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后盖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后盖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18 18:24:23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后盖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后盖(也称为电池盖)是覆盖于电子设备背侧的一个结构件,它不仅对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和手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起到保护电子设备内部电子元件的作用。其中,如何设计后盖的结构,以对电子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起到更好的保护,已经成为业内一项重要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后盖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容易损伤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盖,用于电子设备,包括盖体、外观结构件、内侧导电件以及导电连接部;盖体为非金属盖体,且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盖体表面和第二盖体表面,第一盖体表面为盖体的外观面;第一盖体表面设有凹腔,外观结构件为导电件且设置于凹腔中;第二盖体表面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内侧导电件;导电连接部嵌设于盖体内,导电连接部将外观结构件与内侧导电件电连接,至少外观结构件、导电连接部以及内侧导电件构成导电通道。

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后盖,由于导电连接部嵌设于盖体内,导电连接部将外观结构件与内侧导电件电连接,至少外观结构件、导电连接部以及内侧导电件构成导电通道,这样,内侧导电件就可以与电子设备的参考地电连接,外观结构件上积累的静电荷就可以沿导电通道、弹性连接件导入到电子设备的参考地,如此就可以避免外观结构件上的静电荷大量积累所产生的静电放电,从而可以对电子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以避免受到静电放电所带来的干扰以及损伤,进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工作可靠性以及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5、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观结构件与内侧导电件之间的盖体上设有容纳通孔,容纳通孔内填充有导电浆料,以形成导电连接部,导电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外观结构件、内侧导电件相抵接。如此设置,使得导电连接部的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而且有利于降低了导电连接部与外观结构件、内侧导电件的接触电阻。

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浆料为导电银浆。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导电连接部的电阻。

7、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通孔的直径范围为0.8mm~1.5mm。如此设置,容纳通孔既占用较小的空间,又可以使导电连接部具有较小的电阻值。

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通道的电阻值小于或等于10ohm。如此设置,有利于外观结构件上的静电荷的顺畅导出。

9、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通孔贯穿凹腔的腔底面,凹腔的腔底面上设有溢浆容纳槽,溢浆容纳槽设置于容纳通孔的周围,且用于容纳溢出至容纳通孔之外的导电浆料。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未固化的导电浆料流到凹腔的其它位置以影响其它结构的设置。

1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凹腔的腔底面具有第一边沿,容纳通孔设置于第一边沿处。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容纳通孔对腔底面的中心区域的占用,那么腔底面的中心区域就可以腾出来用来设置其它结构。

11、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溢浆容纳槽包括第一溢浆容纳槽,第一溢浆容纳槽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通孔与第一边沿之间。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外观结构件在装入凹腔时,溢出的导电浆料受压从第一边沿处扩散至外观结构件外表面以及凹腔外围。

12、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溢浆容纳槽围绕容纳通孔设置,且沿容纳通孔的周向,第一溢浆容纳槽所对应的容纳通孔的圆心角大于90度。如此设置,第一溢浆容纳槽可以容纳沿不同方向朝第一边沿溢出的导电浆料。

13、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溢浆容纳槽包括第二溢浆容纳槽;沿第二溢浆容纳槽与容纳通孔的排列方向,第二溢浆容纳槽位于容纳通孔远离第一边沿的一侧。如此设置,第一溢浆容纳槽可以容纳朝背离第一边沿方向溢出的导电浆料,避免溢出的导电浆料扩散至腔底面的其它区域,以影响其它结构的设置。

1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通孔的边沿处具有缺口,第二溢浆容纳槽与缺口相连通。如此设置,有利于扩大导电连接部与外观结构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导电连接部与外观结构件之间的接触电阻。

15、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凹腔的腔底面上设有连通槽,连通槽设置于第二溢浆容纳槽与容纳通孔之间,且连通槽的一端与第二溢浆容纳槽连通,连通槽的另一端与缺口连通,连通槽的槽底面凸出于第二溢浆容纳槽的槽底面。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扩大导电连接部与外观结构件的接触面积,以降低了导电连接部与外观结构件之间的接触电阻;同时,有利于连通槽将溢出的导电浆料导向第二溢浆容纳槽。

1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凹腔的腔底面包括粘接面,以及凸出于粘接面设置的支撑面,粘接面与外观结构件之间设有粘接层,支撑面设置于凹腔的边沿处,且用于支撑外观结构件。如此设置,使得外观结构件的边缘部分与凹腔的边缘相齐平,避免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凹腔边缘形成凸出的棱角刮手。

17、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部贯穿支撑面,且与外观结构件电连接。如此设置,可以方便导电连接部与外观结构件电连接。

1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凹腔的腔底面上设有避让孔,避让孔贯穿第二盖体表面设置,避让孔用于供电子设备内部的电子器件伸入。如此设置,有利于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

19、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避让孔的边沿处设有凸筋,凸筋为条状结构,且沿避让孔的边沿延伸,凸筋用于支撑外观结构件。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外观结构件在避让孔处的刚度,从而减小外观结构件在受到外力按压时向避让孔一侧发生的凹陷变形。

2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盖还包括支撑框,沿避让孔的深度方向,支撑框至少部分设置于避让孔中,支撑框用于支撑外观结构件。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外观结构件在避让孔处的刚度,从而大大减小外观结构件在受到外力按压时向避让孔一侧发生的凹陷变形。

21、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观结构件包括第一钢片以及第一镍层,第一镍层设置于第一钢片的中心区域,且用于与检测设备电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降低检测设备与外观结构件之间的接触电阻。

22、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观结构件包括第一钢片以及第二镍层;第二镍层设置于第一钢片的边缘区域,且与导电连接部相抵接。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外观结构件与导电连接部的接触电阻,从而可以保证外观结构件与导电连接部之间的导电性能。

23、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钢片的形状为具有偶数个边的多边形,第二镍层的数目为两个,且关于第一钢片的几何中心点中心对称,其中一个第二镍层与导电连接部相抵接。如此设置,外观结构件在装入凹腔后始终有一个第二镍层与导电连接部相抵接,从而可以提高外观结构件的装配容错率。

2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内侧导电件包括第二钢片以及第三镍层,第三镍层覆盖于第二钢片靠近导电连接部的表面上,并且与导电连接部相抵接。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内侧导电件与导电连接部的接触电阻,从而可以保证内侧导电件与导电连接部之间的导电性能。

25、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内侧导电件包括第二钢片以及第四镍层,第四镍层覆盖于第二钢片远离导电连接部的表面上。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内侧导电件与弹性连接件的接触电阻,从而可以保证内侧导电件与弹性连接件之间的导电性能。

2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为设置于第二盖体表面上的粘接区,安装部的外围设有定位线,定位线用于定位安装部的位置。如此设置,可以使内侧导电件准确安装至安装部的位置,避免内侧导电件的实际安装位置较于安装部的位置出现较大的偏斜。

27、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盖还包括保护膜,保护膜包括覆盖于外观结构件外侧的膜体,以及连接于膜体边沿处的凸耳,凸耳向凹腔的外围延伸。如此设置,保护膜可以对外观结构件起到保护作用;凸耳可以方便将保护膜从外观结构件外侧撕离。

2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耳上设有通孔。如此设置,通孔可以起到视觉定位的作用,可以确保保护膜在沿周向贴到正确的位置。

2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壳体,壳体包括中框以及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后盖,中框设置于显示屏与后盖之间,后盖的内侧导电件与电子设备的参考地电连接。

3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中的后盖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1、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为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转轴机构;显示屏包括第一屏区和第二屏区;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中框以及第一后盖,第一中框设置于第一屏区与第一后盖之间;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中框以及第二后盖,第二中框设置于第二屏区与第二后盖之间;转轴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相接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在展开态与折叠态切换;其中,第一后盖为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后盖,第一后盖的内侧导电件与电子设备的参考地电连接。

3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中的后盖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3、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后盖上设有磁吸件,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折叠态时,第一后盖上的外观结构件与第二后盖上设置磁吸件的区域相对设置,磁吸件与外观结构件相吸引。如此设置,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在磁吸件与外观结构件之间磁吸力的作用下贴合的更加紧密,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处于折叠态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张开。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18/3286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