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3:08:50
本技术涉及农机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
背景技术:
1、芦竹(arundodonax)禾本科、芦竹属多年生植物,具发达根状茎,秆粗大直立、坚韧,具多数节,常生分枝,生物量大,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作物。由于芦竹为无性繁殖,因此需要组培培养技术进行快繁,芦竹经过组培后还需经过大棚驯化长成壮苗,才可进行大田移栽。现如今,芦竹驯化时,大多选用栽种于穴盘,且栽种过程仍依靠人工进行栽种,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成本高。
2、现有一种应用于芦竹新品种选育的栽苗器(授权公告号cn 217037923 u),该栽苗器应用范围为大田,不能应用于穴盘,且该栽苗器一次只能栽种一株,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包括:栽苗盘、第一钢绳、扶手、破土锥、套筒、覆土片以及传动组件;所述栽苗盘的底部一侧焊接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扶手,所述扶手为中空结构,所述扶手内穿设有第一钢绳,所述扶手的握把处通过销轴铰接设置有活动手柄,所述第一钢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手柄,所述第一钢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所述栽苗盘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破土锥以及覆土片,所述套筒围设在所述破土锥外侧,所述破土锥包括相互拼合为椎体形状的椎体片,且两组所述椎体片分别通过四组第一销钉连接在所述套筒内;所述覆土片的上端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栽苗盘底部,所述覆土片的侧面通过转动部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铰接,所述破土锥连接所述传动组件。
3、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扶手内部的折弯处均设置有滑轮组,所述第一钢绳绕设在所述滑轮上。
4、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弹簧、第四弹簧、弹簧钢绳以及第二钢绳,所述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分别通过第二销钉以及第三销钉固定在栽苗盘的内壁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钢绳;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的顶部通过第三弹簧连接栽苗盘,以及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同时通过两组所述第二钢绳连接两组所述椎体片的内壁;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组弹簧钢绳分别连接两组所述椎体片。
5、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栽苗盘上对应于所述破土锥的位置开设有置苗口。
6、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栽苗盘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轮组,所述支撑轮组包括支撑杆以及橡胶轮,所述橡胶轮的轴心处穿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栽苗盘的底部。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在使用时由使用者手握扶手,将栽苗盘的破土锥对准相应穴盘,通过活动手柄施力和利用破土锥自身重力,使破土锥插入穴盘中,将芦竹组培苗根部朝下由置苗口投入栽苗盘中,芦竹组培苗落入破土锥中,松开活动手柄,第一钢绳通过拉伸连杆,挤压弹簧钢绳,使破土锥张开,破土锥和套筒随着第二钢绳拉伸,向上移动,由于套筒向上移动,挤压第二弹簧,造成覆土片向下转动,将周围的土向苗基部覆土;整体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相较于人工手动破土、覆土的栽种方式,极大的提升了现有的芦竹栽苗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栽苗盘(1)、第一钢绳(4)、扶手(8)、破土锥(13)、套筒(14)、覆土片(15)以及传动组件;所述栽苗盘(1)的底部一侧焊接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扶手(8),所述扶手(8)为中空结构,所述扶手(8)内穿设有第一钢绳(4),所述扶手(8)的握把处通过销轴(7)铰接设置有活动手柄(6),所述第一钢绳(4)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手柄(6),所述第一钢绳(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所述栽苗盘(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破土锥(13)以及覆土片(15),所述套筒(14)围设在所述破土锥(13)外侧,所述破土锥(13)包括相互拼合为椎体形状的椎体片,且两组所述椎体片分别通过四组第一销钉(131)连接在所述套筒(14)内;所述覆土片(15)的上端通过第二弹簧(152)固定连接在栽苗盘(1)底部,所述覆土片(15)的侧面通过转动部(151)与所述套筒(14)的外侧壁铰接,所述破土锥(13)连接所述传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8)内部的折弯处均设置有滑轮组(5),所述第一钢绳(4)绕设在所述滑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弹簧(3)、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20)、第三弹簧(18)、第四弹簧(19)、弹簧钢绳(132)以及第二钢绳(133),所述第一连杆(16)以及第二连杆(20)分别通过第二销钉(17)以及第三销钉(21)固定在栽苗盘(1)的内壁(2)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杆(1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钢绳(4);所述第一连杆(16)的另一端的顶部通过第三弹簧(18)连接栽苗盘(1),以及通过第四弹簧(19)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0)的一端,同时通过两组所述第二钢绳(133)连接两组所述椎体片的内壁(2);所述第二连杆(20)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组弹簧钢绳(132)分别连接两组所述椎体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栽苗盘(1)上对应于所述破土锥(13)的位置开设有置苗口(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栽苗盘(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轮组,所述支撑轮组包括支撑杆(9)以及橡胶轮(10),所述橡胶轮(10)的轴心处穿设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所述支撑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栽苗盘(1)的底部。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该用于芦竹组培苗的栽苗机构包括:栽苗盘、第一钢绳、扶手、破土锥、套筒、覆土片以及传动组件;所述栽苗盘的底部一侧焊接有两组平行设置的扶手,所述扶手的握把处通过销轴铰接设置有活动手柄,所述第一钢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手柄,所述第一钢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所述栽苗盘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破土锥以及覆土片,所述套筒围设在所述破土锥外侧,所述破土锥包括相互拼合为椎体形状的椎体片,且两组所述椎体片分别通过四组第一销钉连接在所述套筒内。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相较于人工手动破土、覆土的栽种方式,极大的提升了现有的芦竹栽苗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技术研发人员:孙亮,鹿群,万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兰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4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1030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