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救援救生圈
- 国知局
- 2024-08-01 07:01:13
本发明涉及救援,具体为智能救援救生圈。
背景技术:
1、救生圈是水上救援最为常用的救生设备之一,应用较为广泛,在船舶航运、水上作业、水上旅游休闲以及抗洪救灾等场合均需配备。
2、在国内,日益频发的溺水悲剧从侧面也反映出水上救援领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现有的落水救援方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主要依靠人力的救援,其缺点为:施救者的死亡比例高,施救风险较大;二是简单救生圈、救生衣等小型典型救生装置,其缺点为:救生圈等装置只有单一的漂浮功能,救援效率上显然不足;三是救援冲锋舟、皮筏艇等大型救生产品,其缺点为:价格较贵,救援设备数量难以扩大,无法广泛用于水上救援,综上,现有的很多救援装置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尤其高效智能救援装置的普及化存在很大的空白,为此,我们提供智能救援救生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智能救援救生圈,具备轻便化,救生功能趋于多样化,救援方式趋于安全化,装置操作性趋于简单化,救援时间的极速化,便于使用等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智能救援救生圈,包括基座和救生圈机构,所述基座的上端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等距焊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端均安装有吊挂机构,多个所述救生圈机构挂接在吊挂机构的内部;
4、所述救生圈机构包括有u型壳体,所述u型壳体挂接在吊挂机构的内部,所述u型壳体的尾部螺接有两个尾盖,所述尾盖的外侧均安装有推进机构,所述u型壳体的内腔安装有中央处理器、定位模块、遥控接收器以及动力电池组,所述u型壳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发光二极管,所述u型壳体内腔的螺接有两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均安装有电子调速器。
5、进一步,所述吊挂机构包括有升降气缸、l型板和弧形块,所述升降气缸安装在横板的下端,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u型块,所述u型块的一侧通过l型板安装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贯穿u型块且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对称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分别位移u型壳体的两侧,所述弧形块安装在底板的上端,且所述弧形块位于u型壳体的内侧。
6、进一步,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有筒体和推进组件,所述筒体安装在尾盖的外侧,所述筒体的外侧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的一侧安装有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外侧安装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外侧分别啮合有转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下端与推进组件相转动连接,所述转向组件与推进组件相连接,所述筒体的内腔顶部安装有凹型块。
7、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传动轴和第四锥齿轮,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筒体的内腔,所述传动轴的外侧通过第四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安装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和推进组件相转动连接。
8、进一步,所述推进组件包括有固定罩、连接条、连接架和第六锥齿轮,所述固定罩安装在转向组件的下端,所述固定罩和筒体相对应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二橡胶套,所述第二橡胶套均活动套接在传动轴的外侧,所述传动轴与第二橡胶套的内腔相贴合,所述第五锥齿轮位于固定罩的内腔,所述固定罩的内腔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外侧通过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固定罩的一侧通过多个连接条连接有进水罩,所述支撑轴的外侧安装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位于进水罩的内腔,所述进水罩的内腔通过连接架安装有多个导流叶片,所述连接架活动套接在支撑轴的外侧,所述进水罩的一侧连接有喷口罩,所述固定罩的一侧连接有第三橡胶套,所述第三橡胶套活动套接在支撑轴的外侧。
9、进一步,所述进水罩的左侧安装有锥形过滤网,所述锥形过滤网活动套接在支撑轴的外侧,所述支撑轴的外侧通过安装套对称安装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外侧均安装有与锥形过滤网外侧相贴合的毛刷。
10、进一步,所述转向组件包括有电动推杆、支撑座和第一橡胶套,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筒体的内腔顶部,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通过支撑座转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安装有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连接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包括有安装在连接柱下端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内腔等距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腔均滑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相对应的一侧共同连接有内轴,所述内轴的下端贯穿筒体且与固定罩相连接,所述筒体的内腔底部通过轴承座与内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上端连接有与凹型块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杆,所述第一橡胶套连接在筒体的下端,且所述第一橡胶套活动套接在内轴的外侧。
11、进一步,所述u型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腔安装有摄像头。
12、进一步,所述u型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绳孔。
13、进一步,所述立柱的上端安装有顶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智能救援救生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智能救援救生圈,通过遥控器遥控救生圈机构前往落水者身边,救援范围广,解决了远距离救援时间紧,拋落位置不确定等问题,施救人员可站在安全的地方远程操控,降低了救援人员的风险;
16、2、该智能救援救生圈,通过手环式自动跟随救生圈机构,游泳者出现危险时自己寻求帮助,无需救援人员发现,由被救转化为自救,解决了溺水者发现不及时以及救援不及时等问题;
17、3、该智能救援救生圈,通过基站式救生圈机构自动救援,有效的提高了水上救生的智能化,通过吊挂机构将救生圈机构自动下移并转动倾斜后自由落体,而救生圈机构滑下水面,以最大速度奔向求助者并自动将其带回岸边,进一步的提高了救生的及时性及救援效果。
1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在外形上趋于低阻力,轻便化,救生功能趋于多样化,救援方式趋于安全化,装置操作性趋于简单化,救援时间的极速化,便于使用。
技术特征:1.一种智能救援救生圈,包括基座(1)和救生圈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端安装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外侧等距焊接有横板(3),所述横板(3)的下端均安装有吊挂机构(4),多个所述救生圈机构(5)挂接在吊挂机构(4)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机构(4)包括有升降气缸(41)、l型板(43)和弧形块(48),所述升降气缸(41)安装在横板(3)的下端,所述升降气缸(41)的输出端连接有u型块(42),所述u型块(42)的一侧通过l型板(43)安装有旋转气缸(44),所述旋转气缸(44)的输出端贯穿u型块(42)且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5),所述连接块(45)的下端连接有底板(46),所述底板(46)的上端对称连接有夹板(47),所述夹板(47)分别位移u型壳体(51)的两侧,所述弧形块(48)安装在底板(46)的上端,且所述弧形块(48)位于u型壳体(51)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55)包括有筒体(551)和推进组件(559),所述筒体(551)安装在尾盖(54)的外侧,所述筒体(551)的外侧安装有圆板(552),所述圆板(552)的一侧安装有无刷电机(553),所述无刷电机(553)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554),所述驱动轴(554)的外侧安装有第一锥齿轮(555)和第二锥齿轮(556),所述第一锥齿轮(555)和第二锥齿轮(556)的外侧分别啮合有转向组件(557)和传动组件(558),所述传动组件(558)的下端与推进组件(559)相转动连接,所述转向组件(557)与推进组件(559)相连接,所述筒体(551)的内腔顶部安装有凹型块(55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58)包括有传动轴(5581)和第四锥齿轮(5582),所述传动轴(5581)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筒体(551)的内腔,所述传动轴(5581)的外侧通过第四锥齿轮(5582)与第一锥齿轮(555)相啮合,所述传动轴(5581)的外侧安装有第五锥齿轮(5583),所述第五锥齿轮(5583)和推进组件(559)相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组件(559)包括有固定罩(5591)、连接条(5592)、连接架(5596)和第六锥齿轮(55910),所述固定罩(5591)安装在转向组件(557)的下端,所述固定罩(5591)和筒体(551)相对应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二橡胶套(5584),所述第二橡胶套(5584)均活动套接在传动轴(5581)的外侧,所述传动轴(5581)与第二橡胶套(5584)的内腔相贴合,所述第五锥齿轮(5583)位于固定罩(5591)的内腔,所述固定罩(5591)的内腔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支撑轴(5594),所述支撑轴(5594)的外侧通过第六锥齿轮(55910)与第五锥齿轮(5583)相啮合,所述固定罩(5591)的一侧通过多个连接条(5592)连接有进水罩(5593),所述支撑轴(5594)的外侧安装有螺旋桨(5595),所述螺旋桨(5595)位于进水罩(5593)的内腔,所述进水罩(5593)的内腔通过连接架(5596)安装有多个导流叶片(5597),所述连接架(5596)活动套接在支撑轴(5594)的外侧,所述进水罩(5593)的一侧连接有喷口罩(55911),所述固定罩(5591)的一侧连接有第三橡胶套(55913),所述第三橡胶套(55913)活动套接在支撑轴(5594)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罩(5593)的左侧安装有锥形过滤网(5598),所述锥形过滤网(5598)活动套接在支撑轴(5594)的外侧,所述支撑轴(5594)的外侧通过安装套对称安装有固定条(5599),所述固定条(5599)的外侧均安装有与锥形过滤网(5598)外侧相贴合的毛刷(559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557)包括有电动推杆(5571)、支撑座(5572)和第一橡胶套(5576),所述电动推杆(5571)安装在筒体(551)的内腔顶部,所述电动推杆(5571)的输出端通过支撑座(5572)转动连接有连接柱(5573),所述连接柱(5573)的外侧安装有与第二锥齿轮(556)相啮合的第三锥齿轮(5574),所述连接柱(5573)的下端连接有调节轴(5575),所述调节轴(5575)包括有安装在连接柱(5573)下端的外套筒(55751),所述外套筒(55751)的内腔等距设置有限位槽(55753),所述限位槽(55753)的内腔均滑接有限位块(55754),所述限位块(55754)相对应的一侧共同连接有内轴(55752),所述内轴(55752)的下端贯穿筒体(551)且与固定罩(5591)相连接,所述筒体(551)的内腔底部通过轴承座与内轴(55752)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5574)的上端连接有与凹型块(5510)位置相对应的限位杆(5577),所述第一橡胶套(5576)连接在筒体(551)的下端,且所述第一橡胶套(5576)活动套接在内轴(55752)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壳体(5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513),所述第二安装槽(513)的内腔安装有摄像头(5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壳体(51)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绳孔(5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上端安装有顶棚(6)。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救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智能救援救生圈,包括基座和救生圈机构,所述基座的上端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等距焊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端均安装有吊挂机构,多个所述救生圈机构挂接在吊挂机构的内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智能救援救生圈在外形上趋于低阻力,轻便化,救生功能趋于多样化,救援方式趋于安全化,装置操作性趋于简单化,救援时间的极速化,便于使用。技术研发人员:杨婕,赵晓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57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