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热管理组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热管理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23 14:24:43

本申请涉及车辆热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组件。

背景技术:

1、热管理组件存在储液部和多条热管理回路,储液部通过通道对热管理回路进行补水,但在特定工况下,热管理回路中的冷却液会通过通道大量进入储液部形成反水现象,造成流量损失,进而影响热管理组件的换热性能。一般通过在补水通道内设置单向阀避免反水现象,但单向阀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利于热管理组件的集成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集成的热管理组件,解决热管理组件的反水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储液腔和第一流道,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容纳腔,形成所述容纳腔的壁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容纳腔具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

4、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阀芯,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形成所述容纳腔的壁包括阀口部和引流部,所述阀口部与所述引流部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阀口部,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阀芯抵接所述阀口部以关闭所述第一连通口。

5、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提供一种热管理组件,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分别连通储液腔和第一流道,热管理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容纳腔的阀芯,形成容纳腔的壁包括一体结构的阀口部和引流部,在第一工作状态,阀芯能够抵接阀口部以关闭第一连通口,用于实现抑制反水,相比于通过传统的单向阀解决热管理组件的反水问题,本申请结构更加简单,有利于提高热管理组件的集成化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热管理组件设有储液腔(30)和第一流道(20),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容纳腔(10),形成所述容纳腔(10)的壁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容纳腔(10)具有第一连通口(101)和第二连通口(102),所述第一连通口(101)连通所述储液腔(30),所述第二连通口(102)连通所述第一流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111)与所述第一壳体(1)一体结构,沿所述容纳腔(10)的轴线方向,所述引流部(111)由所述阀口部(112)向所述第二壳体(2)延伸,所述第二连通口(102)位于所述引流部(111)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一端,沿所述容纳腔(10)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连通口(102)的竖直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连通口(101)的竖直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的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第一连通口(101)朝向所述第二连通口(10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限位部(21),所述限位部(21)与所述第二壳体(2)固定连接或一体结构,所述限位部(21)具有开口朝向所述容纳腔(10)的积液腔(22),沿竖直方向,所述阀芯(4)位于所述限位部(21)与所述阀口部(1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限位部(21)由所述第二壳体(2)向所述引流部(111)延伸,所述积液腔(22)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通口(101),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阀芯(4)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积液腔(22)的开口的壁的投影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口(102)位于所述限位部(21)周向,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102)的壁位于所述引流部(111)内周壁和所述限位部(21)外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口部(112)具有第一壁面(120),所述第一连通口(101)的壁包括所述第一壁面(120),沿所述容纳腔(10)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壁面(120)向所述引流部(111)扩径,所述阀芯(4)形状包括球体,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球体能够抵接所述第一壁面(120)以关闭所述第一连通口(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竖直方向,所述阀芯(4)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容纳腔(10)的流通截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30)能够储存冷却液,所述阀芯(4)的密度大于等于所述冷却液密度,所述阀芯(4)的密度小于等于1.5倍的所述冷却液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若干个导向筋(13)和导向槽(130),所述导向筋(13)位于所述容纳腔(10)内,所述导向筋(13)沿所述容纳腔(10)的壁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导向槽(13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向筋(13)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若干个导向筋(13)和导向槽(130),所述导向筋(13)位于所述容纳腔(10)内,所述导向筋(13)沿所述容纳腔(10)的壁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导向槽(13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向筋(13)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13)与所述引流部(111)一体结构,沿所述容纳腔(10)径向,所述导向筋(13)位于所述引流部(111)内周壁与所述限位部(21)外周壁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组件还包括第三壳体(3),所述第三壳体(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一侧,所述第三壳体(3)与所述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侧壁(301)和第二侧壁(302),所述第一侧壁(30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所述第三壳体(3)一侧部,所述第二侧壁(30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一侧部,形成所述储液腔(30)的壁包括所述第一侧壁(301),形成所述第一流道(20)的壁包括所述第二侧壁(302),所述阀口部(112)由所述第一侧壁(301)向所述第三壳体(3)凸出,所述引流部(111)由所述第二侧壁(302)向所述第二壳体(2)凸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组件具有泵进口(60),所述第一流道(20)包括补水流道(200)和泵进口流道(400),所述泵进口流道(400)与所述泵进口(60)连通,所述补水流道(200)的一端与所述泵进口(60)连通,所述补水流道(200)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纳腔(10)连通。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热管理组件具有储液腔和第一流道,热管理组件具有容纳腔,形成容纳腔的壁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容纳腔具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连通储液腔,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一流道;热管理组件包括阀芯,阀芯设置于容纳腔,形成容纳腔的壁包括阀口部和引流部,阀口部与引流部一体结构,第一连通口位于阀口部,热管理组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阀芯抵接阀口部以关闭第一连通口,用于实现抑制反水,相比于通过传统的单向阀解决热管理组件的反水问题,本申请结构更加简单,有利于提高热管理组件的集成化程度。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三花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8技术公布日:2024/9/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23/3026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