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转向节结构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07:45
本技术属于汽车转向节的防护挡圈,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转向节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1、通常为了降低起步异响的噪音情况,在半轴和轮毂轴承配接面上,会增加一个减摩垫片,同时因为结构原因,轮速传感器需要布置在减摩垫片的上方(如图1-2所示),在使用过程中,随车辆频繁起步和刹车,垫片会进行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下会断裂,断裂后的部分碎片夹在半轴和轴承之间,并随着半轴的旋转,严重情况下会切割轮速传感器,从而导致制动系统故障。且更换垫片以及轮速传感器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将半轴螺母拆除,减震器与转向节的安装点进行拆分,相应的制动软管连接点,轮速的连接点拆除,将半轴从轮毂轴承中取出,更换垫片,其他零件进行复位,复位完成后还需要重新做四轮定位。
2、同时,半轴和转向节之间有较大的空间,外界杂质可流入到垫片附近,并进行堆积,如果杂质中含有磁性材质,也会引起轮速传感器的问题,引起客户抱怨。
3、因此,为了保护轮速传感器,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挡圈避免垫片的碎片或磁性材质影响轮速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解决现有的垫片断裂后的部分碎片夹在半轴和轴承之间,并随着半轴的旋转,严重情况下会切割轮速传感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包括:
3、环体,所述环体设置在转向节上,所述环体的一端设置有内弯部,所述环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连续的折弯部,多个所述折弯部随型穿过轮速传感器与半轴的轴承和减摩垫片之间的间隙。
4、可选地,所述减摩垫片位于所述环体的内部。
5、可选地,所述内弯部能够封闭所述转向节和所述半轴的间隙。
6、可选地,多个所述折弯部包括:
7、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随型于所述轮速传感器靠近所述环体的一侧设置;
8、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随型于所述轮速传感器靠近所述减摩垫片的一侧设置;
9、第三折弯部,所述第三折弯部远离所述所述减摩垫片且靠近防护挡圈轴承的一侧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上设置有通孔。
11、可选地,多个所述折弯部形成渐缩的漏斗状。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内弯部构成u型结构。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和所述第三折弯部构成z型结构。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向节结构,包括:
15、上述的防划伤防护挡圈;
16、所述防划伤防护挡圈的一端的内侧与半轴和减摩垫片之间组成的第一空间;
17、所述防划伤防护挡圈的另一端的内侧与减摩垫片之间组成的第二空间;
18、所述防划伤防护挡圈的所述另一端外侧与轮速传感器和磁性编码器之间组成的第三空间。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
20、上述的转向节结构。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其有益效果在于:
22、该防划伤防护挡圈通过环体以过盈配合、螺栓连接、焊接、粘接等方式安装固定在转向节上,内弯部能够提高环体的径向受力和阻碍杂质、磁性物质进入,多个折弯部分隔阻断了减摩垫片和轮速传感器,使减摩垫片碎裂后无法损伤轮速传感器,同时也隔绝了磁性物质对轮速传感器的干扰,实现了对轮速传感器的保护。
2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垫片位于所述环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弯部能够封闭所述转向节和所述半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弯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上设置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弯部形成渐缩的漏斗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内弯部构成u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和所述第三折弯部构成z型结构。
9.一种转向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划伤防护挡圈、转向节结构和汽车,该防划伤防护挡圈包括:环体,环体设置在转向节上,环体的一端设置有内弯部,环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连续的折弯部,多个折弯部随型穿过轮速传感器与半轴的轴承和减摩垫片之间的间隙,该防划伤防护挡圈通过环体以过盈配合、螺栓连接、焊接、粘接等方式安装固定在转向节上,内弯部能够提高环体的径向受力和阻碍杂质、磁性物质进入,多个折弯部分隔阻断了减摩垫片和轮速传感器,使减摩垫片碎裂后无法损伤轮速传感器,同时也隔绝了磁性物质对轮速传感器的干扰,实现了对轮速传感器的保护。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亮,王有恒,崔润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7技术公布日:2024/7/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04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