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不排废水可解决首杯水问题的纯水泡膜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2: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净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不排废水可解决首杯水问题的纯水泡膜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器的使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净水器一般会使用到反渗透滤芯,反渗透滤芯存在一个问题,净水器在停机状态下,反渗透滤芯内存留有浓水,会导致原水侧的水渗透到纯水侧,导致纯水侧的水tds值增高。用户通过净水器取水使用时,检测发现其放出的首杯水的tds值过高,影响到用户的饮水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不排废水可解决首杯水问题的纯水泡膜系统,纯水泡膜模式下能够在不排废水情况下处理反渗透滤芯中的浓水,以此解决首杯水tds值过高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不排废水可解决首杯水问题的纯水泡膜系统,包括:
6.反渗透滤芯,设有原水端、纯水端和废水端;
7.进水通路,与所述原水端连接,所述进水通路上依次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一增压泵;
8.纯水通路,与所述纯水端连接,在所述纯水端的下游水路上设有压力开关检测装置;
9.废水通路,与所述废水端连接,所述废水通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10.泡膜通路,其上设有具有纯水部和浓水部的水驱动罐,所述纯水部的纯水进口与所述纯水端连接,所述纯水部的纯水出口连通至所述进水通路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的下游,所述纯水出口的出水路径上设有第三控制阀和第一单向阀,当所述第三控制阀开启,所述纯水部内的水可往所述原水端抽送,所述浓水部的浓水进口与所述废水端连接且两者之间设有第四控制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浓水部的浓水出口连通至所述进水通路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前端。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不排废水可解决首杯水问题的纯水泡膜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泡膜通路的自循环纯水泡膜模式,达到在纯水泡膜模式下不排废水而达到纯水泡膜的目的,且解决首杯水tds值过高的问题,整体系统通路控制方式清晰简单。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驱动罐内设有具有弹性形变的水囊,所述水囊将所述水驱动罐内部分隔为所述纯水部和所述浓水部,所述水囊内部构成所述浓水部。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端与所述纯水进口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通路上设有第三单向阀。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通路设有复合滤芯。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通路上设有活性炭滤芯。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进口和所述纯水出口从所述纯水部的纯水接口引出。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浓水进口和所述浓水出口从所述浓水部的浓水接口引出。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通路的原水进口处设有减压阀。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废水通路上设有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五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后端。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力开关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纯水通路上,或所述压力开关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纯水进口与所述纯水通路之间的水路上,或所述压力开关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之间的水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控制阀上游。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出口连通所述进水通路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一增压泵之间。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出口连通所述进水通路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增压泵下游,所述纯水出口的出水路径上还设有第二增压泵。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四控制阀组合为组合控制阀,所述组合控制阀控制所述废水通路和所述泡膜通路的启闭。
25.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6.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7.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水路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的纯水使用模式下水流方向示意图;
29.图3是本发明的制泡膜纯水模式下水流方向示意图;
30.图4是本发明的纯水泡膜模式下水流方向示意图;
31.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32.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33.附图标记:反渗透滤芯100;原水端101;纯水端102;废水端103;进水通路200;第一控制阀220;第一增压泵210;纯水通路300;压力开关检测装置310;废水通路400;第二控制阀410;泡膜通路500;水驱动罐510;纯水部511;浓水部512;纯水进口501;纯水出口502;第三控制阀520;第一单向阀530;浓水进口503;浓水出口504;第四控制阀540;第四单向阀550;原水进口201;供水口301;第二单向阀560;第三单向阀320;复合滤芯230;活性炭滤芯330;纯水接口505;浓水接口506;减压阀202;第五控制阀420;组合控制阀600;第二增压泵570。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如图1所示,一种不排废水可解决首杯水问题的纯水泡膜系统,包括反渗透滤芯100、进水通路200、纯水通路300、废水通路400和泡膜通路500。进水通路200的原水进口201可连接自来水以对进水通路200供原水,纯水通路300下游处的供水口301可连接水龙头或管线机等将净化后的纯水排出供用户使用。
36.其中,反渗透滤芯100包括原水端101、纯水端102和废水端103。进水通路200与原水端101连接,在进水通路200的水流路径上依次设有第一控制阀220和第一增压泵210,利用第一控制阀220控制进水通路200的启闭。纯水通路300与纯水端102连接,在所述纯水端102的下游水路上设有压力开关检测装置310。
37.废水通路400与废水端103连接,在废水通路400的水流路径上设有第二控制阀410,利用第二控制阀410控制废水通路400的启闭。泡膜通路500的流水径上设有水驱动罐510,水驱动罐510内设有纯水部511和浓水部512。
38.水驱动罐510的纯水部511设有纯水进口501和纯水出口502,浓水部512设有浓水进口503和浓水出口504。纯水进口501与纯水端102连接,纯水出口502与原水端101连接。
39.纯水部511的纯水出口502连通在第一控制阀220和第一增压泵210之间,纯水出口502的出水路径上设有第三控制阀520和第一单向阀530,第三控制阀520控制纯水出口502和原水端101之间接通与否,第一单向阀530控制水流从纯水出口502往原水端101方向单向流动。浓水部512设有浓水进口503和浓水出口504,浓水进口503和废水端103连接,且浓水进口503和废水端103之间设有第四控制阀540和第四单向阀550。第四控制阀540用于控制浓水进口503和废水端103之间连通与否,第四单向阀550则在浓水进口503和废水端103连通的情况下控制反渗透滤芯100中的浓水经过废水端103往浓水进口503方向单向流动。浓水出口504连接至进水通路200中,浓水出口504通过水管连接在第一控制阀220的前端。
40.其中,纯水部511内的水抽送至原水端101的加压结构,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41.实施方式一,如图4所示,纯水出口502连通至所述进水通路200且连接于第一控制阀220和第一增压泵210之间,当需要将纯水部511内的水抽送至原水端101时,关闭第一控制阀220,打开第三控制阀520和第一增压泵210,利用第一增压泵210将纯水部511内的水抽送至原水端101进入反渗透滤芯100。
42.实施方式二,如图6所示,纯水出口502连通所述进水通路200且连接于第一增压泵210下游,纯水出口502的出水路径上还设有第二增压泵570。当需要将纯水部511内的水抽送至原水端101时,关闭第一控制阀220和第一增压泵210,打开第三控制阀520和第和第二增压泵570,即可将纯水部511内的水抽送至原水端101进入反渗透滤芯100。
43.本发明纯水泡膜系统包括以下工作模式:
44.纯水使用模式:该模式下第一控制阀220、第二控制阀410、第一增压泵210开启,第三控制阀520和第四控制阀540关闭。如图2所示,用户打开水龙头,原水通过进水通路200、原水端101进入反渗透滤芯100进行正常过滤工作,过滤后形成的纯水通过纯水端102进入纯水通路300排出供用户使用,而产生的废水则通过废水端103进入废水通路400排放到外
环境。
45.制泡膜纯水模式:如图3所示,在纯水使用模式下用户用水完毕后,关闭水龙头,此时相当于将纯水通路300封闭。自来水继续往进水通路200供水,此时由于纯水通路300封闭,原水通过反渗透滤芯100过滤后得到的纯水通过纯水端102、纯水进口501流入到纯水部511中存放,过滤后产生的废水依旧通过废水端103往废水通路400排出。直至纯水部511存满纯水后,纯水通路300处于高压状态,压力开关检测装置310检测到纯水通路300的高压信号后,将信号反馈至整机,全系统的各阀体停机进入待机状态。
46.待机时,反渗透滤芯100内残留有部分原水、浓水(废水)和纯水,当反渗透滤芯100长时间未进行使用时,反渗透滤芯100内浓水会进行正渗透至纯水,导致纯水受污染。
47.纯水泡膜模式:如图4所示,当系统检测到用户间隔一段时间没有进行纯水使用模式时,系统开启第三控制阀520、第四控制阀540和第四单向阀550,此时第一控制阀220和第二控制阀410处于关闭状态,纯水部511内的纯水通过纯水出口502抽送至原水端101,该纯水进入反渗透滤芯100混合残留的原水后,进行正常的反渗透过滤,浓水依次通过废水端103、第四单向阀550、浓水进口503回收至浓水部512中存放,而原本残留在反渗透滤芯100内的纯水被新过滤的纯水替换,回收至纯水部511。
48.当用户开启纯水使用模式时,打开水龙头,开通纯水通路300,在第一增压泵210的作用下,浓水部512内的浓水进入进水通路200,与自来水混合,通过第一控制阀220进入反渗透滤芯100进行过滤处理使用,利用泡膜通路500的自循环纯水泡膜模式,在纯水泡膜模式下不需将废水排放到外环境即可达到纯水泡膜的目的,且解决首杯水tds值过高的问题,整体系统通路控制方式清晰简单。
49.上述系统中的第一控制阀220、第二控制阀410、第三控制阀520、第四控制阀540、第一增压泵210、第二增压泵570、第四单向阀550、压力开关检测装置310等电器件,可连接外置的电控部件进行控制。
50.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水驱动罐510内设有具有弹性形变的水囊(图中未示出),水囊将水驱动罐510内部分隔为纯水部511和浓水部512,水囊内部构成浓水部512。在纯水泡膜模式下,浓水进入浓水部512时,构成浓水部512的水囊体积变大,同时将纯水部511内的纯水往原水端101方向压送。
51.进一步的,纯水端102与纯水进口501之间设有第二单向阀560,利用第二单向阀560在保证纯水在制泡膜纯水模式和纯水泡膜模式下纯水从纯水端102往纯水进口501方向单向流动。
52.进一步的,纯水通路300上设有第三单向阀320,利用第三单向阀320避免纯水通路300中的纯水往纯水端102方向倒灌。
53.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进水通路200设有复合滤芯230,原水进入反渗透滤芯100进行过滤前,先利用复合滤芯230进行一次过滤,进一步提高净水效果。
54.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纯水通路300上设有活性炭滤芯330,在纯水使用模式下,通过反渗透滤芯100中过滤得到的纯水再流入到活性炭滤芯330中进行三次过滤,进一步提高净水效果。
55.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纯水进口501和纯水出口502从纯水部511的纯水接口505引出。如图5所示,水驱动罐510的纯水部511上形成纯水接口505,从纯水接口505的
两岔口引出形成纯水进口501和纯水出口502。由于纯水进口501和纯水出口502分别在不同的模式下工作,因此纯水接口505在具体模式下实现纯水的单进或单出。
56.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浓水进口503和浓水出口504从浓水部512的浓水接口506引出。如图5所示,水驱动罐510的浓水部512上形成浓水接口506,从浓水接口506的两岔口引出形成浓水进口503和浓水出口504。由于浓水进口503和浓水出口504分别在不同的模式下工作,因此浓水接口506在具体模式下实现浓水的单进或单出。
57.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进水通路200的原水进口201处设有减压阀202;如图1所示,减压阀可设置在复合滤芯230后端处,自来水通过原水进口201后先经过复合滤芯230过滤,再利用减压阀202降低水压以供后续处理。
58.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废水通路400上设有第五控制阀420,第五控制阀420位于第二控制阀410的后端,利用第五控制阀420进一步对废水通路400进行控制启闭。
59.上述第一控制阀220、第二控制阀410、第三控制阀520、第四控制阀540和第五控制阀420可选用电磁阀。
60.其中,如图6所示,压力开关检测装置310可设置在以下三个位置中其中一个位置上:其一为压力开关检测装置310设置在所述纯水通路300上;其二为压力开关检测装置310设置在所述纯水进口501与所述纯水通路300之间的水路上;其三为压力开关检测装置310设置在所述纯水出口502与所述第三控制阀520之间的水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控制阀520上游。三个位置均可在制泡膜纯水模式时检测纯水通路300是否处于高压状态,以将信号反馈至整机,使全系统的各阀体停机进入待机状态。
61.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阀410和所述第四控制阀540组合为组合控制阀600,所述组合控制阀600控制所述废水通路400和所述泡膜通路500的启闭,即组合控制阀600的功能效果为第二控制阀410和第四控制阀540的功能合并,以上纯水泡膜系统的工作原理不变。选用组合控制阀600能简化纯水泡膜系统的安装。
6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