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22 14:46:44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航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正在普及具备能够利用外部电源进行充电的蓄电池的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2、在利用电动汽车等进行的长距离的驾驶过程中,需要经由充电设施进行蓄电池的充电来行驶至目的地。
3、例如,作为这种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在确定直到电动汽车的用户所设定的目的地为止的引导计划(引导路径以及被设定为途经地的充电设施处的充电量)时,判定在目的地是否存在充电设施,并基于该判定结果来改变引导计划(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869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通常,由于充电设施所拥有的充电器的台数存在限制,所以充电设施的使用需要进行预约使用,在没有预约使用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进行充电。
3、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未确认存在于目的地的充电设施的预约使用,所以存在无法计算出考虑了无法使用该充电设施的情况的引导计划这样的课题。
4、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航装置,该导航装置计算出考虑了存在于用户所设定的目的地的充电设施的预约使用状况的引导计划。
5、技术方案
6、方式1: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充电剩余量检测部,其检测本车辆的蓄电池的充电剩余量;引导计划计算部,其基于用户所设定的目的地、所述充电剩余量、以及所述本车辆到达所述目的地时要确保的所述充电剩余量,计算出将充电设施设定为途经地的引导路径以及所述充电设施处的充电量;以及预约信息获取部,其获取存在于所述目的地的充电设施的预约信息,所述引导计划计算部基于所述预约信息,改变所述本车辆到达所述目的地时要确保的所述充电剩余量,计算出所述引导路径和所述充电量。
7、方式2: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预约信息能够确认到存在于所述目的地的所述充电设施的预约的情况下,所述引导计划计算部计算出能够确保到达所述目的地时的所述充电剩余量为第一充电剩余量以上的所述引导路径和所述充电量,在根据所述预约信息无法确认到存在于所述目的地的所述充电设施的预约的情况下,所述引导计划计算部计算出能够确保到达所述目的地时的所述充电剩余量为比所述第一充电剩余量多的第二充电剩余量以上的所述引导路径和所述充电量。
8、方式3: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计划计算部在所述本车辆在所述引导路径上行驶的过程中,在重新计算直到所述目的地为止的所述引导路径的情况下,从所述充电剩余量检测部再次获取所述充电剩余量,重新计算所述引导路径和所述充电量。
9、方式4: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导航装置,其具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包括:充电剩余量检测部,其检测本车辆的蓄电池的充电剩余量;引导计划计算部,其基于用户所设定的目的地、所述充电剩余量、以及在所述本车辆到达所述目的地时要确保的所述充电剩余量,计算出将充电设施设定为途经地的引导路径;以及预约信息获取部,其获取存在于所述目的地的所述充电设施的预约信息,所述引导计划计算部基于所述预约信息,改变所述本车辆到达所述目的地时要确保的所述充电剩余量,计算出所述引导路径。
10、技术效果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具有能够计算出考虑了是否能够使用存在于用户所设定的目的地的充电设施的引导计划这样的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4.一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导航装置,其计算出考虑了是否能够使用存在于用户所设定的目的地的充电设施的引导计划。导航装置(1)的处理器(10)包括:充电剩余量检测部(13),其检测本车辆的蓄电池的充电剩余量;引导计划计算部(16),其基于用户所设定的目的地、充电剩余量、以及本车辆到达目的地时要确保的充电剩余量,计算出将充电设施设定为途经地的引导路径;以及预约信息获取部(15),其获取存在于目的地的充电设施的预约信息,引导计划计算部(16)基于预约信息,改变本车辆到达目的地时要确保的充电剩余量,计算出引导路径以及被设定为途径地的充电设施处的充电量。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英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斯巴鲁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2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22/2798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分析方法管理系统与流程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