测预警系统的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调度控制器对轨道电车线路图进行显示,并对轨道电车线路图上的道口位置进行标注;

(b)电车定位系统实时接收有轨电车上定位模块发送的定位信息,并根据定位信息将有轨电车的位置发送给调度控制器;

(c)调度控制器将有轨电车的实时位置显示在轨道电车线路图上;

(d)道口检测系统的摄像头将拍摄到的实时画面传送给道口预警系统,道口预警系统对实时画面进行识别,当道口预警系统识别到有障碍物位于道口安全警示区时则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调度控制器;

(e)调度控制器根据道口预警系统的反馈在轨道电车线路图上相应道口处进行警示,并同时将警示信息发送给距离该警示道口最近的有轨电车;

(f)有轨电车接收到警示信息并对驾驶员进行通知,促使驾驶员对有轨电车进行降速并观察警示道口具体情况。

步骤(e)中所述的距离警示道口最近的有轨电车为逐渐靠近该道口且与该道口距离小于3公里的有轨电车。

步骤(e)中调度控制器将会在轨道电车线路图上相应道口处跳出小窗口以对画面进行实时显示,以便于调度人员进行观察确认。

步骤(f)中调度人员可以根据步骤(e)中观察确认的结果手动取消对有轨电车的警示信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对道口的轨道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在道口的轨道上有障碍物时及时的向相应的轨道电车进行反应,以使得相应的轨道电车可以提前进行降速,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电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有轨电车因障碍物而进行急啥的情况发生,极大的提高了有轨电车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道口检测系统在直轨直行道口的设置图。

图3为本发明道口检测系统在直轨十字道口的设置图。

图4为本发明道口检测系统在弯轨十字道口的设置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行道路;2、隔离台;3、轨道;4、道口安全警示区;5、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有轨电车道口障碍物检测预警系统,包括调度控制器,与调度控制器相连接的电车定位系统,与电车定位系统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的若干辆有轨电车,与调度控制器相连接的道口预警系统,以及与道口预警系统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的若干个道口检测系统。

所述有轨电车上设置有定位模块,该定位模块与电车定位系统相连接。

定位模块为现有技术,其作用是通过卫星对模块所在位置进行定位,进而达到定位轨道电车实时位置的效果。该定位模块是应用在领域中已经普及,其设置与使用方法也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如图2、3所示,所述道口检测系统由用于供车辆通行的车行道路1,设置在车行道路1中间的两组用于供有轨电车通行的轨道3,设置在车行道路1和轨道3之间以及设置在两组轨道3之间的隔离台2,被轨道2经过且未设置隔离台2的道口,设置在道口路面上的道口安全警示区4,以及设置在道口周边且能够覆盖道口安全警示区4的至少两个摄像头5组成。

车行道路为正常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其位于轨道的两侧,并通过隔离台将车行道路和轨道隔离开来,从而很好的避免了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在行驶时驶入轨道区域中,确保了有轨电车正常行驶时不会受到其他车辆的干扰。

在道口处设置道口安全警示区的作用是为需要经过道口并跨过轨道的车辆或行人提供一个安全区域的参考范围,当遇到有轨电车经过道口时,车辆和行人可以在道口安全警示区外等待有轨电车通过,能够有效的避免因判断失误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设置至少两个摄像头,能够有效的从不同的方向对道口安全警示区进行更全面的拍摄,进而能够更直观的完成对障碍物是否处于道口安全警示区中进行判断,降低了后期图像处理判断的难度,有效的提高了图像的处理效率与判断准确性。

所述摄像头5与道口预警系统相连接,且摄像头5所捕捉的画面均被发送至道口预警系统中。

道口预警系统的作用是对图片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有障碍物位于道口安全警示区中以妨碍有轨电车正常通过道口,图片的分析方式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选用现有的图片分析软件进行使用,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所述道口上的轨道3为直轨,在道口安全警示区4的前端的隔离台2和后端的隔离台2上至少分别设置有一个摄像头5。

由于经过道口的轨道为直轨,在道口的两端设置摄像头便可以很好的完成对道口安全警示区的全方位图像采集,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摄像头时,摄像头图像采集角度应当大于90°。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所述道口上的轨道3为弯轨,在轨道3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至少设置一个摄像头5。

由于经过道口的轨道为弯道,为了更好的对道口安全警示区进行图像的采集,故而将摄像头分别设置在轨道的内外两侧。在选择摄像头时,摄像头图像采集角度应当大于90°。

实施例3

一种有轨电车道口障碍物检测预警系统的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调度控制器对轨道电车线路图进行显示,并对轨道电车线路图上的道口位置进行标注;

调度控制器设置在调度室中,轨道电车线路图则显示在调度室的调度大屏上,该显示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b)电车定位系统实时接收有轨电车上定位模块发送的定位信息,并根据定位信息将有轨电车的位置发送给调度控制器;

定位模块可以选用gps模块或北斗模块,均是现有的成熟定位模块,在行业中也能熟练的进行运用,在此便不进行赘述。设置定位模块的目的是为了实时掌握有轨电车的运行位置,进而可以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对有轨电车发送警示信息。

(c)调度控制器将有轨电车的实时位置显示在轨道电车线路图上;

调度室的调度大屏上将根据调度控制器的控制实时显示所有运行过程中的有轨电车的位置。

(d)道口检测系统的摄像头将拍摄到的实时画面传送给道口预警系统,道口预警系统对实时画面进行识别,当道口预警系统识别到有障碍物位于道口安全警示区4时则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调度控制器;

(e)调度控制器根据道口预警系统的反馈在轨道电车线路图上相应道口处进行警示,并同时将警示信息发送给距离该警示道口最近的有轨电车;

所述的距离警示道口最近的有轨电车为逐渐靠近该道口且与该道口距离小于3公里的有轨电车。

调度控制器将会在轨道电车线路图上相应道口处跳出小窗口以对画面进行实时显示,以便于调度人员进行观察确认。

当有轨电车距离警示道口的距离大于3公里时,调度控制器将不对该警示道口在轨道电车线路图上进行警示,仅在有轨电车与道口的距离在3公里以内调度控制器才会对轨道电车线路图上的相应道口进行标红警示。在调度控制器跳出小窗口时,应当保证该小窗口不会遮挡轨道电车线路图中的轨道线路和其他道口。

(f)有轨电车接收到警示信息并对驾驶员进行通知,促使驾驶员对有轨电车进行降速并观察警示道口具体情况。

调度人员可以根据步骤(e)中跳出的小窗口进行人工观察,当确认障碍物不影响有轨电车正常运行则可以手动取消对有轨电车的警示信息。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的促使有轨电车的驾驶员在途径有障碍物阻挡的道口前先进行降速,避免有轨电车在道口急刹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的提高了有轨电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很好的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