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动工具 手持式 特别 操作


1.本实用新型系与手持式电动工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方便操作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2.一般冲击式手持电动工具应用于拆装螺栓之作业。使用者手持于电动工具的一端的握柄,并将于电动工具之另一端的工具头与螺栓结合,当电动工具被开启时,所述电动工具之马达会先经过一减速装置调变输出的扭矩量,再经由一冲击装置产生一周向冲击力,并将扭力与周向冲击力经由所述工具头作用于螺栓上,借以进行拆卸或组装螺栓。
3.若有改变扭力的需求,可以借由切换实体按键或是触控按键,来改变所述马达的扭矩量值。然,现有电动工具多设置于其机壳的侧边部,使得按键与握柄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再加上电动工具不易于单手握持握柄的情况下操作,导致使用者无法在操作电动工具的过程中,同时按压按键。使用者需要先按压按键以改变马达的扭矩量值,方能再将工具头对准螺栓进行拆装。上述问题实造成使用者不便,降低工作效率,是以业者致力于改善上述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具有便于操作的特性。
5.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工具包含一机壳、一输出轴、一机杆、一作动装置、一控制电路板及两个电池包。其中所述输出轴及所述机杆结合于所述机壳相对的两端,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机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机壳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机壳外;另外,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机杆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作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包含一冲击装置、一减速齿轮箱及一马达,其中所述冲击装置、所述减速齿轮箱及所述马达沿所述轴线依序排列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机杆之间,且所述冲击装置连接所述输出轴及所述减速齿轮箱,所述减速齿轮箱连接所述冲击装置与所述马达;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机壳内,且电性连接所述马达,用以控制所述马达之运转;所述两个电池包设置于所述机壳上且分别位于所述机杆的两侧,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包含一握柄,其中间部位连接所述机杆的自由端,并设置有一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之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一外露于所述握柄表面的控制显示区域,且所述控制显示区域系朝向远离所述机壳且垂直于所述轴线之方向。
6.其中所述握柄定义有一长轴向与一短轴向,其中所述长轴向垂直所述轴线,且所述短轴向垂直所述轴线与所述长轴向;所述握柄在所述长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与所述控制显示区域在所述长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之比值介于7.07与7.81之间,且所述握柄的中间部位在所述短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与所述控制显示区域在所述短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之比值介于11.87与13.57之间。
7.其中所述控制显示区域在所述长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与所述控制显示区域在所述短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的比值介于2.18与3.22之间。
8.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一切换键及多个显示灯,且所述切换键及所述多个显示灯位于所述控制显示区域;所述切换键用以切换所述输出轴之不同扭力档位,所述多个显示灯分别显示所述输出轴之不同扭力档位。
9.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两个切换键及一显示面板,且所述两个切换键及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控制显示区域;所述两个切换键分别系用以增加及减少所述输出轴之扭力值,所述显示面板则用以显示所述输出轴之扭力值。
10.其中所述控制显示区域在所述长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构成一第一长度,且在所述短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构成一第一宽度;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长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为一第二长度,且在所述短轴向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为一第二宽度;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的比值介于1.6与2.65之间,而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二宽度的比值介于1.5与3.75 之间。
11.本实用新型之效果在于,所述控制显示区域的设置位置有利于使用者操控调变马达的扭力,极具便利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电动工具的立体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之电动工具的部分分解图。
14.图3为图2的右侧视图。
15.图4为图3之a处的放大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之电动工具的部分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本实用新型]
[0019]
100:电动工具
[0020]
10:机壳
[0021]
12:第一侧壳体
[0022]
14:第二侧壳体
[0023]
16:前端壳体
[0024]
20:输出轴
[0025]
30:作动装置
[0026]
32:冲击装置
[0027]
34:减速齿轮箱
[0028]
36:马达
[0029]
40:机杆
[0030]
50:控制电路板
[0031]
60:电池包
[0032]
70:握柄
[0033]
72:中间部位
[0034]
80:控制装置
[0035]
82:切换键
[0036]
84:显示灯
[0037]
86:控制显示区域
[0038]
80a:控制装置
[0039]
82a:切换键
[0040]
84a:显示面板
[0041]
86a:控制显示区域
[0042]
s:内部空间
[0043]
x0:轴线
[0044]
xa:长轴向
[0045]
xb:短轴向
[0046]
d1:第一距离
[0047]
d2:第二距离
[0048]
d3:第三距离
[0049]
d4:第四距离
[0050]
d5:第五距离
[0051]
d6:第六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电动工具100,所述电动工具100包含一机壳10、一输出轴20、一作动装置30、一机杆40、一控制电路板50及两个电池包60。
[0053]
所述机壳10具有一第一侧壳体12、一第二侧壳体14及一前端壳体16。所述前端壳体 16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壳体12及所述第二侧壳体14的前端部,且所述第一侧壳体12、所述第二侧壳体14及所述前端壳体16围绕形成一内部空间s。
[0054]
所述输出轴20的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穿设于所述前端壳体16且表露于所述前端壳体16 外,另一端位于所述内部空间s中且连接所述作动装置30。所述作动装置30位于所述内部空间s中,且被放置于所述输出轴20与所述机杆40之间。所述输出轴20与所述机杆40位于同一轴线x0上。
[0055]
所述作动装置30包含一冲击装置32、一减速齿轮箱34及一马达36。所述冲击装置32、所述减速齿轮箱34及所述马达36系沿所述轴线x0依序排列于所述输出轴20与所述机杆40 之间,并且所述冲击装置32连接所述输出轴20与所述减速齿轮箱34,所述减速齿轮箱34 连接所述冲击装置32与所述马达36。其中所述冲击装置32系用以提供所述输出轴20一周向冲击力(未图示),所述周向冲击力有助连接于所述输出轴20的工具头(未图示)组装或拆卸零件。所述减速齿轮箱34用以将所述马达36所输出之运转转速减低至预定之转速,再自所述输出轴20输出。所述马达36电性连接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s中之所述控制电路板50。所述控制电路板50能够调控所述马达36之运转转速。
[0056]
所述机杆40结合于所述机壳10与所述输出轴20的结合处之相对端。所述机杆40的一端位于所述内部空间s中,另一端位于所述机壳10外且设置有一握柄70;换言之,所述握柄70系设置于所述机杆40的自由端。
[0057]
所述握柄70定义有一长轴向xa与一短轴向xb,其中所述长轴向xa垂直所述轴线x0,且所述短轴向xb垂直所述轴线x0与所述长轴向xa。所述握柄70在所述长轴向xa上的中段构成一中间部位72,所述中间部位72至所述握柄70在所述长轴向xa上之两个末端点的距离相同,所述握柄70系以其中间部位72与所述机杆40结合。
[0058]
所述电动工具100包含一控制装置80,所述控制装置80具有一辅助控制电路板(未图示)、一切换键82及多个显示灯84。所述控制装置80的辅助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握柄70 的壳体内,且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50,借此所述控制装置80的辅助控制电路板可经由所述控制电路板50而间接控制所述输出轴20的运转转速。参照图3及图4,所述切换键82 及所述多个显示灯84位于所述控制装置80的一控制显示区域86上,且皆电性连接所述辅助控制电路板。所述所述控制显示区域86外露于所述握柄70的表面,且系朝向远离所述机壳 10且垂直于所述轴线x0之方向,也就是说,当使用者双手握持所述握柄70的两侧边部时,所述控制显示区域86面朝使用者,以利于操作使用。
[0059]
其中所述切换键82用以切换所述输出轴20之不同扭力档位,所述多个显示灯84则分别显示所述输出轴20之不同扭力档位。举例而言,所述输出轴20可以输出四种不同量值的扭力档位,而所述多个显示灯的亮灯数则能够表示所述多个扭力档位。
[0060]
所述控制显示区域86与所述握柄70之间的尺寸关系是经设计而成。参照图3,所述握柄70在所述长轴向xa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为一第一距离d1,所述控制显示区域86在所述长轴向xa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为一第二距离d2,所述第一距离d1与所述第二距离d2之比值介于7.07与7.81之间。所述握柄70的中间部位72在所述短轴向xb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为一第三距离d3,所述控制显示区域86在所述短轴向xb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为一第四距离d4,其中所述第三距离d3与所述第四距离d4之比值介于11.87与13.57之间。本实施例中之所述第一距离d1与所述第二距离d2之比值为7.43,且所述第三距离d3与所述第四距离d4之比值为12.67,然,不以上述确切数值为限。
[0061]
续参阅图4,所述第二距离d2与所述第四距离d4的比值介于2.18与3.22之间。本实施例中之所述第二距离d2与所述第四距离d4的比值为2.67,然,不以上述确切数值为限。
[0062]
所述两个电池包60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壳体12与所述第二侧壳体14上,且所述两个电池包60分别位于所述机杆40于轴线x0上的两侧,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50,供应所述马达36、所述控制电路板50及所述控制装置80运作所需之电力。所述两个电池包60的重量相同,且各所述电池包60的重心至所述轴线x0的距离相同,以不致于整体电动工具100 的重心偏移所述轴线x0。补充说明的是,各所述电池包60系以可拆离的方式卡接于所述机壳10上,以方便于自所述机壳10拆下而进行充电。然而,所述两个电池包亦可被设置有一传输埠(未图示),将一外部充电装置(未图示)插接于各所述传输埠上,以进行充电。
[0063]
借由上述结构设计,当使用者握持位于所述电动工具100的一端的握柄70,并将装设于所述电动工具100之另一端的工具头与螺栓结合,且开启电源开关时,所述电动工具100之马达36会先经过一减速齿轮箱34调变输出的扭矩量值,并经由所述冲击装置32产生一周向冲击力,所述工具头以其扭矩量值与所述周向冲击力作用螺栓上,借以进行拆卸或组装螺栓。此外,若有需要调变所述输出轴20之扭力量值的需求,使用者可以轻松地按压位于所述握柄 70之中间部位72上之切换键82,即可切换至不同扭力档位。
[0064]
另外,本实用新型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另一种控制装置80a,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
装置80a的控制显示区域86a与所述握柄之间的尺寸关系设计相同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之控制装置80a具有两个切换键82a及一显示面板84a。所述两个切换键 82a及所述显示面板84a位于所述控制显示区域86a,且所述两个切换键82a中的一个系用以增加输出轴之扭力值,另一个系用以减少输出轴之扭力值。所述显示面板84a则用以显示输出轴之扭力值。
[0065]
此实施例中之第二距离d2构成本实用新型之第一长度,所述第四距离d4构成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宽度。所述显示面板84a在所述长轴向xa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为一第五距离d5,即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长度;所述显示面板84a在所述短轴向xb上的两端的最大距离为一第六距离d6,即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宽度。所述第二距离d2与所述第五距离d5的比值介于1.6与2.65之间,所述第四距离d4与所述第六距离d6的比值介于1.5与3.75之间。而本实施例中之所述第二距离d2与所述第五距离d5的比值为2.11,所述第四距离d4与所述第六距离d6的比值为2.14。上述尺寸比值设计,使用者得以清楚地端看输出轴的扭力值,且所述显示面板84a不会因为尺寸过大而容易被损毁。
[006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控制显示区域的设置位置有利于使用者操控调变马达的扭力,极具便利性。此外,控制显示区域与其他构件之间的尺寸比值关系能够让使用者清楚地端看其所调变得扭力值,也不易因为尺寸设计不良而被损毁。
[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