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04-02 04:10: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临时仰拱法开挖隧道,包括以下步骤:a.开挖

号上台阶,开挖高度为5.6m,预留核心土;对

号上台阶施作上导第一层初期支护;b.左右分幅开挖

号中台阶,开挖高度为4.4m,预留核心土;对

号中台阶施作中导第一层初期支护;c.在

号中台阶底部施作第一临时仰拱,以使所述上导第一层初期支护以及所述中导第一层初期支护封闭成环;d.分别施作

号上台阶的上导第二层初期支护,以及

号中台阶的中导第二层初期支护;e.左右分幅开挖

号下台阶,开挖高度为4.2m;对

号下台阶施作下导第一层初期支护;f.在

号下台阶底部施作第二临时仰拱,以使所述下导第一层初期支护封闭成环;g.施作

号下台阶的下导第二层初期支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第一层初期支护、所述上导第二层初期支护、所述中导第一层初期支护、所述中导第二层初期支护、所述下导第一层初期支护以及所述下导第二层初期支护均包括施作于拱脚处的锁脚锚管,所述锁脚锚管的水平夹角为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挖所述隧道前,沿所述隧道的掘进方向对所述隧道的拱部施作超前支护;其中,所述隧道洞口段的超前支护采用φ108的超前大管棚以及φ42的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加固;所述隧道其余段的超前支护采用φ76的超前中管棚以及φ42的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加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大管棚环向间距为40cm,外插角为1-3
°
;所述超前大管棚采用纯水泥浆注浆加固,注浆压力为2mpa;所述纯水泥浆的水灰比0.5:1~0.8: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中管棚环向间距为40cm,外插角为10-15
°
,搭接长度不小于3m;所述超前中管棚采用纯水泥浆注浆加固,注浆压力为2mpa;所述纯水泥浆的水灰比0.5:1~0.8: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为40cm,纵向间距为1.2m,外插角为3-5
°
;所述超前小导管采用纯水泥浆注浆加固,注浆压力为0.5-1mpa;所述纯水泥浆的水灰比0.5:1~0.8: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中导第一层初期支护施作完成后,在

号中台阶侧壁施作中导径向锚管;所述中导径向锚管沿径向打入所述隧道的土层内,并注浆加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所述下导第一层初期支护施作完后后,在

号下台阶侧壁施作下导径向锚管;所述下导径向锚管沿径向打入所述隧道的土层内,并注浆加固。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
中,

号中台阶左右分幅交错开挖,纵向间距为1.9m,并与

号上台阶保持不低于3m的台阶长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e中,

号下台阶左右分幅交错开挖,纵向间距为1.9m,并与

号中台阶保持不低于4.7m的台阶长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岩溶隧道穿越深厚砂砾土层施工方法,其中,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临时仰拱法开挖隧道。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在开挖过程中通过适当增大开挖高度,一方面能够增大边墙支护与围岩粘结和咬合面积,以提升支护的竖向抗力;另一方面,通过增大矢跨比,能够提高支护的受力效果,以充分发挥支护效力。同时,通过采用双层初期支护的施工手段,能够进一步提高初期支护的支护效力以及初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施工进程安全可靠的进行。安全可靠的进行。安全可靠的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甘洪林 陈耀 王加一 谢文清 邓宝华 杨龙伟 侯建文 鲜伟 刘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5
技术公布日:2022/4/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