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道路铁路或桥梁建设机械的制造及建造技术 > 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6:38:36

本技术涉及现场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

背景技术:

1、在部分居民楼的地下管道需维修或者更换时;施工现场将会挖出管道而在地面形成较多沟壑,为方便居民通过此类施工沟壑,需安装合适的跨沟通道。

2、但现有的跨沟通道,大多由钢管和脚手架组装成护栏,以及直接在沟壑上铺设木板等结构来组成跨沟通道,脚手架和钢管在连接时也不易安装,搭设方式复杂,不方便进行组装,导致安装效率不高,所以需设计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包括两通道组,两所述通道组相互远离端分别搭接在沟壑两侧地面上方,所述通道组包括底板,两所述通道组的两所述底板靠近侧可转动连接有一底板连接轴,两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底板连接轴折叠;

4、两所述通道组相互远离端分别固定有两固定机构,所述通道组通过所述固定机构与沟壑两侧地面固定;

5、两所述底板相互靠近端下方还设置有两支撑机构,两所述支撑机构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连接轴上,所述支撑机构具有伸缩端,且两所述支撑机构远离所述底板连接轴的一端与沟壑底部接触。

6、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入地钉和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套设在所述入地钉外侧,所述固定外壳远地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入地钉贯穿所述固定外壳远地侧通孔并贯通所述固定外壳近地侧;所述入地钉远离地面一侧固定有转动手柄,所述入地钉入地端周向固定有螺旋叶片。

7、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对支撑杆和伸缩杆,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连接轴上,所述伸缩杆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支撑杆插入所述伸缩杆容纳槽内,每对所述伸缩杆之间固定有触底连杆,所述触底连杆与沟壑底面接触。

8、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和所述伸缩杆侧面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内插有支撑销,所述支撑销支撑所述支撑杆和所述伸缩杆通过所述支撑销相互固定。

9、优选地,所述底板两侧固定有一对侧防护栏,所述侧防护栏包括上栏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下连接板远离沟壑一端与所述固定外壳固定连接,所述上栏板与所述固定外壳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安装时沿所述固定外壳方向倾斜。

10、优选地,同一侧两所述侧防护栏的两所述上栏板相互靠近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扣,每对所述侧防护栏的两所述上栏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

11、优选地,每对所述侧防护栏的两所述下连接板之间远离沟壑端固定有斜坡,所述斜坡与所述底板远离沟壑一侧接触并与所述底板配合使用。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通过两可折叠的底板和侧防护栏,可以快速的将跨沟通道铺设在沟壑上,且更加方便携带,并节省空间;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跨沟通道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机构,通道末端设置固定机构,进一步提高了该跨沟通道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通道组,两所述通道组相互远离端分别搭接在沟壑两侧地面上方,所述通道组包括底板(6),两所述通道组的两所述底板(6)靠近侧可转动连接有一底板连接轴(16),两所述底板(6)通过所述底板连接轴(16)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入地钉(14)和固定外壳(15),所述固定外壳(15)套设在所述入地钉(14)外侧,所述固定外壳(15)远地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入地钉(14)贯穿所述固定外壳(15)远地侧通孔并贯通所述固定外壳(15)近地侧;所述入地钉(14)远离地面一侧固定有转动手柄,所述入地钉(14)入地端周向固定有螺旋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两对支撑杆(10)和伸缩杆(11),所述支撑杆(10)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连接轴(16)上,所述伸缩杆(11)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支撑杆(10)插入所述伸缩杆(11)容纳槽内,每对所述伸缩杆(11)之间固定有触底连杆(12),所述触底连杆(12)与沟壑底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和所述伸缩杆(11)侧面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内插有支撑销(13),所述支撑销(13)支撑所述支撑杆(10)和所述伸缩杆(11)通过所述支撑销(13)相互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6)两侧固定有一对侧防护栏(1),所述侧防护栏(1)包括上栏板(17)和下连接板(2),所述下连接板(2)与所述底板(6)固定连接,每个所述下连接板(2)远离沟壑一端与所述固定外壳(15)固定连接,所述上栏板(17)与所述固定外壳(15)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19),所述支撑杆(19)安装时沿所述固定外壳(15)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其特征在于:同一侧两所述侧防护栏(1)的两所述上栏板(17)相互靠近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扣(7),每对所述侧防护栏(1)的两所述上栏板(17)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1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侧防护栏(1)的两所述下连接板(2)之间远离沟壑端固定有斜坡(5),所述斜坡(5)与所述底板(6)远离沟壑一侧接触并与所述底板(6)配合使用。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现场施工技术领域,本技术公开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包括两通道组,两通道组相互远离端分别搭接在沟壑两侧地面上方,通道组包括底板,两通道组的两底板靠近侧可转动连接有一底板连接轴,两底板通过底板连接轴折叠;两通道组相互远离端分别固定有两固定机构,通道组通过固定机构与沟壑两侧地面固定;两底板相互靠近端下方还设置有两支撑机构,两支撑机构转动连接在底板连接轴上,支撑机构具有伸缩端,且两支撑机构远离底板连接轴的一端与沟壑底部接触。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施工现场跨沟通道,通过两可折叠的底板,可以快速的将跨沟通道铺设在沟壑上,且更加方便携带,并节省空间。技术研发人员:万润贵,张波锋,陆雪峰,翟东红,马海燕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18技术公布日:2024/5/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40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