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0:40: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设于隧洞(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装置包括移动组件(2)以及拦水组件(3);所述移动组件(2)设于所述拦水组件(3)的一侧且与所述拦水组件(3)连接,所述移动组件(2)可沿着所述隧洞(1)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拦水组件(3)移动;所述拦水组件(3)设于所述隧洞(1)的内底壁上,且所述拦水组件(3)的两侧壁与所述隧洞(1)的内侧壁接触,以使得所述拦水组件(3)与所述隧洞(1)共同围合成积水腔,用于聚集所述隧洞(1)中的积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组件(3)包括固定外壳(31),所述固定外壳(31)内设有固定管(32)、升降构件组以及驱动电机(33);所述固定外壳(31)的底部与所述固定管(3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通孔(311),所述固定管(32)靠近所述隧洞(1)的内底壁的一端具有尖刺部(321);所述驱动电机(33)用于驱动所述固定管(32)转动,且所述升降构件组用于驱动所述固定管(32)朝向所述隧洞(1)的内底壁移动,以穿过所述通孔(311)并插入所述隧洞(1)的内底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构件组包括第一齿轮管(34),所述固定外壳(31)的一侧设有第一转动口(312),所述第一齿轮管(34)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口(312)内,所述第一齿轮管(34)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盘(341),所述固定管(32)远离所述隧洞的内底壁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盘(341)啮合的第一轮齿(322),以使得所述第一齿轮管(34)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口(312)转动时,使得所述第一齿轮盘(341)与所述第一轮齿(322)啮合以带动所述固定管(32)上升或下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32)包括多个;所述升降构件组还包括第二齿轮盘(35)以及第二齿轮管组件;所述第二齿轮盘(35)和所述第二齿轮管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齿轮管(34)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盘(341)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盘(341)、所述第二齿轮盘(35)和所述第二齿轮管组件分别对应一个啮合所述固定管(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管组件包括第二齿轮管(36)和第三齿轮管(37),所述第二齿轮管(36)设于所述第一齿轮管(34)与所述第三齿轮管(37)之间,所述第二齿轮管(36)用于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管(34)和所述第三齿轮管(37)啮合,所述第三齿轮管(37)与相应的所述固定管(32)的所述第一轮齿(322)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管(34)上套设有第一方向盘(342)。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移动外壳(21)以及设于所述移动外壳(21)底部的滑轮(22),所述滑轮(22)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外壳(21)沿着所述隧洞(1)的延伸方向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外壳(21)内设置有支撑柱(24),所述滑轮(22)设于所述支撑柱(24)的底部,所述支撑柱(24)的两侧焊接有第二轮齿(241);所述移动外壳(21)的顶部设有拉手槽(211),所述拉手槽(211)内设置有拉手框(23),所述拉手框(23)的两侧焊接有第三轮齿(231);
所述移动外壳(21)的一侧上沿隧洞(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有两个第二转动口(212),每个所述第二转动口(212)内转动连接有一个第四齿轮管(25),所述第四齿轮管(25)与所述第二轮齿(241)啮合,所述第三轮齿(231)与所述第二轮齿(241)啮合,以使得所述第四齿轮管(25)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口(212)转动时带动所述拉手框(23)与所述滑轮(22)沿相反的方向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齿轮管(25)上套设有第二方向盘(251)。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外壳(21)上形成有齿轮口(213),所述齿轮口(213)内设置有第五齿轮管(26);所述移动外壳(21)内还设置有第三齿轮盘(27),所述第三齿轮盘(27)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轮齿(241)和所述第三齿轮(231)啮合;且所述第五齿轮管(26)与所述第二轮齿(241)啮合。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施工隧洞内的拦水装置,设于隧洞内形成水坝用于进行拦水或者聚集积水。拦水装置包括移动组件以及拦水组件;移动组件设于拦水组件的一侧且与拦水组件连接,移动组件可沿着隧洞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带动拦水组件移动;拦水组件设于隧洞的内底壁上,且拦水组件的两侧壁与隧洞的内侧壁接触,以使得拦水组件与隧洞共同围合成积水腔,用于聚集隧洞中的积水,以满足水泵对于积水抽排的积水深度的要求。此外,本公开的拦水组件可以在移动组件的带动下进行移动,从而方便操作形成用于拦水的水坝且还可以快速移除该拦水装置形成的水坝,从而节省了水坝的搭建以及拆除时间,间接提升了储水以及排水的效率,且节省了人力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涛 韩峰 李久栋 张业权 于庆斌 张志德 李东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08
技术公布日:2022/1/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