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输水管下穿过河段用围堰内抽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5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输水管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水管下穿过河段用围堰内抽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在进行输水管道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输水管下穿过河段的情况,一般在河床段管沟开挖时,河沟上下游需填筑围堰,然后在围堰的内部进行开挖施工,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围堰内部会渗透进入大量的河水,需要对围堰内的河水进行抽排。
3.在抽排渗入围堰内的河水时,通常做法是在围堰四周开挖集水沟以及集水坑,然后将水泵直接放入集水坑中进行抽排河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围堰内部开挖的集水沟以及集水坑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导致集水沟以及集水坑中进入较多的泥块、石头等杂物,使得抽排河水时频繁发生水泵堵塞的情况,影响了抽排河水的效率以及水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围堰内部抽排河水时频繁发生水泵堵塞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水管下穿过河段用围堰内抽水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输水管下穿过河段用围堰内抽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输水管下穿过河段用围堰内抽水系统,包括在围堰内部四周开挖的集水沟以及集水坑,所述集水沟与所述集水坑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管以及集水箱;所述集水管设置在所述集水沟内,且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所述集水箱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集水箱位于所述集水坑内,且所述集水箱的侧壁上也开设有多个集水孔;所述集水管与所述集水箱相连通;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泵出口端连通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远离所述潜水泵的一端从所述集水箱的上端开口处伸出且延伸至围堰的外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围堰内部四周开挖的集水沟内设置有集水管,且集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围堰内部的渗水通过集水管的集水孔进入到集水管内,而水内的泥块以及石块等大颗粒杂质则会被大部分阻挡在集水管的外部,从而减少了围堰内部的杂物进入集水管以及集水箱的情况,且减少了水管沟容易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围堰内部集水的情况;集水坑内设置有集水箱,减小了集水沟四周的侧壁容易发生坍塌的风险,集水箱四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方便集水箱集水且减少了泥块、石块等大颗粒杂质进入到集水箱内的情况;减少了集水箱内部河水中的泥块、石块等大颗粒杂质进入到潜水泵的泵入口而导致潜水泵堵塞的情况。
9.可选的,所述集水箱的上端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上也开设有多个集水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箱上盖设有箱盖,便于减少地面上的杂物进入到集水箱内部,且减小了施工人员掉落至集水箱内而摔伤的风险;箱盖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便
于雨水通过集水孔进入到集水箱内。
11.可选的,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上端开设有开口且所述过滤箱的四周箱壁上均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集水孔的孔径,所述潜水泵位于所述过滤箱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潜水泵位于过滤箱内,过滤箱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小于集水箱上的集水孔的孔径,过滤箱对集水箱中的河水进行了进一步的过滤,进一步减少了泥块、石块等大颗粒杂质进入到潜水泵中的情况,即进一步减少了潜水泵发生堵塞的情况。
13.可选的,所述箱盖上开设有放泵口,所述箱盖上且位于放泵口处铰接设置有封盖,且所封盖上设置有把手。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下放潜水泵时,通过封盖上的把手将封盖打开,将潜水泵通过放泵口下放至集水箱内部的过滤箱内,
15.可选的,位于所述集水坑外部的地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潜水泵下降至所述过滤箱内以及从所述过滤箱上升至地面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潜水泵自身具有较大的重量,施工人员抽水时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和时间将水泵下放到过滤箱内,施工人员通过升降装置将潜水泵下放到过滤箱内以及将潜水泵从过滤箱内提出到地面上,实现了下放和提出潜水泵较为方便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柱、转动杆、卷线轮、电机、减速机、第一皮带轮以及第二皮带轮;所述支撑柱在所述集水坑的两侧地面上各竖直设置有一根,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柱远离地面的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支撑柱相垂直;所述卷线轮同轴线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卷线轮位于所述过滤箱的正上方,且所述卷线轮与所述转动杆同步转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皮带轮同轴线相连接;所述电机以及减速机均设置在所述集水坑一侧的地面上;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线相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皮带轮同轴线相连接,且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杆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绕设有皮带;所述封盖上开设有穿绳口,所述卷线轮上绕设有绳子,所述绳子远离所述卷线轮的一端穿过所述穿绳口后与所述潜水泵相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下放潜水泵到集水箱的过滤箱内进行抽水时,打开放泵口的封盖,启动电机,电机运转带动减速机转动,减速机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送至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转动带动转动杆在两根支撑柱上转动,转动杆带动卷线轮绕转动杆的轴线转动,卷线轮上的绳子随着卷线轮的转动而放出,使得绳子远离卷线轮一端连接的潜水泵下降至过滤箱内,然后将封盖盖设好,实现了方便施工人员将潜水泵下放到过滤箱内的效果;打开封盖,需要将潜水泵提出到地面上时,反转启动电机,电机运转带动减速机转动,减速机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送至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转动带动转动杆在两根支撑柱上转动,转动杆带动卷线轮绕转动杆的轴线转动,使得潜水泵与卷线轮之间的绳子上升且卷收在卷线轮上,绳子上升带动潜水泵上升直到潜水泵离开集水箱的内部,然后关闭封盖,实现了施工人员将潜水泵从过滤箱内提出到地面上较为方便的效果。
19.可选的,所述集水坑的一侧的围堰内底壁上开挖有水管沟;所述水管沟与所述集水箱相连通,所述抽水管远离集水箱的管段放置于所述水管沟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抽水管设置在水管沟内,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地面上的行人或者设备经过抽水管时对抽水管造成碾压破坏,进而影响围堰内部河水的抽排。
21.可选的,所述水管沟内沿水管沟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护管;所述护管的上方开口设置,且所述护管的上方开口处盖设有护盖,所述抽水管设置在所述护管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管沟内设置有护管,然后将抽水管设置在护管内,再将护管的护盖盖上,实现了对抽水管更进一步的防护。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技术的集水管的管壁上以及集水箱四周的箱壁上均开设有多个集水孔,集水箱的上方开口处设置有箱盖,箱盖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围堰内部的泥块、石块等大颗粒杂质进入到集水箱的内部,集水箱内部还设置有过滤箱,潜水泵设置在过滤箱的内部,减少了泥块、石块等大颗粒杂质进入潜水泵的泵入口而对潜水泵造成堵塞的情况;
25.2.集水坑附近的地面上设置有升降装置,便于施工人员将潜水泵下放至过滤箱内以及将潜水泵从过滤箱内提出到地面上;
26.3.抽水管设置在护管内,而护管设置在围堰内地面上的水管沟内,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面上行人以及设备经过抽水管时对抽水管造成碾压破坏的情况,提高了抽水管的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
29.图3是用于展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水箱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30.图4是图2中b部放大图。
31.图5是图2中c部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集水沟;2、集水坑;3、集水管;31、集水孔;4、集水箱;41、潜水泵;411、抽水管;42、箱盖;421、放泵口;4211、封盖;42111、把手;42112、穿绳口;43、过滤箱;431、过滤孔;44、缺口;5、升降装置;51、支撑柱;511、转动孔;52、转动杆;53、卷线轮;531、绳子;54、电机;55、减速机;56、第一皮带轮;57、第二皮带轮;58、皮带;6、水管沟;61、护管;611、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输水管下穿过河段用围堰内抽水系统。参照图1、图2,输水管下穿过河段用围堰内抽水系统包括在围堰内部地面四周开挖的集水沟1以及集水坑2,集水沟1与集水坑2相连通,还包括集水管3以及集水箱4;集水管3设置在集水沟1内,且集水管3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31;集水箱4的上端开口设置,集水箱4位于集水坑2内,且集水箱4四周的箱壁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31;集水箱4的箱壁上靠近集水沟1的位置开设有缺口44,集水管3靠近集水箱4的一端插入缺口44内,使得集水管3与集水箱4相连通;结合图3,集水箱4内设置有潜水泵41,潜水泵41的泵出口端连通设置有抽水管411,抽水管411远离潜水
泵41的一端从集水箱4的上方开口处伸出且延伸至围堰的外部;减少了泥块、石块等大颗粒杂质进入到集水箱4内部而造成潜水泵41的泵入口堵塞的情况。
35.参照图1,集水箱4的上方开口处盖设有箱盖42,箱盖42上开设有多个集水孔31,便于雨水通过箱盖42的集水孔31进入到集水箱4中,并且箱盖42减小了施工人员掉落进集水箱4内而摔伤的风险,提高了集水箱4的使用安全性。
36.参照图1,图2,箱盖42上开设有放泵口421,便于施工人员通过放泵口421将潜水泵41下放至过滤箱43内;箱盖42上且位于放泵口421处铰接盖设有封盖4211,封盖4211便于将放泵口421遮盖,减少了泥块、石块等大颗粒杂质通过放泵口421进入到集水箱4中的情况;封盖4211上焊接有把手42111,便于打开以及关闭封盖4211。
37.参照图3、图4,集水箱4内部设置有过滤箱43,过滤箱43的上端开口设置,且过滤箱43四周的箱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滤孔431,过滤孔431的孔径小于集水箱4四周箱壁上的集水孔31更的孔径,潜水泵41位于过滤箱43中,围堰内部渗出的河水通过集水管3进入到集水箱4的内部,河水中大部分的杂质沉淀在集水箱4的内底壁上,集水箱4内部的河水通过过滤箱43的过滤孔431进入到过滤箱43内部,而集水箱4中大部分的杂质被过滤箱41阻挡在过滤箱41的外部,过滤箱43进一步减少了泥块、石块等大颗粒杂质进入潜水泵41的泵入口造成潜水泵41堵塞的情况。
38.参照图1、图3,位于集水坑2外部的地面上上设置有升降装置5,升降装置5用于带动潜水泵41下降至过滤箱43内以及从过滤箱43上升至地面上。
39.参照图1、图3,升降装置5包括支撑柱51、转动杆52、卷线轮53、电机54、减速机55、第一皮带轮56、第二皮带轮57以及皮带58;支撑柱51在集水坑2两侧的地面上各竖直设置有一根,两根支撑柱51远离地面的一端在同一高度开设有转动孔511,转动杆52的两端穿过支撑柱51的转动孔511,转动杆52穿过卷线轮53的内孔,且转动杆52的外壁与卷线轮53的内孔壁为过盈配合,卷线轮53位于过滤箱43的正上方;电机54以及减速机55设置在一根支撑柱51旁边地面上,电机54的输出轴与减速机55的输入轴同轴线相连接,减速机55的输出轴的轴线与转动杆5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减速机55的输出轴穿过第一皮带轮56的内孔,减速机55的输出轴的外壁与第一皮带轮56的内孔壁为过盈配合且通过平键相连接,转动杆52靠近电机54的一端穿过第二皮带轮57的内孔,转动杆52的外壁与第二皮带轮57的内孔壁为过盈配合且通过平键相连接;封盖4211上开设有穿绳口42112,卷线轮53上绕设有绳子531,绳子531远离卷线轮53的一端穿过穿绳口42112,绳子531远离卷线轮的一端绑设有挂钩,潜水泵41上焊接有吊耳,绳子531的挂钩与潜水泵41的吊耳相扣接,绳子531可为麻绳、尼龙绳以及钢丝绳等;打开封盖4211,启动电机54,电机54将动力依次传递到减速机55、第一皮带轮56,第一皮带轮56通过皮带58带动第二皮带轮57转动,第二皮带轮57转动带动转动杆52在支撑柱51上转动,转动杆52带动卷线轮53转动,下放潜水泵41时,卷线轮53放出绳子531,绳子531下降,潜水泵41随着绳子531下降至过滤箱43内,上提潜水泵41时,卷线轮53卷收绳子531,潜水泵41与卷线轮53之间的绳子531上升,潜水泵41随绳子531上升至地面上;实现了施工人员下放以及上提潜水泵41较为方便的效果。
40.参照图3、图5,集水坑2一侧的围堰内底壁上开挖有水管沟6,水管沟6内沿水管沟6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护管61,护管61的上方开口设置,护管61上盖设有护盖611;抽水管411远离集水箱4的管段设置在护管61内,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地面上行人以及设备经过抽水管411
时对抽水管411造成碾压破坏进而影响抽水效率的情况,提高了对抽水管411的防护能力。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输水管下穿过河段用围堰内抽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围堰内部的渗出的河水通过集水管3的集水孔31进入到集水管3内,集水管3中的水沿集水管3进入到集水箱4内,集水坑2的侧壁上渗出的河水通过集水箱4的集水孔31进入到集水箱4内,集水箱4内部的水中的大部分杂质沉淀在集水箱4的内底壁上,集水箱4中的水通过过滤箱43的过滤孔431进入到过滤箱43内部,而集水箱4内部的水中的大部分杂质被阻挡在过滤箱43的外部;集水管3以及集水箱4的集水孔31对围堰内部渗出的河水进行了第一道过滤,集水箱4内部的过滤箱43对集水箱4中的水进行了第二道过滤,减少了潜水泵41的泵入口中因进入杂物而造成堵塞的情况;打开封盖4211,通过启动升降装置5的电机54可控制潜水泵41的下放以及上提,将潜水泵41下放至过滤箱43内,启动潜水泵41,过滤箱43中的河水被泵入潜水泵41的泵入口,河水经过水泵的泵出口进入到抽水管411中,抽水管411中的水被排至围堰外部;抽水管411位于水管沟6内的护管61内,护管61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地面上行人以及设备经过抽水管411时对抽水管411造成碾压破坏进而影响抽水效率的情况。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