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水隔热针织布的制作方法

2023-09-16 22:55: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隔热针织布,包括针织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布本体(1)包括:表面防水涂料(11),所述针织布本体(1)顶部表面设有表面防水涂料(11);复膜表层(12),所述表面防水涂料(11)涂抹设置在复膜表层(12)顶部表面;防水表层(13),所述复膜表层(12)底部压合设置有防水表层(13);抗菌层(14),所述防水表层(13)底部压合设置有起到抗菌作用的抗菌层(14);隔热夹层(15),所述抗菌层(14)底部设有隔热夹层(15);抗静电夹层(16),所述隔热夹层(15)底部编织固定有抗静电夹层(16);防水里层(17),所述抗静电夹层(16)底部设有防水里层(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水隔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表层(13)包括:亲水棉层(131),所述复膜表层(12)底部压合设置有亲水棉层(131);吸湿棉层(132),所述亲水棉层(131)底部交织固定有吸湿棉层(132);防潮裹层(133),所述吸湿棉层(132)底部交织固定有隔湿作用的防潮裹层(1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防水隔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夹层(15)包括:隔热涂层(151),所述防潮裹层(133)底部涂抹有起到隔热作用的隔热涂层(151);隔热纤维层(152),所述隔热涂层(151)设置在隔热纤维层(152)顶侧;冰丝纤维(153),所述隔热纤维层(152)内部交织固定有冰丝纤维(153);散热间隙(154),所述隔热纤维层(152)和冰丝纤维(153)交织缝隙设为散热间隙(15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防水隔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里层(17)包括:第一抗菌线(171),所述隔热纤维层(152)底部交织编成有第一抗菌线(171);第二抗菌线(172),所述第一抗菌线(171)外侧与第二抗菌线(172)外侧交织成网;涤纶(173),所述第一抗菌线(171)和第二抗菌线(172)外侧均与涤纶(173)相接触;蜡线(174),所述涤纶(173)缠绕设置在蜡线(174)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防水隔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蜡线(174)外侧的涤纶(173)外侧设置有分叉头(1731),且该分叉头(1731)呈y字形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防水隔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棉层(131)和防潮裹层(133)呈平行关系,且亲水棉层(131)和防潮裹层(133)的纤维分别与吸湿棉层(132)纤维插空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防水隔热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纤维层(152)通过隔热纤维编织成网,且该隔热纤维分别与冰丝纤维(153)穿插交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隔热针织布,涉及针织布料相关领域,包括针织布本体,通过表面防水涂料和复膜表层为针织布本体整体提供表面防水效果,并通过亲水棉层对复膜表层渗入的湿气进行吸附,并通过防潮裹层为吸湿棉层和亲水棉层的湿气进行隔离动作,然后抗菌层降低防水表层处蓄湿而产生菌类的现象,并通过热量传递给隔热纤维层进行干燥动作,并通过冰丝纤维的材料特性而加速隔热纤维层的散热效果,再通过蜡线为汗液进行防水效果,并通过涤纶和分叉头的蜡层和分叉张力对汗液或者水分进行隔离,从而使第一抗菌线和第二抗菌线保持干燥持续进行抗菌动作,提高隔水隔汗效果,进而提高针织布的穿戴舒适度。针织布的穿戴舒适度。针织布的穿戴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杰 王宽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胜百(福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3/9/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