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面牙刷刷头及三面刷头牙刷的制作方法

2021-02-26 22: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牙刷 三面 提供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刷刷头及相应牙刷,具体提供一种三面牙刷刷头及三面刷头牙刷。


背景技术:

[0002]
牙刷作为一种护齿工具,是必备的生活用品。
[0003]
现有的牙刷,无论是手动牙刷还是电动牙刷,刷头一般为单面,需要手持调整牙刷刷头的方向及角度,以完成对牙齿各个部位及各个面的清洁。该类牙刷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较难覆盖牙齿所有位置的清洁;另一方面很难完成对口腔中除牙齿外其他部位的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牙刷中,刷头一般为单面设置,该类牙刷存在较难清洁牙齿所有位置,以及很难完成对口腔中其他部位清洁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三面牙刷刷头及三面刷头牙刷。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三面牙刷刷头,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刷头架;
[0007]
所述刷头架的上部设有上开口的第一清洁腔,下部设有下开口的第二清洁腔;
[0008]
所述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的两端均开口设置;
[0009]
所述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的轴线分别与上牙弓和下牙弓形成的弧线相匹配;
[0010]
所述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内部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均设有第一刷头,内部底面均设有第二刷头;
[0011]
所述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的内部两侧第一刷头之间的间距,由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其中,第一清洁腔内部两侧第一刷头之间位于第1号和2号牙位处的间距为5-8mm,第二清洁腔内部两侧第二刷头之间位于第1号和第2号牙位处的间距为4-7mm。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第一清洁腔内的第一刷头顶部高出第一清洁腔顶部设置;所述位于第一清洁腔(101)内的第一刷头下侧边缘与第二刷头平齐;
[0013]
所述位于第二清洁腔内的第一刷头高出第二清洁腔底部设置;所述位于第二清洁腔内的第一刷头上侧边缘与第二刷头平齐。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刷头为海绵刷头,其在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内侧沿纵向呈波浪状起伏设置,沿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延伸方向呈条带状连续设置。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刷头为纳米纤维海绵刷头。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刷头为有机硅刷头。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洁腔内部两侧第一刷头之间位于第3号到第5号牙位处的间距为7-11mm,位于第6号到第8号牙位处的间距为9-12mm。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清洁腔内部两侧第一刷头之间位于第3号到第5号牙位处的间距为6-9mm,位于第6号到第8号牙位处的间距为8-11mm。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刷头沿垂直于第二清洁腔方向,在断面上由中部向两端高度逐渐降低。
[002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三面刷头牙刷,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手持部,以及如上所述三面牙刷刷头;
[0021]
所述手持部与三面牙刷刷头固定连接,手持部位于三面牙刷刷头的刷头架外侧。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刷头和/或第二刷头为电动刷头;所述手持部内设有电池装置,所述电池装置为第一刷头和第二刷头供电。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4]
1.本实用新型的三面牙刷刷头,设置有与上牙弓和下牙弓弧线相匹配的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并在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内相应设置第一刷头和第二刷头,使用时,只需上下牙齿咬合于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内即可,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内的第一刷头端面可以对应清洁颊面,第二刷头可对应清洁牙齿的咬合面。
[0025]
为了与牙齿结构相匹配,达到更佳的洁牙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内两处第一刷头间距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由于磨牙相对于前牙其颊舌径不断变大,结构相似的牙齿颊舌径差距不大,但越向远中,牙齿颊舌径越大,颈部相对于冠部颊舌径略小,约为0-1mm差距,根据该趋势,第一刷头间距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以获得第一刷头与牙面接触的最佳状态。
[0026]
另外,根据人体上部牙齿和下部牙齿的结构的情况,第一清洁腔内中部第一刷头间距较大于第二清洁腔内中部第一刷头间距,也是为了更加贴合人体结构,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0027]
本实用新型的牙刷刷头能够较为全面的清洁口腔,除清洁牙齿外还能够清洁颊面和咬合面,清洁覆盖区域更大,清洁效果更加。另外,在清洁时可大大减少使用者的操作量,无需反复多次调解角度,即可完成相较于现有单面牙刷更好更全面的清洁效果。
[0028]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刷头分别高出第一清洁腔顶部和第二清洁腔底部,第一刷头高出的部分能相应完成唇面和舌面的清洁,能够覆盖更多的清洁面,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0029]
第一清洁腔内第一刷头下侧边缘和第二刷头平齐,第二清洁腔内第一刷头上侧边缘和第二刷头平齐,能够为第二刷头留出更多的宽度设置空间,使用者在使用时,能够使牙齿与第二刷头之间拥有更多的接触空间,有效降低了使用者的使用难度,同时能够充分保证第二刷头充分发挥作用。
[0030]
3.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刷头剖面呈波浪状,便于清洁时排液,同时将第一刷头朝向第一清洁腔内部的面分为多段,以使第一刷头与牙面充分接触。另外,海面材质的刷头,在清洁的同时对口腔内部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还能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
[0031]
4.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刷头为纳米纤维海绵刷头,采用疏水改性的纳米纤维海绵,是一种理想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另外,其内部微小但稳定的纤维可以非常好地吸收拉伸力。再者,纳米纤维素允许通过不同的化学修饰,将功能结合到黏性水凝胶中。通过结构、机械性能和纳米纤维素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得需要的复杂形状产品,适合制作“内置网状”的海绵刷头。
[0032]
依靠其内部的纳米级毛细管开孔结构,在清洁的抹拭过程中,若结合牙膏中的含氟泡沫,能够自动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具有极高的自然抗菌效果,能够减少对牙周组织的物理损伤。
[0033]
5.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刷头为有机硅刷头,有机硅成分简洁,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一般的pvc材料相比,有机硅材料不需要添加增塑剂就可以达到很柔软的效果;与乳胶材料相比,有机硅材料没有致敏的风险;与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相比,具有更可靠的耐温、耐压变、耐磨性能。
[0034]
6.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清洁腔和第二清洁腔内第一刷头间距,位于第3号到第5号牙位处,以及位于第6号到第8号牙位处的间距都是根据人体牙齿结构的变化进行设计的,使第一刷头处处与齿面均能够较好贴合,保证清洁效果。
[0035]
7.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刷头中部向两端高度逐渐降低,中部略凸起的设计,专用于清洁牙齿咬合面,深入清洁窝沟点隙,提高清洁效率。
[0036]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三面刷头牙刷,该牙刷配置有上述刷头,具有上述刷头的所有优势。
[0037]
9.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刷头和第二刷头均为电动刷头,实现清洁效果更好更便捷的牙刷。
附图说明
[003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面刷头牙刷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其中,1-刷头架、101-第一清洁腔、102-第二清洁腔、2-三面牙刷刷头、3-手持部、4-第一刷头、5-第二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1]
如图1,一种三面刷头牙刷,包括手持部3和三面牙刷刷头2。
[0042]
手持部3与三面牙刷刷头2固定连接,手持部3位于三面牙刷刷头2的刷头架1外侧,刷牙使用时,通过手持部3将三面牙刷刷头2送入口腔中。
[0043]
三面牙刷刷头2,包括刷头架1,刷头架1的上部设有上开口的第一清洁腔101,下部设有下开口的第二清洁腔102,第一清洁腔101和第二清洁腔102的两端均开口设置;第一清洁腔101和第二清洁腔102的轴线分别与上牙弓和下牙弓形成的弧线相匹配,第一清洁腔101和第二清洁腔102内部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均设有第一刷头4,内部底面均设有第二刷头5。
[0044]
使用时,上部牙齿和下部牙齿分别位于第一清洁腔101和第二清洁腔102内,利用侧面的第一刷头4清洁牙齿。通过上部牙齿和下部牙齿咬住三面牙刷刷头2,通过第二刷头5可以清洁牙齿的咬合面。
[0045]
为了对舌面、腭面和唇面进行全面清洁,位于第一清洁腔101内的第一刷头4高出第一清洁腔101顶部设置,位于第二清洁腔102内的第一刷头4高出第二清洁腔102底部设置。同时也避免了刷头架1与口腔内壁直接接触,可通过第一刷头4接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
用。
[004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的第一刷头4可选用纳米纤维海绵刷头,也可选用其他材质的海面刷头,当然也可使用现有的其他刷头材质,只要能够对齿面进行清洁即可。优选的纳米纤维海绵刷头,不仅能够作为日常口腔护理使用,还适合于口腔内手术后恢复期的口腔保健与预后,该类海绵不易于细菌繁殖,可蒸汽灭菌和紫外线消毒,能够被反复使用。且耐磨性好,使用前后体积稳定。纳米纤维海绵作为第一刷头的材质,在提升清洁效率的同时,清洁牙齿时更加轻柔,更适用于牙周手术后以及妊娠期、哺乳期的特殊人群。
[0047]
同样作为优选,第二刷头5采用的是有机硅刷头,柔软且耐压变和耐磨性能优良。
[0048]
第一清洁腔101和第二清洁腔102的内部两侧第一刷头4之间的间距,由第一清洁腔101和第二清洁腔102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其中,第一清洁腔101内部两侧第一刷头4之间位于第1号和2号牙位处的间距为5-8mm,第二清洁腔102内部两侧第二刷头5之间位于第1号和第2号牙位处的间距为4-7mm。其中,第一清洁腔101内第一刷头4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第二清洁腔102内第一刷头4之间的间距,更加贴合人体牙齿结构及特性。
[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清洁腔101内部两侧第一刷头4之间位于第1号和第2号牙位处的间距为5mm,第3号到第5号牙位处的间距为7mm,位于第6号到第8号牙位处的间距为9mm;第二清洁腔102内部两侧第一刷头4之间位于第1号和第2号牙位处的间距为4mm,第3号到第5号牙位处的间距为6mm,位于第6号到第8号牙位处的间距为8mm。
[005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一清洁腔101内部两侧第一刷头4之间位于第1号和第2号牙位处的间距为8mm,第3号到第5号牙位处的间距为11mm,位于第6号到第8号牙位处的间距为12mm;第二清洁腔102内部两侧第一刷头4之间位于第1号和第2号牙位处的间距为7mm,第3号到第5号牙位处的间距为9mm,位于第6号到第8号牙位处的间距为11mm。
[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一清洁腔101内部两侧第一刷头4之间位于第1号和第2号牙位处的间距还可以是7mm,第3号到第5号牙位处的间距为8mm,位于第6号到第8号牙位处的间距为10mm;第二清洁腔102内部两侧第一刷头4之间位于第1号和第2号牙位处的间距为6mm,第3号到第5号牙位处的间距为7mm,位于第6号到第8号牙位处的间距为9mm。
[0052]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三面刷头牙刷还可以是一种电动牙刷,即第一刷头4和第二刷头5均为电动刷头,手持部3内设置电池装置为第一刷头4和第二刷头5供电,电动刷头的形式可以是现有的各种刷头形式,具体的电路连接形式,可直接采用现有电动牙刷的连接结构实现。
[0053]
上述的三面牙刷刷头2可作为牙刷的刷头使用,使用时在第一刷头4和/或第二刷头5处挤上或涂抹上牙膏,若为手动牙刷,可通过上部牙齿和下部牙齿之间的咬合,完成口腔内清洁,若为电动牙刷,可将三面牙刷刷头2放入口腔内,通过相应的动力源完成清洁。同时,三面牙刷刷头2也可作为现有各种牙刷的刷头进行替换,甚至可以单独使用三面牙刷刷头2将其放入口腔中,完成清洁。
[0054]
本实用新型的牙刷能够同时完成牙齿各面的清洁,另外,牙刷中第一清洁腔101和第二清洁腔102内刷头间隙,以及清洁腔凹槽根据不同牙位的牙齿颊舌径进行精细化设计,更符合每颗牙齿的大小和外形,有效提升了清洁效率。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