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铁路车辆辅助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及动车组车体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及动车组车体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9:08:25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及动车组车体。

背景技术:

1、塞拉门作为动车组的车门,通过水平向外打开,辅以周边密封的胶条,保证了动车组良好的气密性,使之具备隔音、降噪、防火、保温、防雨、防雪等功能,极大提高了旅客乘车舒适性、安全性。

2、传统方式中,动车组塞拉门安装过程是一种搭积木式的安装,长期存在着安装现场物料多难堆放、安装工序多难管理、安装质量难管控、施工人数多人工成本高、施工工期长难把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整车的交付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模块化、便于装配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及动车组车体。

2、技术方案: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包括:承载驱动机构、集成框架、门扇、辅助锁、内操作装置、主锁、调压过滤器、隔离锁、下摆臂组件、外操作装置;

3、所述集成框架为中空结构,集成框架上部连接所述承载驱动机构,所述门扇固定在集成框架内,所述辅助锁、内操作装置、主锁、调压过滤器、隔离锁、下摆臂组件、外操作装置均向内固定安装在集成框架两侧。

4、具体的,所述动车组塞拉门系统还包括密封门框,所述门扇安装在密封门框内,密封门框固定在所述集成框架内。

5、具体的,所述动车组塞拉门系统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固定在所述集成框架下部。

6、具体的,所述辅助锁有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成框架一侧的两端。

7、具体的,所述集成框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顶部的横梁、连接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底部的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宽于第二侧板。

8、具体的,所述辅助锁、内操作装置、主锁、调压过滤器、隔离锁、下摆臂组件设置在第一侧板内侧,所述外操作装置设置在第二侧板内侧。

9、具体的,所述承载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集成框架沿承载驱动机构轴向滑动。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车组车体,该动车组车体设有上述动车组塞拉门系统。

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效果是:提供了便于塞拉门装配的集成框架,将承载驱动机构、门扇、密封门框等一级部件在出厂前安装在集成框架上,并将辅助锁、主锁、操作装置等部件同样安装在集成框架上,从而在出厂前实现了动车组塞拉门的整体模块安装及调试,以整体出货的形式运输到主机厂,仅需22颗螺栓即可完成动车组塞拉门与车体间的安装,降低了现场安装部件带来的高故障率和损耗工时,实现了塞拉门整体流水线生产,将产品质量管控由项目现场转移到工厂,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驱动机构(1)、集成框架(2)、门扇(4)、辅助锁(6)、内操作装置(7)、主锁(8)、调压过滤器(9)、隔离锁(10)、下摆臂组件(11)、外操作装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车组塞拉门系统还包括密封门框(3),所述门扇(4)安装在密封门框(3)内,密封门框(3)固定在所述集成框架(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车组塞拉门系统还包括踏板(5),所述踏板(5)固定在所述集成框架(2)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锁(6)有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成框架(2)一侧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框架(2)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连接第一侧板(21)及第二侧板(22)顶部的横梁(23)、连接第一侧板(21)及第二侧板(22)底部的底板(24),所述第一侧板(21)宽于第二侧板(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锁(6)、内操作装置(7)、主锁(8)、调压过滤器(9)、隔离锁(10)、下摆臂组件(11)设置在第一侧板(21)内侧,所述外操作装置(12)设置在第二侧板(22)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驱动机构(1)带动所述集成框架(2)沿承载驱动机构(1)轴向滑动。

8.一种动车组车体,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动车组塞拉门系统。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及动车组车体,动车组塞拉门系统包括承载驱动机构、集成框架、密封门框、门扇、踏板、辅助锁、内操作装置、主锁、调压过滤器、隔离锁、下摆臂组件、外操作装置。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集成框架,将承载驱动机构、门扇、密封门框等一级部件在出厂前安装在集成框架上,并将辅助锁、主锁、操作装置等部件同样安装在集成框架上,从而在出厂前实现了动车组塞拉门的整体模块安装及调试,以整体出货的形式运输到主机厂,仅需22颗螺栓即可完成与车体间的安装,降低了现场安装部件带来的高故障率和损耗工时,实现了塞拉门整体流水线生产,将产品质量管控由项目现场转移到工厂,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技术研发人员:刘余康,张旭良,李文彪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15技术公布日:2024/6/2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350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