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行李箱 收起 滚轮 特别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收起滚轮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2.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等,现在市场上的行李箱一般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一侧通过铰接件与下箱体一侧转动连接,上箱体另一侧一般通过拉链或者卡扣与下箱体的另一侧开合连接,下箱体底部一般设有滚轮,目前市场上的行李箱,其滚轮均是固定的,无法进行收缩、隐藏起来,从而使得在搬运行李箱的时候,使用者的腿部或者脚部经常会碰到滚轮,影响行走;此外,滚轮经常也会在搬运的过程中磕碰到其他物件,从而导致滚轮使用寿命较短,经常会出现损坏的情况,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行李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收起滚轮,避免滚轮磕碰,有效延长滚轮使用寿命的行李箱。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行李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一侧通过铰接件与下箱体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内底面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一端延伸至下箱体的内底面,滚轮槽另一端延伸至下箱体的底端,延伸至下箱体内底面的滚轮槽一端端部均固定设有第一转动座,延伸至下箱体底端的滚轮槽另一端端部均固定设有第二转动座,所述滚轮槽内均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轴心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设有转轴,所述第一转动座均通过第一支架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一端均通过第一插销与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一支架另一端均通过第二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座均通过第二支架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一端均通过第二插销与第二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二支架另一端均通过第三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内底面对称设有用于密封滚轮槽的密封框,所述密封框包括横截面为u形的密封架和固定设于密封架顶端的封板,所述密封架底端均与下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密封架的u形开口端部均与下箱体的内底面固定连接,位于滚轮上方的密封架的内侧面均对称竖直设有u形滑槽,位于滚轮上方的u形滑槽之间均设有副轮,所述副轮的轴心处均设有空心转轴,所述空心转轴的两端均分别活动卡合在密封架内侧面对称设置的u形滑槽内,所述u形滑槽底部均设有平行于空心转轴的第一通孔,远离下箱体侧壁的第一通孔一端均延伸至密封架的侧壁,靠近下箱体侧壁的第一通孔一端均依次贯穿密封架的侧壁和下箱体的侧壁,所述第一通孔内均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直径小于空心转轴的内圈直径,所述下箱体的侧壁底端与内底面连接处均设有平行于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一端均延伸至滚轮槽远离下箱体侧壁的一侧侧面上,所述第二通孔直径大于插杆直径。
5.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有:
6.(1)方案中采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方式使得滚轮可以绕着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收到滚轮槽内,这样即可在不使用滚轮的时候,将滚轮收起,从而避免使用者在搬运行李箱的时候磕碰到滚轮,影响使用者行走,也避免了在搬运行李箱的时候,滚轮磕碰到其他物体,造成滚轮损坏,从而可以有效延长滚轮的使用寿命。
7.(2)密封架内u形滑槽的设置,则便于了滚轮在收起的过程中,副轮通过空心转轴沿着u形滑槽向上滑动,从而便于滚轮的收起;封板的设置一方面对密封架进行了密封,另一方面也封住了u形滑槽的开口处,避免副轮的空心转轴从u形滑槽顶部滑出。
8.(3)u形滑槽底部第一通孔的设置,以及插杆的设置则是为了使得在使用滚轮的过程中,当滚轮伸出滚轮槽,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完全伸展开之后,副轮和空心转轴在u形滑槽内向下滑动,直至空心转轴滑到u形滑槽的底部,使得空心转轴的内圈与第一通孔重合,副轮与滚轮接触,此时,将插杆插设于第一通孔和空心转轴内,这样即可对滚轮进行固定,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滚轮收缩到滚轮槽内,副轮和空心转轴的设置也避免了,插杆对滚轮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影响滚轮的转动,即滚轮可以依靠副轮和空心转轴实现同步转动。
9.(4)第二通孔以及第二通孔位置的设置,则是为了便于滚轮收起后,将插杆插设在第二通孔内,滚轮的底部会抵在插杆上,从而避免了在搬运行李箱的时候滚轮从滚轮槽内滑出。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通孔长度均等于第一通孔长度,所述插杆长度均大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长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位于下箱体侧壁外的插杆端部均竖直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内均插设有第三插销,所述第三插销顶端均设有固定块,第一插孔顶端的插杆上均开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一卡合槽,所述固定块均与第一卡合槽过盈卡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位于下箱体侧壁外的第一通孔端部正下方均固定设有第一插板,位于第一插孔正下方的第一插板上均设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三插销底端均插设于第二插孔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位于下箱体侧壁外的第二通孔端部正上方均固定设有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上均设有第三插孔,第三插孔顶端的第二插板上均开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二卡合槽,所述固定块均与第二卡合槽过盈卡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固定块顶端均设有耳环。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支架均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一端端部均通过第一插销与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部另一端端部均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夹持部均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夹片,所述第一弧形夹片的一端均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两端端部,第一弧形夹片的另一端均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转轴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第二转动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一端端部均通过第二插销与第二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另一端端部均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夹片,所述第二弧形夹片的一端均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两端端部,第二弧形夹片的另一端均分别通过第三轴承与转轴两端转动连接。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均开口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弧形夹片均开口向下设置。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弧形夹片之间的间距均大于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弧形夹片之间的间距。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副轮轴心处均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空心转轴固定插设于第四轴承内。
附图说明
19.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行李箱整体结构立体图;
20.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行李箱整体结构后视图;
21.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滚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密封框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副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u形滑槽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副轮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1、上箱体;102、下箱体;103、铰接件;104、滚轮槽;105、滚轮;106、第一轴承;107、转轴;108、第一转动座;109、第二转动座;110、第一支架;1101、第一转动部;1102、第一连接板;1103、第一夹持部;1104、第一弧形夹片;1105、第二轴承;111、第二支架;1111第二转动部;1112、第二连接板;1113、第二夹持部;1114、第二弧形夹片;1115、第三轴承;112、第一插销;113、第二插销;114、密封框;1141、封板;1142、密封架;115、u形滑槽;116、副轮;117、空心转轴;118、第四轴承;119、第一通孔;120、第二通孔;121、插杆;122、第一插孔;123、第三插销;124、固定块;125、第一卡合槽;126、第一插板;127、第二插孔;128、第二插板;129、第三插孔;130、第二卡合槽;131、耳环。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32.请一并参阅1至图10,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包括:上箱体101和下箱体102,上箱体一侧通过铰接件103与下箱体的一侧侧壁转动连接,下箱体的内底面的底部两端对称设有滚轮槽104,滚轮槽一端延伸至下箱体的内底面,滚轮槽另一端延伸至下箱体的底端,延伸至下箱体内底面的滚轮槽一端端部均固定设有第一转动座108,延伸至下箱体底端的滚轮槽另一端端部均固定设有第二转动座109,滚轮槽内均设有滚轮105,滚轮的轴心内设有第一轴承106,第一轴承内设有转轴107,第一转动座均通过第一支架110与转轴转动连接,第一支架110一端均通过第一插销112与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一支架另一端均通过第二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座均通过第二支架111与转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架一端均通过第二插销113与第二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二支架另一端均通过第三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下箱体的内底面对称设有用于密封滚轮槽的密封框114,密封框包括横截面
为u形的密封架1142和固定设于密封架顶端的封板1141,密封架底端均与下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密封架的u形开口端部均与下箱体的内底面固定连接,位于滚轮上方的密封架的内侧面均对称竖直设有u形滑槽115,位于滚轮上方的u形滑槽之间均设有副轮116,副轮的轴心处均设有空心转轴117,空心转轴的两端均分别活动卡合在密封架内侧面对称设置的u形滑槽内,u形滑槽底部均设有平行于空心转轴的第一通孔119,远离下箱体侧壁的第一通孔一端均延伸至密封架的侧壁,靠近下箱体侧壁的第一通孔一端均依次贯穿密封架的侧壁和下箱体的侧壁,第一通孔内均插设有插杆121,插杆直径小于空心转轴的内圈直径,下箱体的侧壁底端与内底面连接处均设有平行于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120,第二通孔一端均延伸至滚轮槽远离下箱体侧壁的一侧侧面上,第二通孔直径大于插杆直径。
33.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通孔长度均等于第一通孔长度,插杆长度均大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长度。
34.如图6和图10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位于下箱体侧壁外的插杆121端部均竖直设有第一插孔122,第一插孔内均插设有第三插销123,第三插销顶端均设有固定块124,第一插孔顶端的插杆上均开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一卡合槽125,固定块均与第一卡合槽过盈卡合。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位于下箱体侧壁外的第一通孔端部正下方均固定设有第一插板126,位于第一插孔正下方的第一插板板上均设有第二插孔127,第三插销底端均插设于第二插孔内。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插销和第一插板的设置则是为了便于对插杆进行固定,当插杆插设于第一通孔内后,即可通过第三插销将插杆固定在第一通孔内,第一插板的设置则可进一步的对第三插销进行固定,第一卡合槽的设置则进一步的对第三插销顶端进行固定,避免第三插销从第一插孔内出来。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下箱体侧壁外的第二通孔端部正上方均固定设有第二插板128,第二插板上均设有第三插孔129,第三插孔顶端的第二插板上均开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第二卡合槽130,固定块均与第二卡合槽过盈卡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板上第三插孔的设置则是为了将插杆通过第三插销固定在第二通孔内,第二卡合槽的设置,则是为了固定第三插销,避免第三插销从第三插孔内出来。
36.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块顶端均设有耳环131;在本实施例中,耳环的设置则是为了便于取出第三插销。
37.如图4和图5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0均包括第一转动部1101和第一夹持部1103,第一转动部一端端部均通过第一插销与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部另一端端部均设有第一连接板1102,第一夹持部均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夹片1104,第一弧形夹片的一端均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两端端部,第一弧形夹片的另一端均分别通过第二轴承1105与转轴两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架111均包括第二转动部1111和第二夹持部1113,第二转动部一端端部均通过第二插销与第二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另一端端部均设有第二连接板1112,第二夹持部均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二弧形夹片1114,第二弧形夹片的一端均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两端端部,第二弧形夹片的另一端均分别通过第三轴承1115与转轴两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设置、以及形状的设置,则有效的便于了滚轮移出滚轮槽和收缩进滚轮槽。
38.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弧形夹片1104均开口斜向上设置,第二弧形夹片1114均开口向下设置。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弧形夹片之间的间距均大于对称设
置的两个第二弧形夹片之间的间距。
39.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副轮轴心处均设有第四轴承118,空心转轴固定插设于第四轴承内,第四轴承的设置则是为了减小空心转轴内圈与插杆之间的转动摩擦,当插杆与空心转轴内圈之间的摩擦较大,副轮无法满足滚轮转动的需求时,副轮即可通过第四轴承在空心转轴上转动,从而满足滚轮的转动需求。
40.工作原理:当需要收起滚轮时,先将第一通孔内插设的插杆抽出,然后将滚轮抵进滚轮槽内,副轮和空心转轴顺着u形滑槽向内移动,当滚轮完全收进滚轮槽内后,将插杆插在第二通孔内,此时即可对行李箱进行搬运,由于滚轮在插杆的抵触下,从而使得滚轮不会从滚轮槽内出来;当需要使用到滚轮的时候,将插杆从第二通孔内抽出,第一支架绕着第一转动座转动、第二支架绕着第二转动座转动,滚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转动下向下移出,副轮和空心转轴顺着u形滑槽向下滑动,直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完全伸展开,并保持稳定时,此时空心转轴两端恰好移动到u形滑槽的底部,副轮外圈恰好与滚轮外圈接触,此时将插杆插设于第一通孔内,插杆穿过空心转轴对副轮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副轮对滚轮进行固定,使得滚轮在滚动的过程中,不受影响,也不会收缩到滚轮槽内。
41.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