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模拟反应堆环境对自然循环瓣阀进行试验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3:06:13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自然循环瓣阀的测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模拟反应堆环境对自然循环瓣阀进行试验的系统。
背景技术:
1、这里的陈述仅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2、在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工况下,自然循环瓣阀依靠射流保持可靠的闭合和密封性;在反应堆停运或发生事故的工况下,自然循环瓣阀可以依靠自身的机械结构开启,通过自然循环,将堆芯的余热导出,为反应堆的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申请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申请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申请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申请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模拟反应堆环境对自然循环瓣阀进行试验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容器、压差模拟件、泵、射流管路以及旁流管路。其中,容器具有安装口,自然循环瓣阀的阀体在容器内部安装于安装口;压差模拟件包括用于容纳试验介质的箱体,箱体用于与容器共同模拟堆内自然循环瓣阀内外的压差环境,箱体设置于容器的外侧,并通过安装口与自然循环瓣阀的阀体连通;泵用于为试验介质提供流动的压力;射流管路用于提供模拟堆内流向自然循环瓣阀的冷却水流路,射流管路与泵的出口连通,用于接收来自泵的出口的一部分试验介质,并将一部分试验介质以射流的形式向自然循环瓣阀的阀盖提供;旁流管路用于提供模拟堆内流经堆芯的冷却水流路,旁流管路与泵的出口连通,用于接收来自泵的出口的剩余部分试验介质。
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通过箱体与容器共同模拟堆内自然循环瓣阀内外的压差环境,通过射流管路和旁流管路分别提供模拟堆内流向自然循环瓣阀的冷却水流路以及模拟堆内流经堆芯的冷却水流路,从而实现模拟反应堆环境,进而实现在模拟反应堆环境下,对自然循环瓣阀的性能开展试验,有利于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特征:1.一种通过模拟反应堆环境对自然循环瓣阀进行试验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射流安装口,所述射流管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旁流入口,所述旁流管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流入口位于所述容器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流体出口,所述容器内部的试验介质经由所述流体出口流出所述容器并返回所述泵的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管路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流管路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调节组件,用于对所述容器和箱体内的压力进行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模拟件还包括用于为所述箱体加热的加热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测温件和第二测温件,分别用于测量所述容器内和所述箱体内的试验介质的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设有第一溢流孔,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溢流管路以及测量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孔,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溢流管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对阀盖处于阀体外侧的自然循环瓣阀进行试验时,所述箱体内的试验介质能够经由所述第七管路、所述第八管路以及所述第九管路返回所述泵的入口。
技术总结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自然循环瓣阀的测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模拟反应堆环境对自然循环瓣阀进行试验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容器、压差模拟件、泵、射流管路以及旁流管路。容器具有安装口,自然循环瓣阀的阀体在容器内部安装于安装口;压差模拟件用于与容器共同模拟堆内自然循环瓣阀内外的压差环境,设置于容器的外侧,并通过安装口与自然循环瓣阀的阀体连通;泵用于为试验介质提供流动的压力;射流管路,用于提供模拟堆内流向自然循环瓣阀的冷却水流路;旁流管路用于提供模拟堆内流经堆芯的冷却水流路。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能够在模拟反应堆环境下对自然循环瓣阀的性能进行试验,有利于提高自然循环瓣阀性能验证的准确性。技术研发人员:于松,周平,程道喜,翟伟明,柴宝华,齐晓光,何晓军,周寅鹏,张学锋,马晓瑶,李睿之,浦恩山,邢明迪,高伟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387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