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4-30 17:39: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人体头部穿戴睡眠心理环境监测设备,在人体手腕部位穿戴睡眠生理环境监测设备,在人的睡觉空间放置睡眠自然环境监测设备;设置夜间监测时间段,并在设置的夜间监测时间段内识别人体睡眠时间段;在人体睡眠时间段通过睡眠心理环境监测设备、睡眠生理环境监测设备和睡眠自然环境监测设备分别采集人体的睡眠心理环境参数、睡眠生理环境参数和睡眠自然环境参数;构建睡眠质量分析算法模型,将人体睡眠时间段的睡眠心理环境参数、睡眠生理环境参数和睡眠自然环境参数导入睡眠质量分析算法模型,以此计算得到人体睡眠时间段的综合睡眠质量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心理环境监测设备为脑电图监测仪,睡眠生理环境监测设备内置夜视摄像头、加速度传感器和呼吸监测仪,其中夜视摄像头用于监测人体的睡眠姿势,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感应人体的睡眠体动,呼吸监测仪用于监测人体的呼吸频率,睡眠自然环境监测设备内置温湿度传感器、噪音计、光照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其中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睡觉空间的温度和湿度,噪音计用于检测睡觉空间的噪音响度,光照传感器用于检测睡觉空间的光照强度,粉尘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睡觉空间的粉尘浓度,氧气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睡觉空间的氧气浓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夜间监测时间段是指参考入睡时间段到参考醒来时间段之间的时间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设置的夜间监测时间段内识别人体睡眠时间段具体包括:在夜间监测时间段对应的参考入睡时间段通过睡眠生理环境监测设备内的夜视摄像头获取人体的物理入睡时间点;在夜间监测时间段对应的参考醒来时间段通过睡眠生理环境监测设备内的夜视摄像头获取人体的物理醒来时间点;将夜间监测时间段对应物理入睡时间点到物理醒来时间点之间的时间范围作为人体睡眠时间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心理环境参数为脑电波活跃频次和单次脑电波活跃对应的活跃时长,睡眠生理环境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异常频次、睡眠姿势不适频次和睡眠体动频次;其中睡眠心理环境参数对应的采集方式如下:m1:在人体睡眠时间段通过睡眠心理环境监测设备采集人体大脑的脑电波信号,并形成脑电波信号图像;m2:将脑电波信号图像中的脑电波信号进行信号状态类型识别,其中信号状态类型包括活跃状态类型和平稳状态类型,并统计各类型信号状态的持续时长,由此根据信号状态类型的持续时长将脑电波信号进行类型阶段划分,得到各信号状态类型对应的脑电波阶段;m3:从各信号状态类型对应的脑电波阶段中筛选出活跃状态类型对应的脑电波阶段,并统计活跃状态类型对应脑电波阶段的出现频次,将其记为脑电波活跃频次,将各次活跃
状态类型对应脑电波阶段的持续时长记为单次脑电波活跃对应的活跃时长;其中睡眠生理环境参数对应的采集方式如下:p1:将人体睡眠时间段按照设置的时间间隔进行采集时间点划分,得到各采集时间点,并将其按照采集时间先后顺序编号为1,2,...,j,...,m,同时统计划分的采集时间点总数量;p2:在各采集时间点通过睡眠生理环境监测设备内的夜视摄像头采集人体睡眠姿势图像,并通过睡眠生理环境监测设备内的呼吸监测仪采集呼吸频率,得到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睡眠姿势图像与呼吸频率;p3:将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睡眠姿势图像与预设的人体适宜睡眠姿势图像进行匹配,若某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睡眠姿势图像与人体适宜睡眠姿势图像匹配失败,则将该采集时间点记作睡姿不适采集时间点,此时统计睡姿不适采集时间点数量,并将其作为睡眠姿势不适频次;p4:将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呼吸频率与预设的人体在睡眠状态的正常呼吸频率范围进行对比,若某采集时间点对应的呼吸频率不处于人体在睡眠状态的正常呼吸频率范围内,则表明该采集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存在异常,此时统计呼吸频率存在异常的采集时间点数量,并将其作为呼吸频率异常频次;p5:在人体睡眠时间段通过睡眠生理环境监测设备内的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人体睡眠体动感应,当感应到人体睡眠体动时进行睡眠体动标记,统计睡眠体动标记数量,将其作为睡眠体动频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自然环境参数具体为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睡眠自然环境参数,而睡眠自然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噪音响度、光照强度、粉尘浓度和氧气浓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质量分析算法模型对应的算法步骤包括:第一步:基于人体睡眠时间段的睡眠心理环境参数计算人体睡眠时间段对应心理环境属性的睡眠质量系数,并将其记为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1:从睡眠心理环境参数中提取脑电波活跃频次,并将其按照活跃时间点的先后顺序依次标记为1,2,...,i,...,n;1-2:从睡眠心理环境参数中提取单次脑电波活跃对应的活跃时长,记为t
i
;1-3:分别将单次脑电波活跃对应的活跃时长与人体睡眠时间段对应时长进行对比,由此计算人体睡眠时间段对应心理环境属性的睡眠质量系数t表示为人体睡眠时间段对应时长;第二步:基于人体睡眠时间段的睡眠生理环境参数计算人体睡眠时间段对应生理环境属性的睡眠质量系数,并将其记为σ,具体计算方法如下:2-1:从睡眠生理环境参数中提取呼吸频率异常频次,并将其与采集时间点总数量进行相除操作,得到呼吸频率异常程度指数,记为a;2-2:从睡眠生理环境参数中提取睡眠姿势不适频次,并将其与采集时间点总数量进行
相除操作,得到睡眠姿势不适程度指数,记为b;2-3:从睡眠生理环境参数中提取睡眠体动频次,并将其除以睡眠时间段对应时长,得到平均睡眠体动频繁率,记为c;2-4:根据呼吸频率异常程度指数、睡眠姿势不适程度指数和平均睡眠体动频繁率计算人体睡眠时间段对应生理环境属性的睡眠质量系数,其计算公式为第三步:基于人体睡眠时间段的睡眠自然环境参数计算人体睡眠时间段对应自然环境属性的睡眠质量系数,并将其记为ξ,具体计算方法如下:3-1:将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睡眠自然环境参数构成采集时间点睡眠自然环境参数集合g
r
={g
r
1,g
r
2,...,g
r
j,...,g
r
m},g
r
j表示为第j个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睡眠自然环境参数,r表示为睡眠自然环境参数,r可以等于u1或u2或u3或u4或u5或u6,且u1、u2、u3、u4、u5、u6分别为温度、湿度、噪音响度、光照强度、粉尘浓度、氧气浓度;3-2:将采集时间点睡眠自然环境参数集合与预设的人体在睡眠状态的睡眠自然环境参数对应的适宜值进行对比,计算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睡眠自然环境不适程度指数,其计算公式为ε
j
表示为第j个采集时间点对应的自然环境不适程度指数,g

r
表示为人体在睡眠状态的睡眠自然环境参数对应的适宜值,k
r
表示为睡眠自然环境参数对应的影响比例因子;3-3:根据各采集时间点对应的睡眠自然环境不适程度指数计算人体睡眠时间段对应自然环境属性的睡眠质量系数,其计算公式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睡眠时间段的综合睡眠质量系数计算公式为体睡眠时间段的综合睡眠质量系数计算公式为表示为人体睡眠时间段的综合睡眠质量系数,a、b、c分别表示为心理环境属性、生理环境属性、自然环境属性对应综合睡眠质量的权重系数,且a b c=1。9.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连接的内存和网络接口;所述网络接口与服务器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连接;所述处理器在运行时通过所述网络接口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调取计算机程序,并通过所述内存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烧录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运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环境监测的人体睡眠分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设置夜间监测时间段,并在设置的夜间监测时间段内识别人体睡眠时间段,进而在人体睡眠时间段分别从睡眠心理环境、睡眠生理环境和睡眠自然环境属性出发进行人体睡眠质量监测分析,得到人体睡眠时间段对应心理环境属性、生理环境属性、自然环境属性的睡眠质量系数,并结合上述睡眠质量系数统计人体睡眠时间段的综合睡眠质量系数,该监测分析方式完善了目前人体睡眠质量监测方式对应的监测方向,使得人体睡眠质量呈现多方向分析的特点,大大规避了单一监测方向造成监测分析结果精准度不高的缺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体睡眠质量的监测水平。上提升了人体睡眠质量的监测水平。上提升了人体睡眠质量的监测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金龙
技术研发日:2022.01.24
技术公布日:2022/4/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