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9:14: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骨架(1)、电缸整平机构(2)、仿形底座板(4)和治具盒(5);结构骨架(1)的顶部前侧,设置有仿形底座板(4);仿形底座板(4)顶部,设置有中空的治具盒(5);治具盒(5)内,放置有软包动力电池模组(6);结构骨架(1)的顶部后侧,设置有电缸整平机构(2);电缸整平机构(2),用于对软包动力电池模组(6)顶部的极耳(620)进行整型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软包动力电池模组(6),包括多个纵向并列设置的软包动力电池(62);每个软包动力电池(62)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具有一个极耳(620);多个软包动力电池(62)顶部的极耳(620),与电路转接板(61)相连接;电路转接板(61),在与每个软包动力电池(62)顶部的每个极耳(620)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纵向分布的、用于让极耳垂直穿过的豁口;电路转接板(61)的顶部,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豁口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一个纵向分布的采样镍条(610);每个豁口中,垂直穿过一个极耳(62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治具盒(5),包括仿形盒体(51)和定位支撑板(52);仿形盒体(51)具有前侧开口的电池模组容纳凹槽(50);电池模组容纳凹槽(50),用于放入软包动力电池模组(6);仿形盒体(5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支撑板(52);定位支撑板(52),包括多个横向等间距设置且纵向分布的齿条(520),以及第一定位支撑块(521)和两个第二定位支撑块(522);第一定位支撑块(521),设置于仿形盒体(51)的顶部前侧;两个第二定位支撑块(522),分别设置于仿形盒体(51)的顶部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定位支撑块(522),两者为左右对称分布;齿条(52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支撑块(521)的后侧以及仿形盒体(51)的顶部后侧相连接;多个齿条(520),位于两个第二定位支撑块(522)之间的位置;每个齿条(520),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软包动力电池(62)的极耳间隙相对应设置;当软包动力电池模组(6)放入电池模组容纳凹槽(50)中时,每两个软包动力电池(62)的极耳间隙中,对应穿入有一个齿条(520),并且电路转接板(61)位于第一定位支撑块(521)和两个第二定位支撑块(522)所围绕的空间中;每两个软包动力电池(62)的极耳间隙,与一个齿条(520)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骨架(1),包括结构骨架底板(11)、气缸定位组件(12)、第一线性滑轨(13)以及第二线性滑轨(15);结构骨架底板(11),为水平分布;结构骨架底板(11)的顶部前侧以及中部,设置有纵向分布的两个第二线性滑轨(15);两个第二线性滑轨(15),两者为左右对称分布;
每个第二线性滑轨(15)包括纵向分布的第二导轨(151)和两个第二滑块(152);第二滑块(152)与第二导轨(151)的顶部相滑动配合连接;两个第二线性滑轨(15)的第二滑块(152)上,设置有仿形底座板(4);结构骨架底板(11)的顶部后侧,设置有纵向分布的两个第一线性滑轨(13);每个第一线性滑轨(13)包括纵向分布的第一导轨(131)和两个第一滑块(132);第一滑块(132)与第一导轨(131)的顶部相滑动配合连接;两个第一线性滑轨(13),两者为左右对称分布;两个第一线性滑轨(13),位于两个第二线性滑轨(15)后端的外侧方向;两个第一线性滑轨(13)的第一滑块(132)上,设置有电缸整平机构(2);两个第二线性滑轨(15)的前端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一个气缸定位组件(12);两个气缸定位组件(12),两者为左右对称分布;每个气缸定位组件(12),包括一个定位气缸(121)和一个定位块(122);两个定位气缸(121)相对一侧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定位块(122)相连接;两个气缸定位组件(12),用于夹紧固定位于两者之间的仿形底座板(4);两个第二线性滑轨(15)之间间隙的后端,设置有横向分布的限位块(14);限位块(14),用于在与所述仿形底座板(4)相接触时,阻挡所述仿形底座板(4)继续向后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仿形底座板(4),包括仿形底座底板(41)、凹槽定位板(42)、夹紧气缸(43)、换向气缸(44)和第三线性滑轨组件(45);仿形底座底板(41)的中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第三线性滑轨组件(45);第三线性滑轨组件(45),包括横向分布的第三导轨和两个第三滑块;第三导轨具体是直线导轨;第三滑块与第三导轨的顶部相滑动配合连接;两个第三滑块上,设置有水平分布的凹槽定位板(42),从而方便后续横向移动;凹槽定位板(42)的顶部设置有治具盒定位凹槽(420);治具盒定位凹槽(420)内,设置有所述治具盒(5);凹槽定位板(42)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夹紧气缸(43);两个夹紧气缸(43),两者为左右对称分布;两个夹紧气缸(43)相对一侧的输出端,分别与一个夹紧块(430)相连接;两个夹紧气缸(43),用于夹紧固定位于两者之间的治具盒(5)。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仿形底座底板(41)的前端设置有手柄(16);仿形底座底板(41)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换向气缸(44);换向气缸(44)左侧的输出端,通过一个换向气缸连接块(440),与凹槽定位板(42)的前侧面相连接;仿形底座底板(41)的前端左右两边,还分别设置有一个纵向分布的换向限位块(47)。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缸整平机构(2),包括机架(21)、电缸传动机构(22)和电缸整型模块(23);
机架(21)的左右两端底部,分别与结构骨架(1)中的两个第一线性滑轨(13)的第一滑块(132)相固定连接;电缸整型模块(23),设置在机架(21)的顶板(210)的横向中间位置;电缸整型模块(23),用于对位于其正下方的软包动力电池模组(6)顶部的极耳进行整型操作;电缸传动机构(22),包括纵向分布的第一电缸(221)和传动杆(222);第一电缸(22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传动杆(222)的后端相连接;传动杆(222)的前端,与机架(21)的底部后侧中间位置相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缸整型模块(23),包括第二电缸(231)、浮动接头(232)、连接板(233)、抹极耳组件(234)、光轴(235)和轴承套(236);第二电缸(231)下部的输出端贯穿机架(21)的顶板(210)上预留的通孔后,通过浮动接头(232)与横向分布的连接板(233)的上侧中间位置相连接;连接板(233)的下侧横向中部,设置有两排纵向间隔的抹极耳组件;两排纵向间隔的抹极耳组件,前后对称分布;每排抹极耳组件,包括横向等间距分布的多个抹极耳组件(234);每个抹极耳组件(234),用于对一个软包动力电池(62)顶部的一个极耳进行下压整型操作;机架(21)的顶板(210),在第二电缸(231)的左右两边,分别垂直设置有一个轴承套(236);每个轴承套(236)内,垂直贯穿设置有一个光轴(235);每个光轴(235)的下端,与连接板(233)的顶部左右两端固定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抹极耳组件(234),包括一个轮架(2342)、一个陶瓷整型滚轮(2343)和两个螺柱(2344);轮架(2342)的底部中间位置,枢接有一个陶瓷整型滚轮(2343);轮架(234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螺柱(2344),与连接板(233)的底部相连;陶瓷整型滚轮(2343),用于压紧事先已对折重叠在采样镍条(610)顶部的两个极耳(620),将采样镍条(610)与这两个极耳(620)整型抚平。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轮架(2342)的顶部前后两端,分别预留有螺柱通孔;每个螺柱(2344)下端的连接柱,在垂直贯穿一个螺柱通孔后,分别与一个螺柱限位块(23441)相连接;螺柱限位块(23441)的尺寸,大于螺柱通孔的尺寸;连接柱与螺柱通孔为间隙配合;每个螺柱(2344)的上部外壁,分别环绕地设置有弹簧限位块(23442);每个螺柱(2344)的外壁,在弹簧限位块(23442)与轮架(2342)的顶部之间的位置,分别套有一个弹簧(234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包括结构骨架、电缸整平机构、仿形底座板和治具盒;结构骨架的顶部前侧,设置有仿形底座板;仿形底座板顶部,设置有中空的治具盒;治具盒内,放置有软包动力电池模组;结构骨架的顶部后侧,设置有电缸整平机构;电缸整平机构,用于对软包动力电池模组顶部的极耳进行整型操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软包动力电池极耳的整型装置,其设计科学,能够在电缸的驱动下对软包动力电池的极耳进行恒压整型动作,由此大幅度提高动力电池模组极耳整型效率,使得极耳整型的平整性好、精度高,有效解决了动力电池模组极耳整型效率低的难题。电池模组极耳整型效率低的难题。电池模组极耳整型效率低的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 张习玖 王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力神动力电池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6/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