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3: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办公 打印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办公领域,打印机的应用十分的广泛,用户通过打印机可以很方便地打印出自己需要的办公文件,但现有的打印设备存在缺陷。
3.例如,用户在打印单据、发票等纸质件时,需要人工进行单张装纸打印,且打印完后,不具备纸质件自动回收功能,即纸质件在打印前和打印后都需要人工操作。用户需要在打印设备前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拿到完成打印的单据、发票等纸质件。若用户不在打印设备前等待,完成打印的单据、发票等纸质件没有被取走就容易掉落在地上,甚至丢失。
4.这样容易导致用户的工作变得繁杂、办公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容易浪费用户的时间,降低用户的工作效率,使用户的使用体验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6.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机架、分配机构、传送机构、腔体、打印设备本体;所述分配机构、所述传送机构、所述腔体、所述打印设备本体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7.所述分配机构连接所述传送机构,用以搓分待打印的纸质件,并将已搓分完成的所述纸质件传送给所述传送机构;
8.所述传送机构分别连接所述腔体与所述打印设备本体,用于在所述传送机构达到预设第一状态时将所获取到的纸质件传递给所述打印设备本体进行打印,以及用于在所述传送机构达到预设第二状态时将所获取到的纸质件传递至所述腔体进行回收。
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端、分纸组件、第二动力端、走纸组件,所述第一动力端传动连接所述分纸组件,以搓分待打印的纸质件;所述第二动力端传动连接所述走纸组件,所述走纸组件的一端对接所述分纸组件的一端,以传送所述分纸组件内已搓分完成的所述纸质件;
10.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三动力端、翻转组件、第四动力端、转动组件、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动力端传动连接所述翻转组件,所述第四动力端传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翻转组件的上方,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翻转组件的下方,用以所述翻转组件向下转动预设角度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对接所述打印设备本体的第一通道、且用于所述翻转组件向上转动预设角度时与所述转动组件形成连通所述腔体的第二通道。
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机构还包括存放组件,所述存放组件对接所述分纸组件的另一端,所述存放组件用于存放待打印的所述纸质件。
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存放组件包括承载台和限位件组件,所述限位件组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
13.所述承载台用于承载所述纸质件,所述限位件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纸质件在所述承载台上的位置。
1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轴,所述承载台通过所述铰接轴与机架实现转动连接;
15.所述承载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台的底部抵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抵触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实现所述承载台与所述分纸组件的对接。
1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纸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分纸轮、止挡组件,所述分纸轮穿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动力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
17.所述止挡组件一端连接所述机架,所述止挡组件的另一端抵触连接所述分纸轮,以使所述分纸轮搓分单张所述纸质件。
1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纸组件还包括凸轮,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19.所述承载台设置有与所述凸轮配合的第一支撑件,使所述承载台上的纸质件能够周期性地被所述分纸轮搓分。
2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走纸组件包括第二转轴、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二连接件、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滚轮穿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动力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
21.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机架,所述第二支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二滚轮穿设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
22.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互相挤压,以使所述分纸组件内已搓分完成的单张所述纸质件穿过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之间,实现传送。
2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第三转轴、多个翻转件、多个第三滚轮,多个所述第三滚轮和多个所述翻转件交替穿设在所述第三转轴上;
24.所述第三动力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使所述第三转轴上的翻转件上下转动预设角度。
2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四转轴、多个第四滚轮,多个所述第四滚轮穿设在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第四动力端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
26.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四滚轮位置上一一对应,以使所述纸质件能通过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第四滚轮的搓动传送到所述腔体中。
2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多个通孔,以使所述翻转件向上转动预设角度时能穿过所述通孔。
2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翻转件互相配合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穿设在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止挡和支撑向下转动预设角度的所述翻转件。
2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对接所述腔体,另一端对接所述第二支撑件。
30.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机架、分配机构、传送机构、腔体、打印
设备本体;分配机构、传送机构、腔体、打印设备本体均设置在机架上;分配机构连接传送机构,用以搓分待打印的纸质件,并将已搓分完成的纸质件传送给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分别连接腔体与打印设备本体,用于在传送机构达到预设第一状态时将所获取到的纸质件传递给打印设备本体进行打印,以及用于在传送机构达到预设第二状态时将所获取到的纸质件传递至腔体进行回收。
32.由此,待打印的纸质件能够通过分纸组件进行单张自动搓分,搓分完毕的单张纸质件能够通过走纸组件传送到后续的打印设备本体中进行打印。当纸质件完成打印后,并且用户超时未将纸质件取走时,完成打印的纸质件从打印设备本体中被传送到腔体中实现回收。
33.进一步提高了打印设备的打印效率,节省用户的操作时间,降低人工成本,避免了人工手动操作发放纸质件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使打印的流程变得简单和快捷。进一步节省了用户等待取件的时间,同时加强用户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4.进一步地,承载台上设置有限位件组件,限位件组件对承载台上的待打印的纸质件进行定位,使待打印的纸质件能够稳定地放置在承载台上,进一步保证了后续分纸组件作业的正常运行。
35.进一步地,承载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一转轴上的凸轮和承载台上的第一支撑件的配合,使承载台上的待打印的纸质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推动能够周期性地被分纸轮搓分,进而实现单张自动搓分。
36.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包括多个与翻转件数量相同且位置上一一对应的通孔,翻转件向上转动预设的角度时,翻转件包括弯钩状的一端能够穿过通孔。节省了自动回收装置的材料和空间,利于自动回收装置的小型化。
37.进一步地,第四转轴上设置有能与翻转件互相配合的第二支撑件。进一步止挡和支撑了向下转动预设角度的翻转件。在翻转件向上翻转预设角度时,进一步保证了纸质件在第二通道传送过程中的完整性,能够避免纸质件在传送过程中发生褶皱的现象。进一步对回收过程中的纸质件起到导向的作用。
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40.图1是实施例中打印设备的第一视角图;
41.图2是实施例中打印设备的第二视角图;
42.图3是实施例中打印设备的第三视角图;
43.图4是实施例中打印设备的第四视角图;
44.图5是实施例中分配机构的结构图;
45.图6是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46.图7是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47.图8是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第三视角立体图;
48.图9是实施例中存放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49.图10是实施例中分纸组件的第一视角图;
50.图11是实施例中分纸组件的第二视角图;
51.图12是实施例中止挡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52.图13是实施例中走纸组件的第一视角图;
53.图14是实施例中走纸组件的第二视角图;
54.图15是实施例中走纸组件的部分结构图。
5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56]1‑
机架;3

分纸组件;4

走纸组件;5

传送机构;47

纸质件;14

第一动力端;49

第二动力端;61

第三动力端;62

翻转组件;64

转动组件;27

第一连接件;111

第一通道;36

腔体;222

第二通道;2

存放组件;8

承载台;10

限位件组件;9

第一支撑件;11

铰接轴;22

第一弹性件;12

第一转轴;16

分纸轮;13

止挡组件;18

第一齿轮;15

第一同步带;52

挡边滚轮;37

台板;38

导向板;39

垫板;40

台板弹簧;41

台板支架;17

凸轮;19

第二转轴;20

第一滚轮;42

第二滚轮;44

第二连接件;43

第二支架;21

第二齿轮;50

第二同步带;56

第一板件;57

第二板件;45

第二弹性件;28

第三转轴;29

翻转件;30

第三滚轮;33

第四转轴;34

第四滚轮;26

导向件;66

第二支撑件;666

旋转件;68

第五滚轮;31

联轴器;32

磁铁;35

第三齿轮;55

打印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实施例1
[0058]
如图1

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包括机架1、分配机构、传送机构5、腔体36、打印设备本体55;分配机构、传送机构5、腔体36、打印设备本体55均设置在机架1上。分配机构连接传送机构5,用以搓分待打印的纸质件47(纸质件47可以是单据),并将已搓分完成的纸质件47传送给传送机构5。
[0059]
传送机构5分别连接腔体36与打印设备本体55,用于在传送机构5达到预设第一状态时将所获取到的纸质件47传递给打印设备本体55进行打印,以及用于在传送机构5达到预设第二状态时将所获取到的纸质件47传递至腔体36进行回收。
[0060]
具体地,第一状态指的是下文中的翻转组件62向下转动预设角度,翻转组件62与第一连接件27形成对接打印设备本体55的第一通道111。第二状态指的是下文中翻转组件62向上转动预设角度,翻转组件62与转动组件64形成连通腔体36的第二通道222。
[0061]
如图5、图10

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分配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端14、分纸组件3、第二动力端49、走纸组件4,第一动力端14传动连接分纸组件3,以搓分待打印的纸质件47。第二动力端49传动连接走纸组件4,走纸组件4的一端对接分纸组件3的一端,以传送分纸组件3内已搓分完成的纸质件47。
[0062]
如图6

8所示,传送机构5包括第三动力端61、翻转组件62、第四动力端(图中未示出)、转动组件64、第一连接件27。第三动力端61传动连接翻转组件62,第四动力端传动连接转动组件64,第一连接件27设置在翻转组件62的上方,转动组件64设置在翻转组件62的下
方,用以翻转组件62向下转动预设角度时与第一连接件27形成对接打印设备本体55的第一通道111、且用于翻转组件62向上转动预设角度时与转动组件64形成连通腔体36的第二通道222。
[0063]
如图5、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分配机构还包括存放组件2,存放组件2对接分纸组件3的另一端,存放组件2用于存放待打印的纸质件47。
[0064]
本实施例中,存放组件2包括承载台8、限位件组件10、第一支撑件9,限位件组件10、第一支撑件9设置在承载台8上。承载台8用于承载纸质件47,限位件组件10用于限制纸质件47在承载台8上的位置。
[0065]
承载台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轴11,承载台8通过铰接轴11与机架1实现转动连接。承载台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2(第一弹性件22可以是弹簧),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与承载台8的底部抵触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抵触连接,以通过第一弹性件22实现承载台8与分纸组件3的对接。
[0066]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22设置在承载台8下方,使承载台8能够一直保持向上的弹力。第一支撑件9设置在承载台8前端的左右两侧。铰接轴11设置在承载台8后端两侧面上,承载台8能够围绕铰接轴11进行小角度旋转。限位件组件10包括个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承载台8上平面的三个方向位置,用于限定纸质件47的存放位置,其中两个限位件设置在相对的位置上,另一个限位件设置在后端两个铰接轴11中间的位置。
[0067]
如图5、图10

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分纸组件3包括第一转轴12、分纸轮16、止挡组件13,分纸轮16穿设在第一转轴12上,第一动力端14传动连接第一转轴12。止挡组件13一端连接机架1,止挡组件13的另一端抵触连接分纸轮16,以使分纸轮16搓分单张纸质件47。
[0068]
具体地,分纸组件3还包括第一齿轮18,第一齿轮18设置在第一转轴12上,并通过第一同步带15与第一动力端14连接。
[0069]
分纸轮16包括伞状结构,分纸轮16外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弹性材料的设置能够增强分纸轮16表面的摩擦力,同时还能够避免分纸轮16对纸质件47的表面造成损坏的现象。
[0070]
具体地,弹性材料包括橡胶、树脂、纤维等。
[0071]
具体地,第一转轴12两端通过轴套与机架1左右侧板限位固定。分纸轮16设置在第一转轴12的中部位置,分纸轮16为伞状结构,外表面有一层砂纹橡胶覆盖,可随第一转轴12圆周旋转,搓分纸质件47。第一转轴1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挡边滚轮52,挡边滚轮52分别设置在分纸轮16的两侧,可绕第一转轴12自由旋转。第一齿轮18设置在第一转轴12的一端,第一齿轮18通过第一同步带15与第一动力端14相连,第一动力端14通过第一同步带15驱动第一转轴12旋转。
[0072]
如图12所示,具体地,止挡组件13包括台板37、导向板38、垫板39、台板弹簧40、台板支架41。垫板39材料为耐磨橡胶垫,设置于台板37上平面的凹槽内,导向板38为薄片不锈钢材质,包覆于台板37上,台板37设置于台板支架41上,通过台板支架41上的限位件,台板37相对于台板支架41可相对上下方向滑动,且台板弹簧40放置于台板37与台板支架41之间,使台板37保持向上的推力,致使台板37与分纸轮16接触。台板支架41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
[007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分纸组件3还包括凸轮17,凸轮17设置在第一转轴12上,
承载台8设置有与凸轮17配合的第一支撑件9,使承载台8上的纸质件47能够周期性地被分纸轮16搓分。
[0074]
具体地,纸质件47堆放在承载台8上,承载台8后端两侧通过铰接轴11与机架1连接。凸轮17设置在第一转轴12的两侧,第一支撑件9设置在承载台8前端两侧上,并能够与凸轮17接触。当第一动力端14通过第一同步带15驱动第一转轴12旋转时,凸轮17随着第一转轴12的转动转到凸轮17的凹点方向的位置时,承载台8下方的第一弹性件22推动承载台8,使承载台8围绕铰接轴11向上旋转抬起,使承载台8上的纸质件47与分纸轮16接触,同时分纸轮16随着第一转轴12转动。
[0075]
分纸轮16将纸质件47搓入到止挡组件13上,台板弹簧40给予台板37向上的推力,使垫板39与分纸轮16紧密贴合,分纸轮16继续旋转,摩擦力使纸质件47从分纸轮16与垫板39之间通过,在纸质件47通过垫板39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保证只有最上面的一张纸质件47通过,分纸轮16继续旋转,将纸质件47输送至走纸组件4处,随着第一转轴12的继续旋转,凸轮17旋转到凸点位置时,承载台8围绕铰接轴11旋转下降,使纸质件47远离分纸轮16,至此,第一转轴12停止转动,完成一张纸质件47的搓分。
[0076]
如图1

图2、图13

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走纸组件4包括第二转轴19、第一滚轮20、第二滚轮42、第二连接件44、第二支架43,第一滚轮20穿设在第二转轴19上,第二动力端49传动连接第二转轴19。
[0077]
第二连接件44的一端连接机架1,第二支架43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件44上,第二滚轮42穿设在第二支架43的一端。
[0078]
第二滚轮42与第一滚轮20相对设置,第二滚轮42与第一滚轮20互相挤压,第二滚轮42与第一滚轮20配合转动,以使分纸组件3内已搓分完成的单张纸质件47穿过第一滚轮20与第二滚轮42之间,实现传送。
[0079]
走纸组件4还包括第二齿轮21,第二齿轮21设置在第二转轴19的一端,并通过第二同步带50与第二动力端49连接。
[0080]
具体地,第二连接件44通过第一板件56与机架1连接,第一板件56的一端连接机架1,第一板件5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44连接。机架1的另一位置设置有与第一板件56互相配合的第二板件57,第一板件56和第二板件57相对设置,第一板件56和第二板件57之间含有间隙,纸质件47能够从该间隙中穿过。第一板件56和第二板件57的设置能够引导纸质件47,起到导向作用。第一板件56的另一端和第二板件57分别包括通孔,第二滚轮42和第一滚轮20分别穿设于第一板件56的另一端和第二板件57上的两个通孔中,以使纸质件47能够从第一滚轮20和第二滚轮42之间穿过,并从第一板件56和第二板件57的缝隙中完整的传送到第一通道中。
[0081]
如图1

图3、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走纸组件4还包括第二弹性件45(第二弹性件45可以是弹簧),第二弹性件45一端连接第二支架43,第二弹性件45另一端连接第二滚轮42。
[0082]
具体地,第二滚轮42设置在第二支架43上,第二滚轮42以轴线可圆周自由旋转,第二支架43设置在第二连接件44上,第二连接件44连接机架1,第二支架43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4可在有限的范围内上下直线滑动。第二弹性件45设置在第二支架43与第二连接件44之间,使第二支架43一直保持向下的推力,且使第二滚轮42与第一滚轮20互相抵触挤压,形成
两组输送轮。
[0083]
具体地,第一滚轮20和第二滚轮42的外表面分别覆盖有弹性材料,弹性材料包括橡胶、树脂、纤维等。
[0084]
如图6

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翻转组件62还包括第三转轴28、多个翻转件29、多个第三滚轮30,多个第三滚轮30和多个翻转件29交替穿设在第三转轴28上。
[0085]
第三动力端61传动连接第三转轴28,使第三转轴28上的翻转件29上下转动预设角度。
[0086]
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64包括第四转轴33、多个第四滚轮34,多个第四滚轮34穿设在第四转轴33上,第四动力端传动连接第四转轴33。
[0087]
第三滚轮30与第四滚轮34得数量相同,且位置上一一对应,以使纸质件47能通过第三滚轮30与第四滚轮34的搓动传送到腔体36中。
[0088]
具体地,多个翻转件29之间包括间隙,第三滚轮30能容纳于间隙中。多个翻转件29等间距的设置在第三转轴28上,多个第三滚轮30等间距的设置在第三转轴28上。多个翻转件29的一端穿设在第三转轴28上,翻转件29的另一端包括弯钩状,包括弯钩状的一端朝向第四滚轮34的方向,多个第四滚轮34穿设在第四转轴33上,第四滚轮34与第三滚轮30互相抵触挤压。
[0089]
具体地,第三滚轮30与第四滚轮34的外表面分别覆盖有弹性材料。弹性材料包括橡胶、树脂、纤维等材料。弹性材料的设置能够增强第三滚轮30与第四滚轮34表面的摩擦力,同时还能够避免第三滚轮30和第四滚轮34对纸质件47表面造成损坏的现象。
[0090]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7包括多个通孔,通孔的数量与翻转件29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上一一对应,以使翻转件29向上转动预设角度时能穿过通孔。具体地,通孔的形状包括长条形,第一连接件27上的通孔的设计能够节省自动回收装置的空间。
[0091]
如图2

图3、图6

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件26,导向件26的一端对接腔体36,另一端对接下文中的第二支撑件66。
[0092]
具体地,当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超时未被取走时,第三转轴28在第三动力端61的驱动下,向上转动预设的角度,并带动第三转轴28上的翻转件29向上翻转预设的角度,翻转件29包括弯钩状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件27的通孔。同时,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从打印设备本体55中被传送到第二通道222中,第四动力端带动第四转轴33转动,第三滚轮30和第四滚轮34互相配合转动,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在第三滚轮30和第四滚轮34之间被搓动传送,并沿着导向件26向下输送到腔体36中实现回收。
[0093]
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64还包括与翻转件29互相配合的第二支撑件66,第二支撑件66穿设在第四转轴33上,第二支撑件66用于止挡和支撑向下转动预设角度的翻转件29。
[0094]
具体地,支撑件的一端包括弧形板状,当翻转件29向下转动预设角度时,翻转件29与第一连接件27形成第一通道111,支撑件包括弧形板状的一端与翻转件29上包括弯钩状的一端接触,使待打印的纸质件47能够从第一通道111传送到打印设备本体55中进行打印。
[0095]
当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超时未被取走时,翻转件29向上转动预设角度时,翻转件29上包括弯钩状的一端脱离支撑件包括弧形板状的一端,以使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从打印设备本体55中被传送到第二通道222中并沿着导向件26回收到腔体36中。
[0096]
本实施例中,翻转组件62还包括旋转件666,旋转件666一端与第三转轴28连接,旋
转件66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滚轮68。
[0097]
具体地,当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从打印设备本体55中被传送到第二通道222中时,旋转件666上设置有第五滚轮68的一端用于进一步搓动纸质件47,对纸质件47起到止挡和导向的作用,使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沿着导向件26向下传送到腔体36中,实现回收。
[0098]
本实施例中,第三动力端61包括联轴器31和磁铁32,联轴器31和磁铁32穿设在第三转轴28上。
[0099]
具体地,磁铁32提供动力驱动第三转轴28往复翻转预设的角度,并带动第三转轴28上的翻转件29往复翻转预设的角度。
[0100]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64还包括第三齿轮35,第三齿轮35穿设在第四转轴33上,第四动力端与第三齿轮35之间设置有第三同步带(图中未示出)。
[0101]
具体地,第四动力端通过第三同步带驱动第四转轴33转动,并带动第四转轴33上的第四滚轮34转动。
[0102]
如图1

图15所示,具体地,待打印的纸质件47能够通过第一通道111传送到打印设备本体55中进行打印,当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超时未被取走时,此时第三动力端61驱动第三转轴28转动预设的角度,使第三转轴28上的翻转件29向上翻转预设的角度,翻转件29上包括弯钩状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件27上的通孔,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被传送到第二通道222中。同时第四动力端通过第三同步带驱动第三齿轮35转动,并带动第四转轴33转动,同时第四转轴33上的第四滚轮34沿第四转轴33的轴线转动,第三滚轮30与第四滚轮34配合转动。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在第二通道222中穿过第三滚轮30与第四滚轮34之间,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在第三滚轮30和第四滚轮34的作用下被搓动传送,并沿着导向件26向下传送到腔体36中实现回收。
[010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分纸组件3与走纸组件4的配合,能够使存放组件2内的待打印的纸质件47通过分纸组件3进行单张自动搓分,并通过走纸组件4传送到第一通道111中,接着传送到打印设备本体55中进行打印。
[0104]
当纸质件47完成打印后,并且用户超时未将纸质件47取走时,多个翻转件29在第三动力端61的驱动下向上翻转预设的角度,翻转组件62与转动组件64形成连通腔体36的第二通道222。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从打印设备本体55中被传送到第二通道222中,第四动力端驱动转动组件64转动,使完成打印的纸质件47向下输送到腔体36中实现回收。
[0105]
进一步提高了打印设备的打印效率,节省用户的操作时间,降低人工成本,避免了人工手动操作发放纸质件47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使打印的流程变得简单和快捷。进一步节省了用户等待取件的时间,同时加强用户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106]
具体地,承载台8上设置有限位件组件10,限位件组件10对承载台8上的待打印的纸质件47进行定位,使待打印的纸质件47能够稳定地放置在承载台8上,进一步保证了后续分纸组件3作业的正常运行。
[0107]
具体地,承载台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2,通过第一转轴12上的凸轮17和承载台8上的第一支撑件9的配合,使承载台8上的待打印的纸质件47通过第一弹性件22的推动能够周期性地被分纸轮16搓分,进而实现单张自动搓分。
[0108]
具体地,分纸轮16外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弹性材料的设置能够增强分纸轮16外表面的摩擦力,使承载台8上的待打印的纸质件47能够顺利通过分纸轮16和止挡组件13之
间实现单张自动搓分。
[0109]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7包括多个与翻转件29数量相同且位置上一一对应的通孔,翻转件29向上转动预设的角度时,翻转件29包括弯钩状的一端能够穿过通孔。节省了自动回收装置的材料和空间,利于自动回收装置的小型化。
[0110]
具体地,第四转轴33上设置有能与翻转件29互相配合的第二支撑件66。进一步止挡和支撑了向下转动预设角度的翻转件29。在翻转件29向上翻转预设角度时,进一步保证了纸质件47在第二通道222传送过程中的完整性,能够避免纸质件47在传送过程中发生褶皱的现象。进一步对回收过程中的纸质件47起到导向的作用。
[011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011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0113]
上述本实用新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0114]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