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扬声器内核、扬声器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3 04: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终端设备 扬声器 扬声 电子设备 内核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内核、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音频外放性能得到广泛的关注,而扬声器是实现音频外放功能的核心器件。近几年,业内不断推出高性能的扬声器,特别是通过大振幅技术提升低频性能。除振幅提升外,振动面积的增大也是扬声器低频性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3.扬声器内核包括盆架、振膜、音圈和磁路等部件。本技术不涉及音圈和磁路部分,因此不对音圈和磁路部分进行文字及附图解释。其中,振膜包括振膜球顶和设置在振膜球顶外缘一周的振膜折环,振膜球顶位于盆架顶部中心区域,振膜折环位于盆架的侧壁和振膜球顶之间。传统技术通过增大振膜球顶的面积,以增大扬声器内核的振动面积。
4.然而,在扬声器内核的尺寸不变的前提下,上述增大扬声器的振动面积的方法缩小了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宽度。在大振幅应用条件下,窄的振膜折环设计会增加扬声器内核悬挂系统的非线性,严重抑制大振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内核、扬声器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增大扬声器振动面积的传统方法使得扬声器的驱动力与振膜振幅之间的非线性问题加剧,从而严重抑制了扬声器振幅的增大。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内核,包括盆架和振膜;
7.盆架的顶部具有呈环状结构的振膜框架,振膜框架的内侧壁围合成振动空间,振膜盖设在振膜框架的顶部;
8.振膜包括振膜球顶和振膜折环,振膜球顶位于振动空间顶部开口的中心区域,振膜折环绕设在振膜球顶的外缘且所述振膜折环的一端与所述振膜框架的外侧壁相连;
9.所述振膜折环具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包括多个弯折部分,所述多个弯折部分沿所述振膜的径向环绕设置,相邻两个弯折部分的弯曲方向不同;
10.至少一个所述弯折部分在所述振膜框架的顶部上方悬空设置。
1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充分利用盆架的振膜框架顶部上方的空间,将振膜折环的至少一个弯折部分移到振膜框架顶部上方并在振膜框架上方悬空设置,这样振膜折环的一部分由于移到振膜框架顶部上方,振膜折环的该部分不占用振膜框架内侧壁围成的振动空间上方的区域,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供振膜球顶使用,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内核,在保证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宽度的同时,增大位于振膜折环内缘的振膜球顶的水平尺寸,增大了有效振动面积,进而提升扬声器在全频带范围内的声压级,而且避免了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宽度过小而导致扬声器的驱动力与振膜振幅之间的非线性问题严重的情况,从而保证扬声器振幅的增长不受抑制。
12.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弧形部位于振膜框架上方的部分往远离振膜框架的方向弯曲。
1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位于振膜框架上方的弧形部往远离该振膜框架的方向弯曲,以避免振膜框架上方的弧形部在上下振动过程中与振膜框架发生碰撞,从而保证振膜的振幅不受振膜框架的干涉。
1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弧形部设置为多个弯折部分,且将相邻两个弯折部分的弯曲方向设置为不同,这样,在保证弧形部的整体宽度一定的同时,增大了弧形部的弧长,在振膜球顶的大幅度振动的过程中,使得振膜折环的弧形部不会受到该振膜球顶在径向上的拉扯,从而提升了振膜折环在大振幅应用场景下的可靠性。
15.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振膜折环的弧形部包括沿振膜的径向依次环设的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二弯折部分,第二弯折部分位于第一弯折部分与振膜球顶之间;
16.第一弯折部分往远离振膜框架的方向弯曲,第二弯折部分往振动空间的内腔弯曲。
17.所述第一弯折部分悬空设在所述振膜框架的顶部上方。
1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弧形部设置为包括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二弯折部分,并将第一弯折部分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振膜框架的上方,以利用振膜框架的厚度空间来设置弧形部,从而在增大振膜球顶的面积的同时,保证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宽度尺寸。另外,通过将第一弯折部分往远离振膜框架的方向弯曲,将第二弯折部分往振动空间的内腔弯曲,不仅避免了第一弯折部分在上下振动过程中与振膜框架发生碰撞,而且增大了弧形部的弧长,从而提升了振膜折环在大振幅应用场景下的可靠性
19.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弯折部分与第二弯折部分的弯曲弧度相等,且第一弯折部分与第二弯折部分的宽度相等。
2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二弯折部分设置为弯曲弧度相等,且宽度相等,这样,弧形部的第一弯折部分和第二弯折部分达到中心对称结构,从而使得该振膜折环形成对称的kms曲线,减小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的失真。
21.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振膜折环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在弧形部的外缘和内缘,第一连接部连接在振膜框架的外侧壁上,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振膜球顶的表面。
2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振膜折环位于弧形部外缘的第一连接部与振膜框架的外侧壁连接,同时将位于弧形部内缘的第二连接部与振膜球顶连接,不仅增强了振膜折环分别与盆架和振膜球顶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该振膜折环在盆架顶部的结构稳定性,而且也相应地提高了振膜球顶在振动空间顶部开口处的稳固性,从而确保振膜在盆架顶部稳定振动。
23.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粘接在振膜框架的外侧壁上,第二连接部粘接在振膜球顶的表面。
2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以粘接的方式连接在振膜框架与振膜球顶上,不仅保证了第一连接部与振膜框架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弯折部分与振膜球顶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简化了振膜折环与振膜框架以及振膜球顶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提高了扬声器内核的制作效率。
25.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朝向振膜框架外侧壁的表面设有卡扣,振膜框架的外侧壁上形成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槽,卡扣卡设在卡槽内。
2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连接部与振膜框架的外侧壁之间通过卡扣连接,限制了该第一连接部在振膜框架的高度方向上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第一连接部在振膜框架上的结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第一连接部上的卡扣卡设在振膜框架的卡槽内,增大了第一连接部与振膜框架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连接部与振膜框架的外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
27.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卡扣沿延伸方向具有大端和小端,小端连接在第一连接部上。
2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卡扣设置为包括大端和小端,并将小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大端远离第一连接部并与卡槽的内底壁接触,这样,该卡扣不仅限制了第一连接部在振膜框架的高度方向上活动,而且提高了卡扣从卡槽内脱出的困难度,即保证了卡扣不会轻易从卡槽内脱出,从而提高了第一连接部与振膜框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29.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振膜框架上具有限位部,限位部用于与扬声器的箱体内壁上的凸出部配合,以限制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高度。
3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振膜框架上设置限位部,以通过该限位部与扬声器的箱体内壁相互配合,来限制该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高度,从而保证扬声器内核上的振膜能够沿箱体的高度方向进行上下振动。另外,该限位部的设置对该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装配起到快速定位的作用,例如,将该扬声器内核从箱体的底部往箱体内腔中移动,只要该扬声器内核上的限位部与箱体内壁上的凸出部实现配合,便可完成该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腔中的快速定位,从而提高了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装配效率。
31.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振膜框架的至少部分顶面被配置成限位部,限位部抵接在凸出部朝向箱体底部的一侧。
3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振膜框架的部分顶面作为限位部,以在保证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内核稳定地限制在扬声器箱体内的一定高度的同时,简化了扬声器内核的结构设置,从而提高了扬声器内核的制作效率。同时,通过将该限位部抵顶在凸出部朝向箱体内部的一侧,以简化限位部与凸出部之间的配合结构,从而提高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定位效率。
33.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盆架的横截面为四边形结构,盆架的顶部具有四个拐角,每个拐角的部分顶面被配置成限位部。
3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盆架的横截面设置为四边形结构,并将该四边形结构的四个拐角顶面作为限位部,不仅保证扬声器内核稳定地装配在扬声器箱体内的预设高度处,而且四个拐角的结构也增加了限位部的数量,使得盆架的四个拐角可同时抵接在箱体内部的凸出部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扬声器内核的盆架在凸出部一侧的稳定性。
35.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振膜折环位于限位部上的部分被配置成平面,且平面与限位部的表面相贴合。
36.实际应用中,扬声器箱体内的凸出部的底面为平面结构,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振膜折环位于限位部上的部分被配置成平面,这样,扬声器内核上的限位部与凸出部之间的配合便为平面与平面之间的抵接,从而增加了扬声器内核与凸出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
限位部以及位于限位部上的振膜折环稳定地抵接在凸出部的底面,提高了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位于限位部上的振膜折环设置为平面,这样,该振膜折环便可与限位部紧密贴合,从而增强了振膜折环在限位部上的稳定性。
37.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宽度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mm,以避免该扬声器出现非线性问题,从而提高扬声器振幅的最大值。
3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箱体和如上所述的扬声器内核;
39.扬声器内核安装在箱体的内核空间内。
40.本技术实施例在扬声器的箱体内设置上述扬声器内核,通过将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振动空间的侧壁上方,使得振膜折环的弧形部充分利用盆架的振膜框架的厚度空间,这样,可在保证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宽度的同时,增大位于振膜折环内缘的振膜球顶的径向尺寸,从而不仅增大了有效振动面积,进而提升扬声器在全频带范围内的声压级,而且避免了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宽度过小而导致扬声器的驱动力与振膜振幅之间的非线性问题严重的情况,从而保证扬声器振幅的增长不受抑制,提高了该扬声器的振幅最大值。
41.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箱体的内侧壁上延伸有凸出部,
42.扬声器内核的侧壁上具有限位部,限位部与凸出部配合,以限制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高度。
4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扬声器内核的侧壁上设置限位部,以通过该限位部与扬声器的箱体内壁相互配合,来限制该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高度,从而保证扬声器内核上的振膜能够沿箱体的高度方向进行上下振动。另外,该限位部的设置对该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装配起到快速定位的作用,例如,将该扬声器内核从箱体的底部往箱体的内核空间移动,只要该扬声器内核上的限位部与箱体内壁上的凸出部实现配合,便可完成该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腔中的快速定位,从而提高了扬声器内核在箱体内的装配效率。
44.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扬声器还包括密封层,密封层设置在扬声器内核的外侧壁与箱体的内侧壁之间。
4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扬声器内核的外侧壁与箱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密封层,以避免扬声器内的声音从扬声器的底部泄露,从而保证从扬声器正面传出的声音强度。
4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扬声器。
4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电子设备中设置上述扬声器,提升扬声器在全频带范围内的声压级,而且避免了扬声器内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宽度过小而导致扬声器的驱动力与振膜振幅之间的非线性问题严重的情况,从而保证扬声器振幅的增长不受抑制,提高了该扬声器的振幅最大值。
附图说明
4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内核的其中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4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内核的其中一种结构的俯视图;
50.图3是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1.图4是图3的剖视图;
5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内核的另一种结构的剖视图;
5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5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55.图8是图6的俯视图;
56.图9是图8中沿a-a线的剖视图;
57.图10是图9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58.附图标记说明:
59.10-扬声器内核;20-扬声器;
60.100-盆架;200-振膜;300-箱体;400-密封层;
61.110-振动空间;120-振膜框架;210-振膜球顶;220-振膜折环;310-内核空间;320-凸出部;
62.121-限位部;221-弧形部;222-第一连接部;223-第二连接部;
63.2211-第一弯折部分;2212-第二弯折部分;2213-第三弯折部分;222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64.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技术。
65.众所周知,除了通过振幅提升以提升扬声器低频性能外,振动面积的增加也是扬声器低频性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66.通常,扬声器内核包括盆架、振膜、音圈和磁路等部件。本技术不涉及音圈和磁路部分,因此在文字以及附图中均未展示相关的内容。盆架的顶部具有环形的振膜框架,振膜的边缘粘接在振膜框架上。其中,振膜包括振膜球顶和连接在振膜球顶外周的振膜折环,该振膜折环具有弯曲的弧形部分,该弧形部分用于带动振膜球顶沿盆架的高度方向振动。
67.传统技术中,为了增大扬声器的声压级,通常增大振膜球顶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以增大扬声器的振动面积。然而,扬声器内核的水平尺寸有限,尤其是在该扬声器为微型扬声器时,当振膜球顶的水平尺寸过大时,位于振膜球顶外周的振膜折环的水平尺寸便会缩小,从而缩小了振膜折环的弧形部分的水平尺寸(即宽度)。
68.而振膜折环的弧形部分的宽度过小,会使得扬声器的驱动力与振膜振幅之间的非线性问题严重。具体而言,扬声器的振膜振幅在大振幅时,振膜折环刚度系数(kms)随着振幅(振膜在振动方向上的位移)的增大而增大,这就使得扬声器在大振幅时需要的驱动力f增加(f=kms.x,x为振幅)。因为用于驱动扬声器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能力是有限的,即扬声器的驱动力f是有限的,导致振幅的增大受限,而低频信号的振动频率较低、振幅较大,当振膜的振幅大于低频信号的振幅时,则振膜可以准确地还原低频信号,但是当振膜的振幅小于低频信号的振幅时,使得扬声器的振膜不能准确还原低频信号的振幅,这样扬声器无法准确还原低频声音,所以当振膜的振幅增大受限时,部分低频信号无法被准确还原,从而降低了扬声器的低频性能。
6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内核,通过改变振膜折环的位置,例如,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振膜折环的弧形部设置在振膜框架上方,使得振膜折环的弧形部充分利用振膜框架的厚度空间,这样,可在保证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宽度的同时,增大振膜球顶的面积,进而提升扬声器在全频带范围内的声压级。在增加振动面积的同时,避免了振膜折环的弧形部的
宽度过小而导致非线性问题加剧的情况。
70.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内核、扬声器及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7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内核的其中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内核10,包括盆架100和振膜200。其中,盆架100的顶部具有振膜框架120,该振膜框架120为环形结构,且该振膜框架120围合成振膜200的振动空间110。
72.其中,盆架100可以一体注塑成型,例如,可以在盆架100的顶部开设安装槽,该安装槽作为振动空间110,安装槽一周的环形槽壁作为振膜框架120。
73.再例如,盆架100可以包括盆架底座和设置在盆架底座顶部一周的振膜框架120,该环形的振膜框架120可以由金属丝带焊接而成,该环形的振膜框架120内部为振动空间110。本技术实施例具体不对振膜框架120的制作方式进行限制。
7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内核的其中一种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振膜200盖设在盆架100的顶部,这样,该振膜200位于振膜框架120的开口部分,可在振膜框架120的内部即振动空间110以及外部进行上下自由振动。
75.图4是图3的剖视图。参照图2至图4所示,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的振膜200包括振膜球顶210和振膜折环220,其中,振膜球顶210位于振动空间110的顶部开口的中心区域,且该振膜球顶210可在振动空间110的顶部开口处沿盆架100的高度方向(即图4中z轴方向)上下振动,振膜折环220绕设在振膜球顶210的外缘,也即是说,振膜折环220的内缘设置在振膜球顶210的外缘,振膜折环220的外缘与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相连。
76.其中,盆架100的高度方向是指图4中z轴所指的方向。
77.参照图4所示,实际应用中,振膜折环220具有弯曲设置的弧形部221,该弧形部221设置振膜球顶210的外缘一周。其中,该弧形部221表面上的任意位置的曲率半径可以均相等,例如,该弧形部221为圆弧结构。
78.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该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振动,以带动振膜球顶210沿盆架100的高度方向上下振动,同时防止该振膜球顶210在水平方向上活动。
79.其中,盆架100的水平方向是指与盆架100的高度方向(图4中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例如可以为图3中的x轴方向,也可以为图3中y轴方向。
80.本技术实施例中,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至少部分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例如,参见图4所示,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部分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或者,在一些其他示例中,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全部均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是指振膜框架120在图4中的z轴方向的顶端端面的正上方。其中,弧形部221的至少部分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时,弧形部221的至少部分在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悬空设置,即弧形部221的至少部分在振动时不与振膜框架120的顶部接触或碰触的。
81.其中,当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全部均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时,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全部移动至振膜框架120的上方,也即是说,将整个弧形部221移动至振膜框架120的上方,这样不会占用振动空间110的顶部开口的水平尺寸,这样,在盆架100的水平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可将振膜球顶210的外缘往振膜框架120的内侧壁延伸,从而不仅增
大了振膜球顶210的面积,而且确保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不会受到尺寸上的影响,进而避免了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过小而导致扬声器的驱动力与振膜振幅之间的非线性问题严重的情况。
82.需要说明的是,当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部分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时,参见图5所示,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l大于振膜框架120的厚度b,。当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全部均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时,则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l(参见图5所示)小于或等于振膜框架120的厚度b,,这样确保整个弧形部221均位于该振膜框架120的上方。
83.其中,振膜框架120的厚度b具体是指振膜框架120的顶部(即图5中振膜框架120沿z轴方向远离盆架100的一端)的厚度。
84.本技术实施例中,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l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mm,示例性地,弧形部221的宽度l可以是0.5mm、0.7mm、1mm、1.5mm及2mm等合适的数值。这样可以确保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l不会过小,从而避免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过小而导致该扬声器内核10出现扬声器的驱动力与振膜振幅之间的非线性问题严重的情况,所以,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l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mm,可以提高扬声器20振幅的最大值。
85.参照图5所示,其中,弧形部221的宽度l是指该弧形部221从靠近振膜球顶210的一端至远离振膜球顶21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86.本技术实施例中,当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部分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时,例如参见图5所示,可将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1/3l设置在振膜框架120的上方,这样,可将振膜球顶210的外缘往振膜框架120的方向可以延伸1/3l,这样确保弧形部221的宽度尺寸不缩小的情况下,增大了振膜球顶210的面积,当振膜球顶210的面积增大时,增大了扬声器的振动面积,从而增大扬声器的声压级。
87.在一些示例中,当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部分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时,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在振膜框架120上的正投影可完全覆盖振膜框架120的顶端端面。例如,参照图5所示,弧形部221沿着-z轴方向投影时,部分投影将振膜框架120的顶端端面全部覆盖,部分投影位于振膜框架120的内侧壁上,部分投影位于振动空间110的部分顶部开口。
88.在其他示例中,当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全部位于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时,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在振膜框架120上的正投影可覆盖振膜框架120的部分顶面或者全部顶面。
8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振膜框架120上方,使得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充分利用盆架100的振膜框架120的厚度空间,这样,可在保证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的同时,增大位于振膜折环220内缘的振膜球顶210的水平尺寸,从而不仅增大了有效振动面积,进而提升扬声器20在全频带范围内的声压级,而且避免了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过小而导致扬声器的驱动力与振膜振幅之间的非线性问题严重的情况,从而保证扬声器20振幅的增长不受抑制。
90.经仿真实验可知,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内核10,通过增加振动面积,使得声压级在全频带范围得以提升。以12mm*16mm尺寸的扬声器20为例,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内
核10,其振动面积可以提升11%,相应的全频带声压级提升0.9db。
91.参照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现时,弧形部221位于振膜框架120上方的部分在弯曲时,可往远离振膜框架120的方向弯曲。
92.如此设置,可避免振膜框架120上方的弧形部221在上下振动过程中与振膜框架120发生碰撞,从而保证振膜200的振幅不受振膜框架120的干涉。
93.另外,通过将弧形部221位于振膜框架120上方的部分往远离振膜框架120的方向弯曲,也便于振膜折环220与盆架100之间的装配。
94.在一些示例中,弧形部221的至少部分悬空设在振膜框架120的上方时,参见图5所示,弧形部221位于振膜框架120上方的部分与振膜框架120的顶面之间的间隙e大于或者等于0.3mm,以便于该弧形部221与盆架100之间的装配,同时,通过将该间隙的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也保证了该弧形部221稳定振动而不受振膜框架120的干涉。
9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间隙e是指弧形部221往远离振膜框架120的方向弯曲时,该弧形部221与振膜框架120的顶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另外,该间隙e是指弧形部221朝向振膜框架120的顶面的一侧与振膜框架120的顶面之间的距离。
96.例如,弧形部221位于振膜框架120上方的部分与振膜框架120的顶面之间的间隙e可以为0.3mm、0.4mm、0.5mm及0.6mm等合适的数值。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间隙可具体根据扬声器20的高度以及扬声器20的性能要求进行调整。
97.作为其中一种实现方式,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可以沿着与图3中的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一次弯折,例如,整个弧形部221为一个往远离振膜框架120的方向弯曲的圆弧结构,如此设置,简化了振膜折环220的结构,从而提高扬声器内核10的制作效率。
98.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还可以包括多个弯折部分,多个弯折部分可以在图5中的x轴方向上下进行多次弯折。
99.其中,相邻两个弯折部分的弯曲方向不同。例如,其中一个弯折部分为往远离振膜框架120的方向弯曲的圆弧结构,例如一个弯折部分可以为弧形凸面,与该弯折部分相邻的弯折部分为往靠近振膜框架120的方向弯曲的圆弧结构,例如,相邻的另一个弯折部分可以为弧形凹面。
100.当弧形部221包括多个弯折部分时,至少一个弯折部分可以在振膜框架120的顶部上方悬空设置,例如,可以将其中一个弯折部分移到振膜框架120的顶部上方悬空设置,或者也可以将两个弯折部分移到振膜框架120的顶部上方悬空设置。
10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弧形部221设置为多个弯折部分,且将相邻两个弯折部分的弯曲方向设置为不同,这样,在保证弧形部221的整体宽度一定的同时,增大了弧形部221的弧长,在振膜球顶210的大幅度振动的过程中,使得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不会受到该振膜球顶210在径向上的拉扯,从而提升了振膜折环220在大振幅应用场景下的可靠性。
102.继续参照图5所示,示例性地,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包括依次环设的第一弯折部分2211和第二弯折部分2212,第二弯折部分2212位于第一弯折部分2211与振膜球顶210之间,换句话说,弧形部221的第二弯折部分2212的内缘连接在振膜球顶210的外缘,第二弯折部分2212的外缘连接在第一弯折部分2211的内缘。
103.其中,第一弯折部分2211悬空设在振膜框架120顶部上方,以利用振膜框架120的厚度空间来设置弧形部221,从而在增大振膜球顶210的面积的同时,保证振膜折环220的弧
形部221的宽度尺寸。
10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弯折部分2211在振膜框架120顶部上方悬空设置时,可以是第一弯折部分2211的全部区域均悬空设置在振膜框架120顶部上方,或者也可以是第一弯折部分2211的部分区域悬空设置在振膜框架120顶部上方。
105.另外,第一弯折部分2211往远离振膜框架120的方向弯曲,第二弯折部分2212往振动空间110弯曲,这样,不仅避免了第一弯折部分2211在上下振动过程中与振膜框架120发生碰撞,而且第一弯折部分2211和第二弯折部分2212往不同方向弯曲,增大了弧形部221的弧长,从而提升了振膜折环220在大振幅应用场景下的可靠性。
106.具体设置时,第一弯折部分2211与第二弯折部分2212的弯曲弧度可以相等,且第一弯折部分2211与第二弯折部分2212的宽度相等,这样,弧形部221的第一弯折部分2211和第二弯折部分2212形成中心对称结构,振膜折环220振动时,第一弯折部分2211对应的kms曲线与第二弯折部分2212对应的kms曲线为对称的,这样减小了扬声器20的失真度,即避免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20出现过分失真的情况。
107.再例如,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还可包括环设在第二弯折部分2212与振膜球顶210之间的第三弯折部分2213(参见图4所示),换句话说,在第二弯折部分2212远离第一弯折部分2211的一端(即第二弯折部分2212的内缘)设置有第三弯折部分2213。该第三弯折部分2213的弯曲方向与第二弯折部分2212的弯曲方向相反,例如,在第二弯折部分2212往振动空间110内部弯曲时,第三弯折部分2213往振动空间110的外部弯曲,以进一步增大了弧形部221的弧长,从而提升了振膜折环220在大振幅应用场景下的可靠性。
108.参照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内核10中,振膜折环22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二连接部223。其中,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二连接部223分别连接在弧形部221的外缘和内缘,例如,第一连接部222连接在弧形部221的外缘(远离振膜球顶210的一端),第二连接部223连接在弧形部221的内缘(靠近振膜球顶210的一端)。
109.具体装配时,振膜折环220的第一连接部222可连接在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上,第二连接部223连接在振膜球顶210的表面。其中,第二连接部223可以连接振膜球顶210的外表面,或者,该第二连接部223连接在振膜球顶210的内表面。
110.应当说明的是,振膜球顶210的外表面是指该振膜球顶210朝向振动空间110外部的表面,振膜球顶210的内表面是指该振膜球顶210朝向振动空间110内部的表面。
111.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之间、第二连接部223与振膜球顶210之间可以通过胶层粘合、卡接、焊接或者紧固件进行连接。
11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连接,将第二连接部223与振膜球顶210连接,不仅增强了振膜折环220分别与盆架100和振膜球顶21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该振膜折环220在盆架100顶部的结构稳定性,而且也相应地提高了振膜球顶210在振动空间110顶部开口处的稳固性,从而确保振膜200在盆架100顶部稳定振动。
1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之间可拆卸相连,相应地,第二连接部223与振膜球顶210的表面可拆卸相连。本技术实施例中,可拆卸相连包括但不限于为卡接、粘合或紧固件紧固相连,例如,第一连接部222可以通过胶层粘接在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上,同样地,第二连接部223也可通过胶层粘接在振膜球顶210的表面。
11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连接部222和第二连接部223分别以粘接的方式连接在振膜框架120与振膜球顶210上,不仅保证了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弯折部分2212与振膜球顶210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简化了振膜折环220与振膜框架120以及振膜球顶210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提高了扬声器内核10的制作效率。
115.再例如,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通过卡接方式相连。具体而言,可以在第一连接部222朝向振膜框架120外侧壁的表面设有卡扣2221(参见图4所示),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上形成有与卡扣2221相匹配的卡槽,卡扣2221卡设在卡槽内。
11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之间通过卡扣2221连接,限制了该第一连接部222在振膜框架120的z轴方向上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第一连接部222在振膜框架120上的结构稳定性。
117.另外,通过将第一连接部222上的卡扣2221卡设在振膜框架120的卡槽内,增大了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
118.具体实现时,本技术实施例的卡扣2221可以具有大端和小端,小端与第一连接部222相连,大端位于卡槽中。例如,该卡扣2221外轮廓尺寸沿着卡槽的槽深方向上逐渐增大,相应地,位于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上的卡槽的尺寸与该卡扣2221的外轮廓尺寸相匹配,即该卡槽的尺寸自槽口到槽底逐渐增大。例如,卡扣2221的截面形状呈梯形(参见图4所示)。
11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卡扣2221设置为包括大端和小端,并将小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22上,将大端远离第一连接部222并卡入卡槽中,这样卡扣2221与卡槽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在自卡槽的槽口至卡槽的槽底的方向上逐渐增大,这样,该卡扣2221不仅限制了第一连接部222在振膜框架120的高度方向上活动,而且提高了卡扣2221从卡槽内脱出的困难度,即保证了卡扣2221不会轻易从卡槽内脱出,从而提高了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120.需要说明的是,卡槽的槽底是指该卡槽朝向槽口的槽壁。
121.需要说明的是,卡扣2221的小端具体为卡扣2221中尺寸较小的一端,卡扣2221的大端具体为卡扣2221中尺寸较大的一端。
122.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在卡扣2221的侧壁上延伸一凸起(图中未示出),同时在卡槽的槽壁上形成与该凸起相匹配的凹槽,通过将卡扣2221卡设在卡槽内,并将凸起伸入至凹槽内,使得卡扣2221稳定地卡设在卡槽内,从而提高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12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223在与振膜球顶210连接时,也可将第二连接部223卡设在振膜球顶210上。例如,可以在第二连接部223朝向振膜球顶210外表面的一侧设置卡扣2221,在振膜球顶21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卡扣2221相匹配的卡槽,卡扣2221卡设在卡槽内,从而将第二连接部223稳定地连接在振膜球顶210上。
124.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振膜折环220还可与盆架100以及振膜球顶210设置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例如,该振膜折环220的第二连接部223与振膜球顶210一体注塑成型,且该振膜折环220的第一连接部223与盆架100一体注塑成型,以增强振膜折环220与盆架100以及振膜折环220与振膜球顶210之间的连接强度。
125.可以理解的是,当振膜折环220与盆架100一体注塑成型成一体件时,也可在盆架
100的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上开设卡槽,同时在振膜折环220的第一连接部222上设置卡扣2221,注塑时,卡扣2221伸入至卡槽内,以增强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连接部222与振膜框架12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126.其中,卡槽与卡扣2221的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一连接部222卡设在振膜框架120上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1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参照图6至图8所示,实际应用中,当扬声器内核10装配至扬声器20的箱体300内时,需保证该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高度为预设高度,以确保扬声器内核10上的振膜200外表面与箱体300的内顶壁之间为预设间距。在该预设间距下,扬声器内核10上的振膜200能够进行有效振动,从而将一定强度以及一定声调的声音从箱体300的顶部传播至箱体300外部。
128.继续参照图7和图8所示,实际应用中,扬声器20的箱体300内壁上延伸有凸出部320,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在振膜框架120上设置有限位部121(参照图1所示),在扬声器内核10安装至扬声器20的箱体300内时,限位部121用于与箱体300内壁上的凸出部320配合,以限制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高度,即限制扬声器内核10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如图6所示)。
12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振膜框架120上设置限位部121,以通过该限位部121与扬声器20的箱体300内壁相互配合,来限制该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高度,从而保证扬声器内核10上的振膜200能够沿箱体300的高度方向进行上下振动。
130.另外,该限位部121的设置对该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装配起到快速定位的作用,例如,将该扬声器内核10从箱体300的底部往箱体300内腔中移动,只要该扬声器内核10上的限位部121与箱体300内壁上的凸出部320实现配合,便可完成该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腔中的快速定位,再将扬声器内核10固定在箱体300的内壁上,整个过程提高了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装配效率。
131.具体设置时,可以在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上设置凸块(图中未示出),可将该凸块作为限位部121,在该扬声器内核10装入至箱体300内时,将该凸块与箱体300内部的凸出部320进行配合,例如,可以将该凸块抵接在凸出部320的底部,从而限制该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高度。
132.其中,凸出部320的底部是指该凸出部320朝向箱体300底部的一侧。
133.为了提高限位效果,可以在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2个或者2个以上凸块。例如,当凸块的数量为2个时,2个凸块可以分别对称设置在盆架100的轴线两侧,以保证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受力平衡。再例如,可以在振膜框架120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别4个凸块,以进一步提高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稳固性。
134.在一些示例中,振膜框架120的至少部分顶面也可以被配置成限位部121(参照图1所示,),例如,该振膜框架120的部分外缘可以作为限位部121,且在扬声器内核10装配至箱体300内时,限位部121抵接在凸出部320朝向箱体300底部的一侧。
13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振膜框架120的部分顶面作为限位部121,以在保证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内核10稳定地限制在扬声器20箱体300内的一定高度的同时,简化了扬声器内核10的结构设置,从而提高了扬声器内核10的制作效率。
136.同时,通过将该限位部121抵顶在凸出部320朝向箱体300内部的一侧,以简化限位部121与凸出部320之间的配合结构,从而提高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定位效率。
137.实际应用中,盆架100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四边形结构(参照图1所示),例如,该盆架100可以为长方体结构,这样,振动空间110外周的振膜框架120的任意横截面为长方形结构,盆架100的顶部具有四个拐角,每个拐角的部分顶面均被配置成限位部121。
138.基于上述四个限位部121的设置,箱体300内的凸出部320的数量可以是四个,四个凸出部320与对应的限位部121相配合,当扬声器内核10装配至箱体300内时,振膜框架120的四个拐角的顶面均抵接在对应的凸出部320的底部,以限制该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高度。
139.在其他一些示例中,该箱体300内的凸出部320还可以为绕着箱体300内壁设置的环形凸出部,此时,盆架100的四个拐角的顶面分别抵接在该环形凸出部320的相应位置。
14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盆架100的横截面设置为四边形结构,并将该四边形结构的四个拐角顶面作为限位部121,不仅保证扬声器内核10稳定地装配在扬声器20箱体300内的预设高度处,而且四个拐角的结构也增加了限位部121的数量,使得盆架100的四个拐角可同时抵接在箱体300内部的凸出部320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扬声器内核10的盆架100在凸出部320一侧的稳定性。
141.可以理解的是,当在箱体300的内壁上绕设一环形凸出部320时,这样,四个限位部121可稳定且精确的抵接在凸出部320的底面,从而提高四个限位部121与凸出部320底面的配合效率以及配合稳定性,避免了四个限位部121与凸出部320在水平方向上出现错位的情况发生。
142.实际应用中,扬声器20箱体300内的凸出部320的底面为平面结构,且被配置成限位部121的振膜框架120的拐角顶面也为平面结构。
143.基于此,在具体设置时,振膜折环220位于限位部121上的部分可以被配置成平面(如图2中a所示),且平面a与限位部121的表面相贴合。例如,位于振膜框架120的四个拐角顶面的振膜折环220也设置为平面a,且该平面a与该拐角的顶面紧密贴合,这样,扬声器内核10上的限位部121与凸出部320之间的配合便为平面与平面之间的抵接,从而增加了扬声器内核10与凸出部32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限位部121以及位于限位部121上的振膜折环220稳定地抵接在凸出部320的底面,提高了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稳定性。
144.另外,通过将位于限位部121上的振膜折环220设置为平面,这样,该振膜折环220便可与限位部121紧密贴合,从而增强了振膜折环220在限位部121上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振膜200与盆架100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145.在其他示例中,位于拐角顶面上的振膜折环220还可以是弧形结构或者不规则的非平面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146.参照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扬声器20,包括箱体300和扬声器内核10,扬声器内核10安装在箱体300的内核空间310内。
147.其中,该扬声器内核10可采用上述任一示例中的扬声器内核10,此处不对该扬声器内核10的具体结构进行一一赘述。
148.本技术实施例在扬声器20的箱体300内设置上述扬声器内核10,通过将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振膜框架120的上方,使得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充
分利用盆架100的振膜框架120的厚度空间,这样,可在保证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的同时,增大位于振膜折环220内缘的振膜球顶210的径向尺寸,从而不仅增大了有效振动面积,进而提升扬声器20在全频带范围内的声压级,而且避免了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过小而导致非线性问题严重的情况,从而保证扬声器20振幅的增长不受抑制,提高了该扬声器20的振幅最大值。
149.参照图7和图8所示,如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箱体300的内侧壁上延伸有凸出部320,扬声器内核10的侧壁上具有限位部121,限位部121与凸出部320配合,以限制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高度。
15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扬声器内核10的侧壁上设置限位部121,以通过该限位部121与扬声器20的箱体300内壁相互配合,来限制该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高度,从而保证扬声器内核10上的振膜200能够沿箱体300的高度方向进行上下振动。另外,该限位部121的设置对该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装配起到快速定位的作用,例如,将该扬声器内核10从箱体300的底部往箱体300内腔中移动,只要该扬声器内核10上的限位部121与箱体300内壁上的凸出部320实现配合,便可完成该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腔中的快速定位,从而提高了扬声器内核10在箱体300内的装配效率。
151.其中,限位部121的具体设置方式可直接参照上述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152.图9是图8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扬声器20还可以包括密封层400,密封层400设置在扬声器内核10的外侧壁与箱体300的内侧壁之间。例如,在扬声器内核10的第一连接部222与箱体30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密封层400,以将扬声器内核10的外侧壁与箱体300的内侧壁进行密封。
153.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扬声器内核10的外侧壁与箱体30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密封层400,以避免扬声器20内的声音从扬声器20的底部泄露,从而保证从扬声器20正面传出的声音强度。
154.其中,该密封层400可以是套设在扬声器内核10的外侧上的密封圈。在一些示例中,该密封层400还可以是浇灌在扬声器内核10的外侧壁与箱体300的内侧壁的密封剂。该密封剂的组成成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然树脂、天然橡胶或者合成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155.为了便于密封剂的填充,可以在箱体300的内侧壁上向内开设导向槽(图中未示出),该导向槽位于扬声器内核10的顶部所在的水平面上,这样,在浇灌密封剂时,可从导向槽的一端向扬声器内核10的外侧壁与箱体300的内侧壁之间引入密封剂,以保证扬声器内核10的外侧壁与箱体300的内侧壁之间的密封性。
15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扬声器20。
15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电子设备中设置上述扬声器20,提升扬声器20在全频带范围内的声压级,而且避免了扬声器20内振膜折环220的弧形部221的宽度过小而导致非线性问题严重的情况,从而保证扬声器20振幅的增长不受抑制,提高了该扬声器20的振幅最大值。
15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简称: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扬声器20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15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160.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