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墨盒及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2: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打印 墨盒 装置


1.本技术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打印机已成为生活中常见的办公用具,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喷墨打印机作为打印中的一种,是通过耗墨装置吸取墨盒中的墨水再将墨水供应至打印头后实现打印的一种印刷设备。其中,墨盒能够装载墨水并为喷墨打印机提供墨源,是喷墨打印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现有技术中的带墨袋的墨盒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当墨盒的墨袋内的墨水使用完后,用户需要从打印机中取出墨盒。其中,为便于取出墨盒,往往在墨袋前端相连的固定座上设置一个活动式取出把手。把手在取出和安装状态下的姿态不同,使得在运输的时候和拿取墨盒的时候,把手姿态不固定,把手会相对于墨盒主体摆来摆去,在尚未安装到打印机上的状态下可能会碰到其他物件,在安装过程中可能会与打印机发生干涉导致墨盒无法安装到打印机上,还可能造成把手脱落或者卡死到某个物体上。
4.在外力作用下,把手与固定座的卡接位置处脱离预定位置,则把手可能与固定座相脱离,进而会让把手的取出功能失效,墨盒无法安装/取出。此外,使用活动式把手会让墨盒以旋转的姿势安装到字车中,使得无法准确对墨盒进行定位,可能发生偏移,导致需要多次安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墨盒及打印装置,减小拿取部脱落导致墨盒无法安装、取出的风险。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墨盒,所述墨盒包括:
7.墨袋;
8.供应部,所述供应部用于连通所述墨袋和耗墨装置;
9.拿取部,所述拿取部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墨袋内,用于拿取所述墨盒。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墨袋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拿取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墨袋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墨水;
12.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墨盒在使用姿势下时,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上方。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拿取部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墨袋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拿取部设有中空区域,所述第一凸起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所述中空区域内,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拿取部设有连接段和拿取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供应部连接,所述拿取段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墨袋的至少部分为挠性材料。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墨盒还包括基座;
20.所述供应部设有吸墨口和出墨口,所述吸墨口与所述墨袋连通,所述出墨口与所述耗墨装置连通。
2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包括:
22.墨盒,所述墨盒为上述所述的墨盒;
23.托盘,所述墨盒能够放置于所述托盘;
24.安装部,所述墨盒与所述托盘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2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6.拿取部设置于墨盒的墨袋内,不会出现拿取部相对于墨盒的姿势不固定的情况导致碰撞到其它物体、卡死到某个物件上或者与打印装置发生干涉的情况,即使出现拿取部脱离预定位置的情况,拿取部依然会留存在墨袋内,也不会导致其功能失效,减小出现拿取部因脱落导致的墨盒无法安装、取出的情况。
2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墨盒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第一凸起、拿取部和墨袋的剖视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0034]1‑
墨盒;
[0035]
11

墨袋;
[0036]
12

供应部;
[0037]
121

吸墨口;
[0038]
122

出墨口;
[0039]
123

弹簧;
[0040]
124

阀芯;
[0041]
125

胶圈;
[0042]
126

密封膜;
[0043]
13

拿取部;
[0044]
131

第一凹陷部;
[0045]
132

中空区域;
[0046]
133

拿取段;
[0047]
134

连接段;
[0048]
14

第一凸起;
[0049]
141

第一容纳腔;
[0050]
142

第二凹陷部;
[0051]
143

前面;
[0052]
144

后面;
[0053]
145

左面;
[0054]
146

右面;
[0055]
147

上面;
[0056]
15

第二容纳腔;
[0057]
16

第二凸起;
[0058]
17

基座;
[0059]
171

容纳孔;
[0060]
172

定位孔;
[0061]
18

芯片;
[0062]2‑
托盘;
[0063]
21

第一固定孔;
[0064]
22

第二固定孔;
[0065]
23

前壁;
[0066]
24

后壁;
[0067]
25

底壁;
[0068]
26

第一侧壁;
[0069]
27

第二侧壁;
[0070]
28

承接部。
[0071]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73]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74]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75]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
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76]
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77]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打印装置包括墨盒1、托盘2和安装部,墨盒1先沿大致竖直方向安装于托盘2内,然后墨盒1与托盘2整体沿着水平方向安装到打印装置的安装部内。如图3所示,托盘2具有前壁23、后壁24、底壁25、第一侧壁26和第二侧壁27,托盘2的前壁23、后壁24、底壁25、第一侧壁26和第二侧壁27形成承接部28,承接部28用于承载墨盒1的。
[0078]
如图1和图2所示,墨盒1包括墨袋11、供应部12和拿取部13,供应部12用于连通墨袋11和耗墨装置,拿取部13的至少部分安装于墨袋11内,用于拿取墨盒1。
[0079]
本实施例中,拿取部13设置于墨袋11内,相比于设置于墨袋11的外侧,不会出现拿取部13相对于墨盒1特别是墨袋11的姿势不固定的情况导致碰撞到其它物体、卡死到某个物件上或者与打印装置发生干涉的情况;即使出现拿取部13脱离预定位置的情况,拿取部13依然会留存在墨袋11内,也不会导致其功能失效,减小出现拿取部13因脱落导致的墨盒1无法安装、取出的情况。
[0080]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墨盒1还包括基座17,墨袋11与基座17连接形成墨盒1的整体外框架,供应部12设有吸墨口121和出墨口122,吸墨口121与墨袋11连通,出墨口122与耗墨装置连通。具体地,供应部12的一部分设置于墨袋11内,与墨袋11相连通,供应的一部分设置于基座17,基座17设有容纳孔171,供应部12的出墨口122沿容纳口与耗墨装置连通。墨盒1还包括芯片18,芯片18固定在基座17上,当墨盒1安装到安装部时,芯片18与安装部的触针相接合,以使二者之间进行电传输。其中,托盘2设有第一固定孔21和第二固定孔22,基座17设有两个定位孔172,基座17安装于托盘2时,两个定位孔172与第一固定孔21和第二固定孔22对应设置。墨盒1和托盘2安装到安装部上时,安装部的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孔21、第二固定孔22和定位孔172中来对准墨盒1的位置。进一步的,基座17也可以只设有一个定位孔172,一个定位孔172与第一固定孔21或者第二固定孔22相对应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所示的定位孔172与第一固定孔21相对设置。
[0081]
供应部12设有阀,阀包括弹簧123、阀芯124、胶圈125和密封膜126,弹簧123、阀芯124、胶圈125和密封膜126安装于出墨口122处,密封膜126密封出墨口122。当安装部的供墨针插入到出墨口122内时,供墨针会顶开阀芯124,供墨针会与第二容纳腔15连通,用于将墨水吸取到打印装置的内部。
[0082]
其中,以墨盒1为基准建立xyz三维直角坐标系,以墨盒1安装于托盘2为z轴方向,墨盒1与托盘2安装于托盘2的方向为y轴方向,与y轴和z轴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
[0083]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墨袋11设有第二容纳腔15,第二容纳腔15用于容纳墨水;第一容纳腔141与第二容纳腔15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腔15内的墨水被消耗后,内部空间随之减小,第一容纳腔141与第二容纳腔15连通,第二容纳腔15内的内部空间也相对减小,使第一凸起14的朝拿取部13的方向贴合,以便在墨水消耗后,能够便于
拿取拿取部13。
[0084]
墨盒1使用的时候第一凸起14位于 z轴位置处,上面147位于 z轴位置处,墨盒1在使用姿势下时,第一容纳腔141位于第二容纳腔15的上方。
[0085]
当然第一容纳腔141也可以与第二容纳腔15相隔开,第一凸起14与墨袋11采用粘贴、胶粘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可以防止拿取部13不固定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保证拿取部13不与墨水接触防止拿取部13上的异物进去到墨水内以及墨水充满的情况下拿取部13不易被拿取的情况出现。
[0086]
为便于拿取拿取部13,可以在墨袋11设置第一凸起14,第一凸起14具有第一容纳腔141,拿取部13位于第一容纳腔14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4高于墨袋11设置,拿取部13设置于第一凸起14内,便于拿取拿取部13。第一凸起14具有前面143、后面144、左面145、右面146和上面147,墨盒1使用后因墨水消耗,墨袋11收缩,第一凸起14沿着拿取部13的外形,与拿起部贴合,以便在墨水消耗后便于拿取墨盒1。
[0087]
其中,第一容纳腔141与第二容纳腔15相通或相隔均可以设置第一凸起14。
[0088]
墨盒1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并非旋转方式)安装到托盘2中,安装便捷,且不会发生对位不准的。
[0089]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拿取部13设有中空区域132,第一凸起14设有第二凹陷部142,第二凹陷部142位于中空区域132内,第二凹陷部142的内侧壁与第一凸起14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141。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4的上面147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42,可以依靠第二凹陷部142的侧壁与第一凸起14的前面143、左面145、右面146或后面144的位置来拿取墨盒1。当然,第一凸起14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凹陷部142,待墨水消耗后,墨袋11收缩,沿着拿取部13的中空区域132的外形,形成第二凹陷部142。
[0090]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拿取部13设有连接段134和拿取段133,连接段134与供应部12连接,拿取段133位于第一容纳腔141。本实施例中,连接段134与供应部12固定连接,以使拿取部13的位置固定,减小拿取部13出现晃动与打印装置安装部内的结构碰撞的风险。另外,拿取部13也可以不与供应部12固定连接,拿取部13可以与墨袋11连接。
[0091]
如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拿取部13设有第一凹陷部131,第一凹陷部131与第二容纳腔15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31与第二容纳腔15连通,以使第一凹陷部131来存储墨水中的气泡,减小墨水中的气泡随墨水流入打印装置,提高打印效果。
[0092]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墨袋11设有第二凸起16,第二凸起16设有第三容纳腔,第三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15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三容纳腔可以用于存储墨水中的气泡,减小墨水中的气泡随墨水流入打印装置,提高打印效果。第二凸起16是墨袋11的一部分,其第二凸起16是墨袋11的一部分通过部分焊接后形成的。第二凸起16通过焊接部位与墨水相分割开的一部分。第二凸起16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5的上方( z轴方向)。
[0093]
进一步的,第二凸起16可以通过尚未焊接的部分与第二容纳腔15部分连通,第二凸起16可以作为存储气泡的功能,防止墨水中的气泡随墨水流入打印机,影响打印效果。
[0094]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墨盒1具有拿取部13、第一凸起14的同时还具有第二凸起16。
[0095]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墨袋11的至少部分为挠性材料。挠性材料的物体受力变形,作用力失去后不能恢复原状,以使墨袋11内的墨水被消耗后,墨袋11的至少部分能够贴附
于拿取部13。
[0096]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