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均温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19:00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液冷板,尤指一种薄型且可达到均温效果的大面积液冷板。
背景技术:
1、因应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在动力电池中软包电芯的单体能量密度比圆柱或方形电池更具有潜力;然而,软包电芯的热管理较为困难,目前常见者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间接接触传导以及直接接触传导两种。
2、以间接接触传导来说,主要利用导热片接触于电芯表面,将电芯热量传导至侧面后,再利用液冷装置将热带走;而直接接触传导则是通过小型液冷板与电芯直接接触,来将电芯热量直接带走。尽管直接接触传导的方式具有较高的热管理效率,但因为目前电芯的尺寸都不大,因此对于电芯的效能影响有限,而间接接触传导的方式可以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所以目前是以间接接触传导的方式为主流。
3、然而,随着电力电池为了提高行驶里程以及体积利用率,将软包电芯的尺寸与容量提高,此时若是以间接接触传导的方式来散热,会难以将温度控制于理想状态。另一方面,既有的直接接触传导的液冷板的设计,因为电芯尺寸较小,因此流道设计的较为单纯,仅考虑是否有流道经过,但是当应用于较大尺寸的电芯时,会使得单一电芯以及电芯与电芯之间有明显的温差。归咎其原因来看,主要是因为电芯的中心部位以及边缘部位的温差,会随着电芯尺寸的变大而跟着放大,难以达到有效的热管理效率;此外,软包电芯组成模块或电池包后,靠近模块或电池包中心部位积累的热量不易导出,也会造成模块或电池包中心部位的温度较高,进而影响动力电池组的电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面积均温液冷板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利用特殊的冷却液流道设计,解决大尺寸电芯散热温度不均的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动力电池组的电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面积均温液冷板,该液冷板包含有液冷板本体以及至少一设于液冷板本体的流道,流道具有流道入口以及流道出口,流道入口位于液冷板本体一侧边且邻近于此侧边的中线,使流道朝向液冷板本体的中心部位延伸形成第一区段、接续弯折穿过中线形成第二区段、接续弯折朝向侧边形成第三区段、接续弯折朝向侧边的边缘形成第四区段、接续朝向远离侧边形成第五区段,接续弯折穿过中线形成第六区段、以及接续弯折朝向侧边形成第七区段,第七区段接续进入流道出口,由液冷板本体的侧边的另一边缘流出,其中该第二区段覆盖该液冷板本体的该中心部位。
4、作为优选,该第一区段邻近于该第七区段而可进行热交换。
5、作为优选,该第三区段邻近于该第五区段而可进行热交换。
6、作为优选,该第二区段邻近于该第六区段而可进行热交换。
7、作为优选,该流道具有多个次流道,每一该次流道为封闭且相互不流通。
8、作为优选,该流道于平行该中线会具有四个该区段。
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包含有:一液冷板本体;以及至少一流道,其设于该液冷板本体上,该流道包含有:一向外引流区,其末端为该流道的出口;以及一向内引流区,其末端与该向外引流区的前端连通,该向内引流区的前端为该流道的入口,该向内引流区较该向外引流区靠近该液冷板本体的中心部,该向内引流区具有一第一转向导流区,该第一转向导流区至少覆盖该液冷板本体的中心部。
10、作为优选,该流道还具一第二转向导流区,其相较于该第一转向导流区是离开该液冷板本体的中心部。
11、作为优选,该第一转向导流区与该第二转向导流区包含相互平行的流道。
12、作为优选,该向外引流区与该向内引流区相邻、并且该向外引流区包围该向内引流区。
13、本实用新型大面积均温液冷板的流道入口设计比流道出口更靠近中心部位,且流道配置使得刚进入的冷却液直接进入中心部位,然后再绕行后由一侧边缘形成流道出口,同时绕行过程中也可使不同区段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因而能达到最佳冷却均温效果。
14、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新型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技术特征:1.一种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包含有一液冷板本体以及至少一设于该液冷板本体的流道,该流道具有一流道入口以及一流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段邻近于该第七区段而可进行热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区段邻近于该第五区段而可进行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区段邻近于该第六区段而可进行热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流道具有多个次流道,每一该次流道为封闭且相互不流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流道于平行该中线会具有四个该区段。
7.一种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液冷板包含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流道还具一第二转向导流区,其相较于该第一转向导流区是离开该液冷板本体的中心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向导流区与该第二转向导流区包含相互平行的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特征在于,该向外引流区与该向内引流区相邻、并且该向外引流区包围该向内引流区。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大面积均温液冷板,其将流道入口设置于液冷板本体的侧边靠近中线处,接续朝向液冷板本体的中心部位延伸,再予以依序弯折后,沿着此侧边远离中线后,绕行液冷板本体外围后,由邻近于流道入口且较为靠近边缘处来形成流道出口,因此,通过流道入口较流道出口靠近中线的设计,配合弯折绕行各区段流道可进行热交换,来达到整体液冷板更佳的均温效果。技术研发人员:李证智,吴孟鸿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8技术公布日:2024/7/2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87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