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导丝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医疗器械 导丝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丝。


背景技术:

2.导丝是用于将导管、支架等引导到血管及其他腔隙内的目标部位的医疗器械。目前临床上各种血管穿刺操作非常频繁,通常采用改良穿刺技术,即用不带针芯的穿刺针直接经皮穿刺血管,当穿刺针刺破血管前壁进入血管内时,即可见血液从针尾喷出,迅速插入导丝,拔出穿刺针,再通过导丝引入导管,注意需将导丝末端退出至导管尾端管腔之外,再将导管沿导丝放至目标血管内,最后撤出导丝,固定导管即可。但临床实践中,由于术者操作不规范或疏忽大意,导丝末端未能退至导管管腔外就往目标血管内送入导管,从而误将导丝一并送入患者体内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则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创伤和更高的医疗花费,严重者甚至致残、致死。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能够在血管穿刺过程中大大降低操作者误将导丝送入或遗留患者体内的几率,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导丝,包括金属内芯,所述金属内芯的外侧包覆有树脂层,所述金属内芯包括直线状的第一内芯和弯曲状的第二内芯,所述第二内芯的一端向与所述第一内芯连接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内芯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内芯的直径一致,所述第一内芯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内芯,所述第三内芯的直径由与所述第一内芯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6.优选地,所述第三内芯的长度为5mm

10mm。
7.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芯的表面设有刻度尺,且所述刻度尺包括多个刻度线,相邻的两个所述刻度线均间隔100mm或10mm。
8.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芯的直径为0.56mm

0.68mm。
9.优选地,所述第一内芯的长度为50mm

450mm。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芯的弯曲半径为0.2mm

20mm。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芯的弯曲半径为0.3mm

15mm。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芯的长度为5mm

40mm。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内芯的长度为10mm

30mm。
14.优选地,所述弹簧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且所述弹簧的外表面涂覆有硅树脂涂层。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丝具有直线状的第一内芯和弯曲状的第二内芯,第二内芯的直径逐渐减小,且第二内芯的外侧套设有弹簧,使第二内芯具有柔软性和弹性,帮助导丝能
顺利地进入目标血管内,同时对血管壁的损伤达到最小;第三内芯的直径逐渐增大,且使得第三内芯端部的直径略小于所置入导管的尖端内径,使得导管尖端套入导丝最末端时,可以略感阻力,但又不影响正常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导丝遗留在导管内而未能及时发现的问题。此外,金属内芯的外侧包覆有树脂层,增强导丝在血管或导管内的可滑动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
19.1、第一内芯;2、第二内芯;3、弹簧;4、第三内芯;5、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丝,包括金属内芯,金属内芯的外侧包裹有树脂层,金属内芯包括直线状的第一内芯1和弯曲状的第二内芯2,第二内芯2的一端向与第一内芯1连接的一端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二内芯2套设有弹簧3,且弹簧3的外径与第一内芯1的直径一致,第一内芯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内芯4,第三内芯4的直径由与第一内芯1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24.本实施例提供的导丝具有直线状的第一内芯1和弯曲状的第二内芯2,第二内芯2的直径逐渐减小,且第二内芯2的外侧套设有弹簧3,使第二内芯3具有柔软性和弹性,帮助导丝能顺利地进入目标血管内,同时对血管壁的损伤达到最小;第三内芯4的直径逐渐增大,且使得第三内芯4端部的直径略小于所置入导管的尖端内径,使得导管尖端套入导丝最末端时,可以略感阻力,但又不影响正常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导丝遗留在导管内而未能及时发现的问题。此外,金属内芯的外侧包覆有树脂层,增强导丝在血管或导管内的可滑动性。
25.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内芯可以为不锈钢材料或者镍钛合金材料,即第一内芯1、第
二内芯2和第三内芯4均由不锈钢材料或者镍钛合金材料制成,金属内芯外侧包裹的树脂层优选为聚四氟乙烯,进一步提高导丝的润滑性。
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芯1的直径为0.56mm

0.68mm,第一内芯1的长度为50mm

450mm。第一内芯1的表面设有刻度尺,且刻度尺包括多个刻度线5,在第一内芯1的长度大于100mm时,相邻的两个刻度线5均间隔100mm,可以用加粗的刻度线5表示,并且通过不同数量的刻度线5表示不同的刻度,例如:一个刻度线5表示100mm,两个刻度线5表示200mm等以此类推,以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有助于操作者在置入过程中准确把握置入患者体内的深度,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出现。如果第一内芯1的长度小于100mm时,相邻的两个刻度线5均间隔10mm,可以用加粗的刻度线5表示,并且通过不同数量的刻度线5表示不同的刻度,例如:一个刻度线5表示10mm,两个刻度线5表示20mm等以此类推。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芯2的弯曲半径为0.2mm

20mm,优选地,第二内芯2的弯曲半径为0.3mm

15mm,设置合理的弯曲半径,以进一步提高导丝的可操控性。
28.第二内芯2的长度为5mm

40mm,优选地,第二内芯2的长度为10mm

30mm,设置合理的长度,以进一步提高导丝的可操作性。
29.第二内芯2可以采用阶梯式结构或锥形结构使第二内芯2的直径逐渐减小,在此不作限定,满足使用的柔软度即可。
30.在本实施例中,弹簧3的外径与第一内芯1的直径一致,既增强了第二内芯2的柔软性和弹性,又提高了导丝整体的顺滑性。弹簧3优选由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制成,且弹簧3的外表面涂覆有硅树脂涂层,可增强导丝在血管或导管内的可滑动性。
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内芯4的长度设置为5mm

10mm,且第三内芯4的直径向远离第一内芯1的端部逐渐增大,在第三内芯4的表面涂覆区别于第一内芯1和第二内芯2的颜色,有助于警示操作者在血管穿刺放入导管的过程中不要误将导丝送入患者体内。第三内芯4以最末端的内径最大,且稍小于所置入导管的尖端内径,使导管尖端套入导丝最末端时,可以略感阻力,但依然可顺利套入,不影响整个操作过程。但若一旦发生误将导丝遗留导管内而未能及时发现的情况,在血流作用下,导管内的导丝可逐渐向体内游走,当导丝尾端游走至导管尖端时,因导管内径与第三内芯4的端部直径相当,则会出现输液不畅或回抽血不畅等情况,一则有助于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置导丝遗留问题,不至于长时间未发现导致导丝取出困难;二则因导管内径与第三内芯4的端部直径相当,导丝末端可能因阻力而滞留于导管尖端内,缓慢拔除导管时可以将导丝一并带出;三则即使导丝不慎已完全脱离导管进入患者体内,通过介入技术应用圈套器将导丝取出时,呈内径渐大形状的第三内芯4的端部有助于圈套器抓牢抓紧,从而更便于取出导丝。
32.进一步地,第三内芯4可以采用阶梯式结构或者锥形结构使得第三内芯4的直径逐渐变大,并且保证第三内芯4的端部在稍用力的情况下顺利套入导管尖端管腔内。
3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