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22 14:16:38
本发明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锂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不单是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开发的大容量锂电池组也已在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开始得到大量应用,预计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电动汽车等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
2、公告号为cn210668460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板、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包括冷板本体,所述冷板本体内设置有可供冷却介质流通的流道结构;所述冷板本体的顶部端面上设置有导热结构层;所述冷板本体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保温结构层.通过设置的所述流道结构,可以便于冷却介质的输入和流通;设置的所述导热结构层,可以便于提高冷却板与热管理对象之间的热交互能力;而设置的所述保温结构层,可以在冷却板的底部起到保温的作用,以有效减少冷却板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互,避免冷却板内部冷却介质的温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降低能量损失。
3、然而,该现有技术还存在缺陷,例如它的流道结构通过导热层与电芯的底部接触,只能从电芯的底部对电芯热交换,导致电芯的散热效率低,影响电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包的流道结构通过导热层与电芯的底部接触,只能从电芯的底部对电芯热交换,导致电芯的散热效率低,影响电芯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包括:
4、电池,内设有散热腔;以及
5、散热组件,包括主散热件和分支管,所述主散热件连接所述电池,所述主散热件开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热流通道和出液口,所述分支管位于所述散热腔,且所述分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均连通于所述热流通道。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热流通道并将所述热流通道隔成第一热流腔和第二热流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分支管的进口均连通所述第一热流腔,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分支管的出口均连通所述第二热流腔。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散热件表面的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所述第一插接管和所述第二插接管均连通于所述热流通道,所述第一插接管可拆卸插接于所述分支管的进口,所述第二插接管可拆卸插接于所述分支管的出口。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为连续蜿蜒状,所述分支管的进口和出口位于所述电池的同一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支管与所述散热腔的腔壁通过导热胶粘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保护壳、电芯和集流盘,所述电芯设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集流盘连接所述保护壳的开口,所述集流盘电性连接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所述保护壳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电芯内设有所述散热腔,所述分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和所述分支管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一所述分支管对应设于所述电池的散热腔,多个所述电池沿着所述主散热件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分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均连通于所述热流通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结构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于多个所述电池。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结构还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多个所述电池左右相互连接形成电池包,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位于所述电池包的两端,所述限位环套接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以夹持固定所述电池包。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开设有多条贯穿的散热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模组结构包括的主散热件的进液口可供冷却液进入热流通道,再从出液口排出。由于主散热件连接电池,所以能够对电池表面进行热传导,带走电池表面的热量。另外,分支管位于电池内部的散热腔,且分支管连通热流通道,热流通道的冷却液能够流经分支管,能够带走电池内部的热量。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只能从电池表面带走热量,本发明通过从电池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对电池热交换,带走电池的热量,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散热效率。
技术特征:1.一种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热流通道并将所述热流通道隔成第一热流腔和第二热流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分支管的进口均连通所述第一热流腔,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分支管的出口均连通所述第二热流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散热件表面的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所述第一插接管和所述第二插接管均连通于所述热流通道,所述第一插接管可拆卸插接于所述分支管的进口,所述第二插接管可拆卸插接于所述分支管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为连续蜿蜒状,所述分支管的进口和出口位于所述电池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与所述散热腔的腔壁通过导热胶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保护壳、电芯和集流盘,所述电芯设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部,所述集流盘连接所述保护壳的开口,所述集流盘电性连接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所述保护壳开设有贯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电芯内设有所述散热腔,所述分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和所述分支管的数量均为多个,每一所述分支管对应设于所述电池的散热腔,多个所述电池沿着所述主散热件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多个所述分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均连通于所述热流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结构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套接于多个所述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结构还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多个所述电池左右相互连接形成电池包,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位于所述电池包的两端,所述限位环套接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以夹持固定所述电池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为金属材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开设有多条贯穿的散热孔。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结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池和散热组件,电池内设有散热腔,散热组件包括主散热件和分支管,主散热件连接电池,主散热件开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口、热流通道和出液口,分支管位于散热腔,且分支管的进口和出口均连通于热流通道。由于主散热件连接电池,所以能够对电池表面进行热传导,带走电池表面的热量。另外,分支管位于电池内部的散热腔,且分支管连通热流通道,热流通道的冷却液能够流经分支管,能够带走电池内部的热量。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只能从电池表面带走热量,本发明通过从电池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对电池热交换,带走电池的热量,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散热效率。技术研发人员:何勇驰,刘长来,夏诗忠,杨诗军,杨文兵,沈重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骆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2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22/2778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