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线充电后盖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子设备 电子产品 充电 后盖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后盖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无线充电后盖是一种应用在电子设备上,能够为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装置。相关技术中,无线充电后盖通常包括充电层、双面胶层及基板,充电层与基板之间通过双面胶层粘贴固定。但是这种通过双面胶层进行贴合的设置方式会增加无线充电后盖的制作步骤、也需要使用较多材料,会影响无线充电后盖的生产制作效率和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后盖及电子设备,其能够提高无线充电后盖的生产制作效率和良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后盖,包括:
5.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
6.无线充电层,所述无线充电层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在所述第一面上;
7.所述无线充电层用于与电池电连接,以为所述电池充电。
8.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通过该无线充电后盖为电池进行充电时,首先,位于第一面上的无线充电层可以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电流,接着,由于无线充电层与电池电连接,因此,该电流可以作为充电电流为电池进行充电。
9.由于该无线充电后盖用于为电池充电的电流是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产生的,无需将该无线充电后盖与电源直接电连接以为电池充电,因此,通过设置无线充电层,即使得该无线充电后盖实现了无线充电的功能。
10.其中,由于无线充电层直接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在基板的第一面上,也即是,无线充电层无需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基板的第一面上,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轻薄。另一方面,由于无线充电层与基板之间没有间隔双面胶,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果。再一方面,还可以简化无线充电后盖的生产制作工艺,提高制作效率和良率。
11.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层包括:
12.一个或多个无线充电线圈,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均刻在所述第一面,且每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均用于与所述电池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占所述第一面的面积百分比大于或者等于50%。
13.通过使得无线充电线圈占第一面的面积百分比大于或者等于50%,可以使得第一面的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面积均被无线充电线圈所覆盖,这样,第一面的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面积均为能够用于为电池进行充电的有效充电面积,如此,可以使得该无线充电后盖的有效充电面积更大,进而可以大大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率。
14.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层包括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多个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均
匀填充排布在所述第一面上。
15.通过使得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填充排布在第一面上,可以使得整个第一面均为能够用于为电池进行充电的有效充电面积,这样,可以使得该无线充电后盖的有效充电面积进一步地变大,进而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率。
16.另外,通过使得多个无线充电线圈均匀排布在第一面上,可以使得第一面上不同位置处单位面积内的有效充电面积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如此,可以使得第一面上不同位置处的充电效率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该无线充电后盖为电池进行充电时,不会出现通过第一面的不同位置充电时,充电效率相差较大的情形。
17.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
18.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层电连接,所述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19.通过设置柔性电路板,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柔性电路板将无线充电层与电池电连接起来,可以简化无线充电层与电池之间的电连接难度,进而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的装配工作变得简洁。另外,由于柔性电路板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的摆放、折叠,因此,使得排线更加的整洁。
20.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
21.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层叠覆盖在所述无线充电层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面上。
22.通过在无线充电层的背离基板的一面上覆盖绝缘层,一方面,绝缘层可以起到避免无线充电层被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绝缘层还可以使得无线充电层与外部环境之间隔开,使得无线充电层被绝缘,避免外界环境影响无线充电层性能的情况发生。
23.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
24.附着层,所述附着层位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无线充电层之间,所述附着层用于使所述无线充电层更牢固的蚀刻在所述第一面上。
25.通过在第一面上涂布附着层,然后才将无线充电层蚀刻在第一面上,可以提高无线充电层在第一面的附着力,进而使得无线充电层可以更牢靠的贴在第一面上,避免无线充电层从第一面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26.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层的厚度位于8μm

12μm的范围之内。
27.经申请人研究发现,当无线充电层的厚度位于8μm

12μm的范围之内时,一方面,不会由于太薄而影响无线充电层的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轻薄,也即是,同时兼顾了无线充电层的性能要求和无线充电后盖的厚度要求,使得无线充电层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保证无线充电后盖较为轻薄。
28.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
29.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刻在所述第二面。
30.当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装饰层,且将装饰层刻在第二面时,可以使得无线充电后盖看着更加的酷炫。
31.另外,由于装饰层刻在第二面,而无线充电层刻在第一面上,也即是,装饰层及无线充电层分别位于基板1的不同面上,因此,可以避免在制作装饰层及无线充电层时互相影响的情况发生。
32.可选地,所述装饰层为感光型渐变色膜层或感光型变色油墨层。
33.当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装饰层且装饰层为感光型渐变色膜层或感光型变色油墨层时,在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制作无线充电层的同时,还可以制作得到装饰层。通俗地讲,无线充电层的制作过程和装饰层的制作过程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简化整个无线充电后盖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制作效率。
34.可选地,所述基板为强化玻璃基板。
35.由于强化玻璃的强度较高、且为透明的材质,因此,当基板为强化玻璃基板时,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个无线充电后盖的强度,使得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结实耐用,另一方面,也更加的美观。
36.综上所述,由于无线充电层直接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在基板的第一面上,也即是,无线充电层无需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基板的第一面上,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轻薄。另一方面,由于无线充电层与基板之间没有间隔双面胶,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果。再一方面,还可以简化无线充电后盖的生产制作工艺,提高制作效率和良率。
3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38.设备壳体;
39.主板,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设备壳体中;
40.上述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无线充电后盖,所述无线充电后盖设置在所述设备壳体上,所述无线充电层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41.电池,所述电池容置在所述设备壳体中,所述电池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池与所述无线充电层电连接。
42.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该电子设备包括的无线充电后盖中的无线充电层直接曝光显影蚀刻在基板的第一面上,也即是,无线充电层无需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基板的第一面上,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轻薄。另一方面,由于无线充电层与基板之间没有间隔双面胶,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果。再一方面,还可以简化无线充电后盖的生产制作工艺,提高制作效率和良率。
43.基于此,当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无线充电后盖时,可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更加的轻薄,且充电效果也更好。
附图说明
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是图1中的无线充电后盖的右视图;
4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充电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4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无线充电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4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无线充电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5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51.附图标记说明:
[0052]1‑
基板;2

无线充电层;3

柔性电路板;4

绝缘层;5

附着层;6

装饰层;
[0053]
11

第一面;12

第二面;21

无线充电线圈;
[0054]
100

设备壳体;200

主板;300

无线充电后盖;400

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6]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57]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8]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60]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61]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无线充电后盖的右视图。参见图1及图2,该无线充电后盖包括:基板1及无线充电层2。
[0062]
其中,基板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1及第二面12。无线充电层2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在第一面11上。无线充电层2用于与电池电连接,以为电池充电。
[0063]
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通过该无线充电后盖为电池进行充电时,首先,位于第一面11上的无线充电层2可以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电流,接着,由于无线充电层2与电池电连接,因此,该电流可以作为充电电流为电池进行充电。
[0064]
由于该无线充电后盖用于为电池充电的电流是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产生的,无需将该无线充电后盖与电源直接电连接以为电池充电,因此,通过设置无线充电层2,即使得该无线充电后盖实现了无线充电的功能。
[0065]
其中,由于无线充电层2直接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在基板1的第一面11上,也即是,无线充电层2无需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基板1的第一面11上,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轻薄。另一方面,由于无线充电层2与基板1之间没有间隔双面胶,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果。再一方面,还可以简化无线充电后盖的生
产制作工艺,提高制作效率和良率。
[0066]
在通过曝光显影蚀刻的方式将无线充电层2蚀刻在基板1的第一面11上时,具体地,首先可以在基板1的第一面11上溅射一层铜层,然后可以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在上述第一面11上刻出无线充电层2,这样,即可实现将无线充电层2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在基板1的第一面11上的目的。
[0067]
当然,无线充电层2还可以通过其他可能的方式蚀刻在基板1的第一面11上,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6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池应当作广义上的理解,也即,电池可以泛指一切用于储存电能的元器件,比如,电池可以是指普通的蓄电池、也可以是指充电宝等等,本技术实施例对电池不作限定。
[0069]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线充电层2可以直接与电池电连接,也可以间接与电池电连接,只需实现能够通过无线充电层2为电池进行充电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70]
接下来,本技术实施例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该无线充电后盖进行更加详尽地解释说明。
[0071]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假设该无线充电后盖为手机的无线充电后盖,那么,上述基板1可以为手机无线充电后盖的盖体,第一面11可以为盖体的靠近手机内腔的一面,第二面12可以为盖体的朝向外部环境的一面。
[0072]
基于上述假设,在通过该无线充电后盖为手机的电池进行充电时,首先,可以准备一个无线充电器,然后,可以将盖体的朝向外部环境的一面贴在无线充电器上,也即是,将无线充电后盖贴在无线充电器上,这样,无线充电器与刻在盖体的靠近手机内腔的一面上的无线充电层2之间可以出现电磁感应的现象,并使得无线充电层2产生电流,此时,即可实现通过该无线充电后盖为手机电池进行充电的目的。
[0073]
其中,由于无线充电层2直接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在盖体的靠近手机内腔的一面上,中间没有间隔双面胶,因此,可以使得无线充电后盖的整体厚度更薄。另外,还可以使得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果更好。
[0074]
上述无线充电后盖为手机的无线充电后盖,并用于为手机的电池充电只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当然,该无线充电后盖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可能的应用场景中,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7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无线充电层2包括:两个无线充电线圈21,每个无线充电线圈21均刻在第一面11,且每个无线充电线圈21均用于与电池电连接,无线充电线圈21占第一面11的面积百分比大于或者等于50%。通过使得无线充电线圈21占第一面11的面积百分比大于或者等于50%,可以使得第一面11的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面积均被无线充电线圈21所覆盖,这样,第一面11的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面积均为能够用于为电池进行充电的有效充电面积,如此,可以使得该无线充电后盖的有效充电面积更大,进而可以大大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率。
[0076]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两个无线充电线圈21均是刻在第一面11上的,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面11上刻无线充电线圈21的方式制作得到的无线充电层2,相比于通过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制作无线充电线圈,再将无线充电线圈通过双面胶粘贴在第一面11上制作无线充电层2的方式来说,仅需很低的成本就可以制作出无线
充电线圈占第一面11的面积百分比大于或者等于50%的无线充电层2,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制作成本。
[0077]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层2包括两个无线充电线圈21只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然,无线充电层2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无线充电线圈21,比如,无线充电层2还可以包括1个无线充电线圈21,或者,三个无线充电线圈21等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无线充电线圈21的数量不作限定。
[0078]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层2包括多个无线充电线圈21,多个无线充电线圈21均匀填充排布在第一面11上。通过使得多个无线充电线圈21填充排布在第一面11上,可以使得整个第一面11均为能够用于为电池进行充电的有效充电面积,这样,可以使得该无线充电后盖的有效充电面积进一步地变大,进而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率。
[0079]
另外,通过使得多个无线充电线圈21均匀排布在第一面11上,可以使得第一面11上不同位置处单位面积内的有效充电面积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如此,可以使得第一面上不同位置处的充电效率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该无线充电后盖为电池进行充电时,不会出现通过第一面11的不同位置充电时,充电效率相差较大的情形。
[0080]
示例性地,假设第一面11分为a区域和b区域,继续假设a区域中无线充电线圈21的数量分布较多、较稠密,b区域中无线充电线圈21的数量分布较少、较稀疏,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a区域为电池充电时,充电效率将较高,在通过b区域为电池充电时,充电效率将较低。
[0081]
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使得无线充电线圈21均匀排布在第一面11上,对应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来说,通过使得a区域和b区域分布的无线充电线圈21的数量相同,且稠密或者稀疏的程度也相同,显然,可以使得第一面上不同位置处的充电效率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因而可以避免在通过第一面11的不同位置充电时,充电效率相差较大的情形发生。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2,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柔性电路板3,柔性电路板3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无线充电层2电连接,输出端用于与电池电连接。
[0083]
通过设置柔性电路板3,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柔性电路板3将无线充电层2与电池电连接起来,可以简化无线充电层2与电池之间的电连接难度,进而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的装配工作变得简洁。
[0084]
另外,由于柔性电路板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的摆放、折叠,因此,使得排线更加的整洁。
[0085]
其中,上述输入端与无线充电层2可以通过设置接插件的方式实现电连接,由于接插件插接方便,且拆卸也方便,因此,可以使得无线充电层2与柔性电路板3之间非常便捷的实现电连接。当然,输入端与无线充电层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86]
同理,输出端与电池也可以通过设置接插件的方式实现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87]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绝缘层4,绝缘层4层叠覆盖在无线充电层2的背离基板1的一面上。
[0088]
通过在无线充电层2的背离基板1的一面上覆盖绝缘层4,一方面,绝缘层4可以起
到避免无线充电层2被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绝缘层4还可以使得无线充电层2与外部环境之间隔开,使得无线充电层2被绝缘,避免外界环境影响无线充电层2性能的情况发生。
[0089]
其中,绝缘层4可以为绝缘膜或者任意能够起到绝缘作用的元器件,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90]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层4可以通过双面胶粘贴覆盖在无线充电层2的背离基板1的一面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覆盖在无线充电层2的背离基板1的一面上,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9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附着层5,附着层5位于第一面11及无线充电层2之间,附着层5用于使无线充电层2更牢固的蚀刻在第一面上11。
[0092]
通过在第一面11上涂布附着层5,然后才将无线充电层2蚀刻在第一面11上,可以提高无线充电层2在第一面11的附着力,进而使得无线充电层2可以更牢靠的贴在第一面11上,避免无线充电层2从第一面11上脱落的情况发生。
[0093]
其中,附着层5可以为hc(hard coat,硬化膜)或者其他任意能够提高无线充电层2在第一面11上的附着力的膜层,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094]
值得注意的是,当附着层5为hc时,hc除了可以起到提高第一面11的附着力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板1的强度,使得基板1更加的结实耐用。
[0095]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层2的厚度位于8μm

12μm的范围之内。经申请人研究发现,当无线充电层2的厚度位于8μm

12μm的范围之内时,一方面,不会由于太薄而影响无线充电层2的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轻薄,也即是,同时兼顾了无线充电层2的性能要求和无线充电后盖的厚度要求,使得无线充电层2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保证无线充电后盖较为轻薄。
[009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装饰层6,装饰层6刻在第二面12。当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装饰层6,且将装饰层6刻在第二面12时,可以使得无线充电后盖看着更加的酷炫。
[0097]
另外,由于装饰层6刻在第二面12,而无线充电层2刻在第一面11上,也即是,装饰层6及无线充电层2分别位于基板1的不同面上,因此,可以避免在制作装饰层6及无线充电层2时互相影响的情况发生。
[0098]
其中,上述装饰层6可以为感光型渐变色膜层或感光型变色油墨层。当装饰层6为感光型渐变色膜层或感光型变色油墨层时,可以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在第二面12上刻出酷炫的图案,进而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美观。
[0099]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无线充电层2可以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刻在第一面11上,在这种情况下,当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装饰层6且装饰层6为感光型渐变色膜层或感光型变色油墨层时,在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制作无线充电层2的同时,还可以制作得到装饰层6。通俗地讲,无线充电层2的制作过程和装饰层6的制作过程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简化整个无线充电后盖的制作工艺,提高了制作效率。
[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为强化玻璃基板。由于强化玻璃的强度较高、且为透明的材质,因此,当基板1为强化玻璃基板时,一方面可以提升整个无线充电后盖的强度,使得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结实耐用,另一方面,也更加的美观。
[0101]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无线充电层2直接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在基板1的
第一面11上,也即是,无线充电层2无需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基板1的第一面11上,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轻薄。另一方面,由于无线充电层2与基板1之间没有间隔双面胶,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果。再一方面,还可以简化无线充电后盖的生产制作工艺,提高制作效率和良率。
[0102]
另外,由于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装饰层6,装饰层6刻在第二面12且装饰层6为感光型渐变色膜层或感光型变色油墨层。当无线充电后盖还包括装饰层6且装饰层6为感光型渐变色膜层或感光型变色油墨层时,在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制作无线充电层2的同时,还可以制作得到装饰层6。通俗地讲,无线充电层2的制作过程和装饰层6的制作过程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进一步简化整个无线充电后盖的制作工艺,提高制作效率。
[0103]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00、主板200、无线充电后盖300及电池400。其中,主板200设置在设备壳体100中。无线充电后盖300设置在设备壳体100上,无线充电层2与主板200电连接。电池400容置在设备壳体100中,电池400与主板200电连接,以使电池400与无线充电层2电连接。
[0104]
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后盖300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无线充电后盖3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无线充电后盖300的描述。
[0105]
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该电子设备包括的无线充电后盖300中的无线充电层2直接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在基板1的第一面11上,也即是,无线充电层2无需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基板1的第一面11上,因此,一方面,可以使得整个无线充电后盖更加的轻薄。另一方面,由于无线充电层2与基板1之间没有间隔双面胶,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无线充电后盖的充电效果。再一方面,还可以简化无线充电后盖的生产制作工艺,提高制作效率和良率。
[0106]
基于此,当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无线充电后盖300时,可以使得该电子设备更加的轻薄,且充电效果也更好。
[0107]
在通过该无线充电后盖300为电子设备的电池400进行充电时,首先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使得无线充电层2产生电流,在无线充电层2产生电流之后,由于无线充电层2与主板200电连接,且电池400与主板200电连接,以使电池400与无线充电层2电连接,因此,无线充电层2产生的电流可以作为充电电流为电池400充电,这样,即实现了为电子设备的电池400进行充电的目的。
[010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充电后盖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后盖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