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5:29:49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力散热,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结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在工控行业中,通常采用水冷板对各种器件(电容、功率器件等)进行散热,水冷板为单面流道,而水冷板通常需要双面对不同的元器件进行散热,对于热损耗差异较大、温度控制需求差异较大的元器件之间存在散热级联的问题,导致水冷板的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散热结构,旨在改善水冷板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散热结构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散热流道和第二散热流道,所述第一散热流道靠近所述第一散热面设置,并具有进液口,所述第二散热流道靠近所述第二散热面设置,并具有出液口。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宽度不同。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宽度。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内还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之间。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包括:
8、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沿所述散热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具有所述进液口,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
9、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沿所述散热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出口,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进口。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沿所述散热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沿所述散热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子流道。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还包括第一分流道,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子流道的进口;
12、和/或,所述第二流道还包括第一汇流道,所述第二子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汇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进口;
13、和/或,至少两所述第一子流道的宽度不同;
14、和/或,至少两所述第二子流道的宽度不同。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流道还包括第一连通流道,所述第一连通流道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包括:
17、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沿所述散热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流道的进口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出口;
18、第四流道,所述第四流道沿所述散热结构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四流道的进口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三流道的出口,所述第四流道具有所述出液口。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流道包括沿所述散热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三子流道,所述第四流道包括沿所述散热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四子流道。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流道还包括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三子流道的进口;
21、和/或,所述第四流道还包括第二汇流道,所述第四子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汇流道连通于所述出液口;
22、和/或,至少两所述第三子流道的宽度不同;
23、和/或,至少两所述第四子流道的宽度不同。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流道还包括第二连通流道,所述第二连通流道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二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
2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换热器以及如上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散热结构。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为水风换热器,所述水风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结构的进液口,且所述水风换热器位于所述散热结构的一端。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接头,所述水风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接头连通所述散热结构的进液口。
2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发热器件和第二发热器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结构或如上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一发热器件设于所述散热结构的第一散热面,所述第二发热器件设于所述散热结构的第二散热面。
2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结构中,通过在散热结构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散热流道和第二散热流道,并使第一散热流道靠近散热结构的第一散热面,第二散热流道靠近散热结构的第二散热面,也即,在散热结构内形成有两层散热流道,以通过第一散热流道来吸收设置在第一散热面的第一发热器件,并通过第二散热流道来吸收设置在第二散热面的第二发热器件;这样,对于散热需求不同的第一发热器件和第二发热器件之间影响较小,削弱了散热级联,从而能够有效改善散热结构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相较于使用两块独立水冷板解决散热级联问题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结构仅仅需要增加较少的厚度,占用空间少,也降低了制造、安装以及维护成本。
技术特征:1.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散热结构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散热流道和第二散热流道,所述第一散热流道靠近所述第一散热面设置,并具有进液口,所述第二散热流道靠近所述第二散热面设置,并具有出液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宽度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内还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之间。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沿所述散热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沿所述散热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子流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还包括第一分流道,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子流道的进口;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流道还包括第一连通流道,所述第一连通流道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包括沿所述散热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三子流道,所述第四流道包括沿所述散热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第四子流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还包括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三子流道的进口;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流道还包括第二连通流道,所述第二连通流道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二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
14.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换热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散热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水风换热器,所述水风换热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结构的进液口,且所述水风换热器位于所述散热结构的一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接头,所述水风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接头连通所述散热结构的进液口。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热器件和第二发热器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或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第一发热器件设于所述散热结构的第一散热面,所述第二发热器件设于所述散热结构的第二散热面。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散热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散热结构内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散热流道和第二散热流道,第一散热流道靠近第一散热面设置,并具有进液口,第二散热流道靠近第二散热面设置,并具有出液口。本技术技术方案能够改善水冷板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雷淑雅,马雨豪,刘司轶,王能飞,周正叶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1技术公布日:2024/7/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63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