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的制作方法

2021-09-22 21: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腕力 能手 健身器材 训练


1.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


背景技术:

2.掰手腕是一项专业的运动,需要多个专项力发力。传统训练器械比如哑铃弯举、引体向上、手指俯卧撑虽然可以训练但是和掰手腕实战发力相差甚远、效率低下,很多健身爱好者即使练了这些动作依然无法进步,这样就无法高效地提高掰手腕实战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腕训练效果较差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包括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贯穿两侧的指孔,所述指孔靠近所述基体一端设置,所述指孔能够穿过人体大拇指;所述基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人体大拇指根部隆起部匹配;所述凹槽与所述指孔连通;所述基体靠近指孔的一端呈柱体结构,所述柱体结构与人体握拳时适配;所述基体上设置有施力训练结构。
5.使用时,首先将人手握住“腕能手”主体部位,具体的将大拇指穿过指孔,大拇指根部隆起部放置在凹槽内,然后配合其余四个手指握住柱体结构,在施力训练结构施加外力,增加负重,达到训练掰手腕的效果;模拟单一或复合角度的掰手腕训练。
6.进一步的,所述基体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
7.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所述凹槽对称设置。
8.实现左右手均可训练的目的。
9.进一步的,所述施力训练结构包括第一施力通孔,所述第一施力通孔靠近所述指孔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施力通孔处于所述指孔上方。
11.进一步的,所述施力训练结构包括第二施力通孔,所述第二施力通孔远离所述指孔一端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基体靠近顶部和靠近底部的位置分别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施力通孔。
13.进一步的,所述施力训练结构包括第三施力通孔,所述第三施力通孔由所述基体顶部贯穿至底部。
14.进一步的,所述施力训练结构包括第四施力通孔,所述第四施力通孔靠近所述指孔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施力通孔设置于所述指孔下方。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首先将人手握住“腕能手”主体部位,具体的将大拇指穿过指孔,大拇指根部隆起部放置在凹槽内,然后配合其余四个手指握住柱体结构,在施力
训练结构施加外力,增加负重,达到训练掰手腕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的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的正视结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的后视结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基体1、指孔2、凹槽3、柱体结构4、第一施力通孔5、第二施力通孔6、第三施力通孔7、第四施力通孔8。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基体1,基体1上设置有贯穿两侧的指孔2,指孔2靠近基体1一端设置,指孔2能够穿过人体大拇指;基体1上设置有凹槽3,凹槽3与人体大拇指根部隆起部匹配;凹槽3与指孔2连通;基体1靠近指孔2的一端呈柱体结构4,柱体结构4与人体握拳时适配;基体1上设置有施力训练结构。基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3。两个凹槽3对称设置。
29.腕能手,从单一到复合角度专项力训练,由于独特的“仿生手”设计,和真人手握起来感觉几乎一样,能左右手通用,从而最大限度的模拟了掰手腕的体验和训练效果。
30.使用时,模拟单一或复合角度的掰手腕训练:首先将人手握住“腕能手”主体部位,即,将大拇指穿过指孔,大拇指根部隆起部放置在凹槽内,然后配合其余四个手指握住柱体结构,在施力训练结构施加外力,增加负重,分别通过带子或绳子对施力训练结构施加外力,负重(负重方式可通过挂哑铃片、弹力带或健身房滑轮机等方式实现),从而实现可以调整掰手腕需要的各角度力,达到训练掰手腕的效果。
31.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实施例,施力训练结构包括第一施力通孔5,第一施力通孔5靠近指孔2设置。第一施力通孔5处于指孔2上方。
32.实施例2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基体1,基体1上设置有贯穿两侧的指孔2,指孔2靠近基体1一端设置,指孔2能够穿过人体大拇指;基体1上设置有凹槽3,凹槽3与人体大拇指根部隆起部匹配;凹槽3与指孔2连通;基体1靠近指孔2的一端呈柱体结构4,柱体结构4与人体握拳时适配;基体1上设置有施力训练结构。基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3。两个凹槽3对称设置。
34.腕能手,从单一到复合角度专项力训练,由于独特的“仿生手”设计,和真人手握起来感觉几乎一样,能左右手通用,从而最大限度的模拟了掰手腕的体验和训练效果。
35.使用时,模拟单一或复合角度的掰手腕训练:首先将人手握住“腕能手”主体部位,即,将大拇指穿过指孔,大拇指根部隆起部放置在凹槽内,然后配合其余四个手指握住柱体结构,在施力训练结构施加外力,增加负重,分别通过带子或绳子对施力训练结构施加外力,负重(负重方式可通过挂哑铃片、弹力带或健身房滑轮机等方式实现),从而实现可以调整掰手腕需要的各角度力,达到训练掰手腕的效果。
36.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实施例,施力训练结构包括第一施力通孔5,第一施力通孔5靠近指孔2设置。第一施力通孔5处于指孔2上方。还包括第二施力通孔6,第二施力通孔6远离指孔2一端设置。基体1靠近顶部和靠近底部的位置分别至少设置一个第二施力通孔6。
37.实施例3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腕力训练用腕能手,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基体1,基体1上设置有贯穿两侧的指孔2,指孔2靠近基体1一端设置,指孔2能够穿过人体大拇指;基体1上设置有凹槽3,凹槽3与人体大拇指根部隆起部匹配;凹槽3与指孔2连通;基体1靠近指孔2的一端呈柱体结构4,柱体结构4与人体握拳时适配;基体1上设置有施力训练结构。基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3。两个凹槽3对称设置。
39.腕能手,从单一到复合角度专项力训练,由于独特的“仿生手”设计,和真人手握起来感觉几乎一样,能左右手通用,从而最大限度的模拟了掰手腕的体验和训练效果。
40.使用时,模拟单一或复合角度的掰手腕训练:首先将人手握住“腕能手”主体部位,即,将大拇指穿过指孔,大拇指根部隆起部放置在凹槽内,然后配合其余四个手指握住柱体结构,在施力训练结构施加外力,增加负重,分别通过带子或绳子对施力训练结构施加外力,负重(负重方式可通过挂哑铃片、弹力带或健身房滑轮机等方式实现),从而实现可以调整掰手腕需要的各角度力,达到训练掰手腕的效果。
41.为了更好的实施本实施例,施力训练结构包括第一施力通孔5,第一施力通孔5靠近指孔2设置。第一施力通孔5处于指孔2上方。还包括第二施力通孔6,第二施力通孔6远离指孔2一端设置。基体1靠近顶部和靠近底部的位置分别至少设置一个第二施力通孔6。施力训练结构包括第三施力通孔7,第三施力通孔7由基体1顶部贯穿至底部。施力训练结构包括第四施力通孔8,第四施力通孔8靠近指孔2设置。第四施力通孔8设置于指孔2下方。
42.腕能手提高了掰手腕运动专项力的训练效率,从单一到复合角度专项力训练,由于独特的“仿生手”设计,和真人手握起来感觉几乎一样,能左右手通用,从而最大限度的模拟了掰手腕的体验和训练效果。
43.具体操作:模拟单一或复合角度的掰手腕训练:首先将人手握住“腕能手”主体部位,分别通过带子或绳子穿过5个“仿生手”孔槽(通孔)部位去后负重(负重方式可通过挂哑铃片、弹力带或健身房滑轮机等方式实现),从而实现可以调整掰手腕需要的各角度力,达到训练掰手腕的效果。
44.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