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短周期贴面热压机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8: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周期贴面热压机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短周期贴面热压机适用于中型家具厂或者小型人造板二次加工(专业贴面)工厂,用来热压粘合家居板件、建筑隔断、木门和各种人造板,且具有热压系统升温快、热耗能低、导热均匀、配件加工精密度高等优点。
3.参照图1

2,现有技术中的短周期贴面热压机通常包括框架和热压单元,框架包括若干安装板1以及连接件,若干安装板1竖直设置且互相平行,若干安装板1之间留有间隔,安装件设置在相邻两个安装板1的间隔内用于将相邻两个安装板1固定连接。另外,每个安装板1的相同位置都开设有相同大小的加工口2,待加工板材可以从加工口2进出框架。热压单元包括若干油缸3、上压板4和下压板5,油缸3竖直向下设置在安装板1上,油缸3的伸缩杆与上压板4连接,下压板5设置在框架上且位于加工口2的底部,上压板4位于下压板5正上方,上压板4与下压板5对齐设置且之间留有间隔,上压板4与下压板5均水平设置。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基材铺设在待加工板材的上下表面,然后将铺有基材的板材放置到下压板5上,最后油缸3带动上压板4向下压板5靠近并最终将上压板4压紧在下压板5上,从而将板材与材料纸压合。
4.由于工作过程中上压板与下压板的温度较高,工作人员将板材放置到下压板上时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板材通常是批量加工的,因此纯人工上料的上料方式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而且人工上料速度较慢,会导致板材的加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周期贴面热压机的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短周期贴面热压机的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板垂直,所述机架从加工口内穿过且机架的两端分别位于若干安装板的两侧;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能够将板材向靠近加工口的方向运输,所述升降机构能够使输送机构进行竖直升降;所述水平移动机构上设置有夹板机构,所述夹板机构能够将输送机构上的板材夹起与放下,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能够使夹板机构移进与移出加工口。
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转轴、第一传动件、安装架和升降架;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位于第一气缸上方;所述第一转轴设有两根,两根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架上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机架的长度方向垂直;任一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在每根第一转轴
上均设置有两个,每根第一转轴上的两个第一传动件均位于该第一转轴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所述连接板一与连接板二构成z型,所述连接板一为l型,所述连接板一的转折点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一的一部分竖直向下设置,另一部分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板二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板二的底端与连接板一水平部分的端点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二的顶端与升降架转动连接;两根第一转轴上互相对应的两个连接板一的底端共同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一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沿机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至少设置有一组限位件,所述升降架对应限位件的位置竖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件与限位板配合使用用于限制升降架相对安装架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
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支撑架和第一滚轮,所述支撑架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轮的轴向为水平方向且与机架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滚轮位于安装架上方,所述限位板与第一滚轮接触,所述第一滚轮位于安装架沿机架长度方向两端的限位板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杆、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带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杆设置在升降架上且与机架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安装杆设置有两根,两根第一安装杆互相平行且等高设置;所述第一同步轮在每根第一安装杆上均设置有两个,每根第一安装杆上的两个第一同步轮分别转动连接在该第一安装杆的两端;所述第一同步带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同步带分别设置在两根第一安装杆上,每根第一安装杆上的第一同步带套设在该第一安装杆的上的两个第一同步轮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升降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第一安装杆上的第一同步带同步转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二转轴、第一从动轮、第二同步带、连接架、驱动轮和压紧轮;所述第一电机水平设置在升降架上,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机架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主动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架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一安装杆上;所述连接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留有间隔的竖板,所述竖板与机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压紧轮和驱动轮均转动连接在相对的两个竖板之间,所述压紧轮在每个连接架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轮在每个连接架上设置有一个,每个连接架上的两个压紧轮位于该连接架上的驱动轮的两侧,且驱动轮低于两个压紧轮,每个连接架所在的第一安装杆上的第一同步带经过该连接架上的驱动轮和两个压紧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共面,所述第二同步带套接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滑轨、滑杆、第二连接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滑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滑轨分别设置在机架宽度方向的两端且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滑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滑轨上且能够沿滑轨滑动;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杆的同一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同步轮、第三同步带、第二电机、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四同步带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同步轮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所述第二同步轮的轴向为水平方向且与机架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同步轮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同步轮均分为两组,两组第二同步轮分别设置在机架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相对设置,每组的两个第二同步轮上共同套接有第三同步带,两个第三
同步带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水平设置在机架上,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机架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二主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个第二同步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固定套接在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二从动轮与第二主动轮共面,所述第四同步带套接在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夹板机构包括连接在两个滑杆上的龙门架、分别设置在龙门架与两根滑杆之间的两组单边夹板装置;所述龙门架竖直设置在两个滑杆远离安装板的一端;所述单边夹板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二连接杆和单边夹板工位,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转动连接在龙门架上且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朝向安装板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气缸的伸缩杆转动连接,所述单边夹板工位与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单边夹板工位包括第二传动件、第三传动件、第二安装杆、下夹板和上夹块;所述第二安装杆沿机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安装杆的一端与龙门架的横梁水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三连接杆、连接板三和滑动块;所述第三连接杆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与滑杆上表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与第二安装杆水平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三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板三与第三连接杆构成钝角;所述下夹板与第二安装杆固定连接,所述下夹板位于第二安装杆下方且与第二安装杆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第三传动件包括连接板四、连接板五、轴承座、连接轴;所述轴承座在下夹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轴在每个轴承座内转动设置有一个,且连接轴与机架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连接板四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四分别与两个连接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板四均位于两个轴承座的同一侧;两个连接板四远离各自所连接的连接轴的一端均与上夹块转动连接,所述上夹块位于下夹板上方;所述连接板五的一端与任一连接轴远离连接板四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板五与连接板四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杆的两侧;所述下夹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能够在竖直面内转动,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与连接板五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单边夹板工位在每根第二连接杆上至少设置有一组。
14.进一步的,所述下夹板上转动连接有若干送料辊,所述送料辊的辊轴方向与机架的长度方向平行。
15.进一步的,所述机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静电发生器。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上表面设置有尼龙条,所述尼龙条位于第一同步带与第一安装杆之间,所述尼龙条与第一同步带接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8.1.使用时,将与基材贴合的板材放置到输送机构上,输送机构将板材向靠近加工口的方向运输,然后升降机构将输送机构与板材升高至夹板机构能够工作的高度,夹板机构将输送机构上的板材夹起,升降机构将输送机构的高度调低,水平移动机构将夹板机构和被夹持的板材运输进加工口内,夹板机构松开板材,板材便会落到下压板上,最后水平移动机构将夹板机构移出加工口,以便短周期贴面热压机便对板材进行加工;上述过程不断重复,即可实现对板材的批量加工;综上所述,工作人员通过上述上料装置可以在不靠近上压板与下压板的条件下进行上料操作,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安全性高。
19.2.由于设置了输送机构、夹板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板材的运输可通过上述机构
实现,因此能大大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的短周期贴面热压机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21.图2是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的短周期贴面热压机的整体结构的左视图;
22.图3是实施例中一种短周期贴面热压机的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3.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24.图5是用于体现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26.图7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27.图8是用于体现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图8中d部分的放大图;
29.图10是图8中e部分的放大图;
30.图11是用于体现单边夹板工位的结构的示意图;
31.图12是图11中f部分的放大图;
32.图13是图11中g部分的放大图。
33.附图中标记:
34.1、安装板;2、加工口;3、油缸;4、上压板;5、下压板;6、机架;7、第一气缸;8、第一转轴;9、第一传动件;91、连接板一;92、连接板二;10、安装架;11、升降架;12、第一连接杆;13、限位件;131、支撑架;132、第一滚轮;14、限位板;15、第一安装杆;16、第一同步轮;17、第一同步带;18、第一电机;19、第一主动轮;20、第二转轴;21、第一从动轮;22、第二同步带;23、连接架;24、驱动轮;25、压紧轮;26、滑轨;27、滑杆;28、第二连接件;29、第二同步轮;30、第三同步带;31、第二电机;32、第二主动轮;33、第二从动轮;34、第四同步带;35、第三转轴;36、龙门架;37、第二气缸;38、第二连接杆;39、第二传动件;391、第三连接杆;392、连接板三;393、滑动块;40、第三传动件;401、连接板四;402、连接板五;403、轴承座;404、连接轴;41、第三气缸;42、第二安装杆;43、下夹板;44、上夹块;45、送料辊;46、静电发生器;47、尼龙条;48、第一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36.实施例:
37.参照图3

13,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短周期贴面热压机的上料装置,包括机架6。机架6的长度方向与安装板1垂直,机架6从加工口2内穿过且机架6的两端分别位于若干安装板1的两侧。
38.机架6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能够将板材向靠近加工口2的方向运输,升降机构能够使输送机构进行竖直升降。水平移动机构上设置有夹板机构,夹板机构能够将输送机构上的板材夹起与放下,水平移动机构能够使夹板机构移进与移出加工口2。
39.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气缸7、第一转轴8、第一传动件9、安装架10和升降架11。第一气缸7的缸体靠近伸缩杆的一端与机架6转动连接,第一气缸7的伸缩杆朝向背离安装板1的方向。安装架10与机架6固定连接,且安装架10位于第一气缸7上方。第一转轴8设有两根,第一转轴8与机架6的长度方向垂直,两根第一转轴8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0上,两根第一转轴8平行且等高设置。任一第一转轴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48,第一连接件48竖直向下设置,第一连接件48远离第一转轴8的一端与第一气缸7的伸缩杆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9在每根第一转轴8上均设置有两个,每根第一转轴8上的两个第一传动件9均位于该第一转轴8的两端。第一传动件9包括连接板一91和连接板二92,连接板一91与连接板二92构成z型结构。连接板一91为l型,连接板一91的转折点与第一转轴8固定连接,连接板一91的一部分竖直向下设置,另一部分水平设置,连接板一91能够在竖直面内转动。连接板二92竖直设置,连接板二92的底端与连接板一91水平部分的端点转动连接,连接板二92的顶端与升降架11转动连接,升降架11为矩形框架。两根第一转轴8上互相对应的两个连接板一91的底端共同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2,第一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一91转动连接。安装架10沿机架6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至少设置有一组限位件13,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3在安装架10的每端设置有两组。
40.限位件13包括支撑架131和第一滚轮132。支撑架131与安装架10固定连接且竖直设置,第一滚轮132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31的顶端,第一滚轮132的轴向为水平方向且与机架6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滚轮132位于安装架10上方。升降架11对应限位件13的位置竖直设置有限位板14,限位板14与第一滚轮132接触,第一滚轮132位于安装架10沿机架6长度方向两端的限位板14之间。
41.通过上述设置,在限位件13与限位板14的配合作用下,升降架11无法相对安装架10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所以当第一气缸7的伸缩杆伸长或缩短时,第一传动件9可带动升降架11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移动。
42.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杆15、第一同步轮16、第一同步带17和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安装杆15设置在升降架11上且与机架6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安装杆15设置有两根,两根第一安装杆15互相平行且等高设置。第一同步轮16在每根第一安装杆15上均设置有两个,每根第一安装杆15上的两个第一同步轮16分别转动连接在该第一安装杆15的两端。第一同步带17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同步带17分别设置在两根第一安装杆15上,每根第一安装杆15上的第一同步带17套设在该第一安装杆15的上的两个第一同步轮16上。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升降架11上,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第一安装杆15上的第一同步带17同步转动。
43.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18、第一主动轮19、第二转轴20、第一从动轮21、第二同步带22、连接架23、驱动轮24和压紧轮25。第一电机18水平设置在升降架11上,且第一电
机18的输出轴与机架6长度方向垂直。第一主动轮19固定套设在第一电机18的输出轴上。连接架23设置有两个,连接架23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一安装杆15上。连接架2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留有间隔的竖板,竖板与机架6的长度方向平行。压紧轮25和驱动轮24均转动连接在单个连接架23相对的两个竖板之间。压紧轮25在每个连接架23上设置有两个,驱动轮24在每个连接架23上设置有一个,每个连接架23上的两个压紧轮25位于该连接架23上的驱动轮24的两侧,且驱动轮24低于两个压紧轮25。每个连接架23所在的第一安装杆15上的第一同步带17经过该连接架23上的驱动轮24和两个压紧轮25,两个压紧轮25将第一同步带17压紧到驱动轮24的表面。第二转轴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驱动轮24的中心轴固定连接,第一从动轮21固定套接在第二转轴20上,第一从动轮21与第一主动轮19共面,第二同步带22套接在第一主动轮19和第一从动轮21上。
44.第一电机18工作时,第一主动轮19带动第一从动轮21和第二转轴20转动,第二转轴20带动两个驱动轮24同步转动,两个驱动轮24分别带动两个第一同步带17同步转动,即可将放置在第一同步带17上的板材向靠近安装板1的方向运输。
45.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滑轨26、滑杆27、第二连接件28和第二驱动组件。滑轨26设置有两个,两个滑轨26分别设置在机架6宽度方向的两端且沿机架6长度方向设置。滑杆27设置有两个,两个滑杆27分别设置在两个滑轨26上且能够沿滑轨26滑动。第二连接件2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件28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杆27的同一端。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同步轮29、第三同步带30、第二电机31、第二主动轮32、第二从动轮33、第四同步带34和第三转轴35。第二同步轮29转动连接在机架6上,第二同步轮29的轴向为水平方向且与机架6长度方向垂直。第二同步轮29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同步轮29均分为两组,两组第二同步轮29分别设置在机架6宽度方向的两端且相对设置。每组的两个第二同步轮29上共同套接有第三同步带30,两个第三同步带30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件28固定连接。第二电机31水平设置在机架6上,且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与机架6长度方向垂直。第二主动轮32固定套接在第二电机31的输出轴上。第三转轴35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个第二同步轮29的中心轴固定连接。第二从动轮33固定套接在第三转轴35上,第二从动轮33与第二主动轮32共面。第四同步带34套接在第二从动轮33和第二主动轮32上。
46.当第二电机31工作时,第二主动轮32带动第二从动轮33和第三转轴35转动,第三转轴35带动自身两端的第二同步轮29转动,从而使两个第三同步带30进行同步转动,两个第三同步带30即可通过两个第二连接件28分别带动两个滑杆27沿滑轨26靠近安装板1或者远离安装板1。
47.夹板机构包括连接在两根滑杆27上的龙门架36、分别设置在龙门架36与两根滑杆27之间的两组单边夹板装置。龙门架36竖直设置在两个滑杆27远离安装板1的一端。单边夹板装置包括第二气缸37、第二连接杆38和单边夹板工位。第二气缸37的缸体转动连接在龙门架36上且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第二气缸37的伸缩杆朝向安装板1设置。第二连接杆38的一端与第二气缸37的伸缩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8沿机架6的长度方向设置。单边夹板工位与第二连接杆38连接。单边夹板工位包括第二传动件39、第三传动件40、第二安装杆42、下夹板43和上夹块44。第二安装杆42沿机架6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第二安装杆42的一端与龙门架36的横梁水平滑动连接。第二传动件39包括第三连接杆391、连接板三392和滑动块393。第三连接杆391沿机架6长度方向设置,第三连接杆391的一端与滑杆27上表面转动连
接,另一端与滑动块393朝向第二连接杆38的竖直面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391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滑动块393与第二安装杆42水平滑动连接。连接板三39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38的下表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391远离滑动块393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板三392与第三连接杆391构成钝角。下夹板43与第二安装杆42固定连接,下夹板43位于第二安装杆42下方且与第二安装杆42之间留有间隔。第三传动件40包括连接板四401、连接板五402、轴承座403、连接轴404。轴承座403在下夹板43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两个轴承座403的连线与机架6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轴404在每个轴承座403内转动设置有一个,且连接轴404与机架6长度方向垂直。连接板四401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板四401分别与两个连接轴404的端部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板四401均位于两个轴承座403靠近上夹块44的同一侧。两个连接板四401远离各自所连接的连接轴404的一端均与上夹块44转动连接,上夹块44位于下夹板43上方。连接板五402的一端与任一连接轴404远离连接板四4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板五402与连接板四401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杆42的两侧。下夹板43上转动连接有第三气缸41,第三气缸41能够在竖直面内转动,第三气缸41的伸缩杆与连接板五402远离连接轴404的一端转动连接。单边夹板工位在每根第二连接杆38上至少设置有一组,在本实施例中,单边夹板工位在每根第二连接杆38上设置有两组。
48.当第二气缸37的伸缩杆伸长时,第二连接杆38会向靠近安装板1的方向移动,同时会带动第二传动件39发生水平面内的转动,第二传动件39会使得机架6两侧的第二安装杆42互相靠近运动;当第三气缸41的伸缩杆伸缩运动时,会带动连接板四401和连接板五402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上夹块44在竖直方向内向靠近下夹板43或远离下夹板43的方向移动,以实现夹板动作。
49.上料时,先通过工作人员将表面铺好基材的板材从远离安装板1的一端放置到两个第一同步带17上,启动第一电机18,两个第一同步带17同步转动将板材向靠近安装板1的方向运输,当板材运动到夹板机构的位置时,第一气缸7的伸缩杆收缩,使得升降架11带动输送机构升高,直至板材的高度高于下夹板43的上表面且低于上夹块44的下表面;然后调节伸长第二气缸37的伸缩杆,使得机架6两侧的单边夹板工位弧形靠近移动,直至板材的边缘部分伸入到下夹板43与上夹块44之间的间隔内,再收缩第三气缸41的伸缩杆,使得上夹块44与下夹板43共同将板材夹紧;再然后第一气缸7的伸缩杆伸长使得第一同步带17高度降低与板材分离,启动第二电机31,第二电机31的驱动第三同步带30转动,从而使夹板结构带动板材移动进入加工口2内且位于下热板的上方,此时第三气缸41的伸缩杆伸长使上夹块44向上移动,板材被下夹板43拖住,然后第二气缸37的伸缩杆收缩使机架6两侧的夹板机构向互相远离的方向移动,当下夹板43移动到与板材分离的状态时,板材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的到下热板上,然后水平移动机构带动夹板机构从加工口2内移出,短周期热面热压机便可对板材进行热压加工;上述过程不断重复,即可对板材进行批量加工。
50.综上所述,工作人员无需靠近短周期贴面热压机便可完成上料操作,因此人身安全得到保障,并且由于设置了输送机构、夹板机构和水平移动机构,板材的运输可通过上述若干机构配合实现,因此能大大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51.为了减少下夹板43与板材发生相对移动时的摩擦阻力,在下夹板43上转动连接有若干送料辊45,在本实施例中,送料辊45在每个下夹板43上设置有四个,送料辊45的辊轴方向与机架6的长度方向平行。送料辊45使得板材与下夹板43的相对移动更加轻松,从而便于
板材从下夹板43上脱离并掉落到下热板上。
52.另外,机架6远离安装板1的一端设置有静电发生器46;第一安装杆15的上表面设置有尼龙条47,尼龙条47位于第一同步带17与第一安装杆15之间,尼龙条47与第一同步带17接触。上料时,贴有基材的板材首先经过静电发生器46,基材在静电的作用下会贴合在板材表面,避免了板材在运输过程中基材从板材表面脱落,且尼龙条47能够减少第一同步带17上的板材的静电损耗,进一步保证了基材与板材贴合的稳定性,以便后续上料过程顺利进行。
5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