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烟草加工设备的制造及烟草加工技术 > 具有侧延伸部的加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具有侧延伸部的加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1:56:37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用于制造加热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已知提供一种用于生成可吸入蒸气的气溶胶生成装置。此类装置可以将气溶胶形成基质加热至使气溶胶形成基质的一个或多个组分挥发的温度,而不燃烧气溶胶形成基质。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被提供为气溶胶生成制品的一部分。气溶胶生成制品可以具有用于将气溶胶生成制品插入至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腔(诸如,加热室)中的条形状。加热组件可布置在加热室内或周围,以在气溶胶生成制品插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室中之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

2、期望具有一种具有改进的可靠性的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期望具有一种具有改进的制造质量的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期望具有一种在制造期间具有改进的稳健性的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包括第一衬底层。第一衬底层可为电隔离衬底层。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可布置在第一衬底层上。气溶胶生成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第二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可为电隔离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可布置成覆盖加热元件和第一衬底层。气溶胶生成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布置在第二衬底层上。气溶胶生成装置可进一步包括第三衬底层。第三衬底层可为电隔离衬底层。第三衬底层可至少部分地覆盖温度传感器并且覆盖第二衬底层布置。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可包括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处的侧延伸部。

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包括第一衬底层。第一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气溶胶生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布置在第一衬底层上。气溶胶生成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衬底层。第二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布置成覆盖加热元件和第一衬底层。气溶胶生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第二衬底层上。气溶胶生成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衬底层。第三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第三衬底层布置成至少部分地覆盖温度传感器并且覆盖第二衬底层。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包括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处的侧延伸部。

3、术语“覆盖(covering)”或“覆盖(cover)”可意指第一层具有与第二层基本上相同的表面尺寸,使得第一层可以以第二层的面向第一层的表面积基本上由第一层重叠的方式放置在第二层上。在第一层布置成覆盖第二层的情况下,第一层的表面尺寸可为第二层的表面积的至少90%、优选第一层的表面尺寸可为第二层的表面积的至少80%、更优选第一层的表面尺寸可为第二层的表面积的至少70%、最优选第一层的表面尺寸可为第二层的表面积的至少60%。

4、加热元件可夹在第一衬底层与第二衬底层之间。加热元件可仅覆盖第一衬底层的表面的一部分。当第二衬底层放置在第一衬底层上以及加热元件上时,第二衬底层优选地覆盖加热元件,并且覆盖加热元件布置在其上的第一衬底层的表面上的并且未由加热元件覆盖的其余部分。

5、类似地,温度传感器可夹在第二衬底层与第三衬底层之间。温度传感器可仅覆盖第二衬底层的表面的一部分。当第三衬底层放置在第二衬底层上以及温度传感器上时,第三衬底层优选地覆盖温度传感器,并且覆盖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其上的第二衬底层的表面上的并且未由温度传感器覆盖的其余部分。

6、在最终加热组件中,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优选地布置在第二衬底层的相对表面上。因此,加热元件经由第二衬底层与温度传感器电隔离。

7、加热元件可由第一衬底层和第二衬底层保护。

8、温度传感器可由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保护。

9、提供侧延伸部可改进加热组件的安装。为了将加热组件安装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可卷起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的卷起可导致管状加热组件。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的,加热组件可围绕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腔卷起。腔可以是不锈钢管。加热组件可示例性地通过粘合剂附接到管。然而,在没有侧延伸部的情况下,卷起的加热组件与管之间的唯一附接是粘合剂。这可能不足以将加热组件牢固地保持在管上。通过提供侧延伸部,可通过侧延伸部将卷起的加热组件保持在卷起的形状。更详细地,在卷起加热组件之后,侧延伸部可附接到相应层的相对短边缘,以便将加热组件牢固地保持在卷起的形状。这可补充或代替提供粘合剂以用于将卷起的加热组件附接到形成腔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管来完成。

10、侧延伸部可以是柔性的。这可使得能够在卷起加热组件之后将侧延伸部放置在相应层的相对短边缘上。

11、侧延伸部可设置有粘合剂层或涂层,以实现侧延伸部附接到相应层的相对短边缘。

12、“附接到相应层的相对短边缘”表示侧延伸部在邻近相应层的相对短边缘的区域中的附接。此区域可邻接短边缘。此区域可具有尺寸与侧延伸部的表面类似的表面。此区域可具有尺寸与侧延伸部的表面积类似的表面积。此区域可具有与侧延伸部的表面积相对应的表面积。在侧延伸部附接到相应层的相对短边缘之后,相应层的短边缘可彼此邻接。因此,加热组件在卷起并且侧延伸部附接到相应层的相对短边缘之后可具有管状形状。

13、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两者或三者可包括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处的侧延伸部。

14、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所有三者可包括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处的侧延伸部。

15、在所有这些情况下,相应的侧延伸部可附接到如本文所述的相应层的相对短边缘。

16、示例性地,第一衬底层可包括第一衬底层的第一短边缘处的第一侧延伸部。此第一侧延伸部可构造成附接到第一衬底层的第二短边缘,所述第二短边缘与第一衬底层的第一短边缘相对。第二衬底层可包括第二衬底层的第一短边缘处的第二侧延伸部。此第二侧延伸部可构造成附接到第二衬底层的第二短边缘,所述第二短边缘与第二衬底层的第一短边缘相对。第三衬底层可包括第三衬底层的第一短边缘处的第三侧延伸部。此第三侧延伸部可构造成附接到第三衬底层的第二短边缘,所述第二短边缘与第三衬底层的第一短边缘相对。

17、如本文所描述的提供多于一个的侧延伸部和优选三个的侧延伸部可在加热组件卷起之后改进衬底层的附接。

18、衬底层的侧延伸部可具有相同的尺寸。这可使侧延伸部与相应衬底层的相应相对短边缘的附接更容易。

19、侧延伸部可堆叠在彼此上方。

20、侧延伸部可与相应衬底层一体地形成。换句话说,以下中一项或多项成立:第一侧延伸部可与第一衬底层一体地形成,第二侧延伸部可与第二衬底层一体地形成,以及第三侧延伸部可与第三衬底层一体地形成。

21、以下中一项或多项成立:第一侧延伸部可布置在第一衬底层的第一短边缘处,第二侧延伸部可布置在第二衬底层的第一短边缘处,以及第三侧延伸部可布置在第三衬底层的第一短边缘处。

22、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可具有矩形形状。

23、术语“短边缘”表示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的边缘,其短于相应层的另一边缘。

24、在矩形层的情况下,两个相对短边缘经由两个相对长边缘连接。短边缘的长度小于长边缘的长度。

25、侧延伸部可在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的至少70%上延伸、优选可在至少80%上延伸、更优选可在至少90%上延伸、更优选地可在全长上延伸。

26、包括侧延伸部的相应衬底层可包括相应衬底层的相对短边缘处的附接区域。

27、附接区域的表面积可与侧延伸部的表面积基本上相同、优选相同。

28、附接区域可邻接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换句话说,附接区域可直接邻近相应衬底层布置。

29、侧延伸部的长度可比侧延伸部的宽度大1.5倍、优选大2.0倍、更优选大2.5倍、最优选大至少3倍。

30、侧延伸部可具有细长形状。

31、侧延伸部可具有矩形形状。

32、侧延伸部可长于宽。

33、侧延伸部可比宽更薄。

34、侧延伸部可比长更薄。

35、侧延伸部可具有5mm与20mm之间、优选8mm与15mm之间、更优选10mm与14mm之间、最优选为12mm的长度。

36、侧延伸部可具有2mm与6mm之间、优选3mm与5mm之间、更优选为4mm的宽度。

37、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长边缘可具有16mm与32mm之间、优选19mm与29mm之间、更优选22mm与26mm之间、最优选为24mm的长度。

38、仅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或第三衬底层可包括侧延伸部。这可使侧延伸部附接到相对短边缘更容易,因为仅可能需要附接单个侧延伸部。这也可能是足够的,因为如本文所述,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可优选地通过粘合剂层彼此附接。因此,单个侧延伸部可足以将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附接在一起成管状形状。

39、加热组件可进一步包括锚定腿部。锚定腿部可布置在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长边缘处。

40、锚定腿部可用于将加热组件附接到气溶胶生成组件的腔。

41、加热元件可包括加热器触点。加热器触点可布置在锚定腿部上。

42、锚定腿部可形成用于加热器触点的支撑件。锚定腿部可布置成使得加热器触点能够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气部件附接。电气部件可包括控制器和供电装置。

43、加热元件可以是电阻加热器。加热元件可包括加热轨。加热元件可以是加热轨。加热轨可配置成生成热量。加热轨可为电阻加热轨。加热元件可包括用于电接触加热轨的电触点。电触点可通过任何已知的手段附接到加热轨,例如,通过软钎焊或焊接。第一电触点可附接到加热轨的第一端,并且第二电触点可附接到加热轨的第二端。加热轨的第一端可为加热轨的近端,并且加热轨的第二端可为加热轨的远端,或反之亦然。

44、加热轨可由不锈钢制成。加热轨可由约50μm厚的不锈钢制成。加热轨可优选地由约25μm厚的不锈钢制成。加热轨可由约50.8μm厚的铬镍铁合金制成。加热轨可由约25.4μm厚的铬镍铁合金制成。加热轨可由约35μm厚的铜制成。加热轨可由约25μm厚的康铜制成。加热轨可由约12μm厚的镍制成。加热轨可由约25μm厚的黄铜制成。

45、加热元件可印刷在第一衬底层上。加热轨可光印刷在衬底层上。加热轨可在衬底层上化学蚀刻。

46、术语“加热轨”涵盖单个加热轨。加热元件或加热轨可印刷在第一衬底层上。

47、加热轨可居中布置在第一衬底层上。加热轨可具有弯折形状。加热轨可具有弯曲形状。加热轨可具有z字形形状。此加热轨可具有卷绕形状。

48、加热组件可卷成管。在衬底层卷成管状形状之前,加热轨可为平坦的。加热轨或加热元件可为柔性的。当衬底层卷成管状形状时,加热轨或加热元件可符合衬底层的管状形状。

49、温度传感器可包括两个触点。

50、第三衬底层可包括至少两个开口。提供两个开口以用于使得能够通过第三衬底层接触温度传感器的电触点。

51、两个开口可对准,使得两个触点不由第三衬底层覆盖。两个开口可邻近第三衬底层的相对端布置。两个开口可对应于电触点在温度传感器上的放置。

52、除了两个开口之外,另一开口可设置在第三衬底层中。第三开口可居中布置在第三衬底层中。此第三开口可增加第三衬底层在此区域中的机械强度。特别地,第三衬底层的中间的开口可加强接触温度传感器的电触点的电线的固定,因为电线在此区域中与第二衬底层的下面的粘合剂层接触。

53、温度传感器的电触点可通过任何已知的手段附接到温度传感器,例如通过软钎焊或焊接。第一电触点可附接到温度传感器的第一端,并且第二电触点可附接到温度传感器的第二端。温度传感器的第一端可以是温度传感器的近端,并且温度传感器的第二端可以是温度传感器的远端,反之亦然。

54、温度传感器可包括温度传感器轨。

55、热缩层可围绕加热组件布置。热缩层可由peek制成。当加热组件卷成管状形状时,热缩层可围绕加热组件布置。热缩层可构造在被加热时收缩。热缩层可将加热组件牢固地保持在一起。热缩层可构造成向加热组件施加均匀的向内压力。热缩层可改进管和第一衬底层和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两者之间的接触。热缩层可将加热组件的大多数或所有部件紧密保持在一起。热缩层可用于替换本文中所述的胶水层或粘合剂层。备选地,热缩层可用于补充本文中所述的胶水层或粘合剂层。

56、热缩层的厚度可在100μm与300μm之间,优选约180μm。

57、热缩层可由peek制成。热缩层可由teflon和ptfe中的一者或多者制成或包括它们。

58、加热组件可包括管、优选金属管,衬底层可围绕所述管包裹或卷起。金属管优选为不锈钢管。备选地,管可为陶瓷管。管可限定加热组件的管状形状。在卷起衬底层之后,管的外径可对应于第一衬底层的内径。

59、加热组件可进一步包括符合加热组件的管状形状的加热室。衬底层与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一起可卷起以符合形成加热室的管。在此构造中,第一衬底层可形成面向管的内层,并且第三衬底层可为外层。第一衬底层可邻近形成加热组件的最内层的金属管。

60、管可由不锈钢制成。管的长度可在10mm与35mm之间、优选在12mm与30mm之间、更优选在13mm与22mm之间。管可为中空管。中空管可具有4mm与9mm之间、优选5mm与6mm之间或6.8mm与7.5mm之间、优选约5.35mm或约7.3mm的内径。管的厚度可在70μm与110μm之间、优选在80μm与100μm之间、优选约90μm。管可具有圆柱形横截面。管可具有圆形横截面。

61、第一衬底层的长度可等于或小于管的圆周。第一衬底层可完全围绕管包裹。第一衬底层可围绕管包裹一次,使得在第一衬底层已经围绕管包裹之后,管的表面由第一衬底层覆盖。

62、加热室的管可具有70μm与110μm之间、优选80μm与100μm之间、优选约90μm的厚度。

63、温度传感器可为ntc、pt100或优选pt1000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借助于粘合剂层附接到第二衬底层。温度传感器可光印刷到第二衬底层上。化学蚀刻可用于形成加热元件的加热轨和温度传感器轨中的一者或两者。随后,温度传感器的触点可通过第三衬底层中的开口焊接在温度传感器轨上。

64、温度传感器可定位在第二衬底层上,使得当加热组件卷起时,温度传感器可定位在与第一衬底层的中心相对应的区域中。通过以这种方式定位温度传感器,加热元件可关联温度传感器,使得温度传感器邻近于加热元件的最热部分定位。邻近于温度传感器的最热部分可为第一衬底层的中心。加热元件可布置在第一衬底层的中心处。温度传感器可布置为直接邻近加热元件,仅与加热元件相距第二衬底层的厚度。

65、衬底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可具有10μm与50μm之间、优选20μm与30μm之间、更优选约25μm的厚度。

66、当优选由不锈钢制成时,加热元件可具有20μm与60μm之间、优选30μm与50μm之间、更优选约40μm的厚度。当优选由不锈钢制成时,加热轨可具有20μm与60μm之间、优选30μm与50μm之间、更优选约40μm的厚度。

67、以下中一项或多项成立:

68、第一粘合剂层可设置在第一衬底层与加热元件之间,

69、第二粘合剂层可设置在加热元件与第二衬底层之间,

70、第三粘合剂层可设置在第二粘合剂层与温度传感器之间,以及

71、第四粘合剂层可设置在温度传感器与第三衬底层之间。

72、第一粘合剂层可便于第一衬底层与加热元件之间的附接。第一粘合剂层可进一步便于第一衬底层与第二衬底层之间在第一衬底层的未由加热元件覆盖的区域中的附接。第二粘合剂层可便于加热元件与第二衬底层之间的附接。第三粘合剂层可便于第二衬底层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附接。第三粘合剂层可进一步便于第二衬底层与第三衬底层之间在第三粘合剂层的未由温度传感器覆盖的区域中的附接。第四粘合剂层可便于温度传感器与第三衬底层之间的附接。

73、粘合剂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可具有2μm与10μm之间、优选3μm与7μm之间、更优选约5μm的厚度。

74、粘合剂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可以是硅基粘合剂层。粘合剂层可包括基于peek的粘合剂和丙烯酸粘合剂中的一者或两者。

75、第一衬底层、第二衬底层和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可包括聚酰胺膜。衬底层中的任一层可由聚酰亚胺或聚酰胺制成。衬底层可构造成经得起220℃与320℃之间、优选240℃与300℃之间、优选约280℃。衬底层中的任一层都可由pyralux制成。

76、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包括如本文中所述的加热组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77、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腔。加热组件可至少部分地围绕腔布置。

78、腔的侧壁可由不锈钢管形成。加热组件可安装在不锈钢管上。如本文更详细地描述的,加热组件可形成腔。

79、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

80、提供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一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

81、将加热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层上,

82、布置覆盖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一衬底层的第二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

83、将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层上,

84、布置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温度传感器并且覆盖所述第二衬底层的第三衬底层,所述第三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以及

85、为所述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和所述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提供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处的侧延伸部。

86、如本文中所用,术语“上游”和“下游”用以描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部件或部件部分相对于在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期间气流在穿过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方向的相对位置。根据本发明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近端,在使用中,气溶胶通过所述近端离开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近端还可以被称作口端或下游端。口端在远端下游。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远端还可被称作上游端。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部件或部件的部分可基于它们相对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气流路径的相对位置而描述为在彼此的上游或下游。

87、在本公开案的所有方面,加热元件可包括一种电阻材料。合适的电阻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诸如掺杂陶瓷、“导”电陶瓷(例如二硅化钼)、碳、石墨、金属、金属合金以及由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此类复合材料可包括掺杂或无掺杂的陶瓷。

88、如所描述,在本公开的任何方面,加热元件可包括外部加热元件,其中“外部”是指气溶胶形成基质。外部加热元件可采用任何合适形式。例如,外部加热元件可采用在介电衬底(如聚酰亚胺)上的一个或多个柔性加热箔或加热轨的形式。介电衬底是衬底层。柔性加热箔或加热轨可成形为符合加热室的周边。备选地,外部加热元件可采用一个或多个金属网格、柔性印刷电路板、模制互连装置(mid)、陶瓷加热器、柔性碳纤维加热器的形式,或可使用涂层技术(如等离子体气相沉积)形成于合适的成形衬底层上。外部加热元件也可使用在温度与电阻率之间具有定义关系的金属形成。在此类示例性装置中,金属可形成为第一衬底层与第二衬底层之间的轨。以此方式形成的外部加热元件可以被用来既加热又监测外部加热元件在操作期间的温度。

89、加热元件有利地借助于传导来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备选地,可借助于导热元件将来自内部或外部加热元件的热传导到基质。

90、在操作期间,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完全容纳于气溶胶生成装置内。在此情况下,用户可以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烟嘴上抽吸。替代地,在操作期间,可以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分地容纳含有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吸烟制品。在此情况下,用户可以直接在吸烟制品上抽吸。

91、加热元件可以配置成感应加热元件。感应加热元件可以包括感应线圈和感受器。大体上,感受器是在由交变磁场穿透时能够生成热量的材料。根据本发明,感受器可为导电的或磁性的,或既是导电又是磁性的。由一个或数个感应线圈生成的交变磁场加热感受器,所述感受器然后将热量传递到气溶胶形成基质,使得气溶胶形成。热传递可以主要通过热传导。如果感受器与气溶胶形成基质紧密热接触,则此热传递是最佳的。当采用感应加热元件时,感应加热元件可配置为如本文所述的外部加热器。如果感应加热元件构造为外部加热元件,则感受器元件优选地构造为至少部分地围绕加热室的圆柱形感受器。本文中所述的加热轨可配置成感受器。感受器可布置在第一衬底层与第二衬底层之间。衬底层的第二部分可由感应线圈围绕。感受器以及感应线圈可为加热组件的一部分。

92、优选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配置成向加热元件和加热组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供电。供电装置优选包括电源。优选地,电源是电池,诸如锂离子电池。作为替代,电源可以为另一种形式的电荷存储装置,诸如电容器。电源可能需要再充电。例如,电源可具有足够的容量以允许连续生成气溶胶持续大约六分钟的时间,或者持续六分钟的整倍数的时间。在另一个实例中,电源可具有足够的容量以允许加热组件的预定次数的抽吸或不连续激活。

93、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包括控制电子器件。控制电子器件可以包括微控制器。微控制器优选地为可编程微控制器。电路可包括另外的电子部件。电路可配置成调节对加热组件的电力供应。电力可在激活系统之后连续地供应到加热组件,或者可间歇地供应,如在逐口抽吸的基础上。电力可以电流脉冲的形式供应到加热组件。

94、控制电子器件可包括印刷电路板。控制电子器件可配置为印刷电路板。

95、温度传感器可与控制电子器件电连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长度可长于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这可具有防止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操作期间由于触点的热膨胀而对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接触产生不利影响的有益效果。电连接优选地配置为电线。

96、类似地,加热元件与控制电子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长度可长于加热元件与控制电子器件之间的距离。这可具有防止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操作期间由于触点的热膨胀而对加热元件与控制电子器件之间的电接触产生不利影响的有益效果。电连接优选地配置为电线。

97、如本文中所用,术语“气溶胶形成基质”是指能够释放可以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基质。挥发性化合物可以通过加热或燃烧气溶胶形成基质而释放。作为加热或燃烧的替代方案,在一些情况下,挥发性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通过机械刺激(诸如超声波)而释放。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以为固体或液体,或可以包括固体和液体成分两者。气溶胶形成基质可为气溶胶生成制品的一部分。

98、如本文中所用,术语“气溶胶生成制品”指包括能够释放可形成气溶胶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制品。气溶胶生成制品可为一次性的。

99、如本文中所用,术语“气溶胶生成装置”是指与气溶胶形成基质相互作用以生成气溶胶的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与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或包括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筒中的一种或两种相互作用。在一些实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以促进挥发性化合物从基质释放。电操作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包括雾化器,例如电加热器,以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以形成气溶胶。

100、如本文中所用,术语“气溶胶生成系统”是指气溶胶生成装置与气溶胶形成基质的组合。当气溶胶形成基质形成气溶胶生成制品的一部分时,气溶胶生成系统是指气溶胶生成装置与气溶胶生成制品的组合。在气溶胶生成系统中,气溶胶形成基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协作以生成气溶胶。

101、下文提供了非限制性实例的非详尽列表。这些实例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与本文所述的另一实例、实施例或方面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

102、ex1.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103、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一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

104、加热元件,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层上,

105、第二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其中所述第二衬底层布置成覆盖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一衬底层,

106、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层上,

107、第三衬底层,所述第三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其中所述第三衬底层布置成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温度传感器并且覆盖所述第二衬底层,

108、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和所述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包括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处的侧延伸部。

109、ex2.根据实例ex1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和所述第三衬底层中的两者或三者包括所述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处的侧延伸部。

110、ex3.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和所述第三衬底层中的所有三者包括所述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处的侧延伸部。

111、ex4.根据实例ex2或ex3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衬底层的侧延伸部具有相同的尺寸。

112、ex5.根据实例ex2至ex4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侧延伸部堆叠在彼此上方。

113、ex6.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侧延伸部与所述相应衬底层一体地形成。

114、ex7.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侧延伸部在所述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的至少70%上延伸、优选在至少80%上延伸、更优选在至少90%上延伸、更优选在全长上延伸。

115、ex8.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包括所述侧延伸部的所述相应衬底层包括所述相应衬底层的相对短边缘处的附接区域。

116、ex9.根据实例ex5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附接区域的表面积与所述侧延伸部的表面积基本上相同、优选相同。

117、ex10.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侧延伸部的长度比所述侧延伸部的宽度大1.5倍、优选大2.0倍、更优选大2.5倍、最优选大至少3倍。

118、ex11.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侧延伸部具有5mm与20mm之间、优选8mm与15mm之间、更优选10mm与14mm之间、最优选为12mm的长度。

119、ex12.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侧延伸部具有2mm与6mm之间、优选3mm与5mm之间、更优选为4mm的宽度。

120、ex13.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和所述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长边缘具有16mm与32mm之间、优选19mm与29mm之间、更优选22mm与26mm之间、最优选为24mm的长度。

121、ex14.根据实例ex1和ex3至ex13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仅所述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或所述第三衬底层包括所述侧延伸部。

122、ex15.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进一步包括锚定腿部,并且其中所述锚定腿部布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和所述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长边缘处。

123、ex16.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元件是电阻加热器。

124、ex17.根据前述两项实例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器触点,并且其中所述加热器触点布置在所述锚定腿部上。

125、ex18.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轨,优选地其中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轨。

126、ex19.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印刷在所述第一衬底层上。

127、ex20.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卷成管。

128、ex21.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两个触点。

129、ex22.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三衬底层包括至少两个开口。

130、ex23.根据前述两项实例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两个开口对准,使得所述两个触点不由所述第三衬底层覆盖。

131、ex24.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热缩层围绕所述加热组件布置,其中所述热缩层优选由peek制成。

132、ex25.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以下中一项或多项成立:

133、-第一粘合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层与所述加热元件之间,

134、-第二粘合剂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第二衬底层之间,

135、-第三粘合剂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以及

136、-第四粘合剂层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三衬底层之间。

137、ex26.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和所述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包括聚酰胺膜。

138、ex27.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根据前述实例中任一项的加热组件。

139、ex28.根据前一实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的腔,并且其中所述加热组件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腔布置。

140、ex29.根据前一实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中所述腔的侧壁由不锈钢管形成,并且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不锈钢管上。

141、ex30.一种用于制造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加热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2、提供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一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

143、将加热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层上,

144、布置覆盖所述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一衬底层的第二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

145、将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第二衬底层上,

146、布置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温度传感器并且覆盖所述第二衬底层的第三衬底层,所述第三衬底层为电隔离衬底层,以及

147、为所述第一衬底层、所述第二衬底层和所述第三衬底层中的一者或多者提供相应衬底层的短边缘处的侧延伸部。

148、关于一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可以同样应用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60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