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开花 传动 再生 机构 六螺拉
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花机领域,具体涉及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一些纺织厂、化纤厂、制衣厂以及纺织制品厂,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余料,通常会通过开花机加工处理后,生成长短不等的纺织纤维,进一步加工后能过作为纺织的原料,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棉料加工成棉絮时,由于原料大小不一,且掺有杂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大量堆积,将影响开花机设备正常工作。因此,通常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暂停加工,打开机箱对内部粉尘进行清理,十分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而且,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开花机大多结构复杂,特别是其传动机构,零部件数量繁多且装配复杂,给厂家设备的制造效率、后期维护以及生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优化现有的再生棉开花机传动机构,使得传动机构为螺拉提供更大扭矩,使得开花机运行更加高效。因此,提供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

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包括机架、二螺拉传动机构、四螺拉传动机构、螺拉以及驱动电机,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架的两侧,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之间通过过桥轴连接传动,螺拉与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驱动电机与四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

进一步地,螺拉包括第一螺拉、第二螺拉、第三螺拉、第四螺拉、第五螺拉以及第六螺拉,第一螺拉、第二螺拉、第三螺拉以及第四螺拉通过齿轮与四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第五螺拉和第六螺拉通过齿轮与二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

进一步地,四螺拉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减速箱、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和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过桥轴一端与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啮合传动。

进一步地,过桥轴主轴上还设有第一二联齿轮,第一二联齿轮分别与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以及第一齿轮减速箱啮合传动。

进一步地,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带动第一螺拉转动,并同时与第二螺拉和第三螺拉啮合传动。

进一步地,第一齿轮减速箱与第四螺拉啮合传动。

进一步地,二螺拉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减速齿轮箱、第二一级减速大齿轮以及第二二级减速大齿轮,第二一级减速大齿轮与第二二级减速大齿轮啮合传动,过桥轴一端与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二联齿轮连接,第二二联齿轮分别与第二减速齿轮箱和第二一级减速大齿轮啮合传动。

进一步地,第二减速齿轮箱与第五螺拉啮合传动,第二二级减速大齿轮与第六螺拉连接,并带动其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螺拉的传动机构采用了减速齿轮箱,若干减速齿轮集成排布在齿轮箱内,减速齿轮箱设置在机架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减速齿轮箱和第二减速齿轮箱,第一减速齿轮箱和第二减速齿轮箱之间通过过桥轴联动,两侧的减速齿轮箱还分别通过齿轮与螺拉啮合传动,减速齿轮箱和与其啮合的齿轮构成螺拉传动机构,一侧螺拉传动机构带动四根螺拉转动,另一侧螺拉传动机构带动两根螺拉转动,两侧合计带动六根螺拉。其中一侧螺拉传动机构设有驱动电机,

该减速齿轮箱同时驱动至少两根螺拉相向同速转动,驱动电机上的主动齿轮模数较小转速较快,而螺拉所需的是慢转速和大扭矩,因此,主动齿轮通过与减速齿轮箱以及外部齿轮的啮合传动,将螺拉转速调整至较小数值,同时也具有了较大的扭矩。减速齿轮箱结构精简,便于维修,减轻开花机整体重量,同时还实现多螺拉联动以及慢转速和大扭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和螺拉装配在机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中四螺拉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中二螺拉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包括机架3、二螺拉传动机构2、四螺拉传动机构1、螺拉以及驱动电机,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架的两侧,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之间通过过桥轴4连接传动,螺拉与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驱动电机与四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二螺拉传动机构带动两根螺拉转动,四螺拉传动机构带动四根螺拉转动,共带动六根螺拉转动,这六根螺拉的联动,都是通过一个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来源。螺拉包括第一螺拉101、第二螺拉102、第三螺拉103、第四螺拉104、第五螺拉105以及第六螺拉106,第一螺拉、第二螺拉、第三螺拉以及第四螺拉通过齿轮与四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第五螺拉和第六螺拉通过齿轮与二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

四螺拉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减速箱203、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201和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202,过桥轴一端与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啮合传动。过桥轴作为左右两侧传动机构的联动机构。过桥轴主轴上还设有第一二联齿轮,第一二联齿轮分别与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以及第一齿轮减速箱啮合传动。第一齿轮减速箱一体式机构,内部设有若干减速齿轮组,实现螺拉低转速大扭矩。

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带动第一螺拉转动,并同时与第二螺拉和第三螺拉啮合传动。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同时啮合两个传动齿轮,该两个传动齿轮分别带动两个螺拉,加上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自身带动第一螺拉,因此,通过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以及与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啮合的传动齿轮,该部分共带动三根螺拉转动。再加上第一减速齿轮箱驱动一根螺拉转动,该侧共带动四根螺拉转动。

二螺拉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减速齿轮箱、第二一级减速大齿轮以及第二二级减速大齿轮,第二一级减速大齿轮与第二二级减速大齿轮啮合传动,过桥轴一端与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二联齿轮301连接,第二二联齿轮分别与第二减速齿轮箱304和第二一级减速大齿轮啮合传动。第二减速齿轮箱与第五螺拉啮合传动,第二二级减速大齿轮302与第六螺拉连接,并带动其转动。

通过两侧设置螺拉传动机构,以及将部分传动齿轮缩减为齿轮箱传动,能够有效减少传动零部件,缩减设备整体尺寸和重量,同时,较少的零部件配合也能够减少故障率。

在实际工作中,可在螺拉传动机构外侧再设置壳罩,能够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避免操作意外。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二螺拉传动机构、四螺拉传动机构、螺拉以及驱动电机,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架的两侧,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之间通过过桥轴连接传动,螺拉与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驱动电机与四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螺拉包括第一螺拉、第二螺拉、第三螺拉、第四螺拉、第五螺拉以及第六螺拉,第一螺拉、第二螺拉、第三螺拉以及第四螺拉通过齿轮与四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第五螺拉和第六螺拉通过齿轮与二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四螺拉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减速箱、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和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过桥轴一端与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过桥轴主轴上还设有第一二联齿轮,第一二联齿轮分别与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以及第一齿轮减速箱啮合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二级减速大齿轮带动第一螺拉转动,并同时与第二螺拉和第三螺拉啮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减速箱与第四螺拉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二螺拉传动机构包括第二减速齿轮箱、第二一级减速大齿轮以及第二二级减速大齿轮,第二一级减速大齿轮与第二二级减速大齿轮啮合传动,过桥轴一端与第一一级减速大齿轮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二联齿轮连接,第二二联齿轮分别与第二减速齿轮箱和第二一级减速大齿轮啮合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减速齿轮箱与第五螺拉啮合传动,第二二级减速大齿轮与第六螺拉连接,并带动其转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再生棉开花机双边六螺拉传动机构,包括机架、二螺拉传动机构、四螺拉传动机构、螺拉杆以及驱动电机,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架的两侧,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之间通过过桥轴连接传动,螺拉杆与二螺拉传动机构和四螺拉传动机构通过齿轮啮合传动,驱动电机与四螺拉传动机构啮合传动。优点在于,该减速齿轮箱同时驱动至少两根螺拉杆相向同速转动,驱动电机上的主动齿轮模数较小转速较快,而螺拉杆所需的是慢转速和大扭矩,因此,主动齿轮通过与减速齿轮箱以及外部齿轮的啮合传动,将螺拉转速调整至较小数值,同时也具有了较大的扭矩。

技术研发人员:王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银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