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09-29 01: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制备 制备方法 装置 复合 纺织设备


1.本技术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传统的纱线为正泊松比材料,即在某一方向上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其垂直于作用力方向会产生收缩(或膨胀)变形。而拉胀纱线为负泊松比的材料,即在某一方向上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其垂直于作用力方向会产生膨胀(或收缩)变形。拉胀复合纱线在一定的轴向拉力作用下,纱线径向轮廓增大,具有优于传统正泊松比纱线的独特特性,适用于冬季的保暖服,即由拉胀纱线制备成的衣服布料,在受到动态的拉伸时,纱线膨胀而缩小了织物的孔隙,可有效稳定其保暖性能。但是现有的拉胀复合纱复合结构不匀,存在较大的残余扭矩,容易退捻,难以纺纱织布用,且制备方法不适于连续生产,不具有高效的制备效率,不利于拉胀复合纱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拉胀复合纱的生产效率,且生产出的拉胀复合纱结构均匀稳固、不易退捻的制备装置。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装置,包括:机架,机架铰接有第一罗拉、第二罗拉、第三罗拉;第一喂纱装置,第一喂纱装置置于机架上;导纱装置,导纱装置置于机架上,导纱装置包括导纱罗拉、导纱管、张力调节机构;编织转盘,编织转盘置于机架上,编织转盘设有若干第二喂纱装置,编织转盘设有汇聚环;收卷装置,收卷装置置于机架上;其中,导纱罗拉置于第一喂纱装置一侧,导纱管与编织转盘轴线相同且贯穿通过编织转盘,张力调节机构置于导纱罗拉与导纱管之间,第二喂纱装置绕编织转盘轴线均匀分布,汇聚环置于编织转盘上侧且与编织转盘轴线相同。
5.进一步的,张力调节机构包括:张力盘;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置于张力盘两侧,调节装置包括与机架固连的调节座、与调节座螺纹连接的调节杆、置于调节杆一端的第一锥齿、与第一锥齿啮合的第二锥齿;离合机构,离合机构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套筒、置于壳体上的离合器,离合机构置于调节杆上且将调节杆分成两段,一段与壳体连接,另一段与套筒连接;传动杆,传动杆置于第二锥齿之间,传动杆与张力盘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其中,套筒的中间设有凸缘,壳体与套筒之间设有置于凸缘两侧的第二轴承,调节杆上设置有刻度。
6.进一步的,离合器包括:旋环体,旋环体设置有2个安装于壳体上;活动块,活动块均匀分布于壳体上,活动块设有球头,活动块设有限位部;棘爪,棘爪通过转轴连接于活动块上,同一旋环体上的棘爪朝向相同,且2个旋环体上的棘爪朝向相反,通过限位部限制棘爪只能向棘爪朝向方向转动;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置于棘爪与活动块之间;锁紧结构,锁紧结构置于壳体上,且每个旋环体对应有一个锁紧机构,锁紧结构包括限位柱、限位弹簧以及两个限位孔,限位柱活动连接于壳体上,限位柱设有用于拨动限位柱移动的手柄
部,限位孔置于旋环体上,一个限位孔对应活动块的伸出,另一个限位孔对应活动块的收缩;其中,壳体设有与活动块对应的活动孔,旋环体设有与球头适配的旋槽,旋槽呈弧状,球头置于旋槽上滑动移动,旋环体相对于壳体转动,球头沿壳体径向移动,凸缘设有与棘爪配合的卡槽,卡槽呈锥状且沿径向向外逐渐变小。
7.进一步的,调节装置还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驱动调节杆转动,伺服电机与传动杆轴线相同;液压伸缩机构,液压伸缩机构包括与伺服电机固连的缸体、置于缸体内的液压活塞、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设有第一端面齿部,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与液压活塞固连的复位机构,复位机构的两侧设有置于活塞杆与液压活塞之间的第三轴承;第二端面齿部,第二端面齿部置于第二锥齿上且与第一端面齿部适配。
8.进一步的,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座,复位座设有2个关于活塞杆轴线对称分布的移动槽;拨叉,拨叉置于复位座上,且拨叉与活塞杆固连;挡块,挡块置于移动槽中滑动,挡块设有挡槽,拨叉的一端插接于挡槽中,拨叉随活塞杆旋转时抵触挡槽驱动挡块移动;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置于挡块两侧;其中,复位座设有与拨叉适配的挡部,挡部限制拨叉的旋转角度。
9.进一步的,收卷装置包括:收卷座,收卷座置于机架上;锭子,锭子通过收卷座驱动旋转;锭翼,锭子旋转时通过锭翼将拉胀复合纱线紧压在纸管上,使拉胀复合纱线在一定张力下卷绕。
1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检查装置各机构的运行状态并进行调节,选取氨纶和聚酯长丝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芯纱且置于第一喂纱装置上,选取2

6根锦纶长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和高强涤纶长丝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包覆纱置于第二喂纱装置上;
11.s2:第一喂纱装置将芯纱退绕,然后通过导纱罗拉、张力调节机构,穿过导纱管,第二喂纱装置将包覆纱退绕,通过编织转盘使第二喂纱装置沿“8”字形轨迹转动,将包覆纱通过汇聚环交叉复合于芯纱表面;
12.s3:将编织后的拉胀复合纱线通过第一罗拉、第二罗拉、第三罗拉转动牵引,最后通过收卷装置收卷,锭翼引导复合纱缠绕于纸筒上,纸筒套接于锭子上。
13.进一步的,步骤s1中张力调节机构通过调节装置移动张力盘的位置从而调节芯纱的张力,通过向液压伸缩机构的缸体内通入气体使液压活塞与活塞杆移动使第一端面齿部抵触于第二端面齿部,活塞杆通过复位机构转动一定角度使第一端面齿部抵触于第二端面齿部适配啮合,驱动伺服电机使调节杆转动,通过调节杆与调节座之间的螺纹连接使调节杆沿轴线方向移动,实现张力盘对纱线张力的调节,当调节好后将缸体内的空气排出,通过第二复位弹簧将挡块、拨叉复位。
14.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调节杆转动时通过离合器控制调节杆转动方向,当调节杆顺时针转动时,旋转一个旋环体使其棘爪与卡槽配合,当调节杆逆时针旋转时,旋转另一个旋环体使其棘爪与卡槽配合,旋环体旋转后通过限位柱与限位孔配合将旋环体锁紧,完成调节后旋转旋环体将棘爪与卡槽分离。
1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第二喂纱装置置于编织转盘上沿“8”字形轨迹转动,使该拉胀复合纱线具有交叉包缠的编织结构,有效改善了拉胀复合纱的纱线组分的滑脱现象,也有效防止了双
股纱的残余扭矩而退捻,从而其包覆效果及纱线品质得到提高,该制备装置基于小型编织机进行改进,纺纱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成本较低,适于连续化生产及推广应用,且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种类纱线,以制备多功能的拉胀复合纱线。
17.2、通过导纱装置将芯纱从第二喂纱装置上导向编织转盘上,从而实现拉胀复合纱线的成型,通过张力调节机构使拉胀复合纱线具有一定张力下编织,使拉胀复合纱线成型后结构均匀,且且在轴向拉伸条件下,交叉结构的紧缩会造成弹性芯纱的大幅度屈曲,使得复合纱线整体径向轮廓变大,产生较大的负泊松比效果,进一步提高拉胀复合纱线的应用领域。
18.3、通过传动杆使张力盘两侧的调节杆同时转动,通过离合器降低张力盘使用时振动对调节杆的影响,通过旋环体旋转使球头置于旋槽中移动,进一步驱动活动块沿径向方向移动,使棘爪与卡槽配合,使凸缘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通过棘爪使调节杆转动,沿另一方向转动时无法通过棘爪使调节杆转动,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使棘爪复位,两个旋环体上的棘爪朝向不同分别控制两个方向转动,通过限位柱和限位孔配合将旋环体锁紧,通过手柄部便于移动限位柱,通过限位弹簧便于顶出限位柱与限位孔配合锁紧。
19.4、通过向液压伸缩机构的缸体中充入气体使液压活塞移动,使活塞杆同时移动将第一端面齿部与第二端面齿部啮合,通过拨叉和挡部使活塞杆具有一定角度的调节,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调节杆旋转进一步调节调节装置,实现张力盘位置的调节,进一步调节纱线的张力,调节完成后将缸体中的气体放出,使第一端面齿部与第二端面齿部分离,拨叉在挡块和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编织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张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3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3的b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喂纱装置;2、导纱装置;21、导纱罗拉;22、张力调节机构;221、张力盘;23、导纱管;3、编织转盘;31、第二喂纱装置;32、汇聚环;41、第一罗拉;42、第二罗拉;43、第三罗拉;5、收卷装置;51、收卷座;52、锭子;53、锭翼;6、调节装置;61、调节座;62、调节杆;63、第一锥齿;64、第二锥齿;641、第二端面齿部;65、传动杆;66、第一轴承;7、伺服电机;8、液压伸缩机构;81、缸体;82、液压活塞;83、活塞杆;831、第一端面齿部;84、复位机构;841、复位座;8411、挡部;8412、移动槽;842、拨叉;843、挡块;8431、挡槽;844、第二复位弹簧;85、第三轴承;9、离合机构;91、壳体;911、活动孔;92、套筒;921、凸缘;9211、卡槽;93、离合器;931、旋环体;9311、旋槽;9312、限位孔;932、棘爪;933、活动块;9331、球头;9332、限位部;934、第一复位弹簧;94、第二轴承;95、锁紧结构;951、限位柱;952、手柄部;953、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0.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服务器进行详细地说明。
31.实施例1
3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装置,包括:机架,机架铰接有第一罗拉41、第二罗拉42、第三罗拉43;第一喂纱装置1,第一喂纱装置1置于机架上;导纱装置2,导纱装置2置于机架上,导纱装置2包括导纱罗拉21、导纱管23、张力调节机构22;编织转盘3,编织转盘3置于机架上,编织转盘3设有若干第二喂纱装置31,编织转盘3设有汇聚环32;收卷装置5,收卷装置5置于机架上;其中,导纱罗拉21置于第一喂纱装置1一侧,导纱管23与编织转盘3轴线相同且贯穿通过编织转盘3,张力调节机构22置于导纱罗拉21与导纱管23之间,第二喂纱装置31绕编织转盘3轴线均匀分布,汇聚环32置于编织转盘3上侧且与编织转盘3轴线相同。
33.收卷装置5包括:收卷座51,收卷座51置于机架上;锭子52,锭子52通过收卷座51驱动旋转;锭翼53,锭子52旋转时通过锭翼53将拉胀复合纱线紧压在纸管上,使拉胀复合纱线在一定张力下卷绕。
34.芯纱从第一喂纱装置1退绕后通过导纱罗拉21导向张力调节机构22,然后穿过导纱管23,导纱管23与编织转盘3的轴线相同,且芯纱贯穿通过编织转盘3,通过导纱管23提高芯纱移动时的稳定性,降低芯纱的晃动,提高拉胀复合纱线结构均匀性,通过张力调节机构22进一步对芯纱张力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芯纱复合时的稳定性,第二喂纱装置31与编织转盘3活动连接,第二喂纱装置31置于编织转盘3上活动沿“8”字形轨迹转动,编织转盘3上最多可以放置个第二喂纱装置31且规则分布,通过第二喂纱装置31转动将包覆纱通过汇聚环32交叉编织于芯纱表面,使拉胀复合纱线成形良好,结构稳定,性能独特,拉胀效果明显,且保证在轴向拉伸条件下,交叉结构的紧缩会造成弹性芯纱的大幅度屈曲,使得复合纱线整体径向轮廓变大,产生较大的负泊松比效果,通过收卷装置5将复合纱线收卷便于运输以及后续加工使用。
35.通过收卷座51提高对锭子52、锭翼53安装的结构稳固性,且降低旋转时的抖动,通过锭翼53进一步提高对收卷包覆纱线的导向作用,锭翼53高速回转时将包覆纱线紧压在纸管上,使包覆纱线在一定张力下卷绕,有效提高复合纱线收卷后的紧密性,便于收卷后的运输和使用。
36.实施例2
37.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装置,除了包括上述技术特征,进一步的,张力调节机构22包括:张力盘221;调节装置6,调节装置6置于张力盘221两侧,调节装置6包括与机架固连的调节座61、与调节座61螺纹连接的调节杆62、置于调节杆62一端的第一锥齿63、与第一锥齿63啮合的第二锥齿64;离合机构9,离合机构9包括壳体91、置于壳体91内的套筒92、置于壳体91上的离合器93,离合机构9置于调节杆62上且将调节杆62分成两段,一段与壳体91连接,另一段与套筒92连接;传动杆65,传动杆65置于第二锥齿64之间,传动杆65与张力盘22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66连接;其中,套筒92的中间设有凸缘921,壳体91与套筒92之间设有置于凸缘921两侧的第二轴承94,调节杆62上设置有刻度。
38.芯纱绕于张力盘221上,通过调节装置6移动张力盘221的位置,从而实现对芯纱张力的调节,以适应不同材质的芯纱以及不同性能的拉胀复合纱线,调节杆62与调节座61螺纹连接,通过调节杆62旋转使调节杆62置于调节座61上沿轴线方向移动,从而移动张力盘221进一步调节芯纱的张力大小,通过第一锥齿63和第二锥齿64啮合使传动杆65与调节杆62同时转动,进一步控制传动杆65两侧的调节杆62同时转动调节,使传动杆65平行移动调节张力盘221的位置,调节杆62移动过程中通过其他壳体91保证第一锥齿63和第二锥齿64始终啮合,提高结构稳定性,通过第一轴承66降低张力盘221对调节装置6的影响,降低张力盘221转动时发出的振动对调节杆62和调节座61之间的影响,通过离合机构9控制调节杆62的旋转,壳体91用于安装离合器93,离合机构9的两侧调节杆62断开连接,一侧与壳体91固连,另一侧与套筒92固连,通过第二轴承94使套筒92与壳体91之间可以稳定转动,通过离合器93抵触到凸缘921上使整个调节杆62旋转,通过刻度便于计算调节杆62的伸缩量,使调节纱线张力更加方便。
39.实施例3
40.如图4、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装置,除了包括上述技术特征,进一步的,离合器93包括:旋环体931,旋环体931设置有2个安装于壳体91上;活动块933,活动块933均匀分布于壳体91上,活动块933设有球头9331,活动块933设有限位部9332;棘爪932,棘爪932通过转轴连接于活动块933上,同一旋环体931上的棘爪932朝向相同,且2个旋环体931上的棘爪932朝向相反,通过限位部9332限制棘爪932只能向棘爪932朝向方向转动;第一复位弹簧934,第一复位弹簧934置于棘爪932与活动块933之间;锁紧结构95,锁紧结构95置于壳体91上,且每个旋环体931对应有一个锁紧机构,锁紧结构95包括限位柱951、限位弹簧953以及两个限位孔9312,限位柱951活动连接于壳体91上,限位柱951设有用于拨动限位柱951移动的手柄部952,限位孔9312置于旋环体931上,一个限位孔9312对应活动块933的伸出,另一个限位孔9312对应活动块933的收缩;其中,壳体91设有与活动块933对应的活动孔911,旋环体931设有与球头9331适配的旋槽9311,旋槽9311呈弧状,球头9331置于旋槽9311上滑动移动,旋环体931相对于壳体91转动,球头9331沿壳体91径向移动,凸缘921设有与棘爪932配合的卡槽9211,卡槽9211呈锥状且沿径向向外逐渐变小。
41.通过旋环体931旋转,球头9331相对于旋环体931置于旋槽9311中移动,同时相对于壳体91沿径向移动,球头9331移动推动活动块933置于活动孔911中沿径向方向移动,将棘爪932置于卡槽9211中,使棘爪932沿一个方向旋转时驱动套筒92转动,当棘爪932向另一方向转动时棘爪932活动与卡槽9211不适配,转动至卡槽9211位置时在第一复位弹簧934的
作用下弹出,两个旋环体931上对应的棘爪932朝向不同分别对应两个不同的方向驱动,通过限位部9332限制棘爪932超驱动方向活动,保证棘爪932具有较稳固的抓紧结构,进一步提高离合机构9结合时的结构稳固性,通过限位柱951和两个限位孔9312对应,一个限位孔9312对应活动块933的伸出,另一个限位孔9312对应活动块933的收缩,手柄部952移动限位柱951使限位柱951与限位孔9312分离,转动旋环体931至需要的位置,松开手柄部952在限位弹簧953的作用下使限位柱951与限位孔9312适配。
42.实施例4
43.如图3、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装置,除了包括上述技术特征,进一步的,调节装置6还包括: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驱动调节杆62转动,伺服电机7与传动杆65轴线相同;液压伸缩机构8,液压伸缩机构8包括与伺服电机7固连的缸体81、置于缸体81内的液压活塞82、活塞杆83,活塞杆83的一端设有第一端面齿部831,活塞杆83的另一端设有与液压活塞82固连的复位机构84,复位机构84的两侧设有置于活塞杆83与液压活塞82之间的第三轴承85;第二端面齿部641,第二端面齿部641置于第二锥齿64上且与第一端面齿部831适配。
44.通过液压伸缩机构8驱动活塞杆83伸缩移动,使第一端面齿部831与第二端面齿部641适配,然后驱动伺服电机7转动,进一步驱动调节杆62转动,且缸体81限制液压活塞82沿周向旋转,保证伺服电机7对调节杆62的稳定驱动,通过第三轴承85使活塞杆83绕轴线细微转动使第一端面齿部831在接近第二端面齿部641时完美啮合,通过复位机构84在第一端面齿部831与第二端面齿部641分离时使活塞杆83复位,复位机构84固连于液压活塞82上。
45.实施例5
46.如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装置,除了包括上述技术特征,进一步的,复位机构84包括:复位座841,复位座841设有2个关于活塞杆83轴线对称分布的移动槽8412;拨叉842,拨叉842置于复位座841上,且拨叉842与活塞杆83固连;挡块843,挡块843置于移动槽8412中滑动,挡块843设有挡槽8431,拨叉842的一端插接于挡槽8431中,拨叉842随活塞杆83旋转时抵触挡槽8431驱动挡块843移动;第二复位弹簧844,第二复位弹簧844置于挡块843两侧;其中,复位座841设有与拨叉842适配的挡部8411,挡部8411限制拨叉842的旋转角度。
47.复位座841与液压活塞82固连,当活塞杆83转动后,通过拨叉842与挡部8411抵触,从而限制活塞杆83的旋转,进一步保证伺服电机7对调节杆62的旋转驱动,当活塞杆83收缩时,挡块843在两侧第二复位弹簧844的作用下复位至中间位置,拨叉842插接于挡槽8431中,挡块843驱动拨叉842复位,保证下一次调节时第一端面齿部831与第二端面齿部641正常啮合,通过移动槽8412保证挡块843沿直线方向移动,保证第二复位弹簧844对挡块843的的复位作用,且降低复位时的阻力。
48.实施例6
4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拉胀复合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检查装置各机构的运行状态并进行调节,选取氨纶和聚酯长丝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芯纱且置于第一喂纱装置1上,选取2

6根锦纶长丝、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和高强涤纶长丝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包覆纱置于第二喂纱装置31上;
50.s2:第一喂纱装置1将芯纱退绕,然后通过导纱罗拉21、张力调节机构22,穿过导纱
管23,第二喂纱装置31将包覆纱退绕,通过编织转盘3使第二喂纱装置31沿“8”字形轨迹转动,将包覆纱通过汇聚环32交叉复合于芯纱表面;
51.s3:将编织后的拉胀复合纱线通过第一罗拉41、第二罗拉42、第三罗拉43转动牵引,最后通过收卷装置5收卷,锭翼53引导复合纱缠绕于纸筒上,纸筒套接于锭子52上。
52.进一步的,步骤s1中张力调节机构22通过调节装置6移动张力盘221的位置从而调节芯纱的张力,通过向液压伸缩机构8的缸体81内通入气体使液压活塞82与活塞杆83移动使第一端面齿部831抵触于第二端面齿部641,活塞杆83通过复位机构84转动一定角度使第一端面齿部831抵触于第二端面齿部641适配啮合,驱动伺服电机7使调节杆62转动,通过调节杆62与调节座61之间的螺纹连接使调节杆62沿轴线方向移动,实现张力盘221对纱线张力的调节,当调节好后将缸体81内的空气排出,通过第二复位弹簧844将挡块843、拨叉842复位。
53.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7驱动调节杆62转动时通过离合器93控制调节杆62转动方向,当调节杆62顺时针转动时,旋转一个旋环体931使其棘爪932与卡槽9211配合,当调节杆62逆时针旋转时,旋转另一个旋环体931使其棘爪932与卡槽9211配合,旋环体931旋转后通过限位柱951与限位孔9312配合将旋环体931锁紧,完成调节后旋转旋环体931将棘爪932与卡槽9211分离。
54.设置芯纱的喂入速度为150r/min及纱线张力为2cn,包覆纱的喂入速度为100r/min,包覆角度为15
°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5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