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气泡膜成型辊的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1: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气泡膜 成型 调整 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泡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泡膜成型辊的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2.气泡膜,是以高压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再添加增白剂、开口剂等辅料,经230度左右高温挤出吸塑成气泡的产品,是一种质地轻、透明性好、无毒、无味的新型塑料包装材料,可对产品起防湿、缓冲、保温等作用,也叫气泡垫。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气泡膜成型辊的调整机构,不能灵活的调节气泡膜在该成型辊上吸附的位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出膜的大小,导致生产出的气泡膜其气泡的饱和度都是一样的,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产品的多元化需求。
4.因此,发明一种气泡膜成型辊的调整机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泡膜成型辊的调整机构,通过出膜机构和气泵的配合使用,以解决出膜大小不能调节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泡膜成型辊的调整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延伸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送轮,所述第一传送轮的侧壁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远离第一传送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送轮,所述第二传送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凹块,所述固定凹块的右表面设置有出膜机构;
7.所述出膜机构包括外辊、内辊、出泡孔、对位孔和进泡管,所述外辊与固定凹块固定连接,所述出泡孔位于外辊的内部,所述对位孔位于内辊的内部,所述进泡管与对位孔连通,所述内辊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8.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与第一支撑柱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外辊和内辊为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端且位于第一支撑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固定杆的右端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进泡管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设置有模头。
13.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橡胶。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出膜机构,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带动转动轴的转动,
通过传送带的传送作用,带动转动杆的转动,再通过固定凸块的固定作用,带动外辊进行转动,此时,外辊在转动,内辊通过固定杆固定不动,可通过对外辊的出泡孔和内辊的对位孔位置进行对接调节,在模头和气泵的配合作用下,有效的控制了出膜的大小,由于出泡孔和对位孔的大小不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布,使其符合生产要求。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转动杆与第一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将外辊和内辊进行滑动连接,利于出泡孔和对位孔进行对接。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二支撑柱,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有气泵,起到出泡的作用。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膜头,用于生产加工,通过设置有支撑腿和橡胶制的防滑垫,起到支撑和防滑的作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辊和内辊的整体正视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辊和内辊的整体侧视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底板;2、支撑腿;3、防滑垫;4、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一支撑板;7、驱动电机;8、转动轴;9、第一传送轮;10、传送带;11、第二传送轮;12、转动杆;13、固定凹块;14、外辊;15、内辊;16、出泡孔;17、对位孔;18、进泡管;19、固定杆;20、第二支撑板;21、固定座;22、模头;23、气泵;24、出膜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1,参照附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泡膜成型辊的调整机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4,所述第一支撑柱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一端延伸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转动轴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送轮9,所述第一传送轮9的侧壁设置有传送带10,所述传送带10远离第一传送轮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送轮11,所述第二传送轮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凹块13,所述固定凹块13的右表面设置有出膜机构24;
26.所述出膜机构24包括外辊14、内辊15、出泡孔16、对位孔17和进泡管18,所述外辊14与固定凹块13固定连接,所述出泡孔16位于外辊14的内部,所述对位孔17位于内辊15的内部,所述进泡管18与对位孔17连通,所述内辊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9;
2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整个装置在底板1的上端,其下方设置有支撑腿2和防滑垫3,通过驱动电机7的驱动作用,带动其输出端的转动轴8进行转动,再通过转动轴8侧壁设置的第一传送轮9和传送带10的传送作用,从而实现与第一支撑柱4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2的转动,再通过固定凹块13的固定作用,带动外辊14进行转动,此时,外辊14在转动,内辊15通过固定杆19固定不动,此时,气泵23进行工作,使得气体通过
进泡管18进入内辊15与对位孔17进行对接,进行充气,可通过对外辊14的出泡孔16和内辊15的对位孔17位置进行对接调节,在模头22的配合作用下,进行气泡膜的成型,有效的控制了出膜的大小,其中,模头22是气泡膜成型的必备条件也是固有条件,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设定,由于出泡孔16和对位孔17的大小不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布,使其符合生产要求。
28.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泡膜成型辊的调整机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29.参照说明书附图1,该实施例的一种气泡膜成型辊的调整机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底端设置有防滑垫3,所述防滑垫3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4,所述第一支撑柱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所述驱动电机7的一端延伸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8,所述转动轴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送轮9,所述第一传送轮9的侧壁设置有传送带10,所述传送带10远离第一传送轮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传送轮11,所述第二传送轮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与第一支撑柱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凹块13,所述固定凹块13的右表面设置有出膜机构24;
30.所述出膜机构24包括外辊14、内辊15、出泡孔16、对位孔17和进泡管18,所述外辊14与固定凹块13固定连接,所述出泡孔16位于外辊14的内部,所述对位孔17位于内辊15的内部,所述外辊14和内辊15为滑动连接,所述进泡管18与对位孔17连通,所述内辊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9,所述底板1的上端且位于第一支撑柱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5,所述固定杆19的右端与第二支撑柱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0,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上端设置有气泵23,所述气泵23的输出端与进泡管18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1,所述固定座21的上端设置有模头22。
31.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整个装置在底板1的上端,其下方设置有支撑腿2和防滑垫3,起到支撑和防滑的作用,通过驱动电机7的驱动作用,带动其输出端的转动轴8进行转动,再通过转动轴8侧壁设置的第一传送轮9和传送带10的传送作用,从而实现与第一支撑柱4转动连接的转动杆12的转动,转动杆12与第一支撑柱4进行转动连接,起到支撑的作用,再通过固定凹块13的固定作用,带动外辊14进行转动,此时,外辊14在转动,内辊15通过固定杆19固定不动,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外辊14和内辊15进行滑动连接,利于出泡孔16和对位孔17进行对接,此时,气泵23进行工作,起到出泡的作用,使得气体通过进泡管18进入内辊15与对位孔17进行对接,进行充气,可通过对外辊14的出泡孔16和内辊15的对位孔17位置进行对接调节,在模头22的配合作用下,进行气泡膜的成型,有效的控制了出膜的大小,其中,模头22是气泡膜成型的必备条件也是固有条件,用于生产加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设定,由于出泡孔16和对位孔17的大小不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布,使其符合生产要求。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