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顶架连接装置及农业大棚框架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生产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架连接装置及农业大棚框架。


背景技术:

2.农业大棚在世界范围内的蔬菜种植、花卉栽培及苗种繁育等农业生产活动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其基本机构都采用钢架主体辅以保温塑料薄膜组成,为了调节光照,还设置有外遮阳棚,且配以防雨、防风、防寒以及现代农业科技设施等配套设施,从而实现在任何季节的蔬菜种植,花卉栽培及苗种繁育,从而使得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农业的转型得以顺利实现。
3.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农业大棚是将支撑柱和横梁、纵梁通过现场焊接完成主体框架的搭建,在纵梁上安装弧形支架连接装置,通过将拱形钢管顶架套设在弧形支架连接装置实现弧形顶棚的安装。中国专利号zl201220744848.1公开一种农业大棚弧形支架连接装置,所述弧形支架连接装置由倒u型底座和支架套管组成,支架套管设置在倒u型底座侧板上,并与该倒u型底座侧板成一锐角角度。
4.仔细分析现有的弧形支架连接装置,不难发现其存在些许补不足:首先,支架套管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管结构;朝口倾斜向上设置,灰尘容易通过朝口进入支架套管内部,支架套管内部堆积灰尘,且因应用场所是农业大棚,周遭温度湿热,支架套管内部易滋生细菌病毒;其次,支架套管为固定直径的圆管结构,不能适应兼容不同直径的拱形钢管顶架;再者,支架套管为切割焊接而成,支架套管表面有毛刺,易刺破保温塑料薄膜,减损塑料薄膜使用寿命;最后,因现有的焊接工艺复杂,弧形支架连接装置的加工过程不便,需要专业焊工完成,大大增加弧形支架连接装置的加工成本;并且由于焊接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电能和焊接材料等,焊接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铁屑焊渣等污染物产生,不利于环保。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结构,既能避免积尘和塑料薄膜的损坏,又能够兼容各种直径的拱形钢管顶架,加工方便,降低能源消耗以及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架连接装置,并提供运用该顶架连接装置的农业大棚框架,以避免积尘和塑料薄膜的损坏,兼容各种尺寸的拱形钢管顶架,加工方便,减低能源消耗,节能环保。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顶架连接装置,包括与拱形钢管顶架连接的连接组件和与纵梁连接的承接组件,承接组件和连接组件一体成型;连接组件为槽型结构,槽口向下,连接组件槽面开设第一通孔;承接组件开设第二通孔;连接组件下端与承接组件上端连接,连接组件相对承接组件倾斜向上设置,连接组件与承接组件成一钝角夹角。
9.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组件包括承接部和压合部,承接部和压合部呈l型设置,承接
部一侧与压合部的下端连接,连接组件下端与压合部上端连接,第二通孔位于压合部。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为圆形槽体结构。
11.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槽面圆心角不超过180度。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和承接组件之间为平缓的弧形过渡区。
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第一通孔匹配的第一螺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拱形钢管顶架和连接组件。
14.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第二通孔匹配的第二螺栓,通过第二螺栓连接纵梁和承接组件,所述第二螺栓内侧顶端设有卡在第二通孔中的限位凸台。
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为矩形通孔,限位凸台为与第二通孔匹配的矩形凸台。
16.进一步的,所述顶架连接装置具有两个连接组件和两个承接组件,一个承接组件呈l型设置,另一个承接组件呈反l型设置,二者呈镜像对称关系;
17.或所述顶架连接装置具有一个连接组件和一个承接组件。
18.基于上述的一种顶架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农业大棚框架,所述农业大棚框架包括支撑柱、横梁、纵梁、拱形钢管顶架及顶架连接装置,顶架连接装置如上任一项所述,各支撑柱之间连接横梁和纵梁,顶架连接装置设置在纵梁上,拱形钢管顶架通过顶架连接装置架设在纵梁上,顶架连接装置的压合部上端略高于纵梁,承接部下端位于纵梁底面的下侧。
19.采用上述方案后,首先,连接组件为槽口向下的槽型结构,避免积压灰尘和细菌病毒的滋生;其次,连接组件的槽型结构能够适应各种直径的拱形钢管顶架,兼容性强;再者,承接组件与连接组件一体成型,顶架连接装置的表面平滑无毛刺,避免刺破塑料薄膜,减损塑料薄膜的消耗;最后,顶架连接装置的加工过程中无需经过传统焊接工艺,加工方便,降低加工成本;且将顶架连接装置与大棚纵梁组装过程也不需要焊接等热操作,只需要机械组装即可,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和材料,组装过程中无铁屑焊渣等污染物产生,满足绿色环保要求。
20.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架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架连接装置的分解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架连接装置的正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正视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架连接装置实施结构二的正体图。
26.标号说明:
27.顶架连接装置10,连接组件11,第一通孔110,第一螺栓111,承接组件12,承接部121,压合部122,第二通孔123,弧形过渡区124,第二螺栓13,限位凸台131,拱形钢管顶架20,纵梁30。
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1至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顶架连接装置10,包括连接组件11和
承接组件12,连接组件11和承接组件12一体成型,这样,连接组件11和承接组件12无需经过焊接等热操作,加工更方便,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将顶架连接装置10组装到大棚框架的过程中不需要焊接等热操作,只需要机械组装即可,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和材料,并且顶架连接装置10与纵梁30组装过程中无铁屑焊渣等污染物产生,满足绿色环保要求;且顶架连接装置10表面较平滑无毛刺,不会刺破塑料薄膜,减损塑料薄膜的消耗。
29.连接组件11为槽型结构,槽型结构能够适应各种直径的拱形钢管顶架20,兼容性强;连接组件11的槽口向下,这样可以避免积尘,且易于清洁连接组件11的内部;连接组件11槽面开设第一通孔110,第一通孔110供第一螺栓111穿插,可以用于固定拱形钢管顶架20。
30.承接组件12包括承接部121和压合部122,承接部121和压合部122呈l型设置,承接部121一侧与压合部122的下端连接,压合部122上端与连接组件11的下端连接,第二通孔123位于压合部122上;第二通孔123供第二螺栓13穿插,用于将承接组件12固定在纵梁30上。具体地,承接部121和压合部122形成的l角可为一直角或者一半圆弧角,以适应方管形状的纵梁30或者圆管形状的纵梁30。
31.连接组件11下端与承接组件12上端连接,连接组件11相对承接组件12倾斜向上设置,连接组件11与承接组件12成一钝角夹角,该钝角夹角范围可以选择91度

170度,以适应将不同弧度的拱形钢管顶架20固定在连接组件11上。
32.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11为圆形槽体结构,且所述连接组件11槽面圆心角α不超过180度,以兼容不同直径的拱形钢管顶架20。
33.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11和承接组件12之间为平缓的弧形过渡区124,具体运用时,拱形钢管顶架20固定在连接组件11上,连接组件11的表面平滑无毛刺,避免划伤拱形钢管顶架20上的塑料薄膜,减损塑料薄膜的消耗。
34.为了方便拱形钢管顶架20和连接组件11的装配,所述拱形钢管顶架20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借助承接组件12上的第一螺栓111穿过对应第一通孔110和第三通孔,可以将拱形钢管顶架20固定在连接组件12上。
35.为了方便连接组件11和纵梁30的装配,所述纵梁30上开设有第四通孔,借助第二螺栓13穿过对应第二通孔123和第四通孔,可以将连接组件11固定在纵梁30上。具体的,所述第二螺栓13上设置有限位凸台131,具体运用时,所述第二通孔123为矩形通孔,限位凸台131为与第二通孔123匹配的矩形凸台。
36.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顶架连接装置10具有两个连接组件11和两个承接组件12,一个承接组件12呈l型设置,另一个承接组件12呈反l型设置,二者呈镜像对称关系。农业大棚的纵梁30两侧都开设有第四通孔,第二螺栓13贯穿两个承接组件12的第二通孔123和纵梁30两侧的第四通孔,使得顶架连接装置对称设置在纵梁30的两侧。具体应用时,在农业大棚中间位置的纵梁30上安装该顶架连接装置10,使得农业大棚纵梁30的两侧都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承接组件12连接拱形钢管顶架20,纵梁30两侧的拱形钢管顶架20对称设置。
3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顶架连接装置10具有一个连接组件11和一个承接组件12,农业大棚的纵梁30两侧开设第四通孔,第二螺栓13贯穿一个承接组件12的第二通孔123和纵梁30两侧的第四通孔,使得顶架连接装置10设置在纵梁30内侧,具体应用时,在农业大棚边沿位置的纵梁30上安装该顶架连接装置10,使得纵梁30的一侧通过本实用新型
的承接组件12连接拱形钢管顶架20。
38.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农业大棚框架,是上述顶架连接装置10在农业大棚上的具体应用。所述农业大棚框架包括了支撑柱、横梁、纵梁30、拱形钢管顶架20及上述的顶架连接装置10,各支撑柱之间连接横梁和纵梁30,所述顶架连接装置10设置在纵梁30上,拱形钢管顶架20通过所述顶架连接装置10架设在纵梁30上。优选地,所述顶架连接装置10的压合部122上端略高于所述纵梁30,所述承接部121下端位于纵梁30底面的下侧。
39.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