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1: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制造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磁铁与马达外壳的组装中对外壳内壁的胶水进行高温固化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做为动力源的马达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延生出用于不同行业的马达,如汽车行业,电动工具行业,无人机行业,家用电子设备行业等等。不同行业的马达,因为其用途不一样,有转子磁力线圈绕制在转子上的马达,有磁力线圈绕制在定子上的无刷马达,这些马达都需要借助马达内部其它机构切割磁感线达到马达旋转的动力,这个产生磁场原因就是磁铁,这个磁铁需要固定在马达外壳内壁中。
3.关于磁铁和马达外壳的组装,目前现有已知的一种方式是将磁铁推入一带有强磁体的治具上,通过治具上的强磁体将磁铁吸附在治具上,而后再将内壁涂有胶水的马达外壳压入治具内并包裹磁铁。而后,再由机械手或者人工将治具放入各自对应的高频加热电箱内,通过驱动高频加热电箱的加热线圈下移套住治具上的马达外壳,对胶水进行高温固化,使得磁铁黏结在外壳的内壁;加热完成后,再由机械手或者人工将治具从高频加热电箱移出并转移到下一工序。
4.上述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治具传递时间长、效率低下,且设备占地面积大,所需的高频加热电箱数量多,采购费以及后续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旨在解决磁铁与外壳组装中治具传递时间过长、胶水加热固化效率过低、加热成本过大、设备占地面积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热装置,用于在磁铁与马达外壳的组装中对外壳内壁的胶水进行高温固化,包括:
7.一条形加热线圈组件,所述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两端折弯以形成入口和出口;
8.至少一沿所述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延伸方向移动设置的固定旋转座,且所述固定旋转座在移动的同时能够以其自身的轴线为中心自转;
9.所述固定旋转座的上部插入所述条形加热线圈组件内,磁铁吸附于其上部的强磁体上,外壳套设在其上部并包裹磁铁。
10.可选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旋转座沿所述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11.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凸轮分割器的转盘,以及设置在所述凸轮分割器上的转盘;所述条形加热线圈组件位于所述转盘的上方,并绕所述转盘的周向延伸;所述固定旋转座均匀设置在所述转盘的外周边缘。
12.可选地,所述转盘的下方设置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旋转座以其自身的轴线为中心自
转的第二驱动机构。
13.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三沿所述转盘的周向设置的均匀分布的同步带驱动组件,所述同步带驱动组件具有弧形板,所述同步带驱动组件的同步带沿弧形板的外弧面设置,并与所述固定旋转座传动接触。
14.可选地,所述同步带驱动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弧形板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弧形板上设置同步带轮轮组,所述同步带缠绕所述弧形板和所述同步带轮轮组上;所述支架上设置与所述同步带轮轮组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
15.可选地,所述固定旋转座包括:
16.一固定于所述转盘外周边缘的固定座;
17.一同轴活动插接于所述固定座上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部设置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部具有卡口,所述卡口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膨胀座,所述强磁体设置在所述膨胀座的外侧壁,马达的磁铁通过所述强磁体吸附于所述膨胀座上,马达的外壳套接在所述支撑座的上部并包裹磁铁;
18.以及一同轴活动插接于所述转动座上的顶升轴,所述顶升轴的上端部设置梯形滑台;所述梯形滑台插入所述卡口内,所述膨胀座与所述梯形滑台的斜面滑动配合,所述顶升轴相对所述转动座移动时,驱动两所述膨胀座向外扩以将磁铁压合在外壳的内壁上。
19.可选地,所述转动座的上部设置齿轮部;所述转盘的上方设置载板,所述载板上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齿轮驱动组件,所述齿轮驱动组件靠近所述转盘的外周边缘的一侧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固定旋转座随转盘转动至所述齿轮驱动组件的位置时,所述转动座的齿轮部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传动。
20.可选地,所述齿轮驱动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载板上,能够相对向所述转盘的外周边缘靠近以与所述固定旋转座的转动座啮合传动,或者远离所述转盘的外周边缘以避让所述固定旋转座。
21.可选地,所述加热线圈组件包括两间隔叠设的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固定旋转座的上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使得套设在固定旋转座的上部的外壳处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内。
22.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加热装置通过设置一条形加热线圈组件,并将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两端折弯以形成入口和出口;同时,设置至少一沿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延伸方向移动设置且能够自转的固定旋转座,并令固定旋转座的上部插入条形加热线圈组件内。
23.由此,将马达的外壳和磁铁设置在固定旋转座上后,能够直接自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入口将固定旋转座依次送入条形加热线圈组件内进行加热,并自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出口将加热后的固定旋转座依次送入,大大缩短将固定旋转座送入并送出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时间,节省固定旋转座的传递时间,且能够实现对多个固定旋转座进行加热,大大提高胶水的固化效率,提高磁铁和外壳的组装效率。
24.同时,在沿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延伸方向移动固定旋转座时,还驱动固定旋转座自转,使得外壳内壁的胶水和磁铁能够被均匀加热,避免磁铁在外壳内加热不均匀而导致的崩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一实施例中机架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一实施例中同步带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一实施例中条形加热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一实施例中固定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一实施例中固定旋转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用于在磁铁与马达外壳的组装中对外壳内壁的胶水进行高温固化。具体地,该加热装置包括一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以及多个固定旋转座200。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两端折弯以形成入口(110a、120a)和出口。固定旋转座200配置为沿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延伸方向移动设置,且能够以其自身的轴向为中心自转,其上部插入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内。
33.加热前,先将马达的磁体和外壳设置在固定旋转座200上。加热时,沿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延伸方向移动固定旋转座200,将固定旋转座200自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入口(110a、120a)移入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内,并在移动固定旋转座200的同时转动固定旋转座200,由此以在移动固定旋转座200过程中对设置在固定旋转座200上的产品(即壳体、胶水以及磁铁)进行均匀加热;根据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温度以及长度来控制固定旋转座200在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内移动和转动的速度,使得外壳内壁的胶水在被固定旋转座 200被送入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内时完成固化。
34.与现有采用高频加热电箱对外壳内壁的胶水进行加热固化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则设置在固定旋转座200的上方设置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并将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两端折弯以形成入口和出口,同时,将至少一固定旋转座200沿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延伸方向移动设置,由此,将马达的外壳和磁铁设置在固定旋转座200上后,能够直接自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入口(110a、120a)将固定旋转座200依次送入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内进行加热,并自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出口将加热后的固定旋转座200依次送入,大大缩短将固定旋转座200送入并送出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时间,节省固定旋转座200的传递时间,且能够实现对多个固定旋转座200进行加热,大大提高胶水的固化效率,提高磁铁和外壳的组装效率。
35.同时,固定旋转座200还采用可自转设计,在沿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延伸方向移动固定旋转座200时,还驱动固定旋转座200自转,使得外壳内壁的胶水和磁铁能够被均匀加热,避免磁铁在外壳内加热不均匀而导致的崩裂的问题。
36.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加热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37.如图1

2所示,该加热装置包括一机架310,该机架310上设置凸轮分割器 320,凸
轮分割器320上设置转盘330,固定旋转座200均匀设置在转盘330的外周边缘。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位于转盘330的上方,并绕转盘330的周向延伸。
38.在转盘330的下方设置有三沿转盘330的周向设置的均匀分布的同步带驱动组件340,每一同步带驱动组件340包括支架341、弧形板343、同步带轮轮组(未图示)、同步带344以及驱动电机342。支架341通过安装板311固定在机架310的周侧,弧形板343和驱动电机342均设置在支架341上,同步带轮轮组沿弧形板343的内侧边缘设置,驱动电机342通过减速器与同步带轮轮组中的一个同步带轮传动连接。同步带344缠绕在弧形板343的外周边缘,并与弧形板343内侧边缘的同步带轮轮组接触。
39.该固定旋转座200包括固定座210、转动座220以及顶升轴230。固定座210 通过螺丝固定在转盘330外周边缘,其内周设置两轴承211,两轴承211之间设置第一间隔环212以支撑两轴承211的内圈。转动座220的下部插入轴承211的内圈并穿过固定座210,且在转动座220的下部套设有同步带轮221,该同步带轮221与弧形板343外侧的同步带344接触。在同步带轮221与固定座210之间设置第二间隔环224以支撑位于固定座210下部的轴承211的内圈。在转动座220 的下端部套设有锁紧螺母223,以将转动座220在轴向上锁死。
40.在转动座220的上部设置支撑座240,支撑座240的上部具有卡口,卡口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膨胀座241,强磁体2411设置在膨胀座241的外侧壁,马达的磁铁通过强磁体2411吸附于膨胀座241上,马达的外壳套接在支撑座240的上部并包裹磁铁。
41.顶升轴230同轴滑动插接在转动座220上,其顶升轴230的上端部设置梯形滑台231。该梯形滑台231插入卡口,其两侧的斜面与膨胀座241之间通过燕尾槽和燕尾状凸起滑动扣合在一起,顶升轴230受外力作用沿其轴向向上顶升时,能够驱动两膨胀座241向内收缩以便外壳套住磁铁。
42.加热前,将磁铁吸附在膨胀座241的外侧壁;而后向顶升轴230施加一向上的作用力驱动梯形滑台231上移带动两膨胀座241向相收缩,再将外壳压入在支撑座240的上部并包裹磁铁,同时撤去施加在顶升轴230上的外力,使得膨胀座241向外胀开,将磁铁的外周壁压合在外壳内壁的胶水上,为下一步进入高频加热使胶水固化作准备。
43.加热时,通过凸轮分割器320驱动转盘330转动带动固定旋转座200以转盘 330的中心公转,使得转盘330外周边缘的固定旋转座200依次从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入口(110a、120a)进入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内;当固定旋转座200 进入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后,由同步带驱动组件340驱动固定旋转座200的转动座220转动,带动支撑座240上的外壳在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内自转。
44.这样,就实现了固定旋转座200沿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延伸方向移动,大大节省了固定旋转座200到高频加热工序的传递时间;并且,在移动固定旋转座200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同步带驱动组件340驱动固定旋转座自转,实现对外壳内壁的胶水和磁铁能够被均匀加热,避免磁铁在外壳内加热不均匀而导致的崩裂的问题。
45.作为进一步地,在支撑座240与转动座220之间设置有隔热套250,隔热套 250固定在转动座220上部,支撑座240固定在隔热套250上部。通过设置隔热套250以抑制外支撑座240与转动座220之间的热传递。
46.作为进一步地,在转动座220的下端部内周嵌入一固定环222,顶升轴230 的下端部从固定环222穿过,与固定环222滑动配合。通过设置固定环222,以间隔顶升轴230300与
转动座220的内壁接触。
47.作为进一步地,在顶升轴230的轴体上设置圆台部230a,并在圆台部230a 与支撑座240之间设置复位弹簧232。由此,当撤去施加于顶升轴230上的顶升力后,能够通过复位弹簧232来驱使顶升轴230复位,使两膨胀座241重新胀开,从而将磁铁与外壳内壁的胶水充分接触。
48.应当说明的是,加热装置除了采用上述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将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设置为直线型或者曲线型,沿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的延伸方向设置同步带344,由此,将固定旋转座200移动至条形加热线圈组件100内后,可通过同步带344驱动固定旋转座200沿条形加热线圈组件 100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转动。
49.上述同步带也可替换为其他的柔性传动件,例如皮带、链条等,对应地,将固定旋转座200上的同步带轮221替换为摩擦轮、链轮等。
50.此外,同步带可以替换其刚性传动件如齿条,对应的,需要将固定旋转座200上的同步带轮221替换为齿轮。与采用柔性传动件相比,采用刚性传动件需要设置其他的驱动机构来带动固定旋转座200移动。
5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转动座220的上部设置齿轮部220a,将支撑座 240随隔热套250固定在齿轮部220a上。在转盘330的上方设置载板410,该载板410上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齿轮驱动组件400,该齿轮驱动组件400靠近转盘330的外周边缘的一侧设置有传动齿轮,固定旋转座200随转盘330转动至齿轮驱动组件400的位置时,转动座220的齿轮部220a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
52.对应设置齿轮驱动组件400的下方不设置同步带驱动组件340,当固定旋转座200随转盘330转动至齿轮驱动组件400的位置时,通过传动齿轮来驱动转动座220转动,以调整固定旋转座200的旋转角度,便于在齿轮驱动组件400对应的位置进行充磁和压外壳的工作。
53.作为进一步地,将齿轮驱动组件400滑动设置在载板410上,并在载板410 设置驱动齿轮驱动组件400滑动的气缸(未图示)。由此,使得齿轮驱动组件 400能够相对向转盘330的外周边缘靠近以与固定旋转座200的转动座220啮合传动,或者远离转盘330的外周边缘以避让固定旋转座200。这样,就能够在调整固定旋转座200的旋转角度驱动齿轮驱动组件400退回,避免干涉充磁和压外壳的工作。
54.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加热线圈组件包括两间隔叠设的第一加热线圈110和第二加热线圈120,固定旋转座200的上部依次穿过第一加热线圈110和第二加热线圈120,使得套设在固定旋转座200的上部的外壳处于第一加热线圈110和第二加热线圈120内。通过以两个叠设的第一加热线圈110和第二加热线圈120外壳进行加热,能够提高对外壳内壁胶水的加热效率。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