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电流体动力学作用的微平板热管

2022-06-05 04:27: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电流体动力学作用的微平板热管,包括上壳体(1)、蒸汽腔(2)、下壳体(3)及微槽道吸液芯(4),蒸汽腔(2)和微槽道吸液芯(4)位于上壳体(1)与下壳体(3)组成的封闭腔体中,且微槽道吸液芯(4)位于封闭腔体内部的最下方,蒸汽腔(2)位于微槽道吸液芯(4)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其内表面布置有平面电极(7);所述微槽道吸液芯(4),其由沿轴向尺寸呈梯度分布的多个凸台构成,以提供封闭腔体内液体回流的毛细力;所述多个凸台,包括多个立体正电极(5)和多个立体负电极(6),这些立体正电极(5)和立体负电极(6)沿轴向交替排布,并与平面电极(7)之间产生电流体驱动力,以辅助封闭腔体内液体回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台横向间的距离沿轴向呈从小到大梯度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立体正电极(5)和每个立体负电极(6)均采用长方体、正方体、梯形柱、圆柱和多边形柱这些几何体结构中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沿轴向交替排列的立体正电极(5)和立体负电极(6)构成一个电极对,相邻两个电极对之间的距离设置为电极对内正负电极间距离的2倍以上,以避免相邻两个电极对之间产生电流体作用的互相干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极对中立体正电极(5)和立体负电极(6)之间的距离为10-1000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有立体正电极(5)和立体负电极(6)的下方均布置有电极布线层(8),以分别实现所有立体正电极(5)之间和所有立体负电极(6)之间的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电极(7)设为负电极,其与多个立体正、负电极(5,6)之间形成电流体驱动力,以加快封闭腔体内液体回流,并促进这些立体正、负电极之间产生的气泡排到蒸汽腔(2)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腔体内的工质为电导率低于10-8
西门子每米的介电流体。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平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平面电极(7)、多个立体正电极(5)和多个立体负电极(6),均采用电导率高于107西门子每米的良好的导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流体动力学作用的微平板热管,主要解决现有传统被动式微型热管在高热流密度下存在蒸汽流动杂乱且分布不均、最大传热量受毛细吸力限制的问题。其包括上壳体(1)、蒸汽腔(2)、下壳体(3)及微槽道吸液芯(4),该微槽道吸液芯由沿轴向尺寸呈梯度分布的多个凸台构成,以提供热管内液体回流的毛细力;这些凸台包括沿轴向交替排布的多个立体正电极(5)和多个立体负电极(6);该正、负电极与上壳体内表面平面电极(7)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电流体驱动力,辅助热管内液体回流,并加快气液相变过程。本发明加快了热管内工质的循环,增强了热管的传热传质能力,有利于实现微热管的主动热管理,可用于电子器件的高效散热。可用于电子器件的高效散热。可用于电子器件的高效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辛菲 田文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3.02
技术公布日:2022/6/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