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物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1-11-03 14: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桁架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地铁车辆段的建筑顶部具有层高较高以及跨度较大的特点,对于部分厂房的顶部而言,有时也需要高的层高和大跨度的特点;对于大跨度且高度较高的建筑而言,修筑顶面时,首先在地面浇筑多根竖直的钢筋混凝土柱,再在钢筋混凝土柱之间浇筑顶面;浇筑顶面前,首先在地面上搭建模板支撑体系,并在模板支撑体系上搭建模板体系,将模板体系搭建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从而形成每一层房屋的顶面。
3.相关技术中,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多个横向钢管和多个纵向钢管,横向钢管水平设置,纵向钢管竖直设置,且纵向钢管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固定连接,横向钢管与纵向钢管交叉分布,且横向钢管与纵向钢管通过扎丝绑接,从而形成模板支撑体系;模板支撑体系搭建完成后,在模板支撑体系上搭建模板体系,模板支撑体系搭建完成后进行顶面的浇筑。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需要对地面进行施工时,需要将模板体系和模板支撑体系拆除后施工,存在有拉长工期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缩短工期,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物施工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物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桁架组:准备多个横向支撑梁和多个横向跨接梁;将横向跨接梁搭接于多个横向支撑梁上,并将横向跨接梁与横向支撑梁固定;s2:第一个桁架组就位:采用抬升设备将第一个桁架组向上驱动至所需高度;将立柱插入横向支撑梁下方,由立柱对横向支撑梁起支撑作用;s3:下一个桁架组就位:采用抬升设备将下一个桁架组向上驱动至所需高度;将驱动至所需高度的桁架组与前一个桁架组固定;将立柱插入横向支撑梁下方,由立柱对横向支撑梁起支撑作用;撤离抬升设备;s4:重复s3,直至将桁架组搭接完成;s5:施工:底层作业施工:在地面进行底层作业施工;上层作业施工:
在桁架上方进行上层作业施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水平并排放置多个横向支撑梁,将横向跨接梁搭接于多个横向支撑梁顶壁,从而由横向支撑梁对横向跨接梁起到支撑作用,再将横向跨接梁和横向支撑梁固定,使得横向支撑梁和横向跨接梁形成桁架组;之后用顶升组件将第一个桁架组驱动至所需高度,再将立柱支撑于横向支撑梁下方,将横向支撑梁的承力点由抬升设备转移至立柱上,立柱对横向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随后,将下一个桁架组用抬升设备驱动至所需高度,此时,将驱动至所需位置的桁架组与前一个桁架组固定,将相邻两个桁架组固定后,再将横向支撑梁的承力点转移;将相邻两个桁架组固定后再进行承力点转移的方式可减少支撑点转移的过程中桁架组发生偏移,可提高人员的作业效率,缩短作业工期;将所有桁架组抬升完成后,人员分别在横向跨接梁下方处进行地面上的作业施工,在横向跨接梁上方进行顶部的施工,两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其有效的缩短了工期;再者,由于桁架组的搭设方式为:将桁架组固定后撤离抬升设备,因此抬升设备不会对地面或者横向跨接梁上方的空间造成阻碍,其进一步便于人员进行施工作业,从而缩短了工期。
8.可选的,所述s1还包括以下步骤:搭建上层作业辅助用设备:在横向跨接梁上铺设垫层;在横向跨接梁上搭设模板支撑架;在模板支撑架上搭建混凝土浇筑模板,形成混凝土浇筑模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横向跨接梁固接于横向支撑梁上以后,在横向跨接梁上铺设垫层,以便于人员行走,之后搭设模板支撑架以及混凝土浇筑模板;将桁架组抬升前进行铺设垫层、搭设模板支撑架以及混凝土浇筑模板的作业,其为在地面上进行作业,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而且,由于前一个桁架组的抬升、固定等均需要时间,因此利用此段时间进行铺设垫层、搭设模板支撑架以及混凝土浇筑模板的作业可以使得多个工序同时进行,进一步缩短了工期。
10.可选的,所述上层作业施工包括以下步骤:向混凝土浇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顶层楼面;安装管道、龙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浇筑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形成顶层楼面,此时,地面上的施工正在进行,人员站立于垫层上进行上层作业施工,即为在顶层楼面的底壁安装管道、龙骨,管道用于后续通风、走线、通水等,龙骨用于后期装修公司安装吊顶;在建筑施工阶段,将管道、龙骨等安装后即可进行交付;在此作业过程中,利用了桁架组对模板支撑架的支撑作用,以进行管道、龙骨的施工,无需后续人员重新搭设架子以供人员进行施工,有效缩短了工期。
12.可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s6:拆除作业:拆除作业:抬升设备就位,抬升设备对横向支撑梁进行支撑;拆除待拆桁架组与相邻桁架组之间的固定关系;
移除立柱;抬升设备带动横向支撑梁向下运动;移除抬升设备;s7:重复s6,直至将所有桁架组拆除完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除桁架组时,首先由抬升设备对支撑梁进行支撑,以使得抬升设备和立柱同时对横向支撑梁承力,此时,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下任一种作业方式:方式一:先拆除相邻桁架组的固定关系,再移除立柱;方式二:先移除立柱,再拆除相邻桁架组的固定关系;方式三:移除立柱与拆除相邻桁架组的固定关系同时进行,即为两组人员同时各进行一组作业,其可缩短作业工期;将立柱移除且解除相邻桁架组之间的固定关系后,由抬升设备带动横向支撑梁向下运动至所需位置后移除抬升设备即可。
14.可选的,所述立柱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二支撑段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段远离所述横向支撑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第一支撑段可拆卸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下层作业施工时,需要对地面进行各种铺设作业,而此时立柱对横向支撑梁具有支撑作用,因此将第一支撑段与第二支撑段拆分连接,可以使得后续需要拆除立柱时,将第一支撑段与第二支撑段拆分,将第二支撑段直接埋设于铺设在地面的物料内,而第一支撑段拆除后还可重复使用,因此,在立柱起到支撑作用的期间,无需因为需要铺设地面的物料而将立柱挪走,因此可以实现上下层同步施工,可以缩短施工工期。
16.可选的,所述横向跨接梁包括主梁和搭接梁,多个所述横向跨接梁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搭接梁一端与任一所述主梁铰接、另一端与另一所述主梁可拆卸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对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建筑中,可能会在相邻两个钢筋混凝土柱之间建造水平设置的腰梁,从而将相邻两个钢筋混凝土柱进一步加固;因此,为了在上下驱动桁架组的过程中避让腰梁,将横向跨接梁设为在主梁端部铰接搭接梁的方式,在上升或下降桁架组的过程中,将搭接梁转动至与该搭接梁铰接的主梁一侧,从而相邻两个主梁之间便可形成空间供腰梁穿过;因此,此种方式可提高通用性。
18.可选的,所述s6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地面放置多个用于支撑桁架组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箱体以及多个脚轮,所述脚轮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下降桁架组的时候,地面上的底层设施可能会已经建成,因此为了减少将桁架组放置于底层设施上而对底层设施造成损伤,下降时,推动箱体至待下降的桁架组下方,桁架组在下降的过程中便可搭设于箱体上,从而减少桁架组对地面上的底层设施造成损伤;另外,设置脚轮便于将箱体挪动至不同的位置,可提高作业效率,从而便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作业工期。
20.可选的,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升降板、驱动缸、转盘、
第一电机以及夹持件,所述升降板沿竖向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缸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板运动,所述转盘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夹持件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所述横向跨接梁。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铁车辆段这类工程中,地面上会并排建设多个供列车行走的轨道,轨道由浇筑于地面的多个混凝土敦支撑,相邻两条轨道之间会留有作业间隙,以供人员行走;因此,在使用时,将支撑装置放置于作业间隙处,下降桁架组时,将桁架组搭设于转盘上,用夹持件将横向跨接梁夹持,将横向跨接梁与横向支撑梁拆除完成后,第三电机驱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夹持件和横向跨接梁转动,从而将横向支撑梁从轨道上方转动至作业间隙处,从而便于人员将横向跨接梁挪动至其他地方,便于人员作业,可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
22.可选的,所述抬升设备包括多个抬升驱动组件,所述抬升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横向支撑梁上下运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抬升驱动组件带动横向支撑梁上下运动,且将抬升驱动组件设为多个,可便于将横向支撑梁抬升。
24.可选的,抬升设备还包括支撑组件(3)和收放组件(4),支撑组件(3)包括多个支撑板(31)和多个支撑件(32),多个支撑板(31)围设形成正n边形框状,n大于等于4;每相邻的两个支撑板(31)通过一个支撑件(32)滑动连接,每一支撑件(32)靠近支撑板(31)的侧壁开设有滑槽(321),支撑板(31)的两个侧壁各滑动连接于一个滑槽(321)内;收放组件(4)包括连接座(41)、转动块(42)、第一电机(43)、多个驱动块(44)和多个连接杆(45);转动块(42)转动连接于连接座(41)侧壁,第一电机(43)用于驱动所述转动块(42)转动,驱动块(44)与转动块(42)固接,且4个驱动块(44)沿转动块(42)的转动周向均布,驱动块(44)远离转动块(42)的一端为楔形面,楔形面沿转动块(42)的周向朝向靠近转动块(42)轴线的一侧倾斜,连接杆(45)一端沿楔形面的倾斜方向与楔形面滑动连接、另一端各与一个支撑板(31)固定连接,抬升驱动组件(5)设于所述支撑板(31)上。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第一电机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带动驱动块运动,驱动块运动的过程中由楔形面推动连接杆滑动,连接杆滑动时带动支撑板运动;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收放组件,便于调整抬升驱动组件的高度。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上下层同时施工的方式,具有缩短工时的效果;2.将立柱设为可拆分,具有缩短工时的效果;3.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和转动组件可减少将墩柱损坏。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横向跨接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收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抬升驱动组件和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升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检修台、搭接组件和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钢筋混凝土柱;11、作业区;12、腰梁;21、横向支撑梁;22、横向跨接梁;221、主梁;222、搭接梁;23、垫层;24、模板支撑架;25、混凝土浇筑模板;26、混凝土浇筑模腔;3、支撑组件;31、支撑板;311、滑动条;32、支撑件;321、滑槽;4、收放组件;41、连接座;42、转动块;43、第一电机;44、驱动块;441、燕尾槽;45、连接杆;451、燕尾块;46、导向环;5、抬升驱动组件;51、附着支撑系统;52、提升系统;6、立柱;61、第一支撑段;611、支撑柱;6111、嵌槽;6112、嵌块;612、顶升板;62、第二支撑段;63、调节组件;631、第一支座;632、第二支座;633、第二电机;634、螺杆;635、丝杠螺母;636、顶升杆;64、升降设备;641、爬升式液压千斤顶;642、导杆;643、第二驱动缸;644、第一机械夹手;65、限位块;66、边框;7、检修台;71、走廊;72、墩柱;73、导轨;8、搭接组件;81、箱体;82、支撑块;83、脚轮;9、转动组件;91、第一驱动缸;92、升降板;93、转盘;94、第三电机;95、夹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物施工方法。参照图1,一种建筑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参照图1,在施工地选取多个测点,多个测点以矩阵状分布,在测点处钻孔,形成沉孔;向沉孔内放入钢筋笼,并向沉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承台;在每一承台上浇筑钢筋混凝土柱1,相邻两排钢筋混凝土柱1之间形成作业区11,之后,根据实际需要在作业区11侧方的相邻两个钢筋混凝土柱1之间浇筑腰梁1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以下施工。
31.s1:搭建桁架组:参照图1和图2,准备多个横向支撑梁21和多个横向跨接梁22;横向支撑梁21的选材包括但不限于工字钢、槽钢,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工字钢;横向跨接梁22包括主梁221和搭接梁222,主梁22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贝雷梁、军汴梁、工字钢,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贝雷梁。
32.参照图1和图2,拼接时,在每两排钢筋混凝土柱1之间的地面上水平放置两排横向支撑梁21,两排横向支撑梁21平行放置;再将横向跨接梁22搭接于横向支撑梁21上,搭接横向跨接梁22时,将主梁221搭接在位于同一作业区11内的相邻两个横向支撑梁21上,使得多个主梁221与搭接梁222沿主梁221的长度方向交错分布,再将搭接梁222转动至主梁221上方,从而使得相邻两个主梁221之间形成供腰梁12通过的间隙;将主梁221搭接于横向支撑梁21上以后,用螺丝将主梁221与横向支撑梁21固定。
33.参照图1和图2,将横向支撑梁21与横向跨接梁22搭建完成后,在横向跨接梁22上铺设垫层23:垫层2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竹笆片、网格钢板,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网格钢板,垫层23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于横向跨接梁22上;将垫层23铺设完成后,在横向跨接梁22上搭建模板支撑架24,并在模板支撑架24上搭建混凝土浇筑模板25,从而形成混凝土浇筑模腔26;铺设垫层23时,预留避让模板支撑架24的空隙。
34.s2:第一个桁架组就位:人员搭设抬升设备,搭设抬升设备可以与搭建桁架组同时进行,也可以与搭建桁架组错时进行。
35.参照图3、图4和图5,抬升设备包括支撑组件3、收放组件4以及多个抬升驱动组件5。
36.参照图3,支撑组件3包括四个支撑板31和四个支撑件32,支撑板31的长度方向与横向支撑梁21的长度方向平行,四个支撑板31围设形成边角未封闭的正方形框状;每相邻两个支撑板31通过一个支撑件32滑动连接,支撑件32呈l型,且支撑件32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31形成的夹角处,支撑件32的90
°
角朝向四个支撑板31围成的正方向框内侧,每一支撑件32靠近支撑板31的侧壁开设有滑槽321,每一支撑板31靠近支撑件32的一侧一体固接有滑动条311,滑动条311沿滑槽321的深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滑槽321内,从而使得相邻两个支撑板31通过支撑件32滑动连接。
37.参照图3和图4,收放组件4包括连接座41、转动块42、第一电机43、四个驱动块44、四个连接杆45和四个导向环46;本实施例中转动块42呈圆盘形,转动块42转动连接于连接座41侧壁,转动块42的转动轴线与支撑板3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转动块42的转动轴线与四个支撑板31围成的正方形框的轴线重合,同时,四个支撑件32沿转动块42的转动周向均布;第一电机43为伺服电机,第一电机43的机壳与连接座4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一电机43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座41后与转动块42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同轴固定连接,驱动块44焊接于转动块42周壁,且4个驱动块44沿转动块42周向均布,驱动块44远离转动块42的一侧壁为楔形面,楔形面沿转动块42的周向朝向靠近转动块42轴线的一侧倾斜,驱动块44于楔形面上开设有燕尾槽441,燕尾槽441沿楔形面的倾斜方式设置,连接杆45端部焊接有燕尾块451,燕尾块451沿楔形面的倾斜方向滑动连接于燕尾槽441内,每一连接杆45远离燕尾块451的一端各与一个支撑板31焊接;导向环46与连接座41焊接,每一连接杆45各滑动连接于一个导向环46内。
38.参照图3和图5,抬升驱动组件5包括但不限于液压式爬架、吊车,本实施例中抬升驱动组件5优选为液压式爬架,液压式爬架包括附着支撑系统51和提升系统52,附着支撑系统51与支撑组件3中位于顶部的支撑板31顶壁通过螺丝固定,提升系统52沿竖直方向与附着支撑系统51滑动连接;使用时,将横向支撑梁21与提升系统5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从而提升系统52在上下运动时便可带动横向支撑梁21同步运动,从而带动桁架组整体上下运动。
39.安装时,将抬升设备放置于钢筋混凝土柱1侧方,且使得抬升设备位于两个横向支撑梁21之间,抬升设备就位后,由第一电机43带动转动块42转动,转动块4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四个驱动块44同步转动,驱动块44转动的过程中推动燕尾块451沿着燕尾槽441滑动,从而实现四个支撑板31的张开或收缩,四个支撑板31在张开或收缩的过程中便可调节抬升驱动组件5的高度,从而使得不同的横向支撑梁21下方的抬升驱动组件5的升降原点位于同一高度,从而可以使得后续由同一控制器同时控制多个抬升驱动组件5同步作业。
40.抬升设备调试完成后,将横向支撑梁21与提升系统52通过螺丝固定,从而多个提升系统52沿附着支撑系统51同时向上爬升的过程中,便可将不同位置的横向支撑梁21同步抬升。
41.抬升横向支撑梁21的过程中,人员将横向支撑梁21抬升至距离地面50公分高度处
时停止向上移动,停止移动后人员检查垫层23、模板支撑架24以及混凝土浇筑模板25是否会出现零件掉落或零件松动的情况发生;若出现零件松动,将零件固定至原位;若无零件松动,则继续由抬升设备驱动横向支撑梁21向上运动,直至将横向支撑梁21驱动至所需高度,从而便可将第一个桁架组驱动至所需高度。
42.参照图5和图6,将桁架组驱动至所需高度后,将立柱6插入横向支撑梁21下方,立柱6竖直设置,立柱6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支撑段61和第二支撑段62;第一支撑61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结构形式:方式一:第一支撑段61为一根整体的圆柱;方式二:第一支撑段61为拆分式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段61优选为拆分式结构,即为第一支撑段61包括多个支撑柱611和一个顶升板612,多个支撑柱611沿竖直方向分布,且相邻两个支撑柱611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顶升板612位于最上层的支撑柱611上方;为了提高相邻两个支撑柱611安装时的稳定性,上下相邻的两个支撑柱611中,位于上层的支撑柱611底壁开设有嵌槽6111,位于下层的支撑柱611顶壁一体固接有嵌块6112,相邻两个支撑柱611拼接时,嵌块6112嵌设于嵌槽6111内。
43.参照图6,位于最上层的支撑柱611中空设置,顶升板612与位于最上层的支撑柱611之间设有调节组件63,调节组件63包括第一支座631、第二支座632、第二电机633、螺杆634、丝杠螺母635以及顶升杆636;第一支座631和第二支座632均焊接于位于最上层的支撑柱611内壁,第二电机633为伺服电机,第二电机633的机壳与第一支座63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螺杆634一端与第二电机63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同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座632转动连接,螺杆634的轴线和螺杆634的转动轴线均竖直,丝杠螺母635与螺杆634螺纹连接,顶升杆636一端与丝杠螺母635焊接、另一端穿过支撑柱611顶壁后与顶升板612底壁转动连接。
44.参照图6,安装立柱6时,首先将第二支撑段62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于承台上,再将多个支撑柱611由下至上依次安装,即为将第一个支撑柱611放置于第二支撑段62上,再将第一个支撑柱611与第二支撑段62通过螺丝固定,之后,依次安装其余支撑柱611,并将中空的支撑柱611安装于最上层,将位于最上层的支撑柱611安装后,由第二电机633带动螺杆634转动,螺杆634转动时带动丝杠螺母635和顶升杆636同步上升,从而将顶升板612向上顶起,直至顶升板612与横向支撑梁21底壁接触;参照图6和图7,安装支撑柱611时,采用升降设备64将支撑柱611带动至所需高度,升降设备64包括爬升式液压千斤顶641、导杆642、第一驱动缸91第二驱动缸643和第一机械夹手644;使用时,将导杆642竖直放置,并将导杆642底端与承台用地脚螺栓固定,将导杆642顶端与钢筋混凝土柱用膨胀螺丝固定,爬升式液压千斤顶641沿导杆642爬升,第一驱动缸91第二驱动缸643与爬升式液压千斤顶64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缸91第二驱动缸643的活塞杆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机械夹手644与第一驱动缸91第二驱动缸643的活塞杆通过螺丝固定。
45.参照图6和图7,驱动支撑柱611运动时,将支撑柱611放置于地面上,采用第一机械夹手644将支撑柱611夹持,再由爬升式液压千斤顶641带动第一机械夹手644和支撑柱611
向上运动至所需高度,再由第一驱动缸91第二驱动缸643将第一机械夹手644和支撑柱611推动至第二支撑段62上方,然后爬升式液压千斤顶641带动第一机械夹手644和支撑柱611向下运动,从而将嵌块6112嵌入嵌槽6111内,最后人员将相邻两个支撑柱611用螺丝固定即可;从而便可将立柱6插入于横向支撑柱611下方,可由立柱6对横向支撑梁21进行承重。
46.参照图5,将立柱6固定后,为了提高立柱6与钢筋混凝土柱1的牢固度,在立柱6侧壁或者钢筋混凝土柱1侧壁固定限位块65,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在立柱6侧壁固定限位块65,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在支撑柱611侧壁焊接限位块65;将限位块65焊接后,在立柱6和钢筋混凝土柱1外圈套一个边框66,从而将立柱6和钢筋混凝土柱1围设于边框66内;本实施例中,边框66由四根角钢焊接而成,且角钢搭接于限位块65上。
47.s3:下一个桁架组就位:参照图5,采用抬升设备将下一个桁架组向上驱动至所需高度;将驱动至所需的高度的桁架组与前一个桁架组固定,固定时,将相邻两个桁架组中的横向支撑梁2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从而便可将相邻两个桁架组固定,将相邻两个桁架组固定后,将立柱6插入横向支撑梁21下方,由立柱6对横向支撑梁21起支撑作用,之后撤离抬升设备,从而将横向支撑梁21的承力点由抬升设备转移至立柱6上。
48.s4:重复s3,直至将桁架组搭接完成。
49.s5:施工:施工过程包括底层作业施工和顶层作业施工,底层作业施工和顶层作业施工可同时施工,也可错时施工;底层作业施工:在地面进行底层作业施工,底层作业施工包括如下步骤:s511:夯实地基;s512:铺设基层:基层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砂石、水泥灰浆,本实施例中基层优选为砂石,铺设时,将砂石平铺于地面上,形成基层;s513:浇筑混凝土层:将基层铺设完成后,在基层上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形成混凝土地面;若修建的建筑为厂房,则底层作业施工结束;若修建的建筑为地铁车辆段,则继续进行如下步骤:s514:参照图8,修建多条检修台7:每条检修台7的长度方向与横向支撑梁21的长度方向平行,相邻两条检修台7之间间隔有走廊71,每一检修台7包括多个墩柱72,墩柱72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多个墩柱72沿横向支撑梁21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两排,每一排墩柱72上通过地脚螺栓固定连接有导轨73,导轨73沿横向支撑梁21的长度方向设置,导轨73用于供地铁车辆行驶。
50.上层作业施工:在桁架上方进行上层作业施工,上层作业施工包括以下步骤:s521:上层作业施工包括以下步骤:向混凝土浇筑模腔26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后,形成顶层楼面;顶层楼面修建完成后,在顶层楼面底部安装管道以及龙骨,管道包括但不限于用于通风的管道、用于安装电缆线的管道、用于输送水的管道,管道、龙骨与顶层楼面的固接方式均为通过膨胀螺丝固定连接。
51.s6:拆除作业:
拆除作业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抬升设备放置于所需位置,抬升设备对横向支撑梁21进行支撑,然后将用于固定待拆桁架组与相邻桁架组的螺丝拆除,从而便可将待拆除桁架组与相邻桁架组之间的固定关系解除,人员再将用于支撑横向支撑梁21的立柱6移除,移除立柱6时,将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段61和第二支撑段62的螺丝拆除,将螺丝拆除后便可将第一支撑段61移除,此时第二支撑段62埋设于浇筑的混凝土地面内,第一支撑段61被移除后,横向支撑梁21的承力点由第一支撑段61转移至抬升设备,最后由抬升设备带动横向支撑梁21向下运动,即为带动桁架组整体向下运动。
52.参照图8,将桁架组向下驱动至地面之前,首先在地面放置多个用于支撑桁架组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搭接组件8以及转动组件9。
53.参照图8,搭接组件8包括箱体81、支撑块82以及4个脚轮83,箱体81呈长方体状,箱体81底壁的四个边角处各通过螺丝与一个脚轮83连接,本实施例中脚轮83为刹车脚轮。
54.参照图8,转动组件9包括第一驱动缸91、升降板92、转盘93、第三电机94以及夹持件95;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缸91为油缸,第一驱动缸91的缸体与箱体81顶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升降板92与第一驱动缸91的活塞杆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转盘93转动连接于升降板92顶壁;第三电机94为伺服第三电机94,第三电机94的机壳与升降板92底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三电机94的输出轴穿过升降板92后与转盘93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同轴固接;夹持件95的选材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夹手、夹爪气缸,夹持件95与转盘93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且夹持件95的高度高于墩柱72的顶面。
55.驱动桁架组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将横向支撑梁21搭接于支撑块82上,当横向支撑梁21搭接于支撑块82上时,便可避让墩柱72,防止出现横向支撑梁21下降将墩柱72损坏的情况发生。
56.用夹持件95将横向支撑梁21夹持后,人员便可站立于混凝土地面上对桁架组进行拆除,拆除过程中,依次拆除混凝土浇筑模板25、模板支撑架24、垫层23、横向跨接梁22以及横向支撑梁21,将用于固定横向跨接梁22与横向支撑梁21的螺丝拆除后,首先由第一驱动缸91带动升降板92向上运动,并用夹持件95将横向跨接梁22夹持,再由第一驱动缸91带动升降板92向上运动,升降板92向上运动时带动夹持件95和横向跨接梁22同步向上运动,当横向跨接梁22运动至与横向支撑梁21分离时,由第三电机94带动转盘93转动,转盘93带动夹持件95和横向跨接梁22同步转动,横向跨接梁22转动至与走廊71平行时,人员便可在走廊71处将横向跨接梁22与夹持件95分离,进一步防止横向跨接梁22与墩柱72发生碰撞,将横向跨接梁22与夹持件95分离后,人员将横向支撑梁21从支撑块82上移除即可;之后,当下一组桁架组下方前,人员将支撑装置移动至一下组桁架组下方即可。
57.s7:重复s6,直至将桁架组拆除完成。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