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驱动系统及马达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18:26: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一马达致动器,包含:一壳体,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一马达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马达机构包含一定子、一转子、及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其中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内并定义为一马达输入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定义为一马达输出端;一谐波减速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谐波减速机构包含一齿轮组件及一波产生单元,所述波产生单元连接所述马达输出端,所述波产生单元能与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波产生单元配合所述齿轮组件使彼此产生转速差;一连接机构,连接所述齿轮组件,所述连接机构能与所述齿轮组件同步转动;至少一个油封件,设置于所述谐波减速机构与所述转轴之间,至少一个所述油封件与所述谐波减速机构共同形成一阻隔墙;及一制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并对应所述马达输入端的位置,所述制动机构能通过所述马达输入端选择性减少所述转轴的转动速度;以及一驱动臂,连接所述连接机构。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定义一轴向方向,所述转子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长度除以所述转轴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长度的值介于0.13至0.24之间。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更包含一第一感测模块、一第二感测模块及一驱动器,所述第一感测模块、所述第二感测模块及所述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感测模块能感测所述转轴的转速及位置,所述第二感测模块能感测所述连接机构的转速及位置,所述驱动器电性耦接所述第一感测模块、所述第二感测模块、所述马达机构及所述制动机构,所述驱动器能根据所述第一感测模块及所述第二感测模块控制所述马达机构及所述制动机构。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更包含一主壳及一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主壳的一端,使所述端盖与所述主壳的内缘共同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端盖能于一开启位置及一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端盖于所述开启位置时,使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第一感测模块、所述第二感测模块、所述制动机构、及所述驱动器裸露;当所述端盖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使所述第一感测模块、所述第二感测模块、所述制动机构、及所述驱动器被遮挡。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定义一轴向方向;所述第二腔室具有一第一子空间及一第二子空间,所述第一子空间与所述第一腔室沿着所述轴向方向配置并彼此连通,所述第二子空间配置于所述第一子空间及所述第一腔室共同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子空间及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子空间能用以供另一个马达致动器连接。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含有一铁芯,所述铁芯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转子通过所述铁芯配合所述定子从而带动所述转轴旋转。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波减速机构更包含有一后端盖,所述后端盖具有平行所述转轴的一轴向方向的一第一段及垂直所述第一段的一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油封件;所述后端盖及至少一个所述
油封件共同形成所述阻隔墙。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有一轴配置空间;所述驱动系统更包含有一引线轴,所述引线轴设置于所述轴配置空间内,所述引线轴连接所述齿轮组件以同步转动,所述引线轴具有一线配置空间,所述线配置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及所述壳体的外部,并能用以配置一电线。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内缘与所述引线轴的外缘不接触;至少一个所述油封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油封件设置于所述谐波减速机构与所述转轴之间,另一个所述油封件设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引线轴之间。10.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波减速机构更包含配置于其内部的一第一润滑材料,所述引线轴更包含配置于所述线配置空间内的一第二润滑材料。11.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含有多个磁件,多个所述磁件环状设置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通过多个所述磁件配合所述定子从而带动所述转轴旋转;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引线轴为一体连接。1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含一主壳、一端盖、及一固定件,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主壳的一端、并且所述端盖与所述主壳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使所述容置空间被区隔成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其中,所述主壳具有一最大外径及一最小内径,所述最小内径不小于所述最大外径的75%。13.依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定义一轴向方向;所述主壳包含一横段及垂直所述横段的一纵段,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轴向方向至所述纵段中心的一最短距离介于所述转轴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长度的15%至25%之间。14.依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定义一轴向方向;所述主壳面向所述端盖的一侧缘及所述端盖面向所述主壳的一侧缘大致沿着垂直所述轴向方向的一径向方向配置。15.一种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致动器包括:一壳体,具有位于相反两侧的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一马达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马达机构包含一定子、一转子、及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其中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腔室内并定义为一马达输入端,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定义为一马达输出端;一谐波减速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谐波减速机构包含一齿轮组件及一波产生单元,所述波产生单元连接所述马达输出端,所述波产生单元能与所述转轴同步转动,所述波产生单元配合所述齿轮组件使彼此产生转速差;一连接机构,连接所述齿轮组件,所述连接机构能与所述齿轮组件同步转动;至少一个油封件,设置于所述谐波减速机构与所述转轴之间,至少一个所述油封件与所述谐波减速机构共同形成一阻隔墙;以及一制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并对应所述马达输入端的位置,所述制动机构能通过所述马达输入端选择性减少所述转轴的转动速度。16.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致动器更包含一第一感测模块、一第二感测模块及一驱动器,所述第一感测模块、所述第二感测模块及所述驱动器
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感测模块能感测所述转轴的转速及位置,所述第二感测模块能感测所述连接机构的转速及位置,所述驱动器电性耦接所述第一感测模块、所述第二感测模块、所述马达机构及所述制动机构,所述驱动器能根据所述第一感测模块及所述第二感测模块控制所述马达机构及所述制动机构;所述壳体更包含一主壳及一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主壳的一端,使所述端盖与所述主壳的内缘共同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端盖能于一开启位置及一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端盖于所述开启位置时,使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第一感测模块、所述第二感测模块、所述制动机构、及所述驱动器裸露;当所述端盖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使所述第一感测模块、所述第二感测模块、所述制动机构、及所述驱动器被遮挡。17.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定义一轴向方向;所述第二腔室具有一第一子空间及一第二子空间,所述第一子空间与所述第一腔室沿着所述轴向方向配置并彼此连通,所述第二子空间配置于所述第一子空间及所述第一腔室共同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空间连通所述第一子空间及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子空间能用以供另一个马达致动器连接。18.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波减速机构更包含有一后端盖,所述后端盖具有平行所述转轴的一轴向方向的一第一段及垂直所述第一段的一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油封件;所述后端盖及至少一个所述油封件共同形成所述阻隔墙。19.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含一主壳、一端盖、及一固定件,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主壳的一端、并且所述端盖与所述主壳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使所述容置空间被区隔成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其中,所述主壳具有一最大外径及一最小内径,所述最小内径不小于所述最大外径的75%。20.依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定义一轴向方向;所述主壳包含一横段及垂直所述横段的一纵段,所述固定件沿所述轴向方向至所述纵段中心的一最短距离介于所述转轴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长度的15%至25%之间。21.依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马达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定义一轴向方向;所述主壳面向所述端盖的一侧缘及所述端盖面向所述主壳的一侧缘大致沿着垂直所述轴向方向的一径向方向配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驱动系统及马达致动器。驱动系统具有一马达致动器及一驱动臂。马达致动器具有一壳体、一马达机构、一谐波减速机构、一连接机构、一油封件及一制动机构。马达机构及谐波减速机构分别设置于壳体的一第一腔室。谐波减速机构连接马达机构的一转轴。连接机构连接谐波减速机构。油封件设置于谐波减速机构与转轴之间。制动机构设置于壳体的一第二腔室。制动机构能选择性减少转轴的转动速度。驱动臂连接连接机构。据此,油封件能避免谐波减速机构内的润滑油脂渗漏,使驱动系统能大幅提升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霖 唐修晨 李东祐 谢昆儒 陈义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盟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9
技术公布日:2022/2/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