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增益剪裁调控的多波长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6:27: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增益剪裁调控的多波长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包括:第一腔镜、声光q开关、nd:yvo4晶体、第二腔镜、耦合镜组、泵浦模块、第三腔镜、第四腔镜、mgo:apln晶体、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五腔镜和输出镜,其中:所述泵浦模块、耦合镜组、第二腔镜、nd:yvo4晶体和第三腔镜在水平方向上由左至右依次排列,所述泵浦模块、耦合镜组和nd:yvo4晶体垂直于所述水平方向放置;所述声光q开关和第一腔镜依次放置于所述第二腔镜的正下方;所述mgo:apln晶体水平放置于所述第三腔镜的斜下方;所述第四腔镜、第二反射镜和第五腔镜放置于所述mgo:apln晶体上方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反射镜和输出镜依次放置于所述mgo:apln晶体下方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二反射镜和第五腔镜放置于所述第四腔镜的右侧;所述第四腔镜处于所述第三腔镜与mgo:apln晶体之间,所述第五腔镜处于所述第二反射镜上方;所述输出镜沿水平方向放置,所述第二腔镜和第三腔镜朝所述nd:yvo4晶体倾斜放置,所述第四腔镜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放置,以使所述第一腔镜、第二腔镜、第三腔镜、第四腔镜和输出镜组成基频光谐振腔;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沿水平方向放置,以使所述第四腔镜、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和输出镜组成多光参量振荡谐振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参量振荡器,其中,所述mgo:apln晶体的非周期极化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参量振荡器,其中,所述第二腔镜朝所述nd:yvo4晶体呈45
°
倾斜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参量振荡器,其中,泵浦模块的输出波长为813nm。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参量振荡器,其中:所述第一腔镜镀813nm高反膜和1084nm高反膜;所述第二腔镜镀813nm高透膜和1084nm 45
°
全反膜;所述第三腔镜镀813nm高反膜和1084nm高反膜;所述第四腔镜镀813nm高透膜、1084nm高透膜、1.48μm-1.70μm高反膜和3.0μm-4.0μm高反膜;所述第五腔镜镀1.70μm高反膜;所述输出镜镀813nm高反膜、1084nm高反膜、1.48μm-1.70μm高反膜和3.0μm-4.0μm增透膜。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参量振荡器,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10镀813nm高反膜、1084nm高反膜、1.48μm-1.70μm高反膜和3.0μm-4.0μm高反膜;所述第二反射镜镀813nm高反膜、1084nm高反膜、1.48μm-1.61μm高反膜、1.70μm高透膜和3.0μm-4.0μm高反膜。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参量振荡器,其中,所述振荡器还包括第三反射镜和第六腔镜;
所述第三反射镜和第六腔镜从上至下依次放置于所述mgo:apln晶体下方的水平方向上,且所述第三反射镜和第六腔镜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右侧;所述输出镜放置于所述mgo:apln晶体上方的水平方向上,且所述输出镜处于所述第二反射镜和第五腔镜的右侧;所述第四腔镜、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和输出镜组成多光参量振荡谐振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参量振荡器,其中:所述第三反射镜镀813nm高反膜、1084nm高反膜、1.48μm-1.51μm高反膜、1.61μm高透膜、1.70μm高反膜和3.0μm-4.0μm高反膜;所述第六腔镜镀1.61μm高反膜。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参量振荡器,其中,所述振荡器还包括第四反射镜和第七腔镜;所述第四反射镜和第七腔镜放置于所述mgo:apln晶体上方的水平方向上,且所述第四反射镜和第七腔镜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右侧,所述第七腔镜放置于所述第四反射镜的上方;所述输出镜放置于所述mgo:apln晶体下方的水平方向上,且所述输出镜放置于所述第三反射镜的右侧;所述第四腔镜、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第四反射镜和输出镜组成多光参量振荡谐振腔。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参量振荡器,其中:所述第四反射镜镀813nm高反膜、1084nm高反膜、1.48μm高反膜、1.51μm高透膜、1.61μm-1.70μm高反膜和3.0μm-4.0μm高反膜;所述第七腔镜镀1.51μm高反膜。

技术总结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基于增益剪裁调控的多波长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所述振荡器包括第一腔镜、声光Q开关、Nd:YVO4晶体、第二腔镜、耦合镜组、泵浦模块、第三腔镜、第四腔镜、MgO:APLN晶体、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五腔镜和输出镜。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基于Nd:YVO4晶体和MgO:APLN晶体的内腔多光参量振荡器结构,以及通过输出镜与多个反射镜、腔镜的综合设置,改变各信号光的传播路径达到均衡各组参量光增益、抑制多光参量振荡逆转换的目的,进而提升多个闲频光的转换效率,最终获得高光束质量、高转换效率的中红外激光输出。高转换效率的中红外激光输出。高转换效率的中红外激光输出。


技术研发人员:于永吉 丁洲林 刘航 金光勇 王子健 王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3/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