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工位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0: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化发展和电力部门对电力设备的小型化和智能化要求,电力部门对电力设备所占用空间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性能强、体积小、寿命高、使用简单、运行可靠、通用性强、低成本成为了设计的目标。为此,随着近年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发展,三工位隔离

接地组合开关以其体积小、结构紧凑、配置方式灵活多样,而且还能实现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联锁,越来越多的被各厂家采用。
3.三工位隔离开关是将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功能复合成一体,实现接通、隔离和接地三个工位。由于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需要两个方向的运动,故需要配合操作机构,对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进行驱动,以实现三个工位位置的切换。然而现有的操作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造成生产成本过高,同时操作机构的操作也较为复杂,且在手动操作时,三个位置不能可靠定位。
4.因此,如何对现有的三工位操作机构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置紧凑,联锁可靠,安全稳定的三工位操作机构。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工位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面板、隔离操作轴、接地操作轴、联动组件和操作手柄;所述面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前端,所述隔离操作轴和所述接地操作轴分别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隔离操作轴适于驱动隔离开关动作,所述接地操作轴适于驱动接地开关动作,所述联动组件适于驱动所述隔离操作轴和所述接地操作轴联动;
7.所述隔离操作轴前端同心固定有隔离轴套,所述接地操作轴前端同心固定有接地轴套,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对准所述隔离轴套的隔离操作孔和对准所述接地轴套的接地操作孔,所述隔离轴套上开设有隔离开口,所述接地轴套上开设有接地开口,所述操作手柄上设置有凸块,所述操作手柄适于通过所述凸块进入所述隔离开口或接地开口驱动所述隔离操作轴或所述接地操作轴转动;
8.所述隔离操作孔周侧还开设有隔离分闸缺口和隔离合闸缺口,所述接地操作孔周侧还开设有接地分闸缺口和接地合闸缺口,所述凸块上还凸起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对准所述隔离分闸缺口或所述隔离合闸缺口时所述操作手柄可穿过所述隔离操作孔,所述限位块对准所述接地分闸缺口或所述接地合闸缺口时所述操作手柄可穿过所述接地操作孔;
9.所述隔离开关和所述接地开关均处于分闸位置时,所述隔离开口对准所述隔离分
闸缺口,所述接地开口对准所述接地分闸缺口,所述操作手柄可穿过所述隔离操作孔或所述接地操作孔,并插入所述隔离轴套或所述接地轴套进行隔离合闸或接地合闸;所述所述隔离开关处于合闸位置时,所述隔离开口对准所述隔离合闸缺口,所述接地开口隐藏于所述面板后方;所述接地开关处于合闸位置时,所述接地开口对准所述接地合闸缺口,所述隔离开口隐藏于所述面板后方;且隔离分合闸或接地分合闸过程中,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面板后方并限制所述操作手柄脱离所述隔离轴套或所述接地轴套。
10.作为优选,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相啮合的隔离齿轮和接地齿轮,所述隔离齿轮同心固定于所述隔离操作轴上,所述接地齿轮同心固定于所述接地操作轴上,所述联动组件适于通过所述隔离齿轮和所述接地齿轮的配合驱动所述隔离操作轴和所述接地操作轴反向同步转动。本方案采用双齿轮结构实现联动,且可以实现隔离操作轴和接地操作轴的反向转动,更有利于实现隔离操作轴和隔离开关的联动,以及接地操作轴和接地开关的联动,也更有利于实现隔离操作孔和接地操作孔的联锁,同时双齿轮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成本低的优点。
11.进一步优选,所述隔离齿轮和所述接地齿轮的转动角速度相同,所述隔离分闸缺口和所述接地分闸缺口的朝向相同,所述隔离合闸缺口和所述接地合闸缺口的朝向相同,所述隔离分闸缺口和所述隔离合闸缺口之间的夹角为90
°
,所述接地分闸缺口和所述接地合闸缺口之间的夹角为90
°
。上述结构布置更加规则有序,使得分合闸操作及分合闸状态显示更加直观、简便。
12.作为改进,所述三工位操作机构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位置轮、拐臂、滚轮和拉簧,所述位置轮同心固定于所述隔离操作轴或所述接地操作轴,所述拐臂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拐臂中段,所述拉簧设置于所述拐臂另一端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拉簧迫使所述滚轮始终抵触所述位置轮;所述位置轮上开设有分闸定位口、隔离合闸定位口和接地合闸定位口,所述滚轮进入所述分闸定位口时所述定位组件使所述隔离开关和所述接地开关保持分闸状态,所述滚轮进入所述隔离合闸定位口时所述定位组件使所述隔离开关保持合闸状态,所述滚轮进入所述接地合闸定位口时所述定位组件使所述接地开关保持合闸状态;转动所述隔离操作轴或所述接地操作轴并克服所述拉簧的拉力,可迫使所述滚轮进出所述分闸定位口、所述隔离合闸定位口或所述接地合闸定位口,实现所述隔离开关或所述接地开关分合闸状态的改变。上述结构的定位组件可以在各个分合闸位置提供足够的定位力,保证操作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同时,上述结构的定位组件还具有结构简单,布置紧凑的优点。
13.作为优选,所述分闸定位口的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的隔离分闸位面和接地分闸位面,所述隔离合闸定位口的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的隔离合闸位面和隔离止动位面,所述接地合闸定位口的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的接地合闸位面和接地止动位面;所述位置轮转动时,所述隔离分闸位面作用于所述滚轮的初始力臂长度为a,所述接地分闸位面作用于所述滚轮的初始力臂长度为b,所述隔离合闸位面作用于所述滚轮的初始力臂长度为c,所述接地合闸位面作用于所述滚轮的初始力臂长度为d,所述隔离止动位面和所述接地止动位面作用于所述滚轮的初始力臂长度均为0,a<b,a<c,a<d。
14.根据公知常识可知,在任意定位口处位置轮驱动拐臂转动所需的初始力矩大小相同,又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可知力臂越小所需的作用力就越大;因此,本方案将力臂a设计
为较小值,使得在隔离开关从分闸位置到合闸位置转换时,需要更大的作用力,即隔离开关的合闸阻力更大,进一步避免了误合闸情况的发生,保证了高压开关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隔离止动位面和接地止动位面处力臂长度为0的设置,使得在这两处形成死点,位置轮无法再继续转动,避免位置轮因为转动角度较大,导致合闸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15.作为改进,所述拐臂包括两块臂板、下销轴、上销轴、中销轴、下衬套和上衬套,所述下销轴固定穿过两块所述臂板并转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下衬套套设于所述下销轴上并位于两块所述臂板之间,所述上销轴固定穿过两块所述臂板,所述拉簧连接于所述上销轴上,所述上衬套套设于所述上销轴上并位于两块所述臂板之间,所述中销轴固定穿过两块所述臂板,所述滚轮转动设于所述中销轴上。上述结构简单紧凑且运行可靠。
16.作为常规设置,所述三工位操作机构还包括电驱动组件,所述电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驱动组件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隔离齿轮或所述接地齿轮啮合,所述电驱动组件适于自动驱动所述隔离操作轴和所述接地操作轴转动。
17.作为改进,所述电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双向离合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双向离合器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隔离齿轮或所述接地齿轮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时,所述双向离合器不带动所述电机转动。若直接将取得齿轮安装到电机上,在操作手柄进行分合闸时,隔离齿轮或接地齿轮会通过驱动齿轮带动电机转动,长此以往会对电机造成损伤。因此,本方案设置了双向离合器,使得电机可以通过双向离合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而驱动齿轮的正转反转都不能通过双向离合器带动电机转动,保证了电驱动组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8.作为常规设置,所述三工位操作机构还包括指示组件,所述面板外侧设置有指示图案,所述指示组件适于联动所述隔离操作轴和所述接地操作轴,并结合指示图案显示所述隔离开关和所述接地开关的分合闸状态。
19.作为电驱动组件的配套装置,所述三工位操作机构还包括转换开关,所述转换开关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隔离操作轴或所述接地操作轴转动适于通过连杆组件驱动所述转换开关动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1.(1)本方案的面板采用隔离操作孔和接地操作孔分开的双操作孔结构,并利用操作孔上开设的缺口以及操作手柄上设置的限位块,实现隔离操作孔和接地操作孔的联锁,满足电气五防要求。具体的说:当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接地开口隐藏于面板后方,操作手柄就不能插入接地操作孔进行操作,实现了防止带电合接地线开关的五防功能;当接地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隔离开口隐藏于面板后方,操作手柄就不能插入隔离操作孔进行操作,实现了防止带接地线合隔离开关的五防功能。
22.(2)本方案的操作手柄由于有限位块的存在,可以实现在隔离分合闸或接地分合闸过程中,限位块位于面板后方并限制操作手柄脱离隔离轴套或接地轴套,保证分合闸到位后操作手柄才能从隔离轴套或接地轴套中抽出,避免了分合闸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3.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25.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26.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2中b处的放大视图;
27.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操作手柄的局部放大视图;
28.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面板的主视图;
29.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处于分闸状态时的主视图;
30.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7隐藏面板后的主视图;
31.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处于中间状态时的主视图;
32.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9隐藏面板后的主视图;
33.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的主视图;
34.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1隐藏面板后的主视图;
35.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接地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时的主视图;
36.图1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3隐藏面板后的主视图;
37.图1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隐藏面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1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位置轮的主视图;
39.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滚轮处于分闸定位口时的受力分析图;
40.图18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滚轮处于隔离合闸定位口时的受力分析图;
41.图19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滚轮处于接地合闸定位口时的受力分析图;
42.图20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后视图;
43.图2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一种结构的指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2和图2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的指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中:1、底座;2、面板;3、隔离操作轴;4、接地操作轴;5、联动组件;6、操作手柄;7、定位组件;8、电驱动组件;9、指示组件;21、隔离操作孔;22、接地操作孔;211、隔离分闸缺口;212、隔离合闸缺口;221、接地分闸缺口;222、接地合闸缺口;31、隔离轴套;32、隔离开口;41、接地轴套;42、接地开口;51、隔离齿轮;52、接地齿轮;61、凸块;611、限位块;71、位置轮;72、拐臂;73、滚轮;74、拉簧;711、分闸定位口;712、隔离合闸定位口;713、接地合闸定位口;7111、隔离分闸位面;7112、接地分闸位面;7121、隔离合闸位面;7122、隔离止动位面;7131、接地合闸位面;7132、接地止动位面;721、臂板;722、下销轴;723、上销轴;724、中销轴;725、下衬套;726、上衬套;81、驱动齿轮;82、电机;83、双向离合器;84、转换开关;85、连杆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4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9.如图1至23所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底座1、面板2、隔离操作轴3、接地操作轴4、联动组件5、操作手柄6、定位组件7、电驱动组件8和指示组件9。面板2固定设置于底座1前端,隔离操作轴3和接地操作轴4分别沿前后方向转动设置于底座1上,隔离操作轴3适于驱动隔离开关(图中未显示)动作,接地操作轴4适于驱动接地开关(图中未显示)动作,联动组件5适于驱动隔离操作轴3和接地操作轴4联动。本实施例的联动组件5包括相啮合的隔离齿轮51和接地齿轮52,隔离齿轮51同心固定于隔离操作轴3上,接地齿轮52同心固定于接地操作轴4上,联动组件5适于通过隔离齿轮51和接地齿轮52的配合驱动隔离操作轴3和接地操作轴4反向同步转动。
50.隔离操作轴3前端同心固定有隔离轴套31,接地操作轴4前端同心固定有接地轴套41,面板2上开设有对准隔离轴套31的隔离操作孔21和对准接地轴套41的接地操作孔22,隔离轴套31上开设有隔离开口32,接地轴套41上开设有接地开口42,操作手柄6上设置有凸块61,操作手柄6适于通过凸块61进入隔离开口32或接地开口42驱动隔离操作轴3或接地操作轴4转动。隔离操作孔21周侧还开设有隔离分闸缺口211和隔离合闸缺口212,接地操作孔22周侧还开设有接地分闸缺口221和接地合闸缺口222,凸块61上还凸起设置有限位块611,限位块611对准隔离分闸缺口211或隔离合闸缺口212时操作手柄6可穿过隔离操作孔21,限位块611对准接地分闸缺口221或接地合闸缺口222时操作手柄6可穿过接地操作孔22。本实施例中隔离齿轮51和接地齿轮52的转动角速度相同,隔离分闸缺口211和接地分闸缺口221的朝向相同,隔离合闸缺口212和接地合闸缺口222的朝向相同,隔离分闸缺口211和隔离合闸缺口212之间的夹角为90
°
,接地分闸缺口221和接地合闸缺口222之间的夹角为90
°

51.定位组件7包括位置轮71、拐臂72、滚轮73和拉簧74,位置轮71同心固定于隔离操作轴3,拐臂72一端转动设置于底座1上,滚轮73转动设置于拐臂72中段,拉簧74设置于拐臂72另一端和底座1之间,拉簧74迫使滚轮始73终抵触位置轮71;位置轮71上开设有分闸定位口711、隔离合闸定位口712和接地合闸定位口713,滚轮73进入分闸定位口711时定位组件7使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保持分闸状态,滚轮73进入隔离合闸定位口712时定位组件7使隔离开关保持合闸状态,滚轮73进入接地合闸定位口713时定位组件7使接地开关保持合闸状态;转动隔离操作轴3或接地操作轴4并克服拉簧74的拉力,可迫使滚轮73进出分闸定位口711、隔离合闸定位口712或接地合闸定位口713,实现隔离开关或接地开关分合闸状态的改变。
52.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拐臂72包括两块臂板721、下销轴722、上销轴723、中销轴724、下衬套725和上衬套726,下销轴722固定穿过两块臂板721并转动连接底座1,下衬套725套设于下销轴722上并位于两块臂板721之间,上销轴723固定穿过两块臂板721,拉簧74连接于上销轴723上,上衬套726套设于上销轴723上并位于两块臂板721之间,中销轴724固定穿过两块臂板721,滚轮73转动设于中销轴724上。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拐臂72还可
以通过其他联动装置与断路器、机柜等形成联锁,实现五防联锁的其他功能。
53.如图15和图20所示,电驱动组件8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电驱动组件8上设置有驱动齿轮81,驱动齿轮81与隔离齿轮51啮合,电驱动组件8适于自动驱动隔离操作轴3和接地操作轴4转动。其中,电驱动组件8包括电机82和双向离合器83,电机82通过双向离合器83带动驱动齿轮81转动,隔离齿轮51带动驱动齿轮81转动时,双向离合器83不带动电机82转动。双向离合器83可以采用现在公知结构,故不再具体说明。另外作为配套装置,底座1上还设置了转换开关84,隔离操作轴3转动适于通过连杆组件85驱动转换开关84动作。转换开关84可以根据分合闸状态控制回路控制电机82启停、正转、反转。
54.作为常规设置,面板2外侧设置有指示图案,指示组件9适于联动隔离操作轴3和接地操作轴4,并结合指示图案显示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的分合闸状态。如图21至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结构的指示组件9:其中图21中的指示组件9为同心固定在隔离操作轴3上圆盘,圆盘上设置有指示条,可以结合面板2上的指示图案显示分合闸状态;其中图22和图23的指示组件9为同心固定在连杆组件85上圆杆,圆杆前端穿过面板2,且圆杆前端设置有指示条,可以结合面板2上的指示图案显示分合闸状态。
55.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56.如图7和图8所示,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均处于分闸状态,此时隔离开口32对准隔离分闸缺口211,接地开口42对准接地分闸缺口221,操作手柄6可穿过隔离操作孔21或接地操作孔22,并插入隔离轴套31或接地轴套41进行隔离合闸或接地合闸。而且此时滚轮73进入分闸定位口711。
57.如图9和图10所示,隔离开关从分闸状态到合闸状态转换,操作手柄6穿过隔离操作孔21插入隔离轴套31并进行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隔离操作轴3和隔离齿轮51顺时针转动,此时通过接地齿轮52和隔离齿轮51的联动,驱动接地操作轴4和接地轴套41逆时针转动。同时,位置轮71顺时针转动,并使滚轮73从分闸定位口711内脱离,位置轮71克服拉簧74的拉力推动拐臂72向外偏转。
58.如图11和图12所示,隔离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此时隔离开口32对准隔离合闸缺口212,操作手柄6可以穿过隔离操作孔21插入隔离轴套31逆时针转动进行隔离开关的分闸动作;而接地开口42隐藏于面板2后方,操作手柄6就不能穿过接地操作孔22插入接地轴套41进行接地合闸操作。而且此时滚轮73进入隔离合闸定位口712。
59.如图13和图14所示,接地开关处于合闸状态,接地开口42对准接地合闸缺口222,操作手柄6可以穿过接地操作孔22插入接地轴套41逆时针转动进行接地开关的分闸动作;而隔离开口32隐藏于面板2后方,操作手柄6就不能穿过隔离操作孔21插入隔离轴套31进行隔离合闸操作。而且此时滚轮73进入接地合闸定位口713。
60.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隔离分合闸和接地分合闸过程中,限位块611始终位于面板2后方并限制操作手柄6脱离隔离轴套31或接地轴套41,保证了分合闸到位后操作手柄6才能从隔离轴套31或接地轴套41中抽出,避免了分合闸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61.如图16所示,分闸定位口711的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的隔离分闸位面7111和接地分闸位面7112,隔离合闸定位口712的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的隔离合闸位面7121和隔离止动位面7122,接地合闸定位口713的开口处具有相对设置的接地合闸位面7131和接地止动位面7132。为了分合闸更加顺畅,并减少对滚轮73的损伤,隔离分闸位面7111、接地分闸位
面7112、隔离合闸位面7121和接地合闸位面7131的过渡处均做了倒圆处理。
62.如图17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还对定位组件7做了受力分析,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如下:
63.如图17所示,滚轮73处于分闸定位口711内,此时若进行隔离开关的合闸操作,位置轮71则顺时针转动,使得隔离分闸位面7111对滚轮73施加初始压力f1,将滚轮73受力点等效为滚轮73的圆心,下销轴722的圆心为转动支点,可以从附图中得出压力f1的力臂长度为a,受力点和转动支点连线与压力f1的夹角为α。
64.如图17所示,滚轮73处于分闸定位口711内,此时若进行接地开关的合闸操作,位置轮71则逆时针转动,使得接地分闸位面7112对滚轮73施加初始压力f2,将滚轮73受力点等效为滚轮73的圆心,下销轴722的圆心为转动支点,可以从附图中得出压力f2的力臂长度为b,受力点和转动支点连线与压力f2的夹角为β。
65.如图18所示,滚轮73处于隔离合闸定位口712内,此时若进行隔离开关的分闸操作,位置轮71则逆时针转动,使得隔离合闸位面7121对滚轮73施加初始压力f3,将滚轮73受力点等效为滚轮73的圆心,下销轴722的圆心为转动支点,可以从附图中得出压力f3的力臂长度为c,受力点和转动支点连线与压力f3的夹角为γ。
66.如图18所示,滚轮73处于隔离合闸定位口712内,此时若给予位置轮71顺时针转动的力矩,使得隔离止动位面7122对滚轮73施加初始压力f4,将滚轮73受力点等效为滚轮73的圆心,下销轴722的圆心为转动支点,可以从附图中看出受力点和转动支点的连线与压力f4方向相同,因此压力f4的力臂长度为0。
67.如图19所示,滚轮73处于接地合闸定位口713内,此时若进行接地开关的分闸操作,位置轮71则顺时针转动,使得接地合闸位面7131对滚轮73施加初始压力f5,将滚轮73受力点等效为滚轮73的圆心,下销轴722的圆心为转动支点,可以从附图中得出压力f5的力臂长度为d,受力点和转动支点连线与压力f5的夹角为δ。
68.如图19所示,滚轮73处于接地合闸定位口713内,此时若给予位置轮71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使得接地止动位面7132对滚轮73施加初始压力f6,将滚轮73受力点等效为滚轮73的圆心,下销轴722的圆心为转动支点,可以从附图中看出受力点和转动支点的连线与压力f6方向相同,因此压力f6的力臂长度为0。
69.根据上述受力分析,本实施例设计a<b,a<c,a<d。又由于a和α成正比例关系,b和β成正比例关系,c和γ成正比例关系,d和δ成正比例关系,可以推得α<β,α<γ,α<δ。本实施例中取α=16
°
,β=20
°
,γ=27
°
,δ=23
°

70.根据公知常识可知,在任意定位口处位置轮71作用于滚轮73并驱动拐臂72转动所需的初始力矩大小相同,又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可知力臂越小所需的作用力就越大;因此,本方案将力臂a设计为较小值,使得在隔离开关从分闸位置到合闸位置转换时,需要更大的作用力,即隔离开关的合闸阻力更大,进一步避免了误合闸情况的发生,保证了高压开关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隔离止动位面7122和接地止动位面7132处力臂长度为0的设置,使得在这两处形成死点,位置轮71无法再继续转动,避免位置轮71因为转动角度较大,导致合闸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71.需要说明的是,隔离操作轴3与隔离开关的具体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接地操作轴4与接地开关的具体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均为公知常识,故不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描述,但这
并不妨碍其成为本技术隐含的技术特征。
72.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