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9:1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内涝问题的日益严峻,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下凹式绿化带是配合海绵城市而推出的绿化带结构。下凹式绿化带是指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便于收集道路及两侧的积水,并通过绿化带达到积水下渗及滞留的作用,从而体现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3.普通的雨水回收设施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普通的雨水回收设施,在回收雨水时,地面的泥沙与其他垃圾污染物随雨水进入蓄水池内,污染雨水水质,影响雨水再次利用;初期雨水落下的过程会对大气进行淋洗,含有大量污染物质,直接浇灌绿化带,容易导致绿化带上的植物枯萎;另外,长时间未下雨,蓄水池内的雨水用完后,绿化带仍然需要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浇灌。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普通的雨水回收设施无法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雨水混合的泥沙与垃圾容易进入蓄水池,另外蓄水池干涸之后仍然需要人工浇灌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包括蓄水池和设置在蓄水池上方的绿化带,所述蓄水池侧壁顶部固定连通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池内侧固定连接有净水箱,所述净水箱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滤框、过滤板和中合板,所述中合板用于中合雨水的ph,所述净水箱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加水组件,所述加水组件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出水端设置有塞头,所述塞头底部固定连接有浮板,所述连接架与蓄水池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浮板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底部位于蓄水池底部,所述蓄水池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与市政排水连通。
9.优选的,所述蓄水槽两端固定连接有防溢管,所述防溢管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溢水管侧壁。
10.优选的,所述过滤框底部开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板为活性炭制成,所述中合板为草酸泥制成。
11.优选的,所述过滤框、过滤板和中合板均与净水箱滑动连接,且所述净水箱侧壁铰接有开合门,所述蓄水池顶部设置有检修井。
12.优选的,所述塞头与进水管同轴心设置,且所述塞头顶部为锥形结构。
13.优选的,所述蓄水槽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上方设置有带孔挡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通过过滤框过滤掉雨水中的中大型垃圾,避免雨水中携带道路上的垃圾落入蓄水池内,垃圾腐烂发臭,导致蓄水池周边人群受到影响;过滤板过滤掉雨水中的泥沙,避免雨水中携带道路上的泥沙落入蓄水池内,导致蓄水池蓄水能力下降或者造成蓄水池管路堵塞;中合板对酸性雨水进行中合,中合后雨水的ph更接近中性,降低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对绿化带上植物的伤害;解决了普通的雨水回收设施无法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雨水混合的泥沙与垃圾容易进入蓄水池的问题。
16.2.当蓄水池内雨水较多时,通过浮板的浮力带动塞头上移,塞头将进水管出水端堵住,当蓄水池内雨水水面低于进水管出水端时,浮板和塞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下移,塞头与进水管出水端分离,外接水源流入蓄水池内,避免蓄水池干涸,蓄水池内始终有水,不再需要人工浇灌。
17.3.当降雨量较大时,大量雨水汇集在蓄水槽内,蓄水槽内的水位随之上升,当水位接触防溢管时,雨水从防溢管流向溢水管,然后流入市政排水系统中;当连续降雨时,蓄水池内的水位上升至防溢管底部时,多余的雨水排向市政排水系统中,避免蓄水槽与蓄水池内的雨水外溢,导致路面积水。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槽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净水箱剖面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水组件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5.1、蓄水池;2、蓄水槽;3、净水箱;4、过滤框;5、过滤板;6、中合板;7、出水管;8、加水组件;9、连接架;10、进水管;11、塞头;12、浮板;13、滑杆;14、溢水管;15、防溢管;16、开合门;17、检修井;18、限位架;1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8.一种市政道路下凹绿化带收水净水装置,包括蓄水池1和设置在蓄水池1上方的绿化带,蓄水池1侧壁顶部固定连通有蓄水槽2,蓄水池1内侧固定连接有净水箱3,净水箱3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过滤框4、过滤板5和中合板6,中合板6用于中合雨水的ph,净水箱3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出水管7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加水组件8,加水组件8包括连接架9,连接架9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出水端设置有塞头11,塞头11底部固定连接有浮板12,连接架9与蓄水池1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13,滑杆13与浮板12滑动连接。
29.下雨时,雨水流向道路两侧的蓄水槽2内,蓄水槽2内的雨水进入净水箱3内,过滤框4过滤掉雨水中的中大型垃圾,过滤板5过滤掉雨水中的泥沙,中合板6对酸性雨水进行中合,中合后雨水的ph更接近中性,降低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对绿化带上植物的伤害,净化后的雨水从出水管7排出净水箱3,并且进入蓄水池1内;
30.使用时,蓄水池1内的雨水对绿化带提供水资源,当蓄水池1内的水面低于浮板12时,浮板12随着水位下降,浮板12下降,塞头11也随之下降,当塞头11脱离进水管10时,外接水源流入蓄水池1内,避免蓄水池1内水源用尽。
3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通过过滤框4过滤掉雨水中的中大型垃圾,避免雨水中携带道路上的垃圾落入蓄水池1内,垃圾腐烂发臭,导致蓄水池1周边人群受到影响;过滤板5过滤掉雨水中的泥沙,避免雨水中携带道路上的泥沙落入蓄水池1内,导致蓄水池1蓄水能力下降或者造成蓄水池1管路堵塞;中合板6对酸性雨水进行中合,中合后雨水的ph更接近中性,降低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对绿化带上植物的伤害;解决了普通的雨水回收设施无法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雨水混合的泥沙与垃圾容易进入蓄水池1的问题。
32.另外,蓄水池1内雨水较多时,通过浮板12的浮力带动塞头11上移,塞头11将进水管10出水端堵住,当蓄水池1内雨水水面低于进水管10出水端时,浮板12和塞头1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下移,塞头11与进水管10出水端分离,外接水源流入蓄水池1内,避免蓄水池1干涸,蓄水池1内始终有水,不再需要人工浇灌。
33.其中,进水管10位于蓄水池1底部,蓄水池1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溢水管14,溢水管14与市政排水连通,蓄水槽2两端固定连接有防溢管15,防溢管15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溢水管14侧壁;当降雨量较大时,大量雨水汇集在蓄水槽2内,蓄水槽2内的水位随之上升,当水位接触防溢管15时,雨水从防溢管15流向溢水管15,然后流入市政排水系统中;当连续降雨时,蓄水池1内的水位上升至防溢管14底部时,多余的雨水排向市政排水系统中,避免蓄水槽2与蓄水池1内的雨水外溢,导致路面积水。
34.其中,过滤框4底部开设有过滤孔,过滤板5为活性炭制成,中合板6为草酸泥制成,活性炭制成的过滤板5不仅可以过滤雨水中的泥沙,还可以吸附雨水中的异味,避免雨水在蓄水池1内发臭。
35.其中,过滤框4、过滤板5和中合板6均与净水箱3滑动连接,且净水箱3侧壁铰接有开合门16,蓄水池1顶部设置有检修井17;打开检修井17后,转动开合门16,然后取出过滤框4、过滤板5和中合板6,并对其进行清理,避免过滤框4被堵,过滤板5和中合板6效果降低。
36.其中,塞头11与进水管10同轴心设置,且塞头11顶部为锥形结构;方便塞头11进出进水管10。
37.其中,蓄水槽2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架18,限位架18上方设置有带孔挡板19;避免道路上的树叶或塑料袋进入蓄水槽2内。
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9.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