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15:39: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冷却塔中填料的两侧的温差、焓差以及含湿差;步骤二:根据所述温差、焓差以及含湿差将冷却塔中的填料分为n个填料区域,n大于1;步骤三:根据所述填料区域所在冷却塔中的位置确定填料区域中的填料片距和填料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填料区域所在冷却塔中的位置确定填料区域中的填料片距和填料高度具体为:沿冷却塔径向方向,由填料的中心向塔壁,填料区域的填料片距依次减小,填料区域的填料高度依次增加。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差、焓差以及含湿差将冷却塔中的填料分为n个填料区域具体为:根据所述温差、焓差以及含湿差确定填料两侧的空气吸湿能力:w=(1 |δt)(1 |δh)(1 |δx)w为填料两侧的空气吸湿能力,δt为填料的两侧的温差,δh为填料的两侧的焓差,δx填料的两侧的含湿差;根据填料两侧的空气吸湿能力将冷却塔中的填料分为n个填料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3,所述填料分为第一填料区域、第二填料区域和第三填料区域,所述第一填料区域为位于填料中心区域,所述第三填料靠近冷却塔的塔壁设置,所述第二填料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填料区域和第三填料区域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吸湿能力所在的区域为第一填料区域;空气吸湿能力所在的区域为第二填料区域;空气吸湿能力所在的区域为第三填料区域;其中,w
max
为冷却塔中填料的空气吸热吸湿能力的最大值,w
min
冷却塔中填料的空气吸热吸湿能力的最小值。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料区域的填料片距d2为33mm、32mm、31mm、30mm、29mm或28mm;所述第二填料区域的填料高度h2为1.0m、1.1m、1.2m、1.3m、1.4m、1.5m、1.6m、1.7m、1.8m、1.9m、2.0m或2.1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区域的填料片距d1=w
avr
/w
min
×
d2,所述第一填料区域的填料高度h1=w
min
/w
avr
×
h2,其中w
avr
为填料为空气吸热吸湿能力沿冷却塔径向的平均值。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料区域的填料片距d3=w
avr
/w
max
×
d2,所述第一填料区域的填料高度h1=w
max
/w
avr
×
h2。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的波形为双斜波、s波、斜折波或梯形波。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的材料为pvc。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所述逆流湿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填料布置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冷却塔中填料的两侧的温差、焓差以及含湿差;根据所述温差、焓差以及含湿差将冷却塔中的填料分为n个填料区域,n大于1;根据所述填料区域所在冷却塔中的位置确定填料区域中的填料片距和填料高度。通过冷却塔中填料的两侧的温差、焓差以及含湿差来将填料分为多个填料区域,并通过填料区域所在冷却塔中的位置确定填料区域的填料片距和填料高度,该方法可大大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对降低冷却塔的耗能。对降低冷却塔的耗能。对降低冷却塔的耗能。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波 王科峰 张荣林 孔振华 袁汉川 张松奇 郭海俊 周生东 袁志先 季薇 吴俊杰 谭茹 刘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2
技术公布日:2022/1/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