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模块以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15 09:58:18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学元件及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致动模块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1、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影像的显示装置,随着科技技术的演进与创新,一直不断的在进步。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将照明系统所产生的照明光束借由光阀转换成影像光束,再将影像光束通过投影镜头投射到投射目标物(例如:荧幕或墙面上),以形成投影影像。在4k的投影装置中,还会在全反射棱镜与投影镜头之间加入致动器(actuator),利用来回振动的方式增加投影影像的解析度。
2、在目前设置有致动器的投影装置的光机系统中,为了要吸收光阀在暗画面状态(off state)下时产生的无效光束,会在全反射棱镜与致动器之间加入无效光束散热器(off-ray heatsink),用以吸收无效光束。然而,放入散热器后会使得投影镜头的背焦增加,必须耗费大量成本重新开模制造新的投影镜头才得以使用。若不放置此散热器,又会有影像边缘处漏光的问题。
3、“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技术实现要素:,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模块及投影装置,可确保维持影像光束的传递,并避免无效光束进入投影镜头。
2、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3、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模块,包括框架、透光元件、至少一致动器以及遮光件。其中,透光元件设置于框架上。至少一致动器的一部分连接于框架上,用以驱动框架产生晃动。遮光件配置以重叠于透光元件的入射面、出光面或其组合的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用以反射及/或吸收光束。
4、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光机模块以及投影镜头。照明系统用以提供照明光束。光机模块包括光阀以及致动模块。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及无效光束。致动模块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晃动影像光束。致动模块包括框架、透光元件、至少一致动器以及遮光件。其中,透光元件设置于框架上。至少一致动器的一部分连接于框架上,用以驱动框架产生晃动。遮光件配置以重叠于透光元件的入射面、出光面或其组合的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用以反射及/或吸收无效光束的至少一部分。投影镜头配置于来自所述光机模块的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用以将影像光束投射出投影装置。
5、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在本发明的致动模块及投影装置中,致动模块包括框架、透光元件、至少一致动器以及遮光件。其中,遮光件配置以重叠于透光元件的入射面、出光面或其组合的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用以反射及/或吸收光束。因此,借由遮光件的配置,可确保维持影像光束的传递,并避免无效光束进入投影镜头。如此一来,可减少无效光束进入投影镜头而产生的漏光情况,改善暗画面时的影像显示效果。此外,可沿用现有量产的投影镜头,而不需重新开模制作镜头。另外,还可解决在使用短背焦的投影镜头的光学架构下,因配置其他元件导致体积过大的问题。
6、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1.一种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模块包括框架、透光元件、至少一致动器以及遮光件,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包括吸光层以及反射层,所述入射面朝向所述致动模块的第一侧,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致动模块的第二侧,所述反射层用以反射来自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光束,所述吸光层用以吸收来自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入射面的法线方向,所述吸光层的正投影重叠于所述反射层的正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元件的所述入射面,且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反射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元件的所述出光面,且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吸光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元件的所述出光面,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元件的所述入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入射面的法线方向,所述反射层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吸光层的正投影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抗反射层及第二抗反射层,所述第一抗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入射面,所述第二抗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出光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反射层位于所述吸光层和所述入射面之间,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反射层以及所述第一抗反射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层位于所述反射层及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层以及所述吸光层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反射层位于所述反射层以及所述入射面之间,所述第二抗反射层位于所述吸光层以及所述出光面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入射面的法线方向,所述反射层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吸光层的正投影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以镀膜方式形成于所述透光元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贴合于所述透光元件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连接于所述框架,且所述遮光件与所述透光元件具有间距。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用以依据所述框架一起晃动。
17.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光机模块以及投影镜头,其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包括吸光层以及反射层,所述入射面朝向所述致动模块的第一侧,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致动模块的第二侧,所述反射层用以反射来自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光束,所述吸光层用以吸收来自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光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入射面的法线方向,所述吸光层的正投影重叠于所述反射层的正投影。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元件的所述入射面,且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反射层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元件的所述出光面,且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吸光层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元件的所述出光面,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透光元件的所述入射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入射面的法线方向,所述反射层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吸光层的正投影面积。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抗反射层及第二抗反射层,所述第一抗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入射面,所述第二抗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出光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反射层位于所述吸光层和所述入射面之间,所述吸光层位于所述反射层以及所述第一抗反射层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层位于所述反射层及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第二抗反射层以及所述吸光层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反射层位于所述反射层以及所述入射面之间,所述第二抗反射层位于所述吸光层以及所述出光面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入射面的法线方向,所述反射层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吸光层的正投影面积。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以镀膜方式形成于所述透光元件上。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贴合于所述透光元件上。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连接于所述框架,且所述遮光件与所述透光元件具有间距。
3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元件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所述遮光件在所述透光元件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影像光束在所述透光元件上的成像范围具有间距。
3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用以依据所述框架一起晃动。
3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配置于所述无效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遮光件与所述影像光束的最短距离大于0。
3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模块还包括合光棱镜,其配置用以导引来自所述照明系统的所述照明光束至所述光阀,以及导引来自所述光阀的所述影像光束至所述致动模块。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在所述合光棱镜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影像光束不重叠。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模块还包括散热件,其配置于所述合光棱镜与所述致动模块之间,所述散热件配置于所述无效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影像光束的最短距离大于0。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在所述无效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散热件在所述无效光束的行进方向的厚度。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与所述影像光束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影像光束的最短距离。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散热件的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遮光件,所述无效光束包括第一无效光束及第二无效光束,所述第一无效光束传递至所述遮光件,所述第二无效光束传递至所述散热件的所述第二侧。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效光束经所述遮光件反射传递至所述散热件的所述第一侧。
4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反射或吸收所述无效光束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小于等于所述无效光束整体的30%。
4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的背焦距小于38.5毫米。
技术总结一种致动模块,包括框架、透光元件、至少一致动器以及遮光件。其中,透光元件设置于框架上。至少一致动器的一部分连接于框架上,用以驱动框架产生晃动。遮光件配置以重叠于透光元件的入射面、出光面或其组合的其中一者的至少一部分,用以反射及/或吸收光束。其中,致动模块可配置于投影装置,而遮光件可避免无效光束进入投影镜头,以减少无效光束进入投影镜头的漏光情况,进而改善暗画面时的显示效果。技术研发人员:陈昌炫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5/3159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