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1:49:35
本技术涉及蒸汽管网,特别涉及能够实现多热源按需配合实现供热的串联式的新型蒸汽管网结构,尤其是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
背景技术:
1、蒸汽管网是指用于输送蒸汽的管道系统,蒸汽管网通常由多个蒸汽管道组成,这些管道通过阀门和泵等设备连接在一起,以便控制蒸汽的流量和压力。
2、传统的蒸汽管网是连接蒸汽产生装置与蒸汽使用设备之间的用于蒸汽的输送、分配、使用与回收的闭路网络。蒸汽管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蒸汽的输送与分配设备、用热设备、凝结水回收设备等三个部分。
3、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一些蒸汽管网结构,例如,在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6770986u的专利文献中就公开了一种蒸汽管网系统,其主要结构包括分别与高温高压蒸汽输送总管道相连通的第一蒸汽转化输送管道和第二蒸汽转化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蒸汽转化输送管道与第二蒸汽转化输送管道并联;所述第一蒸汽转化输送管道上设置有双阀;所述第二蒸汽转化输送管道上设置有减温减压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蒸汽转化输送管道和第二蒸汽转化输送管道相连通的低温低压蒸汽输送总管道。
4、由上述的蒸汽管网系统结构可以看出,其主要改进点是将第一蒸汽转化输送管道与第二蒸汽转化输送管道并联,然后增设双阀、减温减压器,保证稳定的温度和压力,上述的结构设计的管路并联后依靠锅炉单一热源供热,在远距离输送及用户用热量变化幅度较大的工况下使用时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5、为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蒸汽管网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与改进,特此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多热源按需配合实现供热的串联式的新型蒸汽管网结构,用以更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包括蒸汽主管路,在所述蒸汽主管路上安装有串联式的多热源单元,所述蒸汽主管路的输出端并联分出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一远端用热区域,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二远端用热区域,在靠近所述多热源单元一端的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之间安装有第一混合单元,在远离所述多热源单元一端的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之间安装有第二混合单元。
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多热源单元包括间隔串联安装在所述蒸汽主管路上的第一热源、第二热源,所述第一热源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近端供热管路,所述第二热源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近端供热管路,所述第一近端供热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一近端用热区域,所述第二近端供热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二近端用热区域。
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热源下游的所述蒸汽主管路上安装有第一主热泵。
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热源与所述第二热源之间的所述蒸汽主管路上间隔安装有供热端温度计、供热端压力表。
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用热区域的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上间隔安装有第一用热远端温度计、第一用热远端压力表;在靠近所述第二远端用热区域的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上间隔安装有第二用热远端温度计、第二用热远端压力表。
6、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混合单元与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之间的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上安装有第一副热泵,在所述第一混合单元与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之间的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上安装有第二副热泵。
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混合单元包括第一双向循环水泵,在所述第一双向循环水泵的进口端并联两根分别与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相连通的第一引水管路,在所述第一双向循环水泵的出口端并联两根分别与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相连通的第一混水管路,在各所述第一引水管路、各所述第一混水管路上均安装有第一单向控制阀。
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混合单元包括第二双向循环水泵,在所述第二双向循环水泵的进口端并联两根分别与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相连通的第二引水管路,在所述第二双向循环水泵的出口端并联两根分别与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相连通的第二混水管路,在各所述第二引水管路、各所述第二混水管路上均安装有第二单向控制阀。
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长度。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远端用热区域内的用户端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远端用热区域内的用户端数量。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中的蒸汽管网采用内部串联式的多热源单元可以有效地保证供热热源的充足热量供应,有效地应对多用户、大热量的供热需求,能够有效地满足供热质量。
13、2、本蒸汽管网可以满足周边近端用热区域及远端供热区域的需求,同时整个管网能够根据具体区域的真实用热需求量进行控制热源的热量输送流向,有效地匹配各用热区域的需求实现均衡供热。
14、3、考虑到远端输送供热可能存在的热量损失问题,在此利用内部串联式的多热源单元配合第一主热泵、第一副热泵、第二副热泵的提热效果实现提高进入用热区域内部的热量情况,有效地保证远端用热的充足供应。
15、4、由于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长度大于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长度,第二远端用热区域内的用户端数量大于第一远端用热区域内的用户端数量,因此在实际控制热量分配时实现综合考虑实际用热用户开端启数量及输送距离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配合第一混合单元、第二混合单元的混热将热量向对应的管路输送。
技术特征:1.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主管路,在所述蒸汽主管路上安装有串联式的多热源单元,所述蒸汽主管路的输出端并联分出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一远端用热区域,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二远端用热区域,在靠近所述多热源单元一端的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之间安装有第一混合单元,在远离所述多热源单元一端的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之间安装有第二混合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热源单元包括间隔串联安装在所述蒸汽主管路上的第一热源、第二热源,所述第一热源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近端供热管路,所述第二热源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近端供热管路,所述第一近端供热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一近端用热区域,所述第二近端供热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二近端用热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热源下游的所述蒸汽主管路上安装有第一主热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热源与所述第二热源之间的所述蒸汽主管路上间隔安装有供热端温度计、供热端压力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第一远端用热区域的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上间隔安装有第一用热远端温度计、第一用热远端压力表;在靠近所述第二远端用热区域的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上间隔安装有第二用热远端温度计、第二用热远端压力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混合单元与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之间的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上安装有第一副热泵,在所述第一混合单元与所述第二混合单元之间的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上安装有第二副热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单元包括第一双向循环水泵,在所述第一双向循环水泵的进口端并联两根分别与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相连通的第一引水管路,在所述第一双向循环水泵的出口端并联两根分别与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相连通的第一混水管路,在各所述第一引水管路、各所述第一混水管路上均安装有第一单向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单元包括第二双向循环水泵,在所述第二双向循环水泵的进口端并联两根分别与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相连通的第二引水管路,在所述第二双向循环水泵的出口端并联两根分别与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相连通的第二混水管路,在各所述第二引水管路、各所述第二混水管路上均安装有第二单向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远端用热区域内的用户端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远端用热区域内的用户端数量。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蒸汽管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热源串联式蒸汽管网,包括蒸汽主管路,在所述蒸汽主管路上安装有串联式的多热源单元,所述蒸汽主管路的输出端并联分出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一远端用热区域,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的末端连接至第二远端用热区域,在靠近所述多热源单元一端的所述第一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远端供热输送管路之间安装有第一混合单元。本技术中的蒸汽管网采用内部串联式的多热源单元可以有效地保证供热热源的充足热量供应,有效地应对多用户、大热量的供热需求,能够有效地满足供热质量。技术研发人员:孔国辉,全文静,梁洋,高曼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高新公用事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8技术公布日:2024/5/1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78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