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2022-10-26 05:08: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包含外层膜和内层膜;所述外层膜包含防粘接组合物;所述防粘接组合物包含聚烯烃树脂、多功能添加剂;所述多功能添加剂选自锌盐微球组合物、胍盐微球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内层膜包含高阻隔热塑性树脂;优选地,所述的外层膜与内层膜的厚度比为(10~0.1):1,优选(10~0.5):1;更优选地,所述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的总厚度为10~25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接组合物包含共混的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聚烯烃树脂100重量份,多功能添加剂0.1~30重量份,优选0.1~20重量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选自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聚丙烯树脂选自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的至少一种;所述聚乙烯树脂选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的至少一种;优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微球组合物包含锌盐微球和隔离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锌盐微球与所述隔离剂的重量比范围为1:(0.1~1),优选为1:(0.1~0.5);和/或,所述胍盐微球组合物包含胍盐微球和隔离剂的混合物;其中,所述胍盐微球与所述隔离剂的重量比范围为1:(0.1~1),优选为1:(0.1~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锌盐微球和/或胍盐微球,为表面与锌离子和/或胍盐聚合物产生接枝或络合反应的聚合物微球;所述聚合物微球为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优选为马来酸酐交联交替共聚物微球;优选地,所述聚合物微球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进行制备而得。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微球中,锌元素的重量分数为10%~70%,优选20%~60%。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胍盐聚合物选自聚六亚甲基(双)胍无机盐、聚六亚甲基(双)胍有机盐、聚氧乙烯基胍无机盐、聚氧乙烯基胍有机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胍盐聚合物优选选自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磷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磺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乙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丙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硬脂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月桂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苯甲酸盐、聚氧乙烯基胍盐酸盐、聚氧乙烯基胍磷酸盐、聚氧乙烯基胍磺酸盐、聚氧乙烯基胍乙酸盐、聚氧乙烯基胍丙酸盐、聚氧乙烯基胍硬脂酸盐、聚氧乙烯基胍月桂酸盐、聚氧乙烯基胍苯甲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聚六亚甲基(双)胍丙酸盐、聚氧乙烯基胍盐酸盐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锌盐微球和/或胍盐微球中的聚合物微球为马来酸酐提供的结构单元a、单体m提供的结构单元b和交联剂提供的结构单元c共同得到的马来酸酐交联交替共聚物;其中,所述的单体m选自含孤立碳碳双键的单体;所述的交联剂选自两官能度以上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含乙烯基单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m选自含孤立碳碳双键的单体;优选地,所述的单体m选自醋酸乙烯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碳4、碳5、碳8、碳9混合烯烃的至少一种;更优选醋酸乙烯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碳4、碳5混合烯烃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交联剂为二乙烯基苯和/或含有至少两个丙烯酸酯类基团的丙烯酸酯类交联剂;所述丙烯酸酯类基团的结构式为:-o-c(o)-c(r’)=ch2,r’为h或c1-c4的烷基;优选地,所述交联剂选自二乙烯基苯、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邻苯二甲酸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缩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缩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和乙氧基化多功能度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优选自二甲基丙烯酸-1,3-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2-丙二醇酯、二丙烯酸-1,3-丙二醇酯、二丙烯酸-1,2-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乙二醇类双(甲基)丙烯酸酯优选自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接组合物包含其它助剂;以所述聚烯烃树脂的用量为100重量份计,其它助剂为0.1~5重量份;所述其它助剂选自抗氧剂、抗静电剂、润滑剂、紫外吸收剂、增塑剂中的至少一种。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阻隔热塑性树脂,选自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乙烯醇(pva)、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腈基树脂、聚酰胺的至少一种。12.根据权利要求1~11之任一项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包含所述防粘接组合物、高阻隔热塑性树脂在内的组分通过多层共挤而得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包含所述聚烯烃树脂、多功能添加剂在内的组分充分混合,挤出熔融造粒,得到防粘接组合物;(2)将步骤(1)所得的防粘接组合物与高阻隔热塑性树脂经过多层共挤流延制膜,得到所述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优选地,步骤(2)中共挤口模流延时的冷却温度为30~65℃。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添加剂中的所述锌盐微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聚合物微球加入到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中充分反应,然后加入锌盐水溶液充分反应;或将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加入到聚合物微球的聚合体系,然后加入锌盐水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分离、干燥,再将所得锌盐微球与隔离剂混合,即得所述的锌盐微球组合物;优选地,所述锌盐微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碱金属氢氧化物,加入水中进行溶解,得到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优选地,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与水的重量比范围为(0.1~100):100,更优选为(0.5~50):100;b.将聚合物微球加入到步骤a所制备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或者将步骤a所制备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加入聚合物微球的聚合体系,充分混合反应;其中,所述聚合物微球与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的重量比范围优选为(0.1~20):1,更优选为(0.1~10):1;c.取锌盐加入水中进行溶解,得到锌盐水溶液,然后将锌盐水溶液加入到步骤b反应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混合反应后分离悬浮物、干燥即得所述锌盐微球;优选地,所述锌盐与所述聚合物微球的重量比范围为(0.1~20):1,更优选为(0.1~10):1;d.将步骤c所得锌盐微球与隔离剂混合,即得所述锌盐微球组合物;其中,优选地,所述锌盐微球与所述隔离剂的重量比范围为1:(0.1~1),更优选为1:(0.1~0.5);所述隔离剂选自粒径为150~5000nm的颗粒,优选二氧化硅、碳酸钙、滑石粉、硅藻土、高岭土、磷酸氢钙、硅树脂的至少一种。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选自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铷、氢氧化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步骤c中,所述的锌盐选自水溶性锌盐的至少一种,优选醋酸锌、乳酸锌、氯化锌、溴化锌、硝酸锌、硫酸锌、葡萄糖酸锌中的至少一种。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添加剂中的所述胍盐微球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聚合物微球加入到胍盐聚合物水溶液中进行接枝反应,或者将胍盐聚合物水溶液加入聚合物微球的聚合体系中进行接枝反应;然后分离、干燥,再将所得胍盐微球与隔离剂混合,即得所述的胍盐微球组合物;优选地,以提供所述聚合物微球结构单元的马来酸酐用量为1000g计,所述胍盐聚合物水溶液的用量为500~10000g,优选1000~8000g;胍盐聚合物水溶液的浓度为0.5~50wt%,优选1~30wt%;和/或,所述接枝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为0~100℃,优选为2.5~90℃;反应时间为0.5~10h;和/或,所述隔离剂选自粒径为150~5000nm的颗粒,优选二氧化硅、碳酸钙、滑石粉、硅藻土、高岭土、磷酸氢钙、硅树脂的至少一种;所述胍盐微球与所述隔离剂的重量比范围为1:(0.1~1),优选为1:(0.1~0.5)。17.根据权利要求1~11之任一项所述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或根据权利要求12~16之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复合膜的应用,优选在食品、药品包装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的一种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包含外层膜和内层膜;所述外层膜包含防粘接组合物;所述防粘接组合物包含聚烯烃树脂、多功能添加剂;所述多功能添加剂选自锌盐微球组合物、胍盐微球组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内层膜包含高阻隔热塑性树脂。本发明的高阻隔防粘接复合膜具有优异的阻隔性、开口性,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所涉及原料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推广。易于工业化推广。易于工业化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胡晨曦 王宇韬 初立秋 茹越 张晓红 乔金樑 戚桂村 董穆 蔡传伦 赖金梅 蒋海斌 李杰 高达利 张师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3
技术公布日:2022/10/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