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09 23:16: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11),该压缩机对包含润滑油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散热器(43),该散热器使在所述压缩机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散热;室外热交换器(13),该室外热交换器使室外的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23),该室内热交换器使室内的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电池用热交换器(33),该电池用热交换器使电池装置(35)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制冷剂配管(10、20、30),该制冷剂配管将所述压缩机、所述散热器、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及所述电池用热交换器连接而形成制冷剂流路;切换阀(12、15、18、21、22、32、331),该切换阀切换制冷剂向所述电池用热交换器流动的电池模式和制冷剂不向所述电池用热交换器流动的非电池模式;以及控制部(70),该控制部进行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切换阀的控制,所述控制部具备:推定部(71),该推定部推定油滞留量,该油滞留量是伴随着所述非电池模式的执行而积存于所述电池用热交换器内的润滑油的量;判定部(72),该判定部基于所述油滞留量来判定是否需要回收所述电池用热交换器内的润滑油;以及执行部(73),在所述判定部判定为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回收的情况下,该执行部执行对所述电池用热交换器内的润滑油进行回收的油回收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计数器(61),该计数器计测油滞留时间,该油滞留时间是在所述非电池模式下驱动所述压缩机的驱动时间,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所述油滞留时间越长,所述油滞留量越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配管具备:室内器用配管(20),该室内器用配管用于使制冷剂向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流动;电池用配管(30),该电池用配管用于使制冷剂向所述电池用热交换器流动;分支部(10b),该分支部分支为所述室内器用配管和所述电池用配管这两个制冷剂流路;以及合流部(10j),该合流部使所述室内器用配管和所述电池用配管这两个制冷剂流路合流,所述计数器将在所述非电池模式中的所述分支部与所述合流部的压力差为规定压力差以上的模式下驱动所述压缩机的时间计测为所述油滞留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开关装置(62),该开关装置切换所述压缩机驱动的状态和所述压缩机停止的状态;以及计数器(61),该计数器计测油滞留次数,该油滞留次数是所述非电池模式的执行过程中所述开关装置切换为断开的次数,所述推定部推定为所述油滞留次数越多,所述油滞留量越多。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具备:第一散热器(43a),该第一散热器使空调水和在所述压缩机被压缩后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散热器(43b),该第二散热器使室内的空气和空调水进行热交换;空调水泵(41),该空调水泵使空调水循环;以及空调水配管(40),该空调水配管将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及所述空调水泵连接而形成空调水流路,在有制热要求的情况下,所述执行部在包含制热的模式下执行所述油回收模式,并且在没有所述制热要求的情况下,所述执行部在不包含制热的模式下执行所述油回收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散热器用传感器(43s),该散热器用传感器计测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温度,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温度为暖机完成温度以上且有所述制热要求的情况下,所述执行部在包含制热的模式下执行所述油回收模式,并且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温度小于所述暖机完成温度的情况下,即使有所述制热要求,所述执行部也在不包含制热的模式下执行所述油回收模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外气温度传感器(63),该外气温度传感器计测作为室外的空气的温度的外气温度,所述控制部将所述暖机完成温度设定为比外气温度高的温度。

技术总结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切换阀,该切换阀切换制冷剂向电池用热交换器流动的电池模式和制冷剂不向电池用热交换器流动的非电池模式;及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压缩机和切换阀的控制。控制部具备推定部,该推定部推定油滞留量,该油滞留量是伴随着非电池模式的执行而积存于电池用热交换器内的润滑油的量。控制部具备判定部,该判定部基于油滞留量来判定是否需要回收电池用热交换器内的润滑油。控制部具备执行部,在判定部判定为需要对润滑油进行回收的情况下,该执行部执行对电池用热交换器内的润滑油进行回收的油回收模式。油进行回收的油回收模式。油进行回收的油回收模式。


技术研发人员:久户辰朗 横尾康弘 柳町佳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电装
技术研发日:2021.02.24
技术公布日:2022/1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