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  >  正文

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

  • 国知局
  • 2024-10-21 15:14:17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

背景技术:

1、随着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作为早产儿的重要并发症,发生率逐年增加,通过气管内给药的方式可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进行预防和控制,主要包括吸入给药和气管内直接滴入给药2种方式。

2、但是,通过直接滴注进行气管内给药时,单次给药所形成的药滴较大,而现有的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多数缺乏对药液的引导功能,药滴在进入患儿气管内后易因无法及时吸收而引起患儿剧烈咳嗽,从而影响给药进程,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多数缺乏对药液的引导功能,药滴在进入患儿气管内后易因无法及时吸收而引起患儿剧烈咳嗽,从而影响给药进程,降低了装置使用效果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包括控制腔和引导组件,所述控制腔上通过定位腔连接有导气腔,所述引导组件包括所述控制腔外侧均匀设置的多个导向套,所有所述导向套均与所述控制腔连通,每个所述导向套内均滑动卡设有一块推板,所述推板内侧设置有一对连接板,两块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充气套,所有所述充气套均为弧形,所述充气套设置方向均背离所述控制腔轴线,所述充气套外缘与所述控制腔轴线最远距离大于所述控制腔外径。

4、优选的,所述控制腔、定位腔和导气腔均采用医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定位腔和所述充气套外侧均涂设有防刺激涂层。

5、优选地,所述充气套内设置有导丝,所述导丝顶端设置有一对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均与所述充气套内壁连接,所述导丝与所述充气套整体形状相同。

6、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块所述连接板间转动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控制腔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横杆,所述连接架转动卡设在所述横杆上,所述连接架通过控制组件与所述充气套连接。

7、优选地,所述控制腔底端转动卡设有多个转筒,所述充气套和所述导丝共同卡设在所述转筒内,所述转筒两侧均与所述控制腔底壁挤压接触。

8、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所述充气套顶端内壁设置的一对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顶端共同连接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块间设置有端板,所述限位块卡设在所述端板两侧开设的限位槽内,所述端板顶端通过滑杆连接有导框,所述连接架底端卡设在所述导框内。

9、优选地,所述导向套远离所述控制腔断设置有封环,所述封环内径小于所述推板内径。

10、优选地,所述导气腔顶管通过导气管连接有气囊。

11、优选地,所述气囊底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底部开口设置有瓣膜,所述瓣膜导通方向指向所述气囊。

12、优选地,所述气囊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所述导气管和所述气囊连接处转动卡设的球芯,所述球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球芯外侧通过转杆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上设置有旋钮。

13、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中设置的引导组件可对充气套的位置进行控制,改变充气套与其内设置导丝的位置,使充气套与患者气管内壁贴合从而进行药液引导,使用装置前,先将控制腔、定位腔以及部分导气腔等置入患儿气管内,而后通过气囊对导气腔进行充气,直至充气套充盈,此时向导气腔自由端注入药液,药液即会依次沿导气腔、定位腔和控制腔流动至控制腔底端,药滴继续向下流动,其在接触到充气套后即会被引流至不同充气套间的间隙上,此时在充气套的引导下向下流动,使药液始终沿贴合患儿气管内壁流动从而便于患儿吸收,从而避免药滴直接滴落至患儿气管对患儿气管造成的刺激,从而提高给药过程的稳定性。

15、(2)本发明中设置的控制组件可对充气套的充气过程进行次序控制,避免定位腔和充气套间的膨胀次序错误导致的导管定位错位问题,将装置置于合适位置开始充气操作后,气囊会通过导气管对定位套进行充气,使定位套膨胀至与患儿气管内壁挤压接触后,定位套和控制套内气压增大,此时推板的外移即会带动连接架的转动,使连接架底端所穿设在的导框上移,同时导框底端通过滑杆连接的端板也会同步上移,直至端部移动至脱离充气套内壁,此时充气套与控制套连通,继续通过气囊充气最终使充气套充盈即可。

16、(3)本发明中设置的气囊和调节组件可对导气腔等进行充气,保证气囊可对导气腔等进行充气的同时可以避免完成充气后的充气套等的腔内气压,需要进行充气操作时,反复挤压气囊,空气即会通过进气口底端设置的瓣膜进入气囊内,而后通过导气管进入导气腔,需要保持腔内气压时,转动旋钮,旋钮即会带动转杆和其一端连接的球芯转动,使通孔不再导通导气管和气囊,从而增强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腔(2)和引导组件,所述控制腔(2)上通过定位腔(4)连接有导气腔(3),所述引导组件包括所述控制腔(2)外侧均匀设置的多个导向套(5),所有所述导向套(5)均与所述控制腔(2)连通,每个所述导向套(5)内均滑动卡设有一块推板(10),所述推板(10)内侧设置有一对连接板(11),两块所述连接板(11)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充气套(16),所有所述充气套(16)均为弧形,所述充气套(16)设置方向均背离所述控制腔(2)轴线,所述充气套(16)外缘与所述控制腔(2)轴线最远距离大于所述控制腔(2)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2)、定位腔(4)和导气腔(3)均采用医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定位腔(4)和所述充气套(16)外侧均涂设有防刺激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套(16)内设置有导丝(9),所述导丝(9)顶端设置有一对连接块(8),两个所述连接块(8)均与所述充气套(16)内壁连接,所述导丝(9)与所述充气套(16)整体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块所述连接板(11)间转动连接的连接轴(25),所述连接轴(25)外侧滑动连接有连接架(27),所述控制腔(2)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横杆(26),所述连接架(27)转动卡设在所述横杆(26)上,所述连接架(27)通过控制组件与所述充气套(1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2)底端转动卡设有多个转筒(28),所述充气套(16)和所述导丝(9)共同卡设在所述转筒(28)内,所述转筒(28)两侧均与所述控制腔(2)底壁挤压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所述充气套(16)顶端内壁设置的一对限位块(14),两个所述限位块(14)顶端共同连接有限位板(13),两个所述限位块(13)间设置有端板(15),所述限位块(13)卡设在所述端板(15)两侧开设的限位槽(7)内,所述端板(15)顶端通过滑杆(6)连接有导框(12),所述连接架(27)底端卡设在所述导框(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5)远离所述控制腔(2)断设置有封环(29),所述封环(29)内径小于所述推板(10)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腔(3)顶管通过导气管(1)连接有气囊(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0)底端设置有进气口(21),所述进气口(21)底部开口设置有瓣膜(24),所述瓣膜(24)导通方向指向所述气囊(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0)顶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所述导气管(1)和所述气囊(20)连接处转动卡设的球芯(23),所述球芯(23)上开设有通孔(22),所述球芯(23)外侧通过转杆(17)连接有连板(19),所述连板(19)上设置有旋钮(18)。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气管内给药导管,包括控制腔和引导组件,控制腔上通过定位腔连接有导气腔,引导组件包括控制腔外侧均匀设置的多个导向套,所有导向套均与控制腔连通,每个导向套内均滑动卡设有一块推板,推板内侧设置有一对连接板,两块连接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充气套,所有充气套均为弧形,充气套设置方向均背离控制腔轴线,充气套外缘与控制腔轴线最远距离大于控制腔外径;本发明中设置的引导组件可对充气套的位置进行控制,改变充气套与其内设置导丝的位置,使充气套与患者气管内壁贴合从而进行药液引导,从而避免药滴直接滴落至患儿气管对患儿气管造成的刺激,从而提高给药过程的稳定性和装置的使用效果。技术研发人员:李智瑞,王锟,王晨阳,赵晨静,孔丽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209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