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39:40
本技术涉及山地自行车,具体为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
背景技术:
1、山地车包括前车身结构—前三角、后车身结构—后三角和轮体;悬架系统包括支撑前轮和前三角的前叉以及支撑后三角和后轮的后减震器;传动系统包括从动齿轮、飞轮、主动齿轮、齿盘、链条引导齿轮、滑块惰轮齿轮、变速系统、拨链器和变速杆,最后一条链条环绕并连接整个传动系统,并由使用者通过连接到曲柄组的一组踏板旋转安装在曲柄组上的链环并驱动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将力传递到从动轮,后轮通过车轮上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来移动自行车。可以添加下部链条导轨以提高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可以添加制动系统来使自行车减速。后三角和前三角通过连杆连接;后三角可以是一个实心块,也可以是多个通过轴承和紧固件连接的结构杆。后三角和前三角具有相对且受约束的运动。
2、连杆配置对自行车的加速或减速有重大影响,因此踩踏或制动要么拉动后三角以压缩减震器,要么拉动后三角以拉动减震器。悬架系统的踏板反冲可以通过悬架压缩引起的链条增长来确定。当防上升和防下沉为100%时,加速或减速既不会压缩减震器,也不会拉动减震器。抗升超过100%时,悬架会压缩,低于100%时悬架会伸展。对于防下沉,超过100%时悬架将延伸,低于100%时悬架将压缩。抗上升的实用值应在100%左右或以下,因为在踩踏区域,抗下沉应为100%—130%。踩踏区域是踩踏过程中行程会振荡的区域,通常在行程的15%—45%之间。下垂是避震器的预载,当骑手的重量作用在自行车上时,骑手的正常下垂约为避震行程的20%—30%。
3、目前市面上的山地自行车设计存在着权衡;踏板效率优异的设计,抗后蹲在130%—100%左右,经常出现踏板反冲较高的情况,使骑行感觉变差;低踏板反冲设计通常会降低踏板效率或降低主动制动性能,六连杆机构允许对悬架设计进行更多操作,如果设计得当,这可能会消除这种权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包括前三角车架以及固定设置在前三角车架上的车头机构,所述前三角车架上设有用于对自行车进行减震的六连杆机构,所述六连杆机构上安装有后车轮组件,所述六连杆机构上开设有后减震安装孔,所述前三角车架的内侧开设有前减震安装孔,所述前减震安装孔和后减震安装孔之间安装有后减震器,所述前三角车架的底端中轴处设置有踩踏机构。
3、优选的,所述车头机构包括头管以及转动设置在头管底端的前叉,所述前叉的内侧转动设置有前轮。
4、优选的,所述头管为中空,且所述头管具有均匀的内半径,用于安装保持杆和车把。
5、优选的,所述六连杆机构包括第二后上叉杆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后上叉杆顶端的第二后上叉接头,所述第二后上叉接头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一减震连杆,所述第一减震连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后上叉枢轴,所述第二后上叉接头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后上叉接头,所述第二后上叉杆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后轴接头,所述后轴接头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后下叉杆,所述第二后下叉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杆后下叉接头,所述连杆后下叉接头的内侧转动设置有第一后上叉杆,所述第一后上叉杆的顶端转动设置在第一后上叉接头上,所述连杆后下叉接头的外侧转动设置有第一后下叉杆,所述第一后下叉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后下叉枢轴。
6、优选的,所述后上叉枢轴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减震连杆,所述后减震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减震连杆上。
7、优选的,所述第一后下叉杆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惰轮后下叉接头,所述惰轮后下叉接头上转动设置有惰轮后下叉连杆,所述惰轮后下叉连杆的中部转动设置有惰轮齿轮,所述惰轮后下叉连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惰轮前三角连杆,所述惰轮前三角连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前三角接头,所述前三角接头转动设置在前三角车架上。
8、优选的,所述踩踏机构包括中轴以及固定安装在中轴上的变速齿盘,所述中轴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脚蹬杆,所述变速齿盘、惰轮齿轮和后齿轮总成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
9、优选的,所述惰轮齿轮设置在靠近后轴接头的中心线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该实用新型包括构成两轮车辆的组件,但主要是关于后六连杆悬架设计的独特配置,该设计优化了自行车的踏板效率、制动作用、杠杆比和悬架灵敏度,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踏板反冲,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连杆机构预期在受约束的可预测移动轴路径中移动,这吸收冲击并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
12、2、本实用新型改进了踩踏或制动力到后轮的传递以及后减震器上的压缩力,其在踩踏区域期间提供130%-134%的防下沉,并具有69.5%至75.9%的防上升在后行程的前125毫米内。
13、3、悬架系统还提供了渐进的杠杆比曲线,可提供小颠簸顺应性并防止悬架触底,该悬架系统设计的最终改进是它提供了负顶部侧链增长,消除了踏板反冲,同时具有上述所有特性,与目前市场上的悬架设计相比,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它包含了市场上的悬架设计所具有的大部分优点,也包含了市场上的悬架设计所没有的一些优点。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包括前三角车架(1)以及固定设置在前三角车架(1)上的车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三角车架(1)上设有用于对自行车进行减震的六连杆机构,所述六连杆机构上安装有后车轮组件,所述六连杆机构上开设有后减震安装孔(24),所述前三角车架(1)的内侧开设有前减震安装孔(23),所述前减震安装孔(23)和后减震安装孔(24)之间安装有后减震器(5),所述前三角车架(1)的底端中轴处设置有踩踏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机构包括头管(30)以及转动设置在头管(30)底端的前叉(4),所述前叉(4)的内侧转动设置有前轮(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管(30)为中空,且所述头管(30)具有均匀的内半径,用于安装保持杆和车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连杆机构包括第二后上叉杆(8)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后上叉杆(8)顶端的第二后上叉接头(16),所述第二后上叉接头(16)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一减震连杆(10),所述第一减震连杆(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后上叉枢轴(13),所述第二后上叉接头(16)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后上叉接头(15),所述第二后上叉杆(8)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后轴接头(17),所述后轴接头(17)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后下叉杆(9),所述第二后下叉杆(9)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杆后下叉接头(14),所述连杆后下叉接头(14)的内侧转动设置有第一后上叉杆(7),所述第一后上叉杆(7)的顶端转动设置在第一后上叉接头(15)上,所述连杆后下叉接头(14)的外侧转动设置有第一后下叉杆(6),所述第一后下叉杆(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后下叉枢轴(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叉枢轴(13)的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减震连杆(11),所述后减震安装孔(24)设置在第二减震连杆(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下叉杆(6)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惰轮后下叉接头(21),所述惰轮后下叉接头(21)上转动设置有惰轮后下叉连杆(19),所述惰轮后下叉连杆(19)的中部转动设置有惰轮齿轮(18),所述惰轮后下叉连杆(19)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惰轮前三角连杆(20),所述惰轮前三角连杆(2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前三角接头(22),所述前三角接头(22)转动设置在前三角车架(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轮组件包括后轮(3)以及固定安装在后轮(3)上的后齿轮总成(29),所述后齿轮总成(29)固定安装在后轴接头(1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机构包括中轴(25)以及固定安装在中轴(25)上的变速齿盘(27),所述中轴(25)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脚蹬杆(26),所述变速齿盘(27)、惰轮齿轮(18)和后齿轮总成(29)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2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惰轮齿轮(18)设置在靠近后轴接头(17)的中心线处。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包括前三角车架以及固定设置在前三角车架上的车头机构,前三角车架上设有用于对自行车进行减震的六连杆机构,六连杆机构上安装有后车轮组件,六连杆机构上开设有后减震安装孔,前三角车架的内侧开设有前减震安装孔,前减震安装孔和后减震安装孔之间安装有后减震器,前三角车架的底端中轴处设置有踩踏机构,本技术一种用于越野恶劣地形的两轮车辆,优化了自行车的踏板效率、制动作用、杠杆比和悬架灵敏度,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踏板反冲,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连杆机构预期在受约束的可预测移动轴路径中移动,这吸收冲击并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技术研发人员:温哲涵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哲涵技术研发日:20231020技术公布日:2024/6/2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83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